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勸君莫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2021-01-20 18:23:28) 下一個

一個行為的道德性不取決於它的結果,而僅僅取決於該行為背後的意圖。

始於作偽,終於無恥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盛大而輝煌,尤其令人難忘的是那一曲稚嫩童聲演唱的《歌唱祖國》讓這場宏大的開幕式增添了幾分童趣,並有了生機勃勃之感。這一切看起來是那麽完美……不過導演張藝謀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被爆出假唱。——唱歌的小姑娘並非站在台上的林妙可而是未曾露麵的楊沛宜。據說,張藝謀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林妙可唱得音準不夠好,楊沛宜因為換牙,沒有門牙不夠好看(其實,小孩子因換牙沒有門牙是特定時期才有的現象,人一生隻有這麽一次,而且時間短暫,也是成長的標誌,談不上不好看,倒是別有幾分可愛,因而很珍貴),於是為了“完美”(國家形象),開幕式就用假唱來彌補雙方的不足。但這樣做的結果是,一場宏大、輝煌的奧運開幕式因假唱震驚全國,並且成了傳遍世界的醜聞,原本是為了追求“完美”,反因弄虛作假遭世人恥笑。

可悲的是,雖然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假唱被世人恥笑,但假唱的主角林妙可卻不知廉恥,至今沒有絲毫悔過之意,反而把那次假唱看成自己成名的契機而感謝導演張藝謀。——近日,林妙可在接受媒體專訪“被問及如何麵對爭論,她表示還是會忍不住去看網上各種各樣的消息,但也直言:‘不一定每一個人都理解你,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喜歡你,你做你自己就好了。我覺得怎麽樣都要去麵對,時間能改變人的看法。’”

不僅沒有悔意,還擺出不在乎別人批評的架勢,並聲稱時間可以改變別人的看法,真是無恥到了極點。或許,希望這樣的人有悔過之心是善良的人們幼稚的想法。——他們隻會更無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1999年韓寒以一篇《杯中窺人》獲得了首屆“新概念”杯作文比賽一等獎,從此開啟了一段“天才作家”、“公知”和“意見領袖”的輝煌生涯,並在2009年底達到頂峰。——標誌事件是2009年11月12日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麵是一幅韓寒的頭像。

這件事讓中國的公知和自由派打了雞血,一時間馬屁文章紛紛出籠。人大教授張.鳴不惜自我貶低,他說,中國的教授加起來影響力趕不上韓寒。他還說:“中國理應有千千萬萬個韓寒,但是,我們卻隻有一個。……這是我們國家缺乏創造力的原因。”比這更甚的是作家陳行之,他先是神話韓寒說:“韓寒的出現意味著,在羊和狼組成的世界裏,終於有了人。”然後又暗指韓寒有超越毛澤東的可能性。

不過,韓寒似乎並不領情,也許是被公知們的殷切希望嚇到了,也許是覺得自己已經撈夠名聲,該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了……2011年底,韓寒連續發了三篇文章,即後來被稱為“韓三篇”的《論革命》、《談民主》、《要自由》。“韓三篇”一出,“自由派”立刻炸了窩,驚呼韓寒被詔安了!

就在“自由派”還沒從韓寒投降的噩耗中醒過神來的時候,一個更大的雷炸響。——2012年1月26日,IT評論博主麥田的一篇《麥田:人造韓寒,一場關於“公民”的鬧劇》的博文把韓仁均、韓寒父子通過舞弊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及代筆寫作出版《三重門》等小說的造假行為揭了個底掉,把一個通身是假的韓寒呈現給世人,同時也拉開了打假韓寒的大幕……

在網友的窮追猛打下,韓寒的辯解顯得蒼白無力,而且越是辯解漏洞越多。於是,他騙子的形象越來越明晰……除此之外,韓寒還留給網友一個自我矛盾的形象。——在談女人、賽車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談“自己”的作品時不僅木訥、結巴,還常常金口難開,完全沒有一個作家在談論自己作品時那種如數家珍的感覺和自信。並且,他還留下了把一個非常簡單、常用的語句“四兩撥千斤”抄寫成“四兩拔幹片”的笑柄,同時也坐實了他這樣語文水平不可能寫出百萬字的小說和那些“辛辣、犀利”的雜文。

說句題外話:我覺得,麥田在《人造韓寒,一場關於“公民”的鬧劇》中的這句話:“所以,這個世上沒有奇跡。真實的世界,有的是‘拚爹’。”更符合中國的現實。說明一下:我不是想否定努力奮鬥的意義,而是想說不要相信所謂的“奇跡”,要客觀看待通過努力奮鬥獲得成功的幅度和可能性。也就是說,對於普通人通過努力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但這種成功可能隻能有限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以說,所有“奇跡”背後的故事都不是普通人效仿得了的,所以,普通人隻有丟棄幻想,腳踏實地用勤奮和努力一點一點積累成績。

不過,韓寒很會審時度勢,很快他就感到不能再戀戰下去,既然,“公知”圈和作家圈很難再混下去了,不如憑這些年積攢的名氣另辟戰場……事實證明韓寒的轉型很成功,如今他在影視圈也混得風生水起,麵對不了解他過去的年輕觀眾,不用擔心過去被扒,而且現在的年輕人也未必關心。再加上,中國人往往隻看是否成功、信奉息事寧人和缺乏對造假者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就造成對小人特別包容心態——比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能聽到“別揪著人家過去一點錯誤不放”、“人家也不容易,誰還不犯錯。”、“你是看人家現在好了嫉妒吧!”之類的說辭。

可以說中國有騙子們生存的肥沃土壤,所以中國假貨橫行、騙子遍地。——卑鄙就是這些人成功的秘籍。或許這就是“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精髓吧!

