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語班放假,閑來無事的我關注了一下一個多月前發布的2021年中國統計年鑒,從其中的人口數據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參考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的數據,有些感受不吐不快。
我曾經在半年前寫過一篇博文《中國人口普查數據說明了什麽?》,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962/202105/31887.html,在那篇文章裏我提到了目前中國人口的老年化,以及超低的人口生育率,其實人口數據裏還有個變化也非常值得關注。
那就是中國最活躍的青年人在萎縮。2010年,中國20-34歲的年輕人規模為3.25億。2020年僅為2.9億,減少了3463萬人,隻有前十年的89.3%,整整減少了十分之一。
最新公布的中國統計年鑒中有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口淨增204萬人,相較於2019年的467萬、2018年的530萬,2020年淨增人口規模降幅超過一半。人口自然增長率僅有1.45‰,創43年來最低數值。
以前聯合國有個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峰值,之後開始進入持續的負增長通道。現在看來真是令人大跌眼鏡,中國人口規模很可能在2021年,也就是已經迎來負增長了。其實,當一個社會年輕人的比重在萎縮的時候,人口實質性的負增長就近在眼前了。
年輕人數量的負增長,所產生的衝擊波不僅僅是標誌著整個國家步入深度老齡化,更會造成國內產能進一步過剩。
事實上,產能過剩的陰影早已籠罩在整個中國製造業身上。由於未來人口負增長已成定局,而製造能力的不斷擴張,遠遠快過消費能力的提升。年輕人口的萎縮,更加劇了產能過剩。這也是國家推出一帶一路政策的原因之一,希望通過開辟出口市場來緩解產能過剩的局麵,但當今形勢表明,國際市場並不是可以無限擴大的。
基於上述因素,國家放開了三孩政策,因為多生一個小孩對於經濟的拉動力頂得上好幾個大人,有利於消耗過剩的產能。這也是為什麽現在全國各地都大力延長產假,新增育兒假,去鼓勵生小孩的原因,但現在看來效果並不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兩方麵:
一是房價高企,許多年輕人一旦貸款買房,其生活就亞曆山大,很難在沒有父母幫助下去養育下一代。 以上海為例,新婚夫妻買婚房通常都是由雙方父母湊首付,小夫妻負責還貸,每月養房的支出在收入中占的比重還是很高的。
二是受疫情和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 年輕人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很低,甚至有人質疑國家連續15年給退休人員漲養老金,而應該給年輕人多漲一些工資,以緩解他們的壓力。客觀地說,有些年輕人看到老年人的日子過得相對安逸,想到自己每天過著亞曆山大的日子,心生嫉妒也是情有可原。
聖誕節我外甥女與我聊天,年紀輕輕的她開玩笑說,已經萌生退意,因為那點收入實在不能再吸引她繼續努力工作,她的一位朋友從澳洲留學後海歸,現在月收入隻有六千多,而她從高中到大學在澳洲化掉父母的錢接近兩百萬,如果不出去讀書,把這錢放投資每月差不多也有六千多收入了,真是得不償失。最後她說了句經典的話:錢都給你們這代人賺走了:)。 說實在話,如今這代人沒有趕上當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好年景,卻趕上了突飛猛進的高房價,也算是生不逢時了。
最近有個微信公眾號做過這樣一份調查問卷,“疫情之下,你覺得你的公司和行業未來發展如何?”,截止到12月19日,有近1500人回答,15%的人覺得形勢大好,59%的人覺得慘淡度日,剩下26%選了不好說。由此可以看出,如今年輕人對未來收入增長預期的悲觀可見一斑。
注:相關數據來自於網絡報道
印度多虧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才使得他們現在國家生機勃勃。沒有實行計劃生育的印度,人口從50年代世界人口14.7%到今天的17.7%,就增長了3%。而中國在沒有實行計劃生育的30年,人口從50年代世界人口的22%到80年代的22%,和世界人口比,並沒有增加。而計劃生育後的今天,隻有世界人口18.5%,下降了3.5%。中國不是一個封閉的世界,是和其他國家共同在地球上生活。你騰出的空間,你省下的資源,最終是給了別人。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world-population/india-population/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world-population/china-population/
計劃生育的真正理念,是一種極其扭曲變態的思維:要把中國人口下降到和美國一樣水平,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和美國一樣強大”。這和當年大躍進的思維是一樣的,毛澤東要中國的鋼產量達到美國水平,因此全民棄農煉鋼,造成大饑荒。
這種傻子行為,不僅導致中國人口結構的倒三角-越來越少的育齡婦女來生育後代,更嚴重的是從根本上抹殺了中國人生育的願望。傳宗接代這個讓中華民族延續5千年的優良傳統被燒毀了,我們民族還能持續多久?
