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當前反貪中的危險傾向及其嚴重後果

(2021-02-23 18:29:34) 下一個

2011年1月,針對反貪部門在偵查中存在的問題,我發表了《反貪中的幾個危險傾向》一文,認為反貪部門在反貪打腐取得輝煌戰果的同時,存在著不肯承認錯誤,“抓進來就別想清白著出去”、破案變“造假案”、刑訊逼供非法獲取口供等危險傾向,呼籲高層引起重視。

五年過去了,各地反貪數據相互攀比,揪出的貪官越來越多,反貪打腐取得空前成績。五年前反貪中的危險傾向是否繼續存在呢?今年5月,我收集了六十多個反貪案例進行整理分析,發現2011年提出的反貪中的危險傾向問題,不僅沒有得到遏製,反而愈演愈烈,我曾經的擔憂被進一步證實,過去的違法行為在全國範圍內已呈“燎原”之勢。不久前,百多名職務冤案當事人聯名上書中央,呼籲關注和糾正在反貪中因刑訊逼供、非法取證等非法行為不斷造成的冤案。最近,最高檢對該情況也引起了重視,對27個案件線索進行掛牌督辦,希望該次掛牌督辦能真正發現問題,從製度上找原因、堵漏洞,而不是流於形式。

一、當前反貪中的危險傾向

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麵:

1、刑訊逼供,由辦案人員編故事讓犯罪嫌疑人“承認”。

刑訊逼供自古就有,在刑事訴訟程序沒有確立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權”之前,隻要有審訊存在,就必然會有刑訊逼供。但與五年前相比,現在刑訊逼供的範圍更廣泛、手法更成熟了、膽子也更大了。除非犯罪嫌疑人到案後就“招供”,否則不管是“負隅頑抗”還是真正無罪的辯解,不招供的犯罪嫌疑人通常會被認為是“認罪態度不好”、“狡猾抵賴”而受到“不讓睡覺”、“空調凍”、“罰站、罰坐”、“限食、限水”等刑罰。例如:江西的一個反貪案件,當事人被抓後,因交代不出“大的”問題,便被罰坐不讓睡覺,連續幾天下來,屁股坐爛、腿腫的從大腿皮膚往外滲水、精神出現幻覺,到了瀕死邊緣。反貪部門在對其進行體罰的同時,還威脅不承認就抓你老婆,讓你孩子沒人管,“流落街頭、吸毒賣淫”,迫於無奈嫌疑人隻能被迫認罪。

體罰和精神折磨也許還不是最危險的,最可怕、最讓人擔憂的是反貪人員“編造虛假事實”“破案”。這種欺上瞞下 “破假案”的做法,足以讓反貪打腐發生質變,成為敗壞黨和國家形象、破壞司法公正的最危險的做法。在我調查的案例中,確實沒有實施過犯罪行為的犯罪嫌疑人,因熬不過刑訊逼供和精神折磨,被迫答應承認犯罪。被迫承認的受賄故事,有些是犯罪嫌疑人自己編造的,而有一些則是反貪人員幫助編造。例如:一名犯罪嫌疑人因莫須有的罪名,實在編不出來數額和事實,辦案人員便讓他拍腦袋,從3萬、5萬、50萬、100萬,一直拍到上千萬,數額拍上去了,受賄情節仍編不出來,便由辦案人員直接在電腦上做出一份問答式的審訊筆錄,所謂“受賄事實、情節”都在上麵,讓嫌疑人照著背下來,在接下來的審訊中照著說,並在之後的審訊中不斷完善,最終形成“受賄供述”。該名犯罪嫌疑人後來非常驚訝的對律師說,想不到反貪竟然是這樣的,他們竟然還能編出“用黃色紙袋裝錢”行賄這樣有細節、有情節、有前因後果完整的虛假故事,這那裏是破案,簡直就是犯罪!

2、威脅抓捕證人。

定罪僅有口供還不行,因而,抓證人、威脅證人也成為非常普遍的做法,證人的遭遇與犯罪嫌疑人的遭遇幾乎一樣,許多證人因同樣受到罰坐、罰站、不讓睡覺等刑罰,但因為是莫須有的,所以他們同樣麵臨說不出行賄情節的問題,由於反貪人員可以直接接觸犯罪嫌疑人、證人,並能調取各種證據,因而利用了解的信息,例如查詢銀行有某一筆存款,便將該筆存款變成受賄款,讓犯罪嫌疑人和證人按照存款的時間和數額編造行賄受賄故事,反貪人員最終成為在嫌疑人和證人之間的串供者。

律師不能同時接受嫌疑人和證人的委托,甚至不能同時接受兩名同案的委托,因為存在職業道德中的利益衝突問題。但反貪部門並沒有這樣的規定,他們可以在有利益衝突的人員之間任意通行。所以,很多律師常說:“現在串供的不是我們律師,而是辦案人員”。

