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以史為鑒一一芬蘭與蘇聯的戰爭

(2022-10-29 16:13:10) 下一個

芬蘭和瑞典終於申請加入北約,不但結束兩國長期的中立立場,還讓北約向北擴,占據了北極附近的戰略要地。這些轉變都是因為俄羅斯的獨裁者普丁悍然發動了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造成的。在俄烏戰爭處於膠著狀態之時,回顧一下當年芬蘭與蘇俄的戰爭是很有意思的。

芬蘭在地理上屬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西與瑞典接壤,東與俄羅斯交界,隻有6百萬人口。在一次世界大戰前芬蘭並不是獨立國家,原先一直是受瑞典管轄,直到1809年沙俄入侵。當時沙皇讓芬蘭成為一個自治領地,有自己的國會,政府和貨幣,並沒有在芬蘭強化俄語。芬蘭雖然在地理上和血統上屬於斯堪的納維亞人,但芬蘭語與其它斯堪的納維亞語言不同,不屬於印歐語係。芬蘭的經濟以前僅靠農業和林業維持,二戰前仍屬於北歐一個不起眼的貧窮小國。而今天的芬蘭已經成為現代工業和技術相當發達讓世界矚目的富國,其平均資本收人堪比德國和瑞典。芬蘭取得的這些成就,相當一部分有賴於這幾十年來芬蘭建立了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同時又與共產主義的前蘇聯和現在的俄國獨裁政權保持了良好的互信關係。

芬蘭的戰略地理位置使其在軍事大國的博弈中十分重要。二戰前的芬蘭邊界距離蘇俄的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聖彼得堡)隻有30 英裏。1850年間的克裏米亞戰爭時,英法軍隊就已進軍芬蘭海灣阻擊俄國軍隊。法國17世紀就在赫爾辛基港修建要塞,準備攻打聖彼得堡。

到189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指派的芬蘭總督實行了高壓統治,芬蘭人開始反抗。1904年芬蘭人刺殺了沙俄總督。一戰結束後,1917年俄國爆發布爾什維克革命,芬蘭宣布獨立。但此後芬蘭陷入內戰,由德國訓練和援助的白軍與共產黨的紅軍加上留在芬蘭的俄軍浴血苦戰,終於殲滅了8千紅軍,圍困了2萬紅軍使其餓病交加而死,成為曆史上按人口比例最為慘烈的內戰之一。如此殘酷的內戰本會造成一個國家民族的仇恨與分裂,但芬蘭人對沙皇俄國和共產主義蘇聯的恐懼使他們重新團結起來。芬蘭人的理想是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國家,而蘇聯卻是專製獨裁的共產製度。芬蘭人對沙皇的帝國強權壓迫仍然記憶尤新,更害怕蘇聯支持的共產黨人會顛覆芬蘭政府,使芬蘭淪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特別是看到1930年代斯大林的恐怖專製和瘋狂鎮壓,看到蘇聯把機場和鐵路建到了人煙稀少的芬俄邊境,這些都是蘇俄準備入侵芬蘭的跡象。

1930年後芬蘭開始加強國防軍隊建設,在白軍將領曼納海姆的領導下,很多芬蘭人誌願在1939年夏天加固修築了著名的曼納海姆防線。這條防線橫跨卡累利阿地峽將最靠近芬蘭的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現在改回原先的名稱叫聖彼得堡)與芬蘭東南部邊界分隔開來。當時的德國在希特勒領導下重建軍備,與蘇聯虎視眈眈。希特勒在其《我的奮鬥》一書中寫到,德國應該東擴,劍指蘇聯。1930年代以來,斯大林眼看著希特勒德國並吞奧地利,占領捷克斯洛伐克並開始威脅波蘭。而法國,英國和波蘭卻拒絕了斯大林聯合防禦波蘭抗擊德國的提議。

