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務實小民

昨夜,多倫多冷月無聲,寂寥之下,看了很多博客,想到自己也開通一個,權當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個人資料
務實小民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什麽西方文明壓倒性勝利:槍炮,病菌與鋼鐵

(2024-03-23 19:40:24) 下一個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議題宏大,但層次分明。

本書開篇問題就提出:為什麽是西方技術會領先,發明槍炮進而入侵/殖民/占領其他大陸,(通過病菌客觀上降低原大陸居民數量?)而不是其他文明壓倒歐洲?

可能我們會想到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差距使不同民族走上了不同命運。

而作者講,從近幾百年來看這些是直接原因,但不是終極原因。作者從演化生物學、地質學、曆史科學,追溯到13000年前各大洲的曆史,在眾多科學家協同下進行調查、研究。

作者在這本書中的核心觀點是:“不同民族的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簡單的來說,就是世界不同地方的發展程度與環境差異有關,與人種無關。

戴蒙德通過書中四個部分的內容,進步闡述了他這一核心主旨。盡管“環境地理和生物地理影響社會發展”固然不是什麽全新的觀念,但是娓娓道來,更能讓人信服和接受。

書中第一部分《從伊甸園到卡哈馬卡》敘述宏觀,主要是追溯人類進化和曆史進程中的變化,比如“文明的興起”時代,某些大陸上的人類發展經過一段時間後取得了對其他大陸上的人類發展的領先優勢等等。考慮到宏觀內容的抽象性,有必要以小見大來說明,所以作者舉了一個波利尼西亞人祖先的例子,通過闡述波利尼西亞人為什麽會在不同的島嶼上產生了不同的社會,如狩獵采集部落、原始帝國等這一現象,進一步鞏固“環境是影響人類發展的最主要因素”這一觀點。

環境是如何影響的呢?戴蒙德又舉了一個西班牙人皮薩羅俘虜印加帝國末代皇帝阿塔瓦爾帕的例子:獨立的印加帝國的末代皇帝阿塔瓦爾帕在自己的整個軍隊的護衛下,在秘魯城市卡哈馬卡被弗蘭西斯科·皮薩羅和他率領的一小撮西班牙入侵者俘虜。皮薩羅得以成功絕非隻是他的有勇有謀,更多是由於他的槍炮。放大一點的說,皮薩羅的勝利依靠的是歐洲人征服美洲印第安人的那些決定性因素,譬如西班牙的病菌、馬匹、文化、政治、造船和武器製造技術等。

 

戴蒙德在《糧食生產的出現和傳播》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強調糧食生產與傳播的重要性。通過農業種植和畜牧來生產食物的文明顯然比靠狩獵和采集野生食物的文明更容易發展壯大,畢竟在家圈養十頭家畜所養活的人要比追捕一頭野豬所養活的人更多。

關於病菌/病毒,經過兩三年的大疫情衝擊,讓人更加感受深刻。

作者說,歐亞大陸的病菌殺死印第安人和其他非歐亞大陸民族,比歐亞大陸的槍炮或鋼鐵武器所殺死的要多得多。回顧流行性疾病史,整個近代史上人類的主要殺手是天花、流行性感冒、肺結核、瘧疾、瘟疫、麻疹和霍亂,歐洲人將它們帶到毫無防備沒有經過自然免疫的印第安人那裏,結果可想而知了。  

 

卡哈馬卡的衝突

 

1492年,幾艘帆船在一位意大利航海家的率領下,從西班牙一路西行錯誤著陸美洲新大陸,從此便打開了歐洲通往新大陸的窗戶。

這次航行對歐洲人來說通往了天堂,可對美洲印第安人來說,卻是通往地獄。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隨後,開始不斷有歐洲人航海來到美洲淘金,並與土著人發生衝突、摩擦,發動戰爭,其中最富有戲劇性的就是卡哈馬卡戰役。

由西班牙總督皮薩羅帶領168名西班牙戰士埋伏在卡哈馬卡,等待一支隨後實際上有8萬士兵的印加帝國首領阿塔瓦爾帕。

麵對密密麻麻、壓倒性的人數,西班牙人雖然怕的險些尿褲子,可後無援軍,絲毫不敢露出任何膽怯的痕跡。

一聲號令:“出來吧!出來吧,基督教徒們!”頓時槍聲、喇叭聲和響器聲使印第安人陷入驚慌,嚇得相互踐踏。

總督本人一手拿劍一手拿匕首,帶著身邊幾個西班牙人衝進密集的印第安人群,一陣亂砍。而這些毫無還手之力的印第安人,隻能用石頭、木棍、短柄斧頭作為武器,根本是以卵擊石。

驚慌失措的印第安人被槍炮的射擊和馬匹嚇壞了,因為這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慘叫聲、血泊、屍體環繞在整個卡哈馬卡,到處屍橫遍野。首領阿塔瓦爾帕及隨身的官員全被殺死,要不是夜色降臨,能活下來的印第安人不會有幾個。

這就不禁讓人疑問,為什麽僅有62名騎兵和106名步兵的西班牙軍隊能夠戰勝一支大約8萬人的印第安軍隊?