現在印度人口超過中國了。 80年代印度人口是多少? 不到7億! 人口的增長是集合級數式的。
強製所有夫婦隻能生育一個,目的是造成4-2-1-0的人口結構,本身就是反人類的種族大屠殺。
計劃生育,就是因為共產黨覺得國家的江山是自己的,老百姓占據了“我”的江山,老百姓是“我”的臣民,我要減少老百姓人口就要減少。然後騙大家“中國人口太多,減少中國人口是給世界做貢獻”;“不需要太多人,機器人可以做事”等等荒謬理論。
中國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老百姓不是自由人,老百姓自己沒有擁有土地。歐洲,美國和日本發達,就是因為老百姓是國家主人,土地自由買賣,房價就是市場價格,老百姓就付得起。老百姓生活快樂,而且沒有信息控製,老百姓可以自由交流,才會有創新的點子。在中國,老百姓土地沒有,房子買不起,生育自由都沒有,生了也養不起,那這個國家還有什麽希望呢?
同意“國內消費的主力還是小孩和年輕人”, 我想說的是如果年輕人的人數不變,增加娛樂時間豐富生活一樣能刺激年輕人增加消費,這個在利用AI和機器人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後能實現。
還有一點,2020年的出生率是受疫情嚴重影響了的,2021年時不時也是有影響的,要過幾年才能看出真正的趨勢。
回複 'cn_abcd' 的評論 : AI和機器人肯定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產出,但不能增加消費:)
================
消費不足是現代經濟理論的基礎,但我是懷疑的。
如果有足夠產出,怎麽可能會消費不足呢?現在發達社會人人有一輛車,為什麽不是人人有一架飛機呢?如果產出足夠,那麽飛機價格相對於人力成本,可能就相當於現在的汽車,那麽人人都可以有一架飛機了。
根本上來說,消費是可以創造出來的,比如智能手機就是隨著產量增加,價格下跌,創造出了市場。更早的有PC。
樂!
現在如果AI和機器人發展能夠有突破,可能是養老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是的,按理說去年和今年因為疫情,小夫妻宅家的時間更多,政府又推出了一係列的鼓勵政策,可年輕人還是不買單:)
==================
不見得,在疫情不時發生時,孕期檢查,待產都麵臨不確定性,同時還有將來工作的不確定性,這些都會減少生育意願
商人看錢是市場裏變出來的。年輕人會創照新市場。
兩種思維,兩種文化。
中國最佳的發展是老老實實地慢慢發展三百年。有多大能耐吃多少飯,生產多少消費多少,貿易平衡,分配合理,內需為主。一個比西方落後成百上千年的文明,怎麽可能一口吃個胖子。隻能是揮刀自宮的吐血大法才可能一時得計。
現在未富先老。連帶著全球化華爾街矽穀也難免跟著倒黴。中國將不可能繼續提供如此規模的低成本的勞動力密集型產能。這個全球供應鏈不想斷裂轉移都不行。雖然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甚至幾個國家和起來,可以提供如此規模如此馴從的奴隸工人,沒有中國的可替代者。但是中國自己也無以為繼。全球化的一條腿必然越來越瘸。也是大家咎由自取。
我覺得順其自然。少有少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