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烏戰爭的結局

(2024-09-22 01:08:03) 下一個

百竹
2024/9/22
曆史上弱國引入強國對付敵國的結局都是被滅:或是被敵國滅或是被盟友強國滅(比如南宋)。西方國家對於已經成型並有一定實力的國家,一般是通過控製異族首領間接統治,對於未成型的部落則是用滅族蠶食的手段比如美洲、澳大利亞、新西蘭。

西歐有許多彈丸小國頑強存在的例子:比如瑞士、比利時、摩納哥、盧森堡等等,瑞士“自從1815年《巴黎條約》簽署以來,瑞士一直保持中立國地位[1]”。當然保持中立也不是容易之事:阻力一方麵來自國內——各方勢力縱橫交錯,背後與外國的勢力的勾結也是不一而足,有時候寧可向外方勢力磕頭也不會向對立派讓步半寸;另一方麵來自國外——強國淫威威逼利誘下,樹欲靜而風不止,想要中立也非易事,主政者既要靠靈活的頭腦、高超的外交手段,說服國內各方勢力妥協,認識到中立才是最佳方案,並共享作為統治階級的紅利,又要對外左右逢源,成為外國各方勢力討好,而不是懲罰的對象。

中外戰爭的起因,忽略那些花枝招展的政治、經濟﹑宗教﹑意識形態等等的原因,其本質就是戰爭各方的統治階層無法通過非戰爭的手段分享紅利,不過是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愛國主義、保衛自由世界等等蠱惑中下層人民參與——出錢、出人,重新打造出一個新次序的手段。這樣一個係統工程牽涉到方方麵麵:不光是武器,還包括情報,情報又包括技術和人心,比如二戰中盟軍就主要依靠技術破譯了納粹的電報密碼(細節包括歐洲大陸的地下抵抗力量獲得他們的發報機,英國政府組織尖端人員破譯密碼),大陸的共黨依靠人心——眾多的臥底獲取情報(當時國民黨的貪腐喪失民心,大部分知識分子對新生的共產黨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醫藥、糧草、交通運輸、宣傳和蠱惑。以目前的形勢看:俄國雖然在烏東步步為營、占領了大片土地,但這是在歐盟和美國有限支援的前提下花了兩年時間艱難取得的,不像91年和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那樣雷厲風飛、完全掌握主動權,俄國未能及早獲得烏克蘭攻打庫爾斯克以及內陸本土重要彈藥庫的信息並成功攔截其打擊,說明了俄國在技術和人心方麵略處於劣勢,而且歐美在采用溫水煮青蛙的戰略一點一點地削弱乃至消滅俄國的核威脅——避免核爆,至少避免核暴發生在歐美的地盤,以此相對應的是凍結俄國上層在歐盟的巨額資產以瓦解其內部的團結,對於歐美而言,將戰爭持久化但又不足以引起核爆才最符合統治階層的利益——一方麵軍火業是美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可以冠冕堂皇地征稅加大這方麵的財政預算,從而拉動GDP、就業等經濟指標,獲得納稅人的支持,另一方麵還可以箝製拖垮俄中,同時讓烏克蘭成為其附屬國(歐美的援助是以其喪失對自己資源的開發權和盈利的分配權為代價的)。

俄烏戰爭以及以色列目前對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的攻擊顯示了現代化戰爭的型態已經從二戰時的坦克、大炮轉化為遠程、外科學手術似的進攻,戰爭就是經濟與技術的較量,中國從偷渡的底層人到投資移民的統治階層(包括習近平的姐姐和弟弟)都在往國外跑,其經濟隻是比以前毛的時代強,並不足以與美國抗衡,如果穩住俄國核爆的衝動,假以時日,輸家必定是俄中烏。

[1]:https://zh.wikipedia.org/zh-cn/%E7%91%9E%E5%A3%AB%E7%9A%84%E4%B8%AD%E7%AB%8B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伍歌 回複 悄悄話 同時讓烏克蘭成為其附屬國(歐美的援助是以其喪失對自己資源的開發權和盈利的分配權為代價的)-------這個也許是事實,我不太同意這個論調。欠債還錢本來是天經地義,有多少百姓願意一直無償援助另外的一方呢?我們隻能說,烏克蘭處在了亡國和犧牲經濟(也許是遠期)的兩難選擇而已。就比如一個人生了重病,有個朋友借100萬(但是隻需要他還50萬)給他治好病了,他可能需要花5年時間打工還債.如果這人(或者旁觀者)此後對幫助人的人心生怨恨,那以後誰還敢借錢幫助別人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