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一半是緬懷,一半是控訴。
《芳華》講述的不僅僅是時代和青春,也揉