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什麽是共和?

(2022-01-14 17:00:47) 下一個

——共和=憲政+民主

在當今常用的政治語匯中,“共和”一詞,人們最耳熟能詳、卻又不甚了解。長期以來,共和的內涵被模糊,共和的理想或被淡化、遺忘,或成為到處被濫用的虛名。共和其名、專製其實的事例也比比皆是。有些國家叫民主共和國,有些國家叫人民共和國,還有的國家叫人民民主共和國。虛幻的人民民主共和國家,既不民主,也不共和,更無關人民。盡管這類政權上都貼著“共和”的招牌,但它們既不是(公)共的政權,也不是和(平)的政權,而是“竊天下而私之”的政權。

共和作為一種政體並不是現代的嶄新發明。古希臘、羅馬和意大利中世紀的一些城市都曾實行過共和。在人類政體的演化過程中,共和政體是作為政權私有的君主專製政體的直接對立麵出現的。在近代和當代,共和更是被普遍視為一種高於君主製的政治理想。在現代世界,廢除君主帝製之後上台的政權競相以“共和”自命。即使一些專政的國家,也掛上“民主共和”或“人民共和”的旗號。另一方麵,在今天,一個有“君主”、“皇上”的國家,也不一定不是共和的,例如,英國、西班牙、比利時、日本,等等。這些國家雖然有君主,但君主不是政府首腦,隻是國家元首,沒有實權,故常常被稱作“虛君共和”。

人們常常以為,實現共和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隻要推翻了帝製,就自動得到共和。隻要把國號從“帝國”改為“共和”,把國王或皇帝的頭銜換成總統或主席,把首相改為總理,把大臣改為部長,君主政體就輕而易舉地變為共和政體了。如果把秦始皇改成秦朝總統,暴秦就是共和國了嗎?事實便非如此。廢除帝製不等於建立共和。並非除君主製之外的一切政體都是真正的共和政體。沒有皇帝,不等於就有了共和。如果共和與否僅僅是個名稱之爭,而不涉及製度與治國方式的內涵變化,那麽,共和還是一種值得追求的理想嗎?顯然,實現共和比國號的易名改稱要複雜得多。

那麽,共和政體有哪些根本特征呢?

共和政體,首先要“公”。共和的根本原則是“天下為公”。共和的天下是公天下,相對於君主和獨裁者的“家天下”、“私天下”、“黨天下”。這意味著共和政體應是公平、公正的政體,是體現正義的政體。共和的理念認為,隻有公天下才是符合公義的天下。共和政體要求政府須是公共的、公平的、中立的,即政府必須為所有人的利益服務,而不能隻為少數當權者的利益服務。在主權私有的君主政體下,江山是帝王的、國家的管理是皇族的私人事務。在共和政府之下,管理國家是公共事務,每個公民都有發言權。共和政體認定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理應得到平等的對待,享受同等的權利與自由。這樣的天下是按照自由、公平、正義的公義原則來治理的。

共和政體,其次要“共”。共和政體,顧名思義,意味著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在共和政體之下,天下、江山是全民共有物,不屬於一人、一家、一黨、一階級,國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業。共和之下,用政治術語說,每位公民都是國家的平等主權者;用經濟術語說,每個公民都是國家的股東,而且人人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共和意味著統治權由所有社會成員共同分享,意味著政治權力對全社會平等開放,且不得排除任何所持意見與統治者不同的少數一方。因此,共和容不得任何人獨霸主權、容不得一人、一家、一黨私霸天下。共和不允許主權私有,不允許將主權私相授受。

共和政體,還必須“和”。如果說暴力是專政政體的治國方式,那麽和平則是共和政體的治國方式。這就是說,共和政體不能建立在槍杆子之上,不能是一部分人用武力對另一部分人實行專政。每個公民作為國家的股東,以夥伴的身份和平相處,而不是統治者用暴力來統治,實行專政。因此,共和容不得專政。在共和政體之下,公共事務是用和平的方式管理的,政治異見與衝突是用和平、理性的手段解決的。鎮壓、消滅政治意見不合者的做法是與共和政體的原則格格不入的。用暴力來維持政權的做法都是對共和的最嚴重踐踏。

