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醫療反腐席卷全網,驚人回扣是怎麽輸送的?

(2023-08-19 18:51:42) 下一個

今年六月,北京一家知名醫院的科室主任火了。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共完成了4萬例支架手術,回扣吃了有多少呢?12個億。
         
醫療行業,有白衣天使,也有豐富油水。
         
據網絡消息,目前中紀委出手,很多醫療公司的負責人被抓,被調查的醫院院長名單,長達百人,很多重點科室的主任,也是惶惶不可終日。
         
一場醫療反腐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
         
2021年4月,新華社報道了這樣一條消息,山西大同一家三甲醫院醫生自曝當醫生十幾年間,共收受回扣超過50萬元。
         
這位醫生表示:
         
 “這事情不是我一個人做的,我和我的同事、主任、副院、正院,基本上都在參與這個事情,還包括藥師,可謂是塌方式的、全員參與的。”
         
醫療行業吃回扣問題早已不是新鮮事。
                   
根據裁判文書統計,2016年至2019年間全國百強製藥企業中,有半數被查實存在輸送回扣的行為,個別企業三年被逮到20多次。
         
醫院“塌方式”收回扣的腐敗風,已經到了不得不反的程度!
         
這起反腐之風有多強烈?
         
155名醫院領導的名單,還隻是序幕。
         
醫療反腐從年初到現在,全國各地醫院的一二把手,基本是2天進去一個。
         
7月28號,國家衛健委連同審計署、國資委等10部門開會,目標直指全國醫藥領域反腐。
         
也是因此,最近股市醫藥板塊連續下跌,2500億市值的大白馬恒瑞醫藥,累計跌超20%。

傳言很多醫藥行業的會議直接宣布延期,不少醫藥合作的微信群管理員被嚇得直接把群解散。
         
而從被曝出來的醫藥腐敗金額看,也是觸目驚心。
         
光中紀委發布的實例就有:
         
一台直線加速器原價1500萬,醫院以3520萬元買入,醫院院長一口就吃掉了1600萬元的回扣!
         
院長吃大頭,醫藥代表分湯水。
         
8月7日,一張網傳圖片顯示,上海長征醫院近日分別向上海諾華貿易有限公司和北京諾華製藥有限公司發送處理建議函,要求開除4名醫藥代表。
         
為什麽要開除?
         
因為他們被帶走了……
         
醫藥代表是藥廠的銷售,很多時候他們就是拿著成本2塊的藥,去藥店推銷,上架賣20。
         
病人在醫院看病,吃什麽藥基本全聽醫生的。
         
同樣的藥,醫生為什麽要給你開貴的?通常的說法是藥效好。
         
但很多時候是另一種可能——因為收了藥代的回扣。
         
今年7月底,中央曾明確要求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各地已於更早前展開行動。
         
不少人都是醫療體係響當當的人物,有在職的,有退休的,有被帶走的,也有主動投案的。
         
那麽,這些人為什麽能參與到這場分肉大戲,他們分的,是誰的肉?
         
中國的醫療資源是緊張的,以北京協和醫院為例,一個“變態反應科”的10名醫生,一年要接待約6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病人。
         
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統計,在上海,一名醫生日均診療15位病人,這還隻是平均,在知名的大醫院,一個醫生每日診療上百個病患。
         
當醫生,是真的累。但累的背後,也存在巨大的利益誘惑。
         
中國的公立醫院收入主要來自:財政撥款、醫療服務收費、藥品加成。
         
由於因政府補貼有限,醫療服務的價格低廉(掛號費隻要幾塊錢),醫生與醫院隻能依靠產品來盈利。也就是過去常說的“以藥養醫”。
         
藥品需經過藥廠、醫藥代表、醫院、醫生等幾道程序,通過藥品招標,才會到達患者手中。其中產生的公關費用、賄賂費用,最終都會進入藥價,由患者買單。
         
可以說幾十年以來,醫院都是以藥品的高利潤拉動經濟效益,來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轉。
         
