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出埃及記---向死而生的勇氣

(2025-11-05 08:35:59) 下一個

前天晚上在外麵吃飯,一個朋友說,他好喜歡《出埃及記》這首音樂。一邊說,一邊情不自禁地哼起那鏗鏘的曲調。

《出埃及記》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樂曲。熟悉這個公眾號的朋友,對這首樂曲也一定很熟悉。

大家都知道,在每天的推文前麵,我都會配一首樂曲,這些樂曲以寧靜悠揚的古典音樂為主。然而,自從10月7日,以色列遭受哈馬斯越境屠殺並隨之展開自衛反擊行動以來,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配發的音樂幾乎都是同一首樂曲----《出埃及記》。

人們比較熟悉的《出埃及記》是克羅地亞鋼琴家馬克西姆演奏的,可謂激情澎湃,蕩氣回腸,許多人甚至以為這首樂曲就是馬克西姆創作的。其實這首音樂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產生了,它是美國1960年拍攝上演的電影《出埃及記》的主題曲。

這部電影根據美國作家裏昂.尤裏斯的同名紀實小說改編,講述了以色列複國前的一段曆史。

二戰結束後,從納粹集中營幸存下來的許多猶太人無家可歸,更有不少猶太人意識到,隻有回到祖先生存過的那一塊故土,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才能擁有真正的尊嚴和自由。

他們曆經千辛萬苦,經曆輾轉坎坷,一定要回到那一片古老的家園。而托管巴勒斯坦的英國人卻違背了當初對猶太人的承諾,動用軍艦在地中海攔截運載猶太難民的船隻,把他們關在塞浦路斯島上的集中營裏。

電影中的主人公班.迦南是猶太複國主義組織哈加納成員,他假冒殖民地官員,從英國軍隊管理的猶太集中營中接出600多名猶太人,借口把他們送往德國漢堡,上了一艘提前預備好的輪船奧林匹亞號。

然而,正當奧林匹亞號啟程駛往巴勒斯坦的時候,英軍卻看出破綻,用驅逐艦封鎖了港口,要求奧林匹亞號立刻返回碼頭,否則英軍將強行登船。班.迦南回應說,我們在船上裝載了200磅炸藥,隻要英國軍人強行登船,就立刻引爆炸藥。

船上的回答讓英軍最高首腦蘇哲南將軍害怕。2年前,英軍曾在海法扣留一條猶太難民船,結果船上的人引爆了炸藥,236位猶太難民全部遇難。

蘇哲南將軍告訴船上的人,英軍不會登船,也不會放行他們去巴勒斯坦,但可以供應船上需要的飲食。班.迦南明白,英軍這樣把船困在港口,等於把輪船變成了一座新的集中營。

船上的難民經過投票,決定絕食抗議。他們不僅拒絕了英軍提供的食物,而且把船上的食物也扔進大海,並把這艘船改稱為“出埃及號”。

為了保護船上的孩子,班.迦南決定把孩子和母親送到岸上,但孩子的母親卻拒絕上岸。一個母親告訴班.迦南,我們的孩子都是在鐵絲網圈著的集中營裏誕生的,這是他們第一次不用像牲口一樣從圍欄裏向外眺望。他們已經自由了,任何人都不能再次把他們關起來。

班.迦南讓一個上船來探望難民的美國護士給蘇哲南將軍捎信說,船上600位男女老少拚死追求的,就是請給我們一個國家,一個祖國,一個家園。告訴蘇哲南將軍上帝曾讓摩西對埃及法老說的話:“容我的百姓去!”

猶太難民的決心讓蘇哲南將軍深深震動,經過向倫敦請示,英軍放行難民船,允許這艘船駛往巴勒斯坦。“出埃及號”在地中海上快速分開波浪,載著猶太難民奔向應許之地。

這部電影的開始、高潮、結尾,一次次響起《出埃及記》的主題音樂。

這首主題歌的歌詞是-----

這是我的土地,主給予我這片土地

給予我這片肥沃而古老的土地

當晨光照亮她的山峰和平原

我看到這片孩子們能自由奔跑的土地......

多年前,我雖然讀過紀實小說《出埃及記》,但昨天看這部電影,還是深深為之感動。

這部電影也想讓我想起三千四百多年前,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迦南地(如今的巴勒斯坦)的曆史。

早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以色列的先祖亞伯拉罕就來到這塊土地上。後來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後來改名以色列)帶著全家人去埃及逃避災荒,他的後裔在埃及生活達430年之久,淪為埃及人的奴隸。直至摩西興起之後,聽隨至高者的呼召,帶領二百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以色列人離開之後,埃及法老心生悔意,帶領軍兵戰車在後麵緊緊追趕。當以色列人行至紅海邊,滾滾波濤擋住去路。前有大海,後有追兵,以色列人眼看陷入絕境之際,上帝讓摩西舉手向海伸杖,紅海的海水向兩邊分開。

以色列人下海走幹地,海水在他們左右如同牆垣。以色列人剛剛上岸,埃及軍兵戰車也緊跟著追過來。摩西向海伸杖,海水就合在一起,跟著以色列人下海的埃及人全被淹沒。

不少人把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視為神話傳說,然而近年常有考古學家提出證據,在紅海底部發現埃及軍隊遺物及人骨化石。早在1978年,考古學家懷亞特出示照片,證明在紅海海床上有車輪、人骨跟馬骨化石。瑞典科學家摩勒曾帶著研究人員調查紅海底部,也發現許多屬於埃及軍隊的遺物。

以色列人穿過紅海,標誌著這個民族擺脫了奴隸身份,贏得了獨立和自由。

而今,麵對哈馬斯的血腥屠殺和洶湧澎湃的反猶主義,以色列仿佛再一次身處絕境。

在這場自衛反擊戰爭中,已經有三百多名以色列官兵喪生,其中包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侄子,而以色列總統赫佐格的兒子也在戰鬥中失去聯係。

一位陣亡士兵的父親呼籲說,一定要堅持下去,隻有取得勝利,我們孩子的血才不會白流。

猶太拉比克萊門鬆的兒子也在營救傷員時犧牲。他說:“以色列正在承受的痛苦,比我個人的痛苦更重要。”

50年前,當贖罪日戰爭爆發,以色列麵臨埃及和敘利亞兩麵夾攻的時候,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對來訪的美國參議院拜登說,不必為我們擔心,我們以色列人有一件秘密武器,那就是我們無路可提。

自由向來不是憑空而來,也不是一勞永逸,自由是向死而生,是在不屈信念引導下的追求和抗爭。

這一次的以哈戰爭,可以說是以色列人再一次向死而生的“出埃及記”。在這個時候欣賞音樂《出埃及記》,備受感動和鼓舞。

為什麽我們聽這首樂曲時會有這樣的感動?這不僅僅是因為以色列,也是因為我們每個人自己的命運。在僅有一次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需要一場出死入生的“出埃及記”,掙脫困鎖得自由。

 

 

 


作者: 詩意恩典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大地之晨 回複 悄悄話 有溫度的文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