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962/202102/32636.html
有博友提出不同觀點,主要是認為中國人口實在太多了,哪怕減少一半也不嫌少的:),咋看上去確實很有道理。也許我那篇文章沒有寫清楚,今天再略補充如下:
先披露一組有意思的數據,1990年1月1日,上海誕生了2784名新年寶寶;十年後的2000年1月1日,上海誕生了1148名新世紀嬰兒;再十年後的2010年,上海誕生了380名新年嬰兒;至2020年的同一日同一城市,156名嬰兒誕生;今年同一日同一城市,僅有27名嬰兒誕生,據報道,最近官方已通知:打了國產疫苗後半年內不要懷孕,因此可以預期明年的1月1日,上海誕生的新年寶寶還將進一步下降。
以上數據顯示出上海的出生率正在出現斷崖式下跌。即使去年疫情期間夫妻被迫整天待在家裏,也沒能使出生率出現反彈。
上海的新生兒出生統計數據,其實也反映出全國的生育狀況。中國的出生率於2019年已降至千分之10.5,為建國以來最低的,已經進入“超少子化”狀態。這個數字無論與本國曆史數據相比還是和國際數據相比,都是極低的。快速下降的生育率、出生率,宣告了幾年前剛放開的“單獨二胎”和“全麵二胎”政策並沒起到預期的效果,也敲響了中國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警鍾。
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經濟的恢複發展在世界上似乎是一枝獨秀,但仍麵臨出現各種“灰犀牛”的潛在危機,其中出生人口的斷崖式下降就是其中之一。人口問題對經濟的長遠發展關係重大,最終影響到每個家庭,影響到國家的前途。人口周期的變化,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也不是依靠貨幣、財政政策可以幹預的。
目前中國的人口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2、提前進入老年社會的後果是出現全社會養老金嚴重不足乃至枯竭,中國社科院在《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中指出,隨著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和社保繳費基數的下調,未來幾年養老金很難維持當前的上漲速度,最後到2035年將耗盡累計結餘,此消息已令許多年輕人感到困惑。事實上,目前已有17個省養老金入不敷出,問題還是挺嚴重的。西方是先富裕再進入老年社會,中國是還未富裕就進入老年社會,人口急劇下降會造成未來領養老金的人大幅度高於交養老金的人,入不敷出又能靠誰來補?
3、人口懸崖對中國經濟的另一個重大影響,是人口紅利的消失。從1962年開始,中國進入生育高峰,而目前法定退休年齡為60歲。這就意味著從2022年開始,中國將迎來退休高峰,勞動力供應的下降先導致製造業從業員的萎縮,然後帶來服務業成本的上升,觸發一係列行業的變局,或生產線外移,或產業升級,或機器人替代,最終也許仍然躲不開服務業成本的迅速上漲。
4、人口老齡化還將引起醫療費用的上漲。中國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超過17%,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群對醫療資源的占用和所產生的費用明顯增加。更重要的是,未來二十年,年齡超過80歲的超老齡人口預計還會暴漲,而80歲以上年齡段的醫療開支是60歲以上年齡段的好幾倍。
5、出生率快速下降也會促使未來房價泡沫的破裂。日本九十年代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有日元匯率急升和政策失誤等一係列原因,但人口結構迅速老齡化,也是日本房地產市場一蹶不振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會不會也經曆日本的一幕?政府目前的政策調控相對溫和,主要是調節流入市場的資金數量,重在防範係統性風險。暫時還看不到房價大跌的風險,不過人口老齡化之下,未來居住需求下降是可預見的。
鑒於人口問題的嚴峻,前幾年政府希望通過放寬計劃生育限製,扭轉人口增長失速的問題,但是目前看來收效甚微。在高企的房價和教育開支重壓之下,年輕人仍然沒有強烈的生育欲望。除了在政策出台的第一二年有些小抬升外,放寬二胎限製幾乎沒有對人口增長帶來多少刺激;相反,出生率出現了持續性俯衝式下降。有關部門最近透露,即將對東北地區開展全麵開放生育的試點,但如此慢吞吞地試點又怎能改變全國人口增長率陡降的格局?
