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重磅消息震驚網絡,而且其後續影響力不止於此,那就是:
美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資格,現有外國學生必須轉學。此外,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當日還在福克斯新聞采訪中稱,正考慮在其他大學采取類似舉措。
1.事件緣由及經過
美國國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川政府已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裏斯蒂·諾姆在致哈佛大學的一封信中表示,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即日起被撤銷。
信中表示,此次認證撤銷將使哈佛大學在2025-2026學年不得招收任何持F類或J類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學生。此外,現有持F類或J類非移民身份的學生必須轉學至其他高校,否則將無法維持其非移民身份。
據統計,在2024-2025學年,哈佛大學共有留學生6800人,占到入學總數的27%。在哈佛留學生中,中國學生最多。2022年的數據,中國留學生達到了1016人,隨後是來自加拿大、印度、韓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和日本的學生。CNN引用一位哈佛教授的話說,如果特朗普政府真這麽幹,他擔心,哈佛“許多實驗室會空無一人”。這也將是哈佛400年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場麵。
而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則是:該大學(哈佛)拒絕交出國土安全部上個月要求的外國學生的行為記錄。白宮方麵本周還表示:“招收外國學生是一種特權,而不是一種權利......(哈佛)他們曾經偉大的機構變成了反美、反猶太主義、親恐怖主義煽動者的溫床”。在國土安全部官網還寫道: 哈佛大學向反猶太主義屈膝——由其無骨氣的領導層推動——助長了極端主義騷亂的汙水池,威脅到我們的國家安全。
2.打擊哈佛的直接影響
這一做法的直接對象是哈佛,但它打擊的遠不止哈佛,也遠不止這些國際學生,而是整個美國大學體係賴以維係的一個核心邏輯:以開放性吸納全球人才、通過高等教育塑造全球精英網絡,並由此鞏固美國的文化與知識霸權。換句話說,川政府這次出手,不是削掉一根分支,而是在砍大學作為製度中介的主幹。
哈佛的影響巨大,不隻是因為它是“名校”,而是它在美國製度體係中的角色類似“樞紐型組織”:既連接政界與學界,也連接本國與國際,其校友網絡深植於政府、法界、科技、金融、媒體各個權力層。而一旦這種大學與國家的協作關係被政治權力重新定義,那麽真正失去的,不隻是一個招生資格,而是一種美國建國以來一直存在的信念:開放、自治、製度理性。
此舉意味著哈佛大學將無法再招收國際學生,現有的外國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
創建一個國際數一數二的知名大學需要幾百年,毀掉它,隻需要一個政治狂人,一紙行政命令。
可以預見,在川政府持續攻擊之下,美國將進入一個“科學低潮”,學術機構愈發邊緣化,科研成果銳減,人才快速流失,最終對國家整體競爭力造成不可逆的係統性衝擊。
3.哈佛事件對其它國家的影響
《自然》雜誌在3月底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1600多名美國科研人員中超過75%的表示正考慮離開美國,其中相當一部分已將歐洲、加拿大列為優先遷移目標。
德國、荷蘭、英國等國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已開始製定快速通道政策以吸引這批“美籍學術難民”。美國曾是全球科學家趨之若鶩的終極目的地,而今卻淪為人才外流的始發地,這是對國家創新根基的重大削弱。
4.曆史上的類似事件
放在曆史語境中,這不是第一次發生。中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了。秦始皇作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始皇帝,對於中國這一古老國家大一統的形成功莫大焉,無論如何排名,他都是中國傑出皇帝排行榜的首位。但是由於他的“焚書坑儒”,得罪了知識分子,被整整罵了2000多年。最近的一次公開、大規模被罵,是1976年的四五運動。
20世紀上半葉,納粹德國驅逐猶太學者和學生時,也曾以“國家安全”、“意識形態不一致”等名義清洗大學係統,而那場“大學排異”最終導致德國學術界空心化,被美國和英國取而代之。
美國學術當今的國際地位是怎麽來的?當初世界學術中心可是在歐洲,更準確來說很大程度在德國,在柏林在哥廷根,很大程度上是二戰讓大批量的各國頂尖科學家進入美國,才有了二戰後美國輝煌幾十年的世界學術中心。
當初攻破柏林時,蘇聯人熱衷於收羅物資、財富,而美國人更青睞人才的網羅。這也是40年後,在美蘇冷戰時,蘇聯最終落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5.中國的機遇
哈佛的留學生中最多,對中國而言,這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據報道,中國最近確實收獲了一波大牛。
哈佛大學化學係前主任,納米科學領域的奠基人,在美國學術界擁有頂級頭銜——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院、藝術與科學院三院院士的查爾斯·利伯(Charles Lieber來到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就職。
查爾斯·利伯現年65歲,是美國頂尖化學家和納米科學家、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係前主任,但卻因與中國高校合作,在2020年被卷入美國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2021年12月被判有罪,後於2023年被判軟禁。去年,利伯從哈佛大學退休。
另一個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熱拉爾·穆魯(Gérard Albert Mourou),去年10月也被北京大學聘為講席教授。
熱拉爾·穆魯,201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激光物理學家。他於1977至1989年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曆任科學家、高級科學家、教授。1989至2004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任A. D. Moore傑出校級教授,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全世界都看得明白,當今世界對美而言,最有威脅和競爭力的國家非中國莫屬。然而目前美國最引以為傲,目前看起來和中國差距最大的最後一個領域,就是學術領域,特別是基礎學科。
川政府這一舉措,無疑是送給中國一份厚禮。美國高精尖的學術領域終於迎來崩塌跡象,如果沒有了全球最頂尖的留學生、最頂尖的學術水準,美國的高校也就不足為懼了。如美國的學術開始落後的時候,就是東方大國全麵崛起的時候了。
如果美國對高校的打壓持續下去,中國將會收獲更多的大牛、中牛和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