這些原因包括:以槍炮、鋼鐵和馬匹武器為基礎的軍事技術;歐亞大陸的傳染性疾病;歐洲的航海技術;歐洲國際統一的行政組織和文字。

 

像這樣歐洲入侵的案例數不勝數:

包括英國船長庫克遠航至澳大利亞,使澳大利亞土著人被大屠殺,幾乎瀕臨絕種;

英國利用現代化裝備殺害、剝削印度人,使殖民地統治長達兩三百年之久;

我們不禁想到為什麽不是美洲、澳大利亞等地先擁有鋼鐵大炮呢?為什麽不是他們入侵歐洲呢?

作者提到,槍炮、病菌與鋼鐵等因素隻是直接原因,但不是終極原因。

終極原因是:糧食的生產與傳播。

糧食的生產和傳播

 

眾多科學家結合碳—14年代測定法,能舉出糧食生產完全獨立出現的5個地區:西南亞

(又稱新月沃地);中國華南;中美洲(墨西哥中南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美國東部。以及非洲的薩赫勒地帶等候補地區。

其中西亞的新月沃地,自然優勢明顯。第一,它所處地中海氣候帶內,便於植物生長;第二,有許多作物的野生祖先本就繁茂而高產,利於早期農民馴化成現代作物;第三,短距離高度和地形富於變化,利於灌溉、豐富物種多樣性。

像新月沃地一樣,其他幾個產區同樣物產豐富,早期獵人能夠采集到營養豐富、又大又好吃的食物,好的種子就通過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演化成農民主要的農作物。

玉米祖先來自早期中美洲的馴化、大麥來自新月沃地、稻米來自中國、棉花來自南亞……

動物原始祖先的馴化,豬、牛、馬在內的14種可馴化動物中,有13種的野生祖先全來自歐亞大陸。

而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北美、澳大利亞可馴化的動物一種都沒有。

隨著野生糧食的收集、加工和儲藏技術日積月累的發展,人口密度的增加,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枯竭,狩獵采集逐漸被以種植糧食的定居生活方式所取代。

那為什麽糧食產區在歐亞大陸領先呢?今天大部分很肥沃地區早期沒有生產糧食呢?

歐亞大陸是同緯度東西延展最廣闊的大陸,同緯度的氣候、晝夜時長和季節變化完全相同,能夠實現快速傳播、統一品種,屬於橫向傳播。

而非洲、美洲屬於南北縱向傳播,跨緯度的氣候、晝夜時長和季節變化差異大,傳播速度緩慢。同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美洲的沙漠、山脈甚至阻斷了傳播。

澳大利亞、新幾內亞的糧食生產更晚,至今還存在狩獵采集為主的原始部落。

是因為那裏人懶惰、愚笨、或者氣候不適合種植嗎?事實上都不是。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是那裏沒有可用來馴化的植物祖先。可供人類食用的植物隻有幾千種,其中隻有幾百種可供馴化,而這幾百種大部分都光臨了歐亞大陸這片土地上。

因此,要麽是因為可馴化的原始祖先,要麽是因為資源傳播,使歐亞大陸才具備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而在糧食生產上具有領先優勢的族群,在通往槍炮、病毒和鋼鐵的道路上也取得領先優勢。

 

槍炮、病菌與鋼鐵

集約化糧食生產使人口密度稠密、勞動力增加、產生餘糧儲備,這種定居生活方式為積累財產和技術提供了先決條件。

人口越稠密的地區,衝突、共同決策、經濟和空間一係列問題越突出,就要求大型社會實行中央集權,形成統一的行政組織。

文字也在複雜而集權的社會製度需要下,逐漸創立和傳播,為統一意識形態、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技術的發展,它也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為。例如瓦特、愛迪生、萊特兄弟的發明都是在前人日積月累的技術推動上改進才開創了商業的成功。

不同我們所想的是,早些年間技術的發明不是為了滿足某種預見性的需要,而是意外發現可以這樣使用被廣泛流行。

因此歐亞大陸在自然資源、人口密度、技術文化相互催化下,成為醞釀世界列強最肥沃的土壤。

那為什麽先進的文字、技術沒有在全世界遍地開花呢?