共和意味著放棄用武力作為解決政治歧見或取得權力的手段,用和平的方式參與和處理政治事務和政治糾紛。孟德斯鳩斷言,共和的精神是和平與憲法。所以,共和政體不能行霸*政、暴*政。實行專政、訴諸暴力的政體是假共和。在對共和政體的衡量中,“共”是以“和”為先決條件的。無和,必然無公、無共。

共和的必然性來自於人性的深處,是由人的本性、人的價值決定的。也就是說,人必須作為目而不能作為手段加以對待。人的生命具有同等的價值,故必須受同等的尊重與對待。故“共”的正當性來自人格的平等,“和”的正當性來自保護人之生命價值的必要性。共和國是“民國”,不是“君國”;是“和國”,不是“武國”。

共和首先是一個理想。要把共和的理想落實為共和的政體,必須要有一係列的製度安排。共和政體有這樣一些製度特征。第一,選舉製與限任製。共和之下的執政者隻能用定期選舉的方法產生。因此,共和政體須有一套選舉製度,以便舉行公正的、自由的、定期的選舉,各黨派輪流坐莊,從而排除了個人終身任職與政權世襲的可能性。

第二,代議製。共和國有一套自下而上的代議製度,公民通過選舉選出議員和執政者管理國家,建立代議政府,從而排除單級的、純粹的直接民主。在這種政體下,對公民個人的權利和自由的保護至高無上,其特征是:憲政、法治、通過代議製度的自治、對自由的信奉。美國的聯邦黨人甚至認為,代議製政府就是共和。

第三,分權製。實行一套嚴密的分權製衡製度,以防止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或某個部門手裏。政府權力按性質可以劃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彼此獨立、相互製約。所以,分權製衡是現代共和製的普遍原則。隻有這三套製度齊備的政體,才稱得上是共和的政體。共和的這三項特征,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共和製便沒有建立;其中的任何一個受到破壞,共和製便不複存在了。

在現代政治中,共和與民主憲政連在一起密不可分。但是,共和不等同於憲政,也不等同於民主。共和的理想獨立於憲政、民主,但是共和理想的實現又離不開憲政、民主的製度。具體地說,共和通過憲政與民主來實現的。

共和不僅不等於民主,而且還與純粹的、作為多數人統治的直接民主有著根本的衝突。民主隻是決定領導人的產生,它甚至不能按多數人的意誌隨時改變選舉的規則。在純粹的民主下,多數人統治少數人。而在共和下,每個人既是統治者又是被統治者。現在的代議民主不再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統治,故與“共和”同義。所以,“民主共和”這個說法,要麽是自相矛盾,要麽同義反複。“人民共和”這個說法,則完全是自相矛盾的。人民作為特定的政治術語,指全體國民中的一部分。就算政權屬於人民,那也是部分人的政權,因而不是共和的。在現實中,當人民與共和連用的時候,當民主共和連用的時候,既沒有民主也沒有共和,更沒有人民當家作主。

共和理想的落實離不開憲政、民主的製度。共和的國家,離不開對人權的保障和對政府權力的限製。嚴格的共和製對政府和人民的權力都加以嚴格的限製,不允許任何一方坐大。

當今民主政體是已經把共和與憲政納入進來的廣義的民主政體。共和要求政府領導人不能終身、世襲,這就需要民主來定期選舉。共和不允許任何人獨霸天下,哪怕這些人是在民主選舉中產生的多數派,這就需要憲政來對多數人的權力加以限製。所以,現代的共和隻能是民主的、憲政的。所以現代代議政體的精髓是共和政體,而非少數服從多數的純粹民主。從這種意義上講,共和比民主更為根本。

共和與古代的直接民主、人民民主是對立的;與代議民主、憲政民主、自由民主是一體的。在今天,共和政體不等同於直接民主、純粹民主、全麵民主,而等同於自由民主、憲政民主、代議民主。可以說,共和=憲政+民主。

 

 


作者:劉軍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