南明建立之初,和南宋非常像。而軍事局麵其實還略好。
南宋有四大將軍,嶽飛,韓世忠等人,掌握軍隊抵抗金兵。
而南明有六大將領,左良玉,黃得功,劉澤清,高傑、劉良佐,招安的海盜頭子鄭芝龍。論戰鬥力,和南宋的四大將軍隻多不少。
特別是左良玉的軍隊,和張獻忠多次作戰,都是優勢。
鄭芝龍的海軍,更是無敵的存在。遠比當年韓世忠的水軍要強。
清兵的戰鬥力,和金兵相當,但是清兵在西部還有李自成牽製。
如果南明像北宋末年那樣團結,起碼半壁江山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問題就是,南宋嶽飛的下場,給南明的將軍們上了課。
軍隊抓在自己手裏麵才安全。絕不要當嶽飛,精忠報國,結果自己和兒子都賠上去。
所以,和嶽飛當年駐地一樣,十萬大軍駐紮在武漢的大將左良玉,就擔心自己的未來。
清兵南下,南明朝廷危在旦夕。
而南明朝廷,還在黨爭當中。
一派是魏忠賢的閹黨殘餘,在崇禎死後,扶植了新皇帝。代表人物是馬士英,阮大鋮。
而另外一派,則是錢謙益,史可法等人的東林黨。
東林黨人,把馬士英,阮大鋮這些閹黨,稱為當代秦儈。
結果,號稱忠義,要當嶽飛的左良玉,當然擔心自己的下場,要清君側先幹掉當代秦儈,自己當嶽飛才安全。
馬士英,阮大鋮急了,清兵來了還能談判,左良玉來了,必定要宰了他們。
於是調黃得功去防左良玉,直接導致史可法孤軍無援,被滿清幹掉。
左良玉半路病死之後,他兒子不想當嶽雲陪葬,於是帶兵繼續前進,結果被黃得功打敗,走投無路就投降了滿清。
這可是十萬大軍。
想象一下如果南宋的時候,嶽飛討伐秦儈,半路死了,嶽雲帶嶽家軍投降了金國,會是什麽連鎖反應?
別人多十萬人,自己方少十萬人。
黃得功,劉澤清,高傑、劉良佐四個江北的將領就感覺壓力山大。
然後劉澤清,劉良佐投降滿清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黃得功被劉良佐襲殺,高傑也被謀殺。
而本來應該像韓世忠一樣,帶水軍遮斷長江,避免清兵南下的鄭芝龍,正在福建不動。
朝廷不信任他,因為他和唐王走得近,不敢讓他來,怕他政變。
而他也不想去,隻想滿清幹掉皇帝,自己再推舉福建的唐王即位,這樣自己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多好!
每個將領都在為自己考慮。不想當嶽飛白白送命。
總結一句話,就是曆史教訓讓朝廷官員和地方將領們都變得越來越精明,而越來越精明的將領們越來越沒法合作和付出,都在為自己考慮後路。
所以雖然將領們獨立作戰的能力不弱,但漢人政權的整體戰鬥力嚴重下降。
嶽飛的下場,導致了南明的結局。南宋走自己的路,讓南明無路可走。
為保護他人送命最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