大多數文字和技術都不是獨立發明的,而是從其他社會借來的。海洋、沙漠、山脈不僅阻礙了糧食的傳播,也阻礙了文字、技術的傳播。

看到這裏也許你就明白了,亞歐大陸和其他板塊的技術發展的差異,依據的是糧食生產開始的時間、技術傳播的障礙、人口多寡等地理優勢,而不是聰明智慧。

所以西班牙入侵北美印加帝國時,印第安人看到了他們沒看到過的槍炮、鋼刀、武裝的馬匹、文字書本。

但僅僅靠這些優勢,還不足以說明那麽少的歐洲移民能取代美洲和其他地區那麽多的土著。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病菌/病毒/微生物。

 

例如1531年,西班牙之所以能征服美洲,病菌入侵功不可沒。在皮薩羅軍隊168人登陸時,病毒已經提前登錄了這片純淨的土地,殺死的印第安人比戰爭死亡的人數多得多。

據考古發現,印第安人原來的人數在2000萬左右,哥倫布來到的一兩個世紀中,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

包括澳大利亞土、非洲南部、太平洋駐島這些土著居民通過接觸歐亞大陸病菌累計死亡率在50%~100%。

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黃熱病、瘟疫等病毒主要來自舊大陸,而其他土著居民從來沒接觸過這些病菌,既沒有免疫能力,也沒有遺傳抵抗能力,隻能白白受死。

那為什麽這些病菌會來自歐亞大陸,而不是其他大陸?

作者提到,這些人群病是從歐亞大陸馴化的群居動物的疾病演化而來的,人與動物過分親密傳給了人。

而美洲、澳大利亞、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幾乎沒什麽馴化的動物,因此不能成為這些疾病的來源。

並且這些病毒在宿主體內適應和演變延續傳播,學會不立即殺死宿主,而是留一段時間,不斷用新的花招繁衍,所以能蔓延至其他純淨的土地上。

回到開篇問題,是不是擁有地理優勢的民族就能一直領先呢?

事實證明,1840年鴉片戰爭,清朝第一次被炮轟時,閉關鎖國、沒有競爭意識的清朝才意識到自己的倒退。

信息交流的迅捷與透明化,多樣化的需求和發展,僅僅依靠地理自然優勢已不足以支撐一個名族崛起或領先。

因此文中總結到,激烈的競爭或許才是不斷進化的動力。當你沒有對手的時候,也就是你停滯不前、倒退的時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reliable 回複 悄悄話 再加一句,我認為托爾斯泰所說的自然法則是指communication and leadership. 就是可以把許許多多人有效的組織起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能動力。可能一些地理因素促成這樣有效的communication and leadership skills
reliable 回複 悄悄話 托爾斯泰的名著《戰爭與和平》最後是大段的論述,曆史是由什麽決定的。其中講到很多人看到火車噴出的煙霧跟火車前進的方向相反,所以得出結論火車前進是由相反方向的煙霧推動的。這個是顯得荒謬,但我覺得很多學者的觀點是類似的荒謬。托爾斯泰早就說了,曆史是由Natural Law決定的
務實小民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京_01link' 的評論 : 曆史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以某一種理論覆蓋是不對的。-----同意!
不過地理決定論(或者說重大影響論)肯定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咱們也不妨都看看。
再說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大陸,但是隻占領不善於治理/建設/長遠影響,的確沒有成大氣候(指文化/文明層麵的深層影響)
至於清朝統治漢族,也類似,也隻是占領,文化上還被漢族反同化了
JustWorld 回複 悄悄話 人類大腦幾千萬年的進化,與大猩猩,猴子等等的祖先分道揚鑣。

同理,近幾千年,白人(屬於R單倍群,說印歐語)馴化了馬牛羊,發明了青銅器等,引領世界。
山鄉不仕老了 回複 悄悄話 @ahhhh: 清朝有槍炮軍艦啊!
cager812 回複 悄悄話 這些大題目的宏論實是西方白左們的爛書,不值得讀!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作者沒討論為何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大陸,清朝統治漢族近三百年。中國曆史上漢族頻繁被北方遊牧民族騷擾。似乎不是產糧的就強大。歐洲的殖民主義最終也不是被槍炮終結的。歐洲自身也曾被疾病困擾,造成人口大量減少。曆史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以某一種理論覆蓋是不對的。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書評!此書榮膺1998年普利策獎,影響很大,另外有一部同名的紀錄片。作者是地理教授,是“地理決定論”的主要推手之一。
靈溪問禪 回複 悄悄話 與氣候的變化有關。
渥太華鬱金香 回複 悄悄話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ahhhh 回複 悄悄話 清朝糧食也很多啊。為啥沒槍炮軍艦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