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刪的致辭:在權力的包圍中不要熄滅真善美的光
2023年6月21日,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舉行了2023年度畢業典禮,院長葉敬忠在典禮上發表了題為《在權力的包圍中不要熄滅真善美的光》的畢業致辭。同日,中國農大人發學院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刊發了講話全文,收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
但是內容略敏感,該文在網易、鳳凰網、澎湃新聞、搜狐、知乎等多個媒體平台的轉載均已被刪除。
各位同學:大家好!
祝賀大家畢業!不知這些年你們的學習是否順利、生活是否愉快,但能畢業就好!
前幾天,清華大學的一位教授在朋友圈裏說,一到畢業季,大學的畢業講演就開始了:有的循循善誘,有的春風化雨,但經常是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叮囑給畢業生。我深以為然。但又能怎樣?雖然未能做到,但至少沒有熄滅眼裏的光,因為學生正是老師眼裏的光。
本以為今年不會再作為院長做畢業致辭,也曾感到一絲解脫。因為我的講話無非是基於當下的時代,向同學們做些叮囑,而麵對時代並與之較真,常常需要有扛著痛苦的勇氣。
作為中國人,我們為國家保持長期的穩定發展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但是,從世界範圍來看,這個時代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每天醒來都恍若隔世。戰爭災難、凶殘殺害、欺辱霸淩、網絡暴力……知名學者煽動鼓噪狹隘民族主義,主流媒體情有獨鍾娛樂花邊新聞,公共部門係統編造虛假統計數據……,等等,等等!
我從來沒想到在21世紀的文明社會裏還會發生這麽多的事情。一百七十五年前,馬克思曾感慨道,“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今天,我們需要再次用冷靜的眼光看待我們的處境,需要再次麵對一百零五年前梁漱溟之父梁濟因迷茫未來而投湖殉清的生死之問:“這個世界會好嗎?”
從世界範圍來看,我每每感到“三觀”被打破,底線被擊穿,想象力嚴重赤字。我對“明天會更好”極其懷疑,對“文明的進程”極度不確定。我們時常忙碌在各種無可奈何的工作中,除了滿心疲憊外,常常感受不到存在的意義是什麽。我的一位同事曾說,以前一般到周五才會感到疲累,而現在到周三就開始倦乏,且不知道為什麽會如此。
同學們,這或許就是你們即將穿行的世間。請不要怪我在畢業之際不去對未來做一番令人亢奮的憧憬,其實你們也不缺少這個。
在此時代,我想叮囑大家“保持底線”,因為人類行為正在不斷擊穿底線;我想叮囑大家“回歸常識”,因為人類行動常常違背常識;我想叮囑大家“真實做人”,因為人類交往每每是合作表演;我想叮囑大家“高雅做事”,因為人類活動往往是江湖共謀;我想叮囑大家“把人當人”,因為人類發展已經將一個個鮮活的人看作一個個數字;我想叮囑大家“記住創傷”,因為人類會在亢奮中輕易忘卻曾經經曆的苦難。
但是,我今天更想叮囑大家:“在權力的包圍中保持清醒!”
同學們,在你們離開校園進入社會之後,你們將立刻感受到權力的無處不在,甚至無所不能。
無論你們是單位領導還是普通員工,隻要工作崗位與人相關,就擁有了某種權力;無論你們從事什麽工作,哪怕是靈活就業,甚或不從事任何工作,隻要與公共部門或他人打交道,就必然要麵對各種權力。因此,你們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身處權力的包圍之中。
我很擔心,你們會在權力的包圍中“入鄉隨俗”,漸漸地迷戀上權力,迷失了自我,迷茫了人生。
權力確實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讓人迷戀上癮,從而變得“精致”圓滑。多年前,有一位大學生返鄉,由於其母是地方領導,因此自他下火車開始,便有各種妥帖的安排,從食宿到出行,無微不至,其間還伴隨著各種讚許和捧場。那時我的第一感受並不是排斥,而是覺得,或許每個人都有可能對如此周密的安排上癮,也都會迷戀上這種無處不在的優越感。還有一次,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教授曾興奮地言說他到地方調研,該地領導親自接待,其一腔一勢無不流露出對這種優越感的無比陶醉。
正因如此,有些人在不經意間開始迎合權力,追逐權力。在權力麵前,他們慣用一套左右逢源、精致圓順的“話術”,“見什麽人說什麽話,在什麽場合說什麽話”。乍聽起來,會覺得別人怎麽“那麽懂事、那麽會說話”,但仔細一想,總感覺不那麽真實,不像是其本真的話語。
權力確實有著巨大的支配力,可以讓人變得傲慢任性,從而迷失自我。權力係統的一個動作就可以讓收割機在高速公路上排起長隊,將綠水青山開墾成梯田泥石流,將昨日的“退耕還林”變為今日的“退林還耕”。權力總是被擺在顯位並被推至高位。久而久之,一些人習慣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某地舉辦學術會議時,年過花甲的老教授在烈日下排好站位,等候年輕的領導前來合影,一等就是近20分鍾。更為嚴重的是,權力還可能製造出無所不能的幻象,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強行變碼”、“指鼠為鴨”。
正因如此,有些人開始迷失自我,將擁有權力視作代表真理——即便是不經意間說出的一句話,也常常被合理化、合法化、操作化。他們很難了解或感知權力可能給無數的普通人帶去無奈感、無力感、無助感,以及由此產生不安感、挫折感、疏離感。
