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話說薺菜

(2021-02-05 08:46:54) 下一個

 

話說薺菜

 

五千年的文明史, 老祖宗們創建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世代也傳承下了“舌尖上的中國”。  而如今, 華夏兒女走向了世界, 也把中華文化, “舌尖” 帶向了四麵八方。 正是“舌尖”上的共同愛好, 散落各方的華夏兒女也總忘不了出發的地方, 那是我們的根。

在電視連續劇《舌尖上的中國》出來之前, 有人把華夏兒女的獨特飲食文化稱之為“中國胃”, 其實胃隻是儲存並消化食物的地方, “舌尖”才是品味, 才是享受, 才是華夏兒女文明傳承的境界。 我們三十年前來到楓葉國, 感謝華夏先驅者們的耕耘, 買菜已有不大的華人超市, 外出就餐有中餐館, 工作在西方, 回到家好像回到了故鄉, 中國菜, 中國話。 而現在上規模的華人超市隨處可見, 華人進軍曆來是白人領地的農場已成時尚,華夏兒女在海外舌尖上的傳統享受更方便了。

盡管海外華人移民群體愈來愈大, 華人經營愈來愈大越來越廣, 但中華大地如此之廣, 舌尖上的中國差異如此之大, 海外華夏兒女還是難以達到想吃什麽就有什麽,粗分, 華夏有八大菜係,細分就不計其數了,要滿足海外華夏兒女的“舌尖”談何容易。 多年前在卡爾加裏工作,周末逛華人超市時,居然發現了袋裝新鮮茭白, 電話裏告知遠在哈密爾頓的太太,把她激動得無法形容, 久違了, 從出國後還沒有看見過, 更不用說上自家得餐桌了。 自那以後, 每年從卡爾加裏回來數次, 每次都要帶上幾包茭白, 一家人在餐桌上的開心勁兒就不用提了。

除了茭白,華人, 特別是從南方來的, 最想吃的莫過於薺菜了。 薺菜味美, 營養豐富, 有口皆碑。 記得在美國工作及生活的日子裏, 為滿足祖先遺傳給我們的舌尖, 每隔一些日子都要從康州的家開車去紐約的法拉買菜。 那裏華人集居, 華人超市密布, 華人商業區縱橫幾條街,基本能滿足我們舌尖的需求。 那裏有個中美超市, 我們發掘到了, 有中國進口的冰凍薺菜, 當然是一陣興奮, 毫不猶豫地拿上幾包。 不用說, 次日是鮮肉薺菜餛飩。  回到加拿大,來自上海的我們, 順理成章地定居於華夏子民聚居的多倫多,華人商店眾多, 華人最愛的食品, 用品,應有盡有,自然少不了中國進口的冰凍薺菜。 鮮肉薺菜餛飩, 薺菜豆腐羹。。。也總是桌上的最愛。

在老鄉微信群裏, 每每說到薺菜, 無不稱道, 口水也總像要流下來。 雖說我們能吃到冰凍薺菜,但那口味, 更不要說營養, 豈能比得上新鮮薺菜。 說到激動處, 群裏的小周自告奮勇, “我去找找看, 能否在草地裏找到野生的!” 小周是群裏次最年輕的, 比她更年輕的是我們稱之為嚴夫人的渠水女士。 說她們年輕, 隻是比較而言。  辛苦了小周兩條腿, 花幾天走遍周邊公園, 草地, 終於有所發現。 她不想攬為己有, 迫不及待在群裏發出通告, 自願報名,相約次日下午在XX地方集合採薺菜。 發出通告後, 小周整夜沒睡好, 太激動了,這是因為她, “年輕”,精力充沛,美味的誘惑, 加上她與土地打過交道。 除了小周, 最年輕的嚴夫人自然也是積極分子, 年過七旬的應太太也報名了。我原本說服了太太不要去,因為無論是彎腰或蹲下都是危險動作, 在健康和美味的天平上, 我把健康看得更重。但快到約定的時間, 太太改變了注意,拿起小刀, 拎起口袋堅持要去,我隻能服從隨行。 及到現場, 尚未到約定時間, 小周, 嚴夫人, 連應太太也帶著小刀和口袋去了,我們到達現場, 她們口袋都已滿。 草地上還有成片的薺菜, 碧綠, 旺盛。 她們爭相向我太太口袋裏裝。 我開玩笑地說, 我們是不勞而獲,收獲滿滿。 最後大家自然是歡聲笑語, 滿載而歸。

從不勞而獲回來後太太就在張羅著那一袋薺菜,水泡,衝洗,當晚洗淨晾幹。  晨起,先與孫子視頻,結束後継續忙那薺菜。  雖有思想準備,薺菜難洗,但查看昨晚洗的效果,根本不達標,隻能返工,逐根檢查,衝洗,開水燙過,總算完工,合格,前後五小時。 二人哈哈大笑,以後是勞動五小時享受半小時美味,還是放棄享受,免除五小時勞動,我們同選後者。 洗好的薺菜分成了四分, 當天不吃的放進了冰箱。 享受薺菜, 太太頭頭是道。 先從簡單的吃法開始, 薺菜蛋餅,餐桌上享用著薺菜美味, 我們又一致改變觀點: 情願勞動, 也要享受。

次日,我們這個微信群裏, 薺菜幾乎成了唯一熱門話題, 太太們交流著薺菜如何洗, 如何吃, 熱烈, 興奮。 先生們則是稱道味美, 也總不忘謝謝太太們的辛勤, 大家異口同聲地誇獎小周的貢獻。

現在的人, 特別是城裏人對薺菜極其推崇, 對我來說是從小司空見慣的野菜而已。 小學時放學回家會先把功課做好,功課做完了, 特別是星期天, 我總跟著堂姐去打豬草挖野菜。 堂姐比我年長好多歲, 打豬草挖野菜特別有經驗,她知道什麽地方多。 那時人口還不多, 荒野閑地不少, 連路邊河岸也都長了不少可喂豬的野草, 人可吃的野菜。 總是滿筐而歸, 別提多高興了。 天熱時, 太陽會把豬草,野菜曬癟下去, 怕體積小了回家不好看, 我們會耍起小心眼, 把籃子放到河裏泡一會兒,籃子滿滿的再回家,哈哈,那好看多了。 回到家再把人可吃的野菜分出來。

薺菜雖說味道鮮美, 古來無人種植, 蓋因其生長緩慢。  要吃, 過去南方鄉村隨處可見。 現在要滿足人們廣泛需求, 隻能靠科技種植,與野生薺菜有無差異, 就不得而知了。 在需求和利潤的驅動下, 早晚我們總會在超市看到新鮮薺菜的。

朋友們, 吃薺菜時千萬慢慢嚼,慢慢咽,細細品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一一茶館 回複 悄悄話 茭白,好懷念,小時候我媽媽種過茭白,茭白燒肉特別好吃!薺菜,也是我們小時候挖過的野菜,還有馬蘭頭!
山一程水一程 回複 悄悄話 薺菜,中國北方也很普遍,我外婆家抗戰前從南京內遷到西安,發現薺菜到處都是,高興的不得了!媽媽支邊去了更西北的蘭州寫給外婆的信告訴外婆有個重大發現也是蘭州居然有薺菜!:D
白釘 回複 悄悄話 聽說薺菜含草酸高,有結石病家史的得小心點。莧菜是絕對高,諸君看著辦。
硯池 回複 悄悄話 西雅圖北邊的鬱金香種植基地花田裏,薺菜又多又嫩又大,幾乎像波菜那麽大!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茭白,薺菜都是最喜歡的,羨慕你們能吃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