芬蘭試圖在這兩個強權之間保持中立,希望蘇聯不會真地入侵芬蘭。而蘇聯仍對這個小資近鄰充滿戒心,因為芬蘭內戰中芬蘭人靠著德國人的援助打敗了共產黨紅軍。

1939年8月,希特勒和斯大林突然停止了互罵的宣傳戰,迅速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讓全世界目瞪口呆。芬蘭人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瓜分世界的秘密協約,德國承認芬蘭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果然條約簽署後不久,德國閃電戰入侵波蘭,數周內蘇聯也入侵波蘭東部。斯大林顯然是要將蘇聯的邊界盡量向西推進,以預防德國與日俱增的威脅。

1939年10月,蘇聯向四個波羅的海國家,芬蘭,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托維亞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其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和駐軍。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托維亞三個小國都無力抵抗蘇聯,接受了蘇聯的要求,次年被蘇聯並吞。蘇聯乘機向芬蘭提出兩項要求,一是蘇芬邊界從列寧格勒向北移過卡累利阿地峽,使其它歐洲列強不至經芬蘭攻擊蘇聯。另一要求是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附近的南部海岸建立海軍基地。

芬蘭政府開始與蘇俄長達兩個月的談判,企圖得到蘇俄的讓步,但沒有成效。芬蘭將軍曼納海姆曾任沙皇軍隊的中將,深知芬蘭軍隊的弱點,曾力勸芬蘭政府作更大的讓步。但芬蘭政府各黨派生怕蘇俄會像他們在捷克那樣得寸進尺,最後全部占領芬蘭。芬蘭全國上下不論左右白紅,全體一致拒絕再做讓步。

芬蘭是四個小國中唯一的一個國家,不顧蘇聯強大的軍力,毅然拒絕了蘇聯的領土要求。史家認為一個原因是芬蘭政府以為斯大林隻是虛張聲勢恫嚇芬蘭,高價要價而已,不會真正入侵芬蘭。而斯大林也誤判了芬蘭人的決心,不能想象一個隻有幾百萬人口的小國會以弱抗強奮起抗擊強大的蘇軍。芬蘭也曾寄希望於芬蘭軍隊能夠抵禦蘇軍至少六個月,從而等到盟國的援助。

1939年11月30日,蘇軍借口芬蘭軍隊的炮彈落到蘇聯境內(日後赫魯曉夫承認那是蘇軍從蘇聯境內打的),悍然發動了入侵芬蘭的冬季戰爭。蘇軍轟炸了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及其它城市,在僅僅一天的轟炸中就造成了10%的芬蘭平民在二戰中的傷亡。

蘇芬戰爭時蘇軍動用了四個軍共五十萬軍隊,包括幾千輛坦克,現代戰機,火炮,反坦克和防空武器。芬蘭全國隻有十二萬軍隊,僅有步槍和機槍及有限的子彈,芬蘭士兵要等到蘇軍靠近才能開槍射擊。比起當時有十倍於芬蘭的人口和更現代的武器裝備的波蘭,在短短的幾周內就被德軍擊敗,芬蘭的勝算幾乎等於零。芬蘭人自己說,我們並不指望能在軍事上戰勝蘇俄,我們隻是盡量減慢蘇俄的進攻,使我們能贏得時間獲得軍援,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使斯大林疲於高額的軍事消耗。

蘇軍的計劃是在蘇芬邊界全麵進攻,一舉攻破曼納海姆防線,將芬蘭攔腰切斷。為了對付蘇軍坦克對曼納海姆防線的強攻,芬蘭人發明了著名的“莫洛托夫雞尾酒”燃燒彈,以彌補反坦克武器的不足。芬蘭士兵藏在地洞工事裏等蘇軍坦克靠近,跑出來用木棍塞住坦克履帶使其不能開動。勇敢的芬蘭士兵跳上坦克用步槍射殺坦克裏的蘇軍士兵,不畏犧牲的芬蘭反坦克部隊的傷亡率達到70%。