權力確實有著巨大的規訓力,可以讓人變得機械刻板,從而麻木迷茫。職場培訓常常要求學生要學會“服從”,這雖然聽起來刺耳,但不得不承認已經成為實踐中的慣常做法。一位學生在南方某汙染治理部門工作,每天製造海量的數據報表,唯一要求就是確保數據達標;一位學生在西部某督查部門工作,每天按照上級要求上報百分之百的村民掃碼率,但很多村莊的村民甚至都沒聽說過掃碼這件事;一位學生在東部某地負責食品安全督導工作,每次也隻是在鄉村超市前停留半分鍾拍照,有了照片便是“盡職免責”。一些學生剛入職時強烈抱怨形式主義,但一個月之後,他們自己都承認慢慢習慣了形式主義。
正因如此,就如魚兒每天在水裏遊來遊去卻不知水為何物一樣,當人們形成無意識的慣性後,便陷入不斷加速的循環之中,無限地忙碌著,眼裏隻有製造出來的文件、數據、痕跡,而沒有其背後活生生的人。他們每天都在重複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所戲稱的沒有意義、不必要、甚至有害的“狗屁工作”,同時還要熬夜加班、假裝熱愛。
同學們,在權力的誘惑、支配和規訓之下,其實每個人都很難獨善其身。盡管如此,我還是希望你們不要因為權力的吸引力而變得“精致”圓滑,不要因為權力的支配力而變得傲慢任性,也不要因為權力的規訓力而變得麻木迷茫。因為,你們永遠都是老師眼裏的那束光。
在我看來,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真實、幹淨。大家從小學開始就學習要求真、求善、求美。在過去的畢業講話中,我說要“在複雜的社會裏守住純真”,就是希望你們做事時求真;我說要“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就是希望你們待人時求善;我說要“在理性的路上記住感性”,就是希望你們在對待世界、社會、自然和生活時求美。
同學們,權力從本質上並無好壞之分,但權力的實踐既可能帶來說謊造假、使壞行惡、比醜擺爛,也可能實現誠信真實、積福行善、審美向上。
麵對權力的包圍,人們或許會因為眼中隻有權力而忘掉人民,會因為權力無所不能而忘掉真理,會因為機械執行權力而忘掉背後的人和工作的意義。這樣下去,盡管可以獲得一些榮譽,但卻缺乏美德;也許可以享受一些快活,但卻缺乏幸福;或許可以擁有一些權威,但卻缺乏尊重。這樣的世界並不真實,這樣的社會難言善良,這樣的人生並不美麗。我相信你們也是這樣認為的。
麵對權力的包圍,我不能要求你們像一枚雞蛋撞向堅硬的高牆,但希望你們能夠保留裝在脆弱外殼裏那顆真善美的靈魂;希望你們不要熄滅靈魂深處那束真善美的光;希望你們保持向著真善美的那束光自由奔跑的勇氣,即便摔了一跤,也可以麵帶微笑。你們的奔跑或許可以讓更多人獲得平等,讓更多人享有自由,讓更多人得到尊重。
同學們,在去年的學院教代會上,我結合擔任8年院長的經曆,分享了學院治理的感悟。我說,學院權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師生感覺不到權力的存在。中央要求,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為人民服務,國家最大的權力就是為人民服務。我想,隻要不熄滅真善美的這束光,不泄掉自由奔跑的勇氣,不喪失人類解放的信心,或許某天,人類可以被權力包圍而感覺不到權力的存在。我相信,那一定會是最優的權力、最美的世界、最好的社會。
同學們,這些年來,你們或許受了些委屈。因為在有些人看來,人文與發展學院和人文社會科學無足輕重,小白樓和民主樓也沒有那麽宏偉高大。但是,我們把低矮的樓宇收拾得幹淨、亮堂、溫馨,讓每一位老師都感覺到放鬆、平靜、和諧;我們讓沉悶的課堂散發著思想、精神、價值,使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自由、平等、尊重。
在你們即將離開學院之際,我希望你們,親愛的同學們,能夠帶著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向社會表明人文與發展學院的理想,那就是:不讓虛假蒙蔽真實,不讓邪惡取代善良,不讓醜陋壓製美好!
謝謝大家!
2023年6月21日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 葉敬忠)
比如,他在2022年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在理性的路上記住感性》中稱,“同學們,人類無論走多遠,都要記住是從哪裏出發的、為什麽而出發。今天你們即將離開學院、遠行四方,我用這些主要來自盧梭的稍顯抽象而冗長的論述,就是想提醒大家,在理性的路上一定要記住感性。尤其是,一定要保持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
在2021年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人生無處不落差》中,葉敬忠叮囑同學們,“在未來的人生中,你們要直麵落差、承受落差、跨越落差。”
2020年畢業典禮上,葉敬忠在講話《在複雜的社會裏守住純真》中表示,“麵對外麵的複雜,對於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的我們,更要保持清醒的思考”,“要充分考慮和尊重他人的空間、他人的利益和他人的貢獻”,“要充分理解多元、尊重多元、欣賞多元”,“要充分相信他人、鼓勵他人、讚賞他人”。
葉院長語重心長,也隻能講到這個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