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3 (89)
2015 (90)
2016 (140)
近年的商業全球化毀了電影
心言
有時看兒子周末閑在家無聊,我問,要不要出去看場電影呀?結果人家回答,"不去。現在電影全是操蛋的,沒一個值得看。"我這可是引用他的原話。龍生龍鳳生鳳,現在人家已經在臉書時不時來首英文詩,抽象又憂鬱,加上那身“潮服”,出去經常有小朋友讓他簽名。初中畢業時鬧著當歌星剛被說服了,將來是不是真想上醫學院看著還是玄。
言歸正傳。現在的電影,無論中外,算得上佳作的已經根本沒有了。是作家和導演們江郎才盡嗎?也未必。拙見是全球化經濟鬧的。現在的電影都是商家砸錢進去,當然盼望有回報。商人們懂不懂藝術不說,高回報就隻能冀望於高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所以原本的價值觀念和人文關懷就隻能為全球範圍的上座率讓步,能夠突破的就剩下高科技搞出的視覺特技了。歸耐起來,自從“拯救大兵萊恩”在奧斯卡上讓給“坦旦尼克”,美國電影裏人文的東西就開始減少,到下一年的“珍珠港”還算說得過去,接下來的“指環王”等等就都是大場麵,大製作和高科技。描寫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能夠引發人們共鳴的東西就基本看不到了。即使有邁克。道格拉斯的"華爾街”之類看似接近生活的題目,其實也是華而不實青蜓點水之作。而且那怕是兒童電影,類似“玩具的故事”和“獅子王”一類的佳作也完全看不到了。
美國有能打動人心的故事生活素材嗎?看看現在經濟衰退的情景,十年之內完全沒有複蘇的跡象,如果作家和導演們認真調查思索一番,不愁找不到引起共鳴的題材。美國經濟衰退的根本原因不是華爾街的短視和貪婪,而是政客們的驕膩和不切實際。正是政客們把工業建築標準和防火標準推到了不可能的極端,才讓製造業根本不可能在國內生存和發展。製造業可以在現有廠房內加一點東西,但隻要建新廠房添加新設備,那就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不是有錢肯投入就可以做到。如果我不是近來打算自己創業,幾個州跑來跑去選址,根本就不知道這些問題。現在的工業建築標準和防火標準隻能允許一些純研發的小規模項目,隻要稍微擴大一些到很少的量產就束手無策了。誰是始作俑者?正是那些競選時吵鬧著不讓產業外移的政客們自己,華爾街充其量也不過是推波助瀾而已。文藝家們何不深入到生活當中去,找出問題的根源。
再說中文電影和導演們。現在的電影都是由企業來投資的。拍什麽電影能賺到錢才是決定因素。李安的“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獎以後,張陳二位大導演當真傻到做第二個第三個嚐西紅柿的英雄的地步嗎?不外乎商家在炒作牟利而已。倘若張陳二位還要再深沉一次,拍個反應目前中國社會貧富差距的題材,誰會第一個斃掉他們?當然是商家了。現在是他們賺昧心錢的黃金時期,誰希望有人來橫插一杠?
這裏不得不說平時華人圈對李張陳三位大導演的評價。大陸人看李安屬於霧裏觀花,朦朦中覺得其中還有些中國元素, 心裏其實期盼有限。對張陳二位卻是再熟悉不過,況且心裏還總有以前那種不自由的心結。其實,張陳二位現在身上的鎖鏈更多是來自商家。相比之下,李安則處於蓄勢待發階段。他最好的作品是"推手","飲食男女"和"喜宴"。有價值取向和民族情感的因素,我非常反感他的“斷背山”和“色戒”,當然,有觀眾喜歡也是他們的自由。
話說到這裏,我想以後電影的發展還有待於誰先捅破了全球化經濟這個泡沫,大家都回到地麵上來,拋棄虛榮認真思考以後,才有下一個意境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