芬蘭軍人化整為零,以擅長滑雪的小股部隊,身穿白色的雪地迷彩服,在沒有道路的樹林中穿插運動,把蘇軍分割成小段各個擊破。芬蘭軍人多是獵人,他們善於應對寒冷的冰雪環境,在林中滑雪穿行,發現敵軍後,他們能帶槍爬上樹,在近距離射殺蘇軍軍官,使蘇軍士兵陷入恐慌混亂。

芬蘭軍隊就這樣摧毀了兩支蘇軍的摩托化和坦克部隊,抵禦了蘇軍閃電戰的強大攻勢。

芬蘭人能夠以弱勝強的原因,主要是芬蘭人民的民族性格和認同的決心。芬蘭士兵知道他們是在為自己的家庭生存和國家的獨立而戰,為此他們可以獻出生命。當蘇軍越過冰封的芬蘭海灣時,堅守在海灣小島上的小股芬蘭士兵深知他們不會有援軍救援,他們選擇了留在島上,殺傷了盡可能多的蘇軍後全都壯烈犧牲。

芬蘭士兵慣於生存和滑雪穿行在芬蘭冬季的密林中,他們的裝備也適合冬天芬蘭的氣候和地形,更重要的是芬蘭軍隊就像當今以色列軍人那樣,善於化整為零,各自為戰,以少勝多,而不是像蘇軍那樣隻盲目地服從上級命令。

芬蘭軍隊雖然抵擋了蘇軍的閃電戰進攻,但隻是為尋求外援贏得時間而已。隨著春天的到來,冰雪消融,蘇軍的重型武器裝備終於派上了用場,蘇軍越過了芬蘭灣挺進卡累利阿地峽。而芬蘭祈盼的援軍卻遲遲不見到來。瑞典等國曾有一萬兩千名誌願者來到芬蘭,但大多未受過軍事訓練,直到戰爭結束都沒能參戰。意大利等國送來一戰時用的老舊火炮,根本沒法用上。真正能夠派兵或者提供軍事援助的瑞典,德,英,法和美國,都因不想卷入與蘇聯的戰爭而拒絕派軍。希特勒德國借口不願違背剛剛簽定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袖手旁觀,美國還在恪守孤立政策保持中立隔岸觀火。而英法雖曾許諾派兵到芬蘭,但此時已陷入將與德國開戰而自顧不暇。英法派出一萬人的軍隊,隻駐紮在挪威的港口,以控製那裏的鐵礦運輸線。

1940年一月,在冬季戰事中損失慘重的蘇軍調整了策略,斯大林解散了芬蘭共產黨的傀儡政府,事實上承認了在交戰的芬蘭政府,從而為和談開了門。蘇軍不再企圖將芬蘭攔腰截斷,而是集中軍力攻占卡累利阿地峽。那裏的開闊地勢更有利於蘇軍的重型武器發揮。此時芬蘭軍隊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已連續苦戰了兩個多月,而蘇軍的後備軍力卻源源不斷。二月初,蘇軍終於攻破了曼納海姆防線,迫使芬蘭軍隊撤退到下一條較為薄弱的防線。芬蘭的曼納海姆將軍不聽其幕僚要撤到更有利防線的建議,寧可付出更大傷亡而堅持不再撤退。他深知要想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芬蘭必須保有盡可能多的領土。

1940年二月,筋疲力盡的芬蘭終於準備坐下來與蘇聯談判了,英法卻要芬蘭繼續戰下去。法國總理急電芬蘭,說他在三月底要派五萬軍隊去芬蘭,還有一百架轟炸機準備起飛援助。他的一張空頭支票使芬蘭軍隊又堅持抗戰了一個星期,又有幾千芬蘭士兵付出了生命。蘇軍挺進到了當時芬蘭第二大城市維普利(Viipuri, 現稱維堡,屬俄羅斯,該市是長達1222公裏的北溪天然氣管道俄羅斯端口的所在地。該管道建於2011年,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所主導的一個財團來運作,每年將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經過波羅的海運送至德國城市格賴夫斯瓦爾德。)

