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看似無關的新聞卻有著深刻的內在聯係。
各種嘲諷質疑批評甚至惡搞,社會各界包括不少的清華校友在內,不以為然的,並不在少數。
另一則是關於新四大發明的。某部發言人今天在海外自媒體官方實名認證推特上,以英文寫道:Shared bicycles, high-speed rail, mobile payment, & e-commerce are China's "four great new inventions."(共享單車高鐵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是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該推文並以幻燈片加以說明 ------
中國驕傲:新四大發明。
中國借助互聯網GPS技術,開創共享單車理念,如今已經廣泛推廣,輕鬆解決“最後一公裏”問題;
中國高鐵總裏程超過30000公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遠超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總和;
移動支付,讓中國街頭菜販比美國矽穀精英更潮。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總額達7萬億,占世界50%;
2017年中國線上消費總額9000億美元,網購品類滲透率36.88%,均遠超歐美。就“雙十一”當天就達2539.7億元。
同樣,推特上對趙的說法也有不少的批評質疑或者嘲諷。
如何看待這兩個問題?老王覺得還是要以事實說話,而不應該情緒化或者立場先導。
首先,清華是不是世界一流大學?
不要自吹或者自評,看看世界公認公信的第三方排名。2018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清華第45名,2019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清華第50名,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清華第23名,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清華第16名。在世界四個主要大學排行榜上,清華均進入前50名,且有上升趨勢,就此而言,我們說清華是世界一流大學,應該名副其實吧?而以清華在國人心中的地位,說它是世界一流大學,也是符合心理預期的,對吧?
話雖如此,老王作為清華人,還不得不說,清華的這個世界一流與其他的世界一流還是有差距的。不用跟牛津劍橋哈佛耶魯這樣曆史悠久的私立大學校比,也不要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或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這樣顯赫的公立大學比,就是跟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這樣的新秀相比,清華也難說有優勢。
成立才55年(剛好是清華曆史的一半)的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就有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排名跟清華不相上下。清華在49年之後的70年裏,有過一件世界公認的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發現或者發明嗎?有培養過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嗎?當然,作為工程師的搖籃,清華在這70年裏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員,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這一點不容抹煞。順帶,清華還培養了一大批高級幹部,包括國家領導人,也是清華的驕傲。但大師在哪裏?“錢學森之問”恐怕還是今天的痛點吧?
如果往深的討論,我們又會發現,這個世界一流大學其實是個偽命題。中國的社會製度不同於西方國家,我們也不認同西方的主流價值體係;作為人類文明傳承載體的大學在中國具有高度的意識形態屬性,是必須占領的思想陣地。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大學在辦學目標培養人的標準對老師的思想要求研究方法和學術宗奉等方麵,跟西方都沒有多少可比性,中國的大學對標西方的大學其實存在製式衝突。就好比,中餐的紅燒肉難以對標西餐的牛排一樣。又,為什麽沒有說要創建世界一流的法院呢?因為體製不同嘛。
記得有領導曾對清華培養學生的宗旨有過精煉的總結,就四個字:聽話,出活。很難想象其他世界一流的大學,會把“聽話”作為第一要務,就如同很難想象清華不把“聽話”(聽黨的話)放在第一位是一樣的,因為這涉及到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
如果說還有可以對標的,最多就是科學技術領域與西方大學比比論文數量引用率影響因子等等。但這隻是大學的一部分,屬於器物,而非大學的全部,更不是大學精神。
簡而言之,清華確確實實就是世界一流大學,也確確實實不可能像其他世界一流大學一樣。它必須是中國特色的。
其次,新四大發明是誰的“發明”?
