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平庸之惡的三大特征:跟風從眾、順從體製、不願思考

(2022-11-02 16:19:01) 下一個

托克維爾說,權力無論如何產生,歸多少人掌控,隻要不受製約,就必然作惡。激進革命很少帶來自由,卻時常帶來新的專製。曆史上,不受製約的權力造成的曆史災難不勝枚舉,納粹德國、蘇俄、紅色高棉,等等。(來源:聽哲學/作者:蕎麥)

然而,這隻是惡的一麵,甚至說不是最可怖的,因為對這一問題的警覺以及預防之道,早已有之。更重要的問題是,極權之惡之所以橫行,是因為有另一種不容易被察覺、也不容易被追責的惡為它提供了沃土,它就是“平庸之惡”——對自己思想的消除,對命令的無條件服從,對個人價值的判斷權利選擇放棄。

一、無思考的平庸之惡,往往造成慘重的人道災難

平庸之惡是如何產生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沒有上帝,一切都被允許:在西方,當科學理性,取代了人對上帝的信仰後,人的意義感、道德判斷,便隻能寄生於現實,因而極易被醜惡的現實俘獲,成為體製的順從者、製定遊戲規則者的幫凶。

比如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瘋狂迫害,就是平庸之惡的最好注腳:

——當戰爭結束後,麵對屠殺了幾百萬猶太人的罪行,在審判席上,納粹士兵們竟然絲毫意識不到自己的罪惡,他們認為自己很好地服從了長官的命令,而這是軍人的天職;高級軍官甚至因為高效地執行了希特勒的命令,而感到榮耀。

納粹分子既遵守軍人的“職業倫理”,也重視道德與榮譽,但卻在大規模屠殺猶太人時毫無罪惡感可言,這究竟是怎麽發生的?

徐賁在《經典之外的閱讀》一書中說,極權之所以能產生,並造成大屠殺這樣的人道災難,是因為它營造了一種新的社會規範,並重新定義了道德:隻要是為了種族利益,殺人也能成為一種“道德義務”。

如此一來,邪惡的行為,便被包裝在了平凡尋常、平庸無奇、司空見慣的動機之下,而絕大多數遵紀守法、安分守己的“好公民”,很容易地就接受和適應了這個新法則,結果導致了前所未有的道德災難。

——跟風從眾、順從體製、不願思考,這是導致平庸之惡的三大特征。

然而,“平庸之惡”卻並非專屬於某個時代、某個區域。近來的俄烏戰爭,新冠病毒傳播,人們多抱有僥幸心理,漠視親曆者的遭遇。結果,它隻能讓人更膽寒,讓人失去對正道的信心。因此,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一再上演。

總之,無思考者不單是縱容權力的幫凶,更是群體冷漠的始作俑者。當社會的醜惡之事大行其道時,如果我們僅把責任歸咎為權力的作惡者,而不是為我們的漠視買單,這樣是否還合適?

毫無疑問,無知者缺乏理智、無獨立思考以及無尋找真相的意願,都隻能加劇愚蠢在社會的蔓延,一些無知者甚至為愚蠢高唱讚歌,最後承擔代價的卻是自己。

二、內心的道德立法,需要求知說理與獨立判斷

平庸之惡揭示了一個巨大的悖論:一味地遵守舊的習俗、習慣和規則,可能會出現依法、依規作惡的情形。

所以,道德的真正涵義不是循規蹈矩,而是自己獨立做出關於是非對錯的判斷:拋棄對既定規則的服從,自己確立標準,自己給自己立法。

但是,心中之法的確立,卻是一個異常艱辛且漫長的過程。

自五四以來,我們一直處在現代性與啟蒙的掙紮當中,民主與科學的理念尚未真正融入人的血液,此起彼伏的批鬥運動又裹挾人們,削弱人們的理智。

進入互聯網時代,無處不在的網絡暴力、隨處可見的道德指責、甚囂其上的陰謀論、隨輿論不斷反轉的真相,以及知識生產、傳播的過程中的扭曲、失真,都在使人變得更易被洗腦、操縱,甚至作惡而不自知。

而這就要求我們具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求知精神、參與公共討論的說理能力,以及對啟蒙精神的繼承:運用個人的理性,去求真求善。

 

 


作者:江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山烏鴉' 的評論 : 沒有製衡的絕對權力可能帶來災難。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wang28' 的評論 : 謝謝。
南山烏鴉 回複 悄悄話 有沒有研究德國,日本和中國,俄羅斯的在災難發生前後的國民性的,為什麽沒有力量阻止災難的發生,反而是整個民族卷入作為一種邪惡的力量。目前為止隻發現這幾個國家都有一個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領袖。
cwang2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