蘇聯在談判中向芬蘭提出了比1939年10月更為苛刻的條件,要求芬蘭割讓全部卡累利阿省及芬蘇邊界以北的其它地區,蘇聯得以使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附近的寒口(Hanko)港作為海軍基地。芬蘭忍痛簽下了條約,占芬蘭人口10%的全體卡累利阿芬蘭人寧肯流離失所,也不願留在蘇聯占領的地區。他們舉家搬遷到芬蘭剩下的地域,而那些地方的芬蘭人讓這些離棄家園的患難同胞擠進了自己的住房,竟沒有一家芬蘭人進了難民營。

史家後來要問,為什麽斯大林沒有繼續攻下整個芬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芬蘭人的頑強抵抗明確地告訴蘇聯,繼續進攻隻會造成更大的傷亡和損失,而此時的蘇軍正在麵臨更大的威脅,那就是德軍的進犯。蘇軍在冬季戰爭中的拙劣表現,也使他們不敢再在芬蘭戰場拖延下去。芬蘇冬季戰爭中,大約每一個芬蘭士兵犧牲就有8個蘇軍士兵陣亡。蘇聯還要顧慮此時的英法也在盯著蘇聯在高加索的油田。

1940年三月芬蘭與蘇聯簽停戰協定後,蘇聯並吞了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托維亞三個波羅的海小國。1940年四月德國占領了挪威和丹麥,六月打敗了法國。芬蘭除德國以外,失去了任何外援。1941年希特勒決定進攻蘇聯,德軍將領曾與芬蘭將領密商聯合行動對抗蘇聯。芬蘭雖不同情納粹希特勒,但與蘇聯進行的殘酷而無任何外援的冬季戰爭使芬蘭人認識到,芬蘭不能在德蘇之間保持中立,芬蘭隻能兩害取其輕了。不僅是芬蘭,德,英,美都從蘇軍在芬蘭冬季戰爭的拙劣表現,得出德蘇戰爭德國會取勝預測。芬蘭自然想借力收複失去的卡累利阿領土。1941年6月21日,德軍悍然進攻蘇聯,芬蘭仍保持中立。但蘇軍戰機竟在6月25日轟炸了芬蘭城市,芬蘭政府隨即又一次對蘇宣戰。

第二次對蘇戰爭在芬蘭曆史上稱為後續戰爭(Continuation War )。這次芬蘭動員了整個國民六分之一的人口參軍或為軍隊作工,這是在二戰中按人口比例投入人數最多的國家。除了參軍的男人和一些在前線的女兵,芬蘭人不論男女老少,前線後方,都在兵工廠,農場和林場等為戰爭工作。

此時的蘇軍正忙於抵禦德軍的進攻,芬蘭軍隊很快就收複了芬屬卡累利阿並越過了原先的芬蘇邊界,進入了蘇聯領土。但芬蘭人清醒地意識到,他們的戰爭目的是有限的。芬蘭人不認為他們是“協約國”(allies)之一而隻是納粹德國的共同交戰國(co-belligerents)。但在不了解芬蘭當時處境的外人看來,芬蘭是和德意日站在一起的軸心國之一。事實上芬蘭在二戰中做了不同尋常的事,它堅決拒絕了德國要芬蘭交出所有芬蘭猶太人的要求,僅僅交出了小部分非芬蘭猶太人給蓋世太保;它拒絕配合德軍南北夾擊列寧格勒,在很大程度上使蘇軍能夠在德軍的長期包圍下守住了列寧格勒。這也是後來斯大林能夠放芬蘭一碼,決定不再進攻卡累利阿以外的芬蘭領土的原因之一。英軍雖在蘇聯的催促下對芬蘭宣戰,但隻是象征性地轟炸了芬蘭城市土庫,而飛行員還將炸彈投進了海邊。

