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專門講古而不論今,從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個人資料
咲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史筆記,三國,看咲媱對比空城之主等人完全不同的新意讀解

(2024-07-09 05:41:06) 下一個

1. 空城說:曹操、劉備、孫權三雄爭霸,最後誰也沒贏,被曹操的家奴一統天下。何以至此?三足鼎立,拚的是後代。後代不智坐失江山。教育才是根本。咲媱說:不對,三國其實,拚的不是後代,而是健康。短命坐失江山。健康才是根本。曹丕曹睿都比司馬懿年輕,如果他們當中任何一個,能活得比司馬懿長,根本就不可能有司馬懿奪取曹魏政權的事情。

2. 空城說:曹操聲名奸詐,卻懂大義有韜略;劉備聲名厚道,內心卻虛偽算計,小事慷慨大事食言;惟孫權相對實在。這些全部是三國演義類別的民間傳說。而事實是,曹劉孫,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人品,名聲,韜略。曹的文采更好,而且獲得勢力最大的中原士族的支持,所以領先,劉備是武將出身,能打仗,靠的是忠於漢室的招牌,獲得漢室忠誠者的支持,而孫權是獲得家鄉江東士族的支持,當時的大地主士族勢力的支持與否,才是成敗的關鍵。三人各有優勢。

3.空城說: 蜀國借荊州不還,信譽崩潰,直接導致唇齒相依的蜀吳聯盟瓦解,關羽被殺,蜀國大敗從此一蹶不振。加上育子無方,亡國天經地義。咲媱說:蜀國真正滅亡的原因是國力,和什麽育子無方無關。如果劉禪真的是厲害的人,必定和諸葛亮會產生權力衝突,說不定滅亡更早。

4. 空城說:荊州賴賬到底是誰的主意,史書沒有記載。隻記載了諸葛亮隆中對的主導思想是奪取荊益兩州(兩湖一川)以三分天下。劉備後來的所有努力都是圍繞這一主導思想展開的。但是劉備赤手空拳,而劉表劉璋對劉備不薄,造成其進退兩難局麵,自己不便下手,又怕別人搶去。等到曹操與孫權分食荊州成既定事實,又從孫權手裏要來荊州南三郡。從此就其歸屬與東吳扯皮打下死結。不管如何,作為隆中對思想的作者,諸葛亮並沒有詳細限定取舍時機與分寸,後來做了軍師又沒有力主歸還荊州三郡以挽救蜀吳聯盟。因此諸葛亮有很大的責任。

咲媱說東吳拿下荊州是魯肅一開始就給孫權設立的國策:據長江之極而守之。蜀國還不還荊州,東吳遲早都是會拿下荊州的。因為東吳是江東地方政權,厲害的是水軍,不可能在中原能夠和曹魏騎兵決戰。隻能逆江而上。而蜀漢如果沒有荊州,是不可能單憑益州北伐成功的。所以,隆中對本來就是錯誤的策略。

5. 空城說:諸葛亮以足智多謀得名,其實生前很多無奈。他和關羽張飛無法合作,後者對他不服,基本各自為政。後來關張被殺,諸葛亮形同局外。後主時期諸葛亮不斷北伐最後死在軍中。其實他的北伐並沒有多少進展,自我外放蓋因避禍宦官。此意尤見於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怨憤躍然紙上。其次他也知道蜀國大勢已去。後主是他看著長大的,德才如何非常清楚,但憑其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挽救,故戎馬關中終其一生獨保忠名。咲媱說:諸葛亮時代,宦官根本沒有權柄,不存在諸葛亮躲宦官的事情,諸葛亮是實質上的統治者,他要廢掉劉禪都是一句話的事情,別說宦官。蜀國真正滅亡的原因是國力不行,還不斷窮兵黷武軍事冒險,如果諸葛亮不北伐,專心開發蜀漢經濟,不輕易動武而是在各處險要位置建立各種堅固堡壘,人力充足,武庫充足之下,死守漢中和陰平小道完全沒有問題。熬到西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未必沒有機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