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務實小民

昨夜,多倫多冷月無聲,寂寥之下,看了很多博客,想到自己也開通一個,權當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個人資料
務實小民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戰俘問題影響朝鮮戰爭停戰談判

(2023-04-28 07:58:21) 下一個

沈誌華和楊奎鬆兩位教授都講過一件事情,戰俘問題影響朝鮮戰爭停戰談判

1950年10月19日,誌願軍入朝。

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為戰爭第一階段。先後經過五次戰役,互有勝負,十分慘烈,大家都逐漸明白誰也很難吃掉對方。

從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為第二階段。這個階段,邊打邊談,以打促談,鬥爭尖銳複雜;局部性攻防作戰頻繁,但是整個戰線相對穩定。聯合軍一方已經不想打了,蘇聯方麵也不想幹了,戰爭消耗大家都痛苦,如果沒有希望進一步,拉鋸消耗沒有意義。

但是談判桌上有一件事中方十分難受。交換俘虜,本來各自遣返就OK了,但是誌願軍參戰人員很多是國民黨投誠來的部隊,思想多種多樣,可以理解。被美方俘虜後,由台灣派來的老同事,老戰友,專業人員過來做說客,他們相當部分都不願/不敢回大陸,希望去台灣,中方也有所了解和預估。所以美方在談判中提出由戰俘自行決定去向。中方堅決不同意,堅持必須將俘虜交還給對方。要不,大部分戰俘不願回大陸,麵子上掛不住。

戰俘遣返處理方式拖了談判很久很久。中方始終不鬆口,美方和蘇方也沒辦法,直到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病逝。蘇方態度更為消極。製空權完全被美方控製,朝鮮經常挨空襲,拖下去朝鮮完全承受不了,幾乎是哀求中方。最後中方不得不妥協。7月27日,簽字停戰。

從戰爭開始到1953年7月為止,誌願軍有2萬多人成為了俘虜。 其中1萬4千多名選擇去了台灣。而停戰前後被送回大陸的誌願軍戰俘共三批7,110人。

第一批是要求遣返的傷病戰俘1,030人,

第二批是堅持要求遣返的共5,640人,

第三批是在中立區經過解釋或通過逃出營地或是在再給一次選擇機會“點名”時要求遣返等方式遣返的440人。

誌願軍遣返戰俘回國途中受到夾道歡迎,但是到了中國就被關押在了昌圖誌願軍歸國人員管理處。這些戰俘歸國後,中共中央製定了“熱情關懷,耐心教育,嚴格審查,慎重處理,妥善安排”的二十字方針。從11月中旬起,開始政審,整個過程分為“動員教育、檢查交待、作出結論、安置處理”。然而歸管處後來下發文件,說“共產黨員是不能被俘的”,戰俘必須交代問題,沉痛反省。戰俘們開始開會檢討,自我贖罪,寫檢查反省投降行為。

1954年3月高饒事件發生後,對待戰俘的原有方針發生了大幅轉變,將回國戰俘的91.8%開除黨籍,6,064人中約700人被開除軍籍。隻有30多名連以上幹部和少數人因傷殘得到轉業安排工作,其他人一律複員。大部分戰俘被遣返回鄉並在檔案中注明“控製使用”。文革爆發後,相當多戰俘受到批鬥迫害。

八十年代,中共中央下發文件,對誌願軍被俘人員進行複查處理,大部分恢複黨籍,給予平反,落實政策。

而選擇去台灣的戰俘也不容易。盛大的歡迎儀式之後也是反複的審查,效忠儀式…….也是命運多舛,但是感覺總體上還是稍好於選擇去大陸的,特別是晚年。

更有意思的是,許多年以後,少數赴台的俘虜後麵作為台商來大陸成了座上賓。

抗美援朝時期,中朝“戰俘問題”談不攏,金日成認為中國應當讓步 (baidu.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