1941年12月,芬蘭在蘇聯停止推進,蘇軍忙於與德軍交戰,這三年中芬蘭基本停止了後續戰爭。直到蘇軍終於把德軍趕出了蘇聯,才又進攻芬蘭。1944年6月,蘇軍再次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但就像上次那樣,芬蘭軍隊又守住了陣腳,斯大林的主要目標是搶占柏林,雙方又坐下談判。這次蘇聯不僅要回了當年的卡累利阿和海軍基地,還要求芬蘭割讓北冰洋鎳礦出口的港口,並把駐紮在芬蘭北部的德軍趕走。芬蘭軍隊花了好幾個月終於迫使德軍撤出,但撤退的德軍卻把芬蘭的那個省毀壞成一片膠土廢墟。

芬蘭成為二戰中歐洲大陸唯一一個奮起戰鬥保衛了國土沒被敵軍占領的國家,但芬蘭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對蘇聯和德國的戰爭中,芬蘭一共有十萬人陣亡,若按今天的人口比例來算,相當於9百萬美國人在戰爭中陣亡。此外這兩次戰爭給芬蘭留下9萬4千人傷殘,3萬寡婦,5萬5千孤兒,61萬5千人失去家園。8萬名芬蘭兒童離開父母親人,被疏散到瑞典等國,給幾代人造成了深重的精神創傷。

蘇聯在對芬蘭的戰爭中估計有50萬士兵陣亡,25萬傷殘,其中有5千蘇軍戰俘在停戰協議後被芬蘭釋放回到蘇聯,卻被蘇軍因其投降而就地槍斃。根據盟軍停戰協議條款,芬蘭必須按戰犯罪行審判芬蘭政府的戰時領導。如果芬蘭不審判,這些戰時領導將會被押送到蘇聯審判,那樣的話,這些人會被判處重刑甚至死刑。為此芬蘭專門修改了法律,判處了戰時芬蘭總統,總理,外長,駐柏林大使等人監禁在芬蘭條件優越的特殊監獄裏。這些人刑滿出獄後,大多又被選舉為公職官員。

和平條約要求芬蘭在六年內賠償蘇聯3億美元,雖然蘇聯次年將賠款減到2億2千6百萬美元並延期到八年,對沒有多少工業基礎的芬蘭來說也是巨大的經濟負擔。但正像中文的危機一詞既包含危險也具有機會。戰爭賠款迫使芬蘭人決心發展造船等重工業和出口工業,戰後的工業化使芬蘭經濟增長突飛猛進,一舉從落後的農業國成為現代工業國家(現在已成為高科技國家了)。

除了戰爭賠款外,芬蘭還須用其20%貿易額購買蘇聯產品,主要是石油,機車,核電站和汽車。進口蘇聯的石油對芬蘭來說是有好處的,這使芬蘭避免了像其它西方國家那樣依賴中東的石油。但是根據貿易協定芬蘭還必須購買蘇製的劣質汽車,而他們本可以從西方買到價低而質量好的汽車。很多芬蘭人開的蘇聯產的莫斯科人小轎車經常熄火開不動,芬蘭人就用黑色幽默調侃他們對蘇製汽車的煩惱。芬蘭人說新型的莫斯科人轎車將不但裝有天窗(sun roof),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打開兜風;還會有“地窗”(sun floor) ,當你的莫斯科人拋錨熄火時,你可以把腳從地窗伸出去,用腳驅動前行!

芬蘭人把1945到1948年這段時期稱為“危險年代”。最大的危險來自蘇聯支持的芬蘭共產黨顛覆政府,這對一個民主製度的國家來說是很難的。芬蘭共產黨已經通過1945年的芬蘭選舉贏得了四分之一的國會席位,正在試圖奪取警察部隊。此時蘇聯已經占領東德,正在操控共產黨在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奪取政權,在捷克斯洛伐克已經政變成功,在希臘支持反政府的遊擊戰。芬蘭會是下一個倒黴蛋嗎?