以前有人講中國這新四大發明時,老王都一笑置之。如今代表國家的發言人,用英文向全世界宣告了,老王又覺得笑不出來。
老王不懷疑前麵的數據,更不否認“新四大”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與變化。但如果說,他們是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老王還是臉上有點發熱的。
先說共享單車。首先提出"共享單車"概念的是20世紀60年代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反主流文化運動--青年無政府主義者。他們發起的運動被稱為“白色單車計劃”。第一次大規模的共享單車計劃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丹麥哥本哈根。2014年初老王在倫敦的街頭溜達,就發現有無人管理的供人租用的自行車。
中國的共享單車,作為一種商業模式,確實有幾大改進,一是無樁,二是隨處停放,三是掃碼支付啟用,四是圖利海量的押金;就是讓自行車出租更便捷更安全更智能更有效益(當然也更多的損壞)。但它是自行車出租業務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後說高鐵。根據全球鐵路組織(UIC)的說法,第一條高速列車是1964年的日本新幹線。之前,歐洲曾有過重大的速度紀錄——法國的一列火車在1955年達到331公裏/小時。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北京至天津開通了中國的首條高鐵,時速350公裏/小時。至今,中國高鐵裏程最多,也有很多的自有知識產權,但核心技術多來自日本和德國,將高鐵說成是中國的發明,顯然不符合事實。
再說移動支付。1997年芬蘭電信啟用了通過撥打一個付費電話號碼來操作點唱機和飲料自動售貨機的服務,是最早的移動設備付款。最早商業化的移動支付是伊隆.馬斯克於1998年推出的Paypal。而業界認為,真正的移動支付技術始於2014年Apple Pay的亮相。今天支付寶和微信在商業上是極其成功的沒錯,但移動支付在西方社會不那麽發達,不是技術上做不到,而是因為公眾對安全性有更多的顧慮。就像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在中國如火如荼,但美加等國就非常謹慎,有些地方甚至立法禁止政府對公眾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這是一個關乎私權空間和隱私安全的法律問題。
“中國街頭菜販比美國矽穀精英更潮”屬於典型的夜郎自大,既不了解街頭菜販,也不了解矽穀精英。首先,中國有城管,街頭沒有菜販;其次,矽穀精英更了解移動支付的邏輯和利弊而有自己的選擇(就不說矽穀了,老王的一個朋友,國內知名銀行的資深高管信息係統和信用卡的專家,他就堅持不用移動支付,微信支付寶一個都沒有,他是“潮”還是OUT呢?)。
最後說電子商務。1979年英國人麥克·奧德裏奇(Michael Aldrich)利用一種被稱為Videotex的技術,將普通電視機連接到了當地零售商的電腦,發明了網上購物。1995年亞馬遜和eBay推出他們的網站,電子商務開始流行。淘寶是2003年上線的,現在是中國電子商務的巨頭,但似乎馬雲並沒有說過,他是電子商務的發明者。今天全球電商的一哥是亞馬遜(市值一萬五千億美元,差不多是阿裏巴巴集團的兩倍),購物體驗也比淘寶要好。最基本一條,亞馬遜退貨非常方便,不需要客戶付一分錢。淘寶的退貨至今還需要客戶倒貼運費或保險費。
簡單回顧一下,很容易發現,所謂“新四大發明”沒有一項是中國的發明。何為發明?從0到1是發明,從1到n是改善和改進。中國確實是在這四個領域做的很大,也有很多改進,但他們的原始創意基本原理和底層技術都不是中國的。做大了不等於就成了發明者,否則,中國的房地產規模全球最大銀行規模也是全球第一,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房地產和銀行是中國發明的呢?
因此,當我們宣稱“新四大發明”時,恰恰說明我們在發明上的業績乏善可陳。最大的“發明”恐怕是把“新四大”當作了自己的發明,並由國家的發言人向海外高調發布。
而一個國家是不是富有創造力,跟它的大學教育是密切相關的。世界一流大學,在科學技術和人文藝術領域,都是鼓勵創意創新和創業的,也容忍異見並允許自由思想的。更形而上一點,是德先生和賽先生共同構成創新的動力和氛圍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大學隻鼓勵師生在科學技術上創新,卻不允許思想的市場的存在,甚至連老師講課都有被舉報被處分的風險,它的科學技術創新也是走不遠的,最多就是培養一批工程師,但難以培養出大師占領科學技術的製高點。德先生不在,賽先生難以獨行。這大概就是錢學森之問的答案,也是為什麽我們能夠做大做強“新四大”,卻在芯片等領域被人卡脖子的原因。
世界一流大學,不是專家評出來的,而是思想市場和法律環境選擇出來的。什麽時候,中國不需要組織專家評選世界一流大學,中國的一流大學也不把“聽話”作為培養人的第一標準時,中國就不需要拿“新四大”來裝點門麵了。
作者: 老王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