3、造假水平不斷提升

由於編造出來的案情總會露出馬腳,所以在審查起訴和法院審判階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辯護律師經常能找出證據證實所謂的供述和證人證言是虛假的。例如:指控某犯罪嫌疑人在某段時間內在辦公室收受好處費若幹萬元,到庭審時,被告人、辯護人找到被告人在指控時間內不在國內的證據。因而,有些反貪人員便從中吸取反麵教訓,在其後的審訊中注意犯罪嫌疑人的行蹤,防止編造情節時出現紕漏。反貪造假水平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中不斷提升。

4、同步錄像已經成為演戲,嫌疑人在同步錄像之前像演戲一樣“背台詞”、“彩排。”

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近些年來一直在推行和完善“同步錄音錄像”製度,目的是防止出現虛假口供。但有些反貪人員為了將假案辦成“鐵案”,防止刑事訴訟的後續程序——審查起訴和法院“發現破綻”,在形成口供時,強迫嫌疑人一次又一次背誦莫須有的“罪行”,讓嫌疑人對著攝像機像演戲那樣背誦台詞,一次又一次進行“彩排”,直至達到供述罪行“真實、自然、談笑風生”的標準。

偵查機關往往是冤案的源頭,反貪案件的源頭並不僅僅存在於反貪局內部,有很多案件的刑訊逼供、編造假案等情況,發生在紀委部門,有些發生在紀委與反貪局聯合辦案中。

二、嚴重後果

上述發生在反貪部門的危險傾向已經不是個別現象,在群眾中產生惡劣影響。其嚴重後果怎麽評估都不過分。反貪部門刑訊逼供、非法取證等問題並不僅僅是對犯罪嫌疑人、無辜證人身體和精神上的摧殘,更重要的是嚴重影響後續程序——審查起訴和法院審判對錯案的糾正,最終釀成冤案。特別是反貪中的冤案與普通刑事案件的冤案相比,由於沒有真凶再現和亡者歸來,一旦定罪,將非常難以翻案。

歸納起來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1、發現難、推翻難。

如上所述,偵查機關造假案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律師辯護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不要說律師在辯護中沒有盡職盡責,就是最優秀的律師以最好的職業道德、最佳的辯護技能進行辯護,要想真正揭露造假,也會感到力不從心。不僅律師,就是公訴人和法官也難以發現問題。例如:某嫌疑人在省檢察院的檢察官向其核實口供真實性的時候,他告訴檢察官口供都是假的,是被刑訊逼供出來的,檢察官並不相信他,立刻譏諷“逼你能逼出那麽多細節嗎”?“如果不是你,你還認,那你就是叛徒!”同樣,法官麵對被告人在法庭上喊冤,往往也會反問:“那錄像裏麵認罪的是你嗎?你說你是被迫的,我怎麽看你很輕鬆啊?說明沒有人逼你,”“你沒有罪為什麽認?”

偵查機關編故事水平越來越高,這給審查起訴中發現問題和法院審判中發現問題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在現實中,被告人在法庭上的喊冤聲經常會被忽視,一個真正虛假的案子,控辯審三方可能都沒發現問題。

2、有些檢察官、法官明知案件有冤情,礙於各方原因仍判罪

有些檢察官、法官明知案件不能認定,依然看領導臉色行事,堅持對無罪的人追訴,對無罪的人判罪,這種情況也較為普遍存在。

3、揭露“冤案”,讓律師、法官和檢察官都麵臨危險境地

揭露“造假”,追求真相,可能還會給律師、檢察官和法官帶來人身危險。

案例顯示,當案件從紀委移送到檢察院之後,即使檢察官相信了嫌疑人所說的話,也無法做出不予立案的決定。有一個案件當檢察院發現該案不符合立案條件,將案子退回紀委後,紀委個別人員甚至會威脅說:“我們紀委可以協調各個部門,可以抓檢察院的,也可以抓法院的,可以抓律師、也可以抓老板,還是老實配合好”。“今天明確告訴你,今天在我們紀委辦的多少數字到你們檢察院一分錢都不能少,如果少一分錢的話,就把你們檢察院的辦案人員關進來”。還有的案件,當法院也認為不能定罪時,法院院長可能也會被紀委叫過去匯報。

檢察院、法院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律師,律師本來在公檢法麵前就地位卑微,律師憑借勇氣揭露造假,有時反而會遭到來自公檢法共同的抵抗,如果律師行為過激將會帶來牢獄之災。

以上問題形成的原因可以從各個方麵進行深入探討,但這些現象必須引起高層的重視,如果不下力氣加以糾正,讓其繼續蔓延擴散,我們的司法將徹底失去民心。

 

作者:張燕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OnStrike 回複 悄悄話 隨便抓一個判了,百分之九十九不是冤案
回複 悄悄話 “貪官的下場”? 有冤案咋辦,
windtolake 回複 悄悄話 貪官的下場,嗬嗬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kyang' 的評論 : 嗬嗬。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人民群眾支持他們互相揭發,內鬥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曌' 的評論 : 哪天能司法獨立呢?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鐵驢' 的評論 : 一言難盡啊。
回複 悄悄話 紀委,政法委, 都在司法之上,,
鐵驢 回複 悄悄話 這不是民事案件,都是官場內鬥,不涉及司法腐敗,不會導致老百姓對司法失去信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