芬蘭的經濟在戰爭中遭到嚴重的摧殘,基礎設施嚴重破壞,農場荒廢,製造業解體,三分之二的船隻被破壞,卡車缺乏零件失修,由於缺乏汽油隻能用木柴作燃料。成千上萬的芬蘭人流離失所,傷殘孤寡的芬蘭兒童婦女和男人需要安置照顧。

在這樣艱難困苦的危險時代,芬蘭人製定了一條避免被蘇聯吞滅的戰後政策,這個政策是兩屆芬蘭戰後總統策劃的,就用兩屆芬蘭戰後總統的名字命名,叫做巴錫基維-吉科寧路線。芬蘭政府嚴格執行了這條政策路線長達戰後的35年,他們從1930年那條忽視俄羅斯的災難政策中吸取了教訓,清醒地認識到芬蘭的弱小,而且不能指望從西方盟國獲得援助。芬蘭必須記住要從蘇聯的角度來看問題,必須經常保持與蘇聯各級官員溝通對話,還要對蘇聯信守承諾和履行條約,為此不惜犧牲一些經濟獨立和言論自由等國家權利。

這兩位芬蘭領導人都對蘇聯有深刻地了解,巴錫基維曾多次代表芬蘭與蘇聯談判並曾任芬蘭駐莫斯科大使。他斷定斯大林對芬蘭的動機並不是意識形態,而是由戰略和地緣政治驅使的。蘇聯要在軍事上防衛它的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或聖彼得堡)不被外敵從芬蘭灣攻擊。如果蘇聯在那裏感到不安全,芬蘭就永無寧日。而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現衝突,蘇聯都會對芬蘭提出要脅。芬蘭要在世界和平上做出積極的貢獻,就要和蘇聯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從巴錫基維到吉科寧,芬蘭成功地與斯大林,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都保持了互信的關係。當斯大林被問為什麽不在芬蘭操控讓共產黨掌權時,斯大林說,我有巴錫基維在那裏,為什麽還要芬蘭共產黨?

芬蘭小心翼翼地在這條路線上走鋼絲,既發展同西方的關係,又保持了蘇聯的信益。為了取得蘇聯的信任,芬蘭在戰後按時履行了停戰協定的所有條款並與蘇聯簽訂了和平條約。它驅逐了駐在芬蘭的德軍,對芬蘭自己的戰時領導作了審判,讓芬蘭共產黨合法進入政府同時又防止了共產黨顛覆政府。芬蘭個人甚至捐出自己的珠寶首飾金戒指讓政府按時還清對蘇聯的戰爭賠款。

為了消除蘇聯對芬蘭融入西方經濟體的疑慮,芬蘭謹慎地謝絕了他們急需的由美國提供的馬歇爾計劃援助。芬蘭在和西歐達成經貿協議或加入歐洲自由貿易組織的同時,與東歐共產國家達成貿易協議,並答應給蘇聯最惠國待遇和同等的讓步。這樣,蘇聯容忍了芬蘭增加與西方的貿易,使芬蘭成為蘇聯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位是西德),蘇聯進口的西方貨物,主要是從芬蘭運進的。芬蘭自己向蘇聯出口船舶,破冰船,消費品,建造醫院,旅館和工業城的全套物資設備等等。對蘇聯來說,芬蘭是引進西方技術的窗口,其價值遠遠超過了共產衛星國。

為了取得蘇聯的信任,芬蘭靈活地修改了民主選舉程序,延長了巴錫基維和吉科寧這兩位總統的任期。巴錫基維任芬蘭總統10年,直到他86歲去世之前,他的繼任吉科寧在總統位上幹了25年,直到他81歲因病退休。1973年吉科寧總統訪問勃列日涅夫,向勃氏作出個人擔保,芬蘭與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關係絕不會影響芬蘇關係,從而打消了勃列日涅夫的疑慮。為了保證履行這項保證,芬蘭國會緊急修法,推遲定於1974年的總統選舉,延長了吉科寧的總統任期4年。