當然,這裏麵也有分層。
         
2015年之前,公立醫院使用的藥品,是由省級藥品集中采購管理部門統一競價采購,醫院隻能在這個目錄中選擇,並可在招標價的基礎上加價出售給患者,但加價幅度一般不能超過15%,中成藥加價率可適當放寬。
         
關鍵詞: 中成藥(中藥飲片)。
         
為什麽同樣治療發燒的藥,純西藥撲熱息痛兩三塊錢就能搞定,但你去醫院,醫生非要給你開一個療程好幾盒的中成藥?很大程度不是因為中成藥更好,而是因為:利潤高。
         
這就導致很便宜的藥被棄用,因為換一個包裝,就可以賣得更貴。
         
如果醫生指名道姓地說出藥物的廠商,並告訴你隻能在什麽地方買到,那麽很有可能他不是讓你好得更快,而是為了:吃回扣。
         
據天則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
         
“按醫藥行業的潛規則,回扣是藥品零售價的20%至25%,高的回扣率能達到40%以上……若保守一點按15%計,2011年全國中西藥零售總額為3718億元,據此估算全國一年的藥品回扣額可達560億元之巨。”
         
2015年以後,發改委取消了絕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但醫院靠“賣藥賺錢”的現狀沒有改變。而且除了藥品,在醫療設備、器械和耗材方麵,能吃到的回扣更多。

十餘年來,盡管政府一直在監管藥價,但中國藥品支出逐年上漲,過度用藥的現象依然非常普遍。
         
甚至有了更高級、更文雅的方式:醫藥代表通過用學術會議的方式,請專家(受賄者)去講課,並給予高額的會議讚助費。這樣這個錢就能洗白。
         
當然,這些回扣和賄賂,最終的承擔者都是廣大的患者。
         
如果說是規則的缺陷導致了行業的腐敗,那麽人心又是怎麽被腐蝕的呢?
         
你很難想象,中國的手術收費標準是1994年定的,迄今為止,都沒怎麽大變過。
         
醫生也要吃飯,醫院也不想做賠本買賣。
         
一場手術下來,主治大夫隻能拿幾個點的提成,下麵的助理、實習生,拿得更少。個別單位還有考核,如果手術量不到一定的量,年底的獎金甚至都不發了。
         
而如果這個病人的實際花費超過了手術標準收費,醫院隻好倒貼錢。
         
那麽怎麽把錢掙上來呢?
         
那就上項目吧。不管需不需要拍片子,先去拍個片子再說。能用小手術解決的,盡量上個大手術。
         
再來就是藥品和器械的回扣……

哪怕是一顆釘子,一個鋼板,都是有回扣的。幾個環節一疊加,利潤也就上來了。
         
那麽,醫生還想努力努力多賺點錢怎麽辦?
         
有幾個“正常”的灰色收入,比如去講課,講一次拿個幾千不是問題。比如去走穴,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外出會診,到別的醫院做手術,收費大概能提個三四倍。
         
再者,就是晉升機製。
         
中國的醫生是講等級的,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再到主任醫師。
         
不同級別的收入差距還很大,剛畢業的“小大夫”一個月總收入也就幾千,而住院醫師基本都一萬以上,主治醫師還按年資分低年主治和高年主治,收入能近2萬,而副主任、主任則能拿到三、四萬。
         
那麽怎麽升級呢?靠論文。
         
據1986年頒布的《專業技術職務係列》,醫生職稱評審和聘任是與科研工作相掛鉤的。 “白天忙臨床、晚上忙論文”,想要晉升,就要寫論文、申請科研基金。
         
白天都忙死了,哪還有什麽時間寫論文呢?那就忙裏偷閑了——看病流程就像走過場,手術弄個八九不離十就行。
         
這又是一個惡性循環……
         
道德在利益麵前,總是經不起考驗的,這是人性。
         
而規則又在縱容這種貪婪的人性。
         
醫療的反腐才剛剛展開,我們就看到了動輒貪了數千萬的數額。
         
警鍾不可謂不響。反腐之後,是時候考慮改寫規則了!

 

 

 

 


作者: 無相財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