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答“你為什麽要這個時候去日本?!”
各位好,我已經結束了不到一星期的日本行程,回到了國內。昨天因為是旅行的最後一天,行程特別緊張再加上確實在外休息不好,確實已經體力不支了,就沒有寫基本每天沒斷更過的稿子,下了飛機打開手機一看,發現不少朋友擔心我是否出了什麽事情,留言詢問。特別愧疚也很感動,謝謝大家的關心,隻是昨天太忙,忘了寫稿,以後盡量這種時候,也發個簡短的請假條。
另外在日這幾天雖然旅途匆匆,去的地方也僅隻鐮倉、箱根、東京這三地,但還是有不少感觸的,文化遊記係列並沒有寫完,雖然反響並不太好,但我回家後會繼續把它寫下去,配上旅拍照片發表,請還期待這個係列的朋友稍安勿躁。一切都會有的。
今天還在上海見朋友,就不說旅行的感悟了,回答一個這一周來經常出現在留言區的問題——我寫赴日遊記,大多數網友都是友善的,但也有個別人上來攻擊謾罵搗亂,謾罵語言大多都直奔下三路,這裏就不貼出來了,以免髒了這篇稿子,隻挑一個最輕的:“身為中國人,你為什麽要這個時候去日本?!”
我還真給這條留言回複了:“什麽時候?”
是啊,什麽時候,我看了看日期,確信這幾天不是敏感的紀念日,一個普通公民工作累了,想出去旅遊散心,怎麽就不能出外逛上一圈呢?
這種無厘頭的搞笑幹涉,讓我想起了去年聖誕節某小區公布的那份要求住戶不要過聖誕的“倡議書”。怎麽會有那麽多人喜歡去幹涉他人的生活?
下飛機後也看到了另一則剛發生的新聞:說南京有個人上傳視頻,說他在某商場門口發現了“大問題”,視頻中他情緒激動的指著指著一個商場門口張貼的紅圓,楞說這是日本的國旗日章旗,要求商場立刻整改。
此次事件的後續是,在官方的介入下,此商場將所有疑似有“日係文化圖案”的廣告全數撤下,並被處以嚴重警告。
這個事情既然已經有官方介入了,我們不太好直接評論,就等更多調查後續好了。隻是看了這則新聞我隱隱有一些擔憂——圓圈是常用圖案,紅色是常用顏色,太陽也並非是日本民族的專利,如果我們社會中有些人拿著放大鏡天天以這個標準找“媚日元素”,看地鐵招貼畫的扇骨像旭日旗,看商店門口的一個圓像日章旗,還能發到網上博取激進民粹的流量。那我們的地鐵還能不能正常運營,商店還要不要正常開業做生意了?由著這些四處找茬的博主胡來,用別人的遭難換自己的利益,我總覺得對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是禍非福。
此外,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象力,唯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如果我們放任這種“躍進的想象力”,即便禁止了像旭日旗的扇骨、像日章旗的圓圈,又有何用呢?拿著放大鏡找茬的那些流量博主,下一步會不會找個別的顏色的圓圈,楞說商家也是在“隱性崇日”?
畢竟他們要靠這個炒流量、更要發泄心中的毀滅欲與戾氣,而此類想象力的躍遷,總是可以無止境的。
從日本回來的魯迅,對中國人的國民性有許多直白的批判,卻(至少目前)不見友人說他是“精日”“漢奸”。剛下飛機的我,不想把話說的像魯迅先生那樣絕對,我想說的公平些——我覺得真論起讓人活著不舒服的習慣,日本人也有很多,隻是呈現方式迥然相異。
比如日本文化中逼著每個生活在其中的人“讀空氣”,這就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習慣。我在東京約一位朋友見麵,兩個人走在那不寬的人行道上,身後有一輛自行車想要超過我,但他就是不按車鈴,直到朋友拉了拉我的衣角,我才認識到身後有車,趕忙避開,讓他通過。
我說日本人怎麽這樣啊,想超車你按車鈴不好麽?朋友說日本人就是這樣。你作了什麽妨礙到他,或者他不喜歡的事,他也絕對不跟你直接說,就那麽默默的等著你,讓你自己去“悟”。你要是自己能悟到,及時糾正,當然最好。可你要是悟不到,日本人在自己心裏罵上你一千遍“不知時”(傻瓜的意思)後,也多半不會提醒你,他們會在自己圈子裏疏遠你、排擠你。而如果你在日本混到了被主流社會、大多數同事所疏遠、排擠的時候,四舍五入,也就基本相當於在這裏社會性死亡了。
所以我一直覺得,日本對於外國移民來說是很不友好 。這種不友好不僅僅在於它相關製度的嚴苛,更重要到的是它的這種“讀空氣”文化,在日本,如果你不會讀空氣,總是觸犯他們的規則,也多半是不會有人提醒你的,他們隻會沉默的看著你一錯再錯,最後被這個社會所拋棄。如此還美其名曰“尊重邊界感”。
我覺得一個文明社會的邊界感,不應該是這樣尊重的,相比之下,我倒是更喜歡我們中國文化的交友處世之道。在中國,你是相對容易交到一些非常知心的朋友的,你做了什麽不太合適的事情,真正的好朋友真的會跟你“有話直說”,甚至我去菜市場買個土豆,一些熱心的大媽大爺也會給我提建議,“小夥子,別買太大或者太小的,就買中間那種圓不溜的最好!”