國家同時還出台了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以應對養老金不足的難題,但依然是杯水車薪。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易富賢最近發出語出驚人的預測:“中國經濟永遠超不過美國!”其基本依據就是:中國過去崛起是靠人口。1979年改革開放,1980年的人口中位年齡隻有22歲,美國當時是30歲,中國經濟隻要稍微順應規律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就,事實也是如此。那時候是一個青年的中國對一個邁入中年的美國,兩國經濟差距不斷縮小是必然的。但是,中國的勞動力2014年左右開始下降,中位年齡2018年之前已經超過美國,現在是42歲,而美國是38歲。如果中國穩定住1.2的生育率(每位育齡婦女一生平均生育1.2個孩子),到2035年,中國的中位年齡為49歲,而美國是42歲;2050年中國將達到56歲以上,美國是44歲。這裏可以看到,美中兩國各自的可持續性究竟誰占優勢。他由此得出結論:大概在2030-35年,中國人口數據的各方麵都將遜色於美國,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在2035年左右開始低於美國。我們暫且不論他關於中國經濟未來能否超過美國正確與否,但他關於中國人口中位年齡的分析確實反映了目前的實際狀況。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教授長期研究人口與經濟問題,最近他大聲疾呼:“中國勞動力短缺將成為常態,十四五期間,中國的勞動力預計每年將減少一千萬,十年就是一個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總人口才一點幾個億,其勞動力不到一個億。這意味著我們十年時間就要損失一個日本的勞動力,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綜上所述,我的觀點依然不變:如果國家再不全麵放開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的出生率,隻會越來越低,其後果就是加速步入嚴重老齡化社會,社會未來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來供養老人,整個國家經濟也有陷入困境的危險。
再有原來生孩子多是沒有避孕措施,很多鄉下人生完養不起就送人,這些故事很多。
以後越來越現代化,機戒化了,你看看新疆采棉花哪兒用人?機器人再出來,還愁啥。養老也不用保姆了。現在醫院就有機器人來回送病例的,做手術的。打仗也不興人海戰術了吧:)那麽多人還惦記人太少,沒得吃養不起才愁人呢。
我們鼓勵有自信,有愛心的人,多注重發展家庭,多生育,多愛惜家庭,關愛孩子們,這樣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後代就更加充滿有愛心的人,這個世界就更美好。
美國科學家關於經濟是否超美以人口為斷言太單一。 比率是下降, 但人口基數在那裏擺著,年輕人口數目還是比美國要多很多,足以支撐目前的產業鏈。當然要養的老人也多起來了。但是年輕人目前的工資也比美國低, 如果經濟持續發展,年輕人還是這些年的樣子大幅提升,老人養老金則不能,矛盾輕易化解。 美國的優勢是人口少, 可以移民年輕人。
每當認真討論計劃生育,俺就愧疚三十年前違心參加的一次清查行動。河南某縣,社教工作隊,由要求進步的某副局長帶隊。排查行動在“遍地英雄下夕煙”時進行。上級指示,“這些人不要國家,國家也不要這些人”。隊長經驗豐富,從一位收工回家的婦女的背影判斷她是孕婦。孕婦的淚水,丈夫的哀求,未能動搖這位共產黨員的堅強意誌。隊長安排另一名年輕未婚的隊員手扶拖拉機押送這名孕婦去縣城計劃生育站。他回來描述,未及進站,已聞哭聲撕心裂肺。當晚全縣百餘名孕婦,隻要嬰兒未露頭,全部引產…
童安格略帶沙啞的嗓音,在一部已破舊時而卡帶的隨身聽裏,伴我度過了那個寒冷的冬天。那聲音告訴俺,那個偉大的國度並不需要俺這種木訥的書生。回城後,俺買來了GRE備考書。
甘蔗沒有兩頭甜。韭菜們生孩子是為了後代有更好的生活,絕不會為了給資本家提供更多的韭菜這一崇高目標。想提高生育率,可以,資本家拿錢出來補貼。畫大餅,許諾,威脅(沒有人養老),新韭菜們已經不吃這老一套了。
而樓下的樓下,中國目前的政策,不算鼓勵生育,隻不過是有限的放開了對生育的管控而已。鼓勵生育的政策,有一些西方國家的例子可以參考、對比。
最近幾年一直在傳言說中國人大要立法延遲退休,但從未落實。再看看每年的大學畢業生一旦畢業,基本上一半人立刻失業,隻能進入類似於快遞員、抖音視頻或者帶貨這一類的服務性行業... 如果勞動力短缺,何至於中年人52歲、55歲就退居二線,青年人天天靠快遞員這類的低產值工作謀生?
而且,人多了沒事兒幹,其弊何止於此。
想提高生育率得先降低到農業社會,不能一麵想發展經濟,同時想提高生育率,不可能。
中國拚著發展慢些,把人口降下來,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會提高,環境,發展的壓力就會減少,但是也就難成為世界老大,看從哪個方麵考慮。
所謂勞動力... 以目前人工智能發展的速度,勞動力絕不會成為問題。
以日本為例說明人口對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商品的需求... 可是,日本現在的經濟、個人的生活水平有什麽不好的麽?即使是經濟尚在日本之後的韓國,除了沒啥意義的經濟總量這麽一個數據,不也仍然是中國追趕的目標麽?您再細想一想,所謂的中國GDP超過米國、不超過米國,這個對每個老百姓來說是必要的麽?
哦,忘了,這麽粗淺的道理可能不是真的。
關鍵是再過幾年,全社會意識到這一問題時,巨大的趨勢很難逆轉,沒有充足的育齡人口了。可能代價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