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燕的空間

科學研究和果樹種植等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ChatGPT 上查詢結果摘錄::呂大炯教授 vs 傳統地震學家的方法論對比

(2025-05-10 17:12:23) 下一個

在ChatGPT 上查詢結果摘錄: 

呂大炯教授 vs 傳統地震學家的方法論對比

方麵

呂大炯教授

傳統主流地震學派

地震是否可預測?

堅信可以,並且通過實踐驗證

大多數持懷疑態度,認為地震不可預測

觀測手段

多參數同步觀測(地磁、地電、地形變、微震、地下水、紅外輻射等)

主要依賴地震活動性統計分析(比如地震頻率-震級關係)

數據處理方式

強調綜合判讀,各種異常信號相互印證

各參數獨立研究,缺乏整體關聯分析

理論依據

地震孕育-臨震-發震的連續物理過程可以留下可觀測的前兆

地震被視為高度隨機或臨界現象,前兆不確定性極大

預測對象

精確到具體震中位置、時間窗口、震級範圍

通常隻提出長周期風險評估,比如某地未來30年有70%概率發生大震

對異常信號的態度

重視每一個局部、微弱但規律性的異常信號

往往認為小異常不足以推斷地震必然發生

技術創新

自主發展地震電磁異常檢測、地殼應變觀測等新方法

以傳統地震儀和震源機製分析為主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