芬蘭政府和媒體一直實行自我審查以避免批評蘇聯,當其它國家譴責蘇聯入侵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時,芬蘭政府和媒體保持了沉默。為了不冒犯蘇聯的敏感神經,一家芬蘭出版公司取消了出版索爾仁尼琴的小說《古拉格群島》的計劃。1971年一家芬蘭報社陳述了1939年蘇聯占領三個波羅的海國家的事實,蘇聯報紙宣稱這是資產階級企圖破壞蘇芬睦鄰關係,蘇聯外長警告芬蘭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芬蘭政府則通告芬蘭媒體要更負責任地實行自我審查以避免出現此類言論。

芬蘭人深知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和處境,芬蘭六百萬人所麵對的現實,使芬蘭既不能享有九千萬德國人或者遠隔大西洋的三億三千萬美國人那樣的優越條件,也不能靠歐洲北美以外的低工資低生活水平來發展經濟。芬蘭總會是缺乏工人,而這些工人都要求相當高的工資收入。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的勞動力,芬蘭隻能發展高效益的工業。

為了使芬蘭全體國民提高生產效益,芬蘭的教育目標是讓每個芬蘭人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不是像美國的教育體係那樣隻是讓一些人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讓很多其他人接受很差的教育。芬蘭有著平等的高質量的公立學校和少數私立學校。讓富有的美國人吃驚的是,這些少數的私立學校也像公立學校一樣接受政府同等資助,因而不容許加收學雜費或募集資金。不像美國的學校教師社會地位較低,主要聘用成績不太好的大學畢業生,芬蘭的學校教師要從最好的畢業生中經過嚴格競爭選拔聘用。學校教師一般具有較高的學曆,薪金很高,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有的甚至比大學教授還高。學校教師還有很大的自主權,能夠自己決定教課的方法和內容。這樣的教師教出的學生在全世界的語文,數學和解決問題能力競賽中,芬蘭的學生總是名列前茅。芬蘭的女性像芬蘭男人那樣傑出,芬蘭是全球第二個給婦女投票權的國家(第一個是新西蘭),前些年就選出了女總理。同樣讓美國人吃驚的另一件事是,芬蘭的警察必須具有大學本科的學曆,芬蘭警察幾乎不用槍。有統計表明,芬蘭警察執勤時一年一共隻開過6槍,其中5槍還是鳴槍示警。芬蘭人對芬蘭警察的信任率達96%!

工程師占芬蘭人口比率在全世界最高,使芬蘭在全世界高技術領域中領跑在前。芬蘭的出口額占全國GDP的近一半,其出口產品主要是高科技產品,重型機械和製造業產品,取代了從前的木材和林業產品。芬蘭開發的高科技產品還包括木材發電,肥料,代替羊毛和銅的紡織纖維等等。芬蘭將相當於3.5%GDP的私營和政府投資用於科研開發,幾乎是其它歐共體國家的兩倍。芬蘭對教育的投入也是GDP的3.5%。芬蘭對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使其在半個世紀中從一個貧窮的小國列身進入了世界富國之一,其人均所得與老牌富國法國,德國和英國相差無幾。

歐美有人不理解為什麽芬蘭會在諸多方麵遷就甚至屈從於蘇俄。有美國人曾問芬蘭朋友,為什麽芬蘭那麽懼怕蘇聯的侵略,他想讓他的芬蘭朋友放心,如果蘇聯進犯芬蘭,美國一定會援助芬蘭。芬蘭人說,我們還記得曆史上的沉痛教訓,1939年蘇聯真的入侵我們時,美國,瑞典,德國,法國都沒有幫助我們。要生存,要獨立,我們隻有靠自己。芬蘭清醒地認識到,隻有蘇聯覺得安全了並且信得過芬蘭,芬蘭才能安全。