我想,“人造韓寒事件”說明,在中國隻要有名就可以換取利益而無論那名是美名還是惡名、臭名;也不論那名是靠個人才能和品德贏得還是通過作偽、欺騙誑來的。所以,在中國總能看到投機分子在高堂之上侃侃而談,對大眾指點人生。我想,這也是中國社會對一夜爆紅特別向往,很多人想盡辦法要成名的原因。

讚美,還是鞭撻?是個問題

最近,網上熱議的事件是“最美援鄂女護士”輿情反轉,再反轉的事。主角於鑫惠也從“最美女護士”、“最美逆行者”變成“假護士”、“戲精”、“渣女”、“老賴”;現在又變成,身份問題掩蓋不了逆行馳援武漢的義舉、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

有人認為,不管怎麽說,她冒險逆行武漢,一般人就做不到,憑這一點她就值得敬佩,就應該被讚美。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因為,說句不好聽的話,殺人越貨也很危險,但利益驅使讓一些人鋌而走險,而且中國俗話就有“富貴險中求”之說。對他們,我們會去讚美嗎?他們應該被讚美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此,探究她的動機才是最關鍵的。正如康德所說“行為背後的意圖”才是判斷該行為是否道德的依據。所以,我想查找一下有關於鑫惠的報道,看看能不能找到分析、判斷她去武漢動機的內容。

說實話,於鑫惠的事,我一開始沒有關注,所以關於她的事,都是後來翻查網上的消息才了解的。在搜索相關消息時,我發現一個蹊蹺的現象,即沒有找到關於於鑫惠最初的報道(我估計是原作者和有關部門覺得宣傳錯了典型,不想留下痕跡刪除了相關報道),隻是在她身份造假被曝光後的相關評論中引用的最初報道裏,才找到一點分析她去武漢動機的內容。

從有限的資料裏,我發現於鑫惠是一個非常有心計的人,她馳援武漢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表演秀。你看下麵的報道:“而為了撫慰患者的情緒,在出發去武漢前,她還特地跑了幾條街,買到了100張獎狀一路帶到武漢。隻要患者出了院,她就寫一張獎狀發給他們。”

一般來說,要去武漢做誌願者,作為一個非醫護相關人員事先要多學習、掌握一些防疫的知識,這樣既有利於更好地工作又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然而,她卻花很多時間去準備獎狀。事後也證實了她是在作秀。——“由於身上‘95後、美女護士、獨自輾轉700公裏、給患者送獎狀’,等等吸睛的事跡和標簽,就這樣,在4萬援鄂醫護人員中‘脫穎而出’,各種各樣的榮譽也接踵而來:入選‘江蘇好人榜’,獲得‘南通五四青年獎章’,被評為‘江蘇最美人物’,‘江蘇最美青年抗疫先鋒’”。

不僅榮譽到手,她還通過在央視說了一句“我要嫁兵哥哥”又一次成功地炒作自己,並且如願以償。

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心裏陰暗,但我覺得不揭批這種沽名釣譽之徒,是對那些在危難之際馳援武漢默默奉獻的廣大醫護人員和誌願者的不公,而他們才是真正值得我們讚美和學習的。所以,善良的人們是無法預判作偽者、投機分子、欺世盜名之徒的下限,而往往以自己的標準或說以平常人的心態衡量小人,可這樣往往會被殘酷的現實碰得頭破血流。你覺得很正常的事,甚至是災難的事,在各種小人眼裏則可能是機會,是巨大的利益,是表演的舞台……因此,我想說,勸君莫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關於揭批行為動機的一點看法

十年前,當時非常火的學者易中天在《批評的自由》的文章中提出了批評的三個不問:不問動機,不問資格,不問對象。由於當時易中天的影響力巨大,所以這個“三個不問”原則被廣泛接受,但批評者也不少,其中的“不問動機”爭議最大,因為很多事人們都需要追問動機,等明白了動機再決定該如何看待和處理所發生的事。如果,隻看結果不問動機,就可能冤枉當事人。比如:在民間,對有意為之的過錯,別人是要批評、唾罵,甚至追究其責任的,而對於無心之過往往能得到大家的諒解;在法律上也類似,比如:針對殺人,在中國就有故意殺人、過失殺人和正當防衛幾種情況,雖然結果都是有人被殺,但由於動機不同,罪責也不同,差距之大關係到生與死——故意殺人可能被判死刑,過失殺人雖不至於被判死刑但是要坐牢的,而正當防衛則是無罪的。

所以,易中天“不問動機”的觀點是錯誤的,而且武斷、霸道(記得十年前他在接受央視采訪談到這個問題時,表現得非常激動和不容置疑)。但由於他個人影響力大,又能在大的平台(如央視)上表達觀點,所以對社會價值觀造成的危害很大。

 

作者: 一凡人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居北飛雁' 的評論 : 造假成風。
居北飛雁 回複 悄悄話 原來是這樣的韓寒!到處是假的,什麽是真的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