是的,我真心覺得,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可愛之處。同為東方文化成員,我們沒有日本人那麽多“邊界”的束縛,兩個人之間如果秉持善意,我們往往能更好的相交。唐太宗說:“以人為鏡,可正得失。”孔夫子則說:“益友三,友直、友諒、友多聞。”這些都是我們的文化優長之處,有對比你才能更容易知道。
這其實解釋了為什麽很多華人走出國門,尤其是在日本這樣的國家,更容易罹患“友情缺乏症”,中國人在國外,確實是容易孤獨的。沒辦法,我們的文化已經決定了很多。
有話直說而較少邊界感的中國人,如果能秉持一顆彼此之間的善良之心,我們就是彼此相處起來最舒服的朋友。
可是這種少邊界感,如果搭配上另一種東西,那就容易呈現災難性的效果。那就是毀滅他人的惡意——
你明明隻是個顧客,卻天天盯著地鐵、商店的招貼畫,試圖看出什麽“賣國”因素。
你明明隻是個小區物業,卻胡亂給業主發什麽倡議書,讓人家今天不要過這個節,明天抵製那個節。
你明明隻是個大學生,老師課上講了點什麽你不樂意聽得,你立馬錄下來貼到網上上綱上線的舉報。
亦或者他人出門旅個遊,發幾篇遊記、狀態,你立刻上去厲聲質問:你怎麽敢去日本?你還是不是個中國人!
凡此種種,其實都是無邊界感配上惡意之後的怪象,而一個人對他人有惡意其實並不可怕,隻要他能被法律、道德或者文化束縛在邊界之內,就不會造成對他人太大的損傷。
我們之間若即有惡意,又缺乏邊界感,甚至文化和法律又不尊重和保護這些邊界。那麽惡意就會像洪水猛獸一般噴湧而出,出現一群暴徒,打著各種旗號堂而皇之的越過公民權利的邊界,肆意踐踏他人的權益與平靜的生活。這樣的悲劇,在我們的曆史上,發生過不止一次。
如果說,一個人在日本生活,最大的風險是無法適應那裏過於嚴苛的邊界感。那麽一個人在中國生活,最大的風險則是他會被某些人惡意的無邊界感所毀滅。
我是一個中國人,每次出國,都讓我更加知覺、喜歡並且熱愛我們文化中的可愛之處。
但我也覺得我們的文化在很多方麵是可以改良,使其變得更可愛、更符合現代社會的規則。比如在邊界感問題上,一方麵我們應該適當的增加一點“邊界”意識——也許沒有必要做到像日本人那樣嚴苛,但至少應當分清公共與個體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權利邊界。分清有些事情(比如去什麽地方,有什麽樣的信仰,過什麽樣的節日)是一個人不可幹涉、不容置喙的私事。
亦或者,我們至少應該在交往中更多的秉承與人為善原則,尤其是那些把愛國當做賺取流量口號的人,我很希望問他們一句,你們口口聲聲宣稱自己愛國,卻對自己每一個同胞都充滿毀滅的惡意,恨不能隻要抓住對方一點口實就置其於死地,這樣打著愛國旗號行迫害同胞之實的所謂“愛國”,難道是真的愛國麽?
總之,適度的邊界感,加上同胞之間的善意,我相信通過這兩劑藥的改良,我們的文化會變得更加可愛。
文章的結尾,對“你為什麽要這時候去日本?!”這種問題,我想說兩句話:第一,作為一個自由的公民,旅遊想去哪裏,去什麽地方,這完全是我個人的自由,隻要合規合法,任何人沒有權力幹涉。至於我在旅途中寫的文章,我是寫給喜歡它們的讀者看的,不喜歡,你可以直接跳過或者取關。都是成年人了,請彼此尊重一下互相的權益和邊界。
第二,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常走出國門去看看,反而是真正愛國的體現。
因為隻有走出國門,你才能夠將自己的祖國和別國有一個真實的比較,發現我們自身的不足,並試圖改正,也發現祖國和我們的文化獨特的可愛之處,並倍感珍惜和將其發揚光大。
有了對比,方能發現可愛,並倍加熱愛。我實不知那些不願實事求是、隻靠癔想和醜化他國為業的人,究竟有何可稱愛國之處,若他們的癔想本身就是假的,他們的愛有真在何方呢?
至少於我而言,深刻感受到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文化和這裏每一個人的可愛之處與尚需改進之處的時刻,往往都在重入國門之時。
為此,我會一直走、一直想、一隻寫。願看得懂的人看,值得喜歡的人喜歡。
另外感謝旅行這一路來我所見過的朋友的相見、關心和照料。一首知床旅情,聊以致謝。
作者: 海邊的西塞羅
======================
推薦一篇博文:
感謝“巨人們的肩膀”:不是終結的結語 文學城黨旗飄係列終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