西方人還創造了一個叫“芬蘭化”(Finlandization)的貶義詞,來標簽化芬蘭“懦弱可欺”的政策。美國人不能想象因為懼怕一個凶狠無恥的極權大國,弱小鄰國就要屈膝妥協甚至犧牲自己的主權。在歐美局外人看來,為了不冒犯蘇聯的敏感神經,一個國家竟會推遲總統選舉,總統候選人會退出競選,出版社竟取消出書,媒體要自我審查,這簡直是對一個民主國家的主權侵犯。

芬蘭人不這麽認為,他們覺得西歐美國沒有處在芬蘭的地緣政治環境中,是站在外麵說話不體量芬蘭的實際情況,芬蘭人也害怕自己的國家淪為共產主義蘇聯附庸。芬蘭人的回答是,“芬蘭化”政策並不適用於其它國家。二戰後70多年芬蘭的對蘇外交政策,並沒有使芬蘭變成蘇俄的衛星國,芬蘭成功地與西方增強了紐帶聯係,同時也與蘇俄保持了良好關係。芬蘭也深深懂得,生活不會一成不變的,適齡芬蘭男人還要義務服兵役,女性則是誌願的。長達一年的嚴格軍訓要確保芬蘭士兵能夠真正參加戰鬥。以後每隔幾年還要被征召為預備役直到35歲。預備役軍人占芬蘭人口的15%,相當於在美國維持五千萬人的預備軍人。這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終於使芬蘭放棄中立申請加入了北約。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芬蘭能成功克服危機的幾個要點。一是芬蘭人民和政府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國家處於危機之中並決心承擔自己的責任,明確隻有自己救自己才是走出危機; 二是強烈的民族認同和核心價值的共識,使芬蘭人基本團結一致地選擇建立一個獨立自主又民主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不給蘇俄支持的共產黨篡奪政權的機會,又不惜犧牲齊心合力地抵禦了蘇俄的入侵;三是芬蘭人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戰前國家政策的失誤,從戰爭的創傷中吸取教訓,采取了不與蘇俄為敵的靈活變通的策略。

對比今天的烏克蘭,雖然都是蘇俄的近鄰國家,但又有一些不同。首先是民族認同上,烏克蘭曾是俄羅斯的屬地和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很多烏克蘭人講俄語,與俄羅斯人是親戚或有血緣關係。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烏克蘭人對俄烏戰爭很是痛心疾首,又不願意選擇站邊。但普丁發動的俄烏戰爭強烈地激起了烏克蘭及波蘭等東歐多國人民對蘇俄的恐懼與憤恨,烏克蘭人更是義憤填膺,決心為自己國家民族的獨立自主奮戰到底。與當年芬蘭的情況不同,普丁的侵烏戰爭引起了美國為主的北約多數國家對烏克蘭抵抗俄軍入侵收回國土的大力支援。

今天的芬蘭人民終於挺直腰杆,要與蘇俄的能源和金錢告別,不再恐懼蘇俄的霸淩侵略了。前幾天芬蘭女總理桑娜-瑪玲(Sanna Marin)被記者提問俄羅斯的普丁怎麽才能走出困境時,瑪玲總理毫不含糊地說,“俄國軍隊隻有撤出烏克蘭,普丁才能走出困境”。普丁還在動員投入更多軍隊,繼續一意孤行,甚至以核訛詐威脅北約西方。而烏克蘭在澤連斯基的領導下,拒絕和談割讓俄軍占領的土地,決心抗戰到底。此時是考驗俄羅斯的普丁和烏克蘭的澤連斯基以及全世界大國領導人如何應對處理危機的關鍵時候了,我們接著往下看吧。

本文根據Jared Diamond 所著 《動蕩年代——國家危機的拐點》Upheaval— Turning Points for Nations in Crisis 2019 一書節選編譯改寫。

 

 

 


作者:藍繼業

==================

推薦一篇博文:

博文涉嫌抄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nvy4525' 的評論 : 謝謝!
envy4525 回複 悄悄話 這是我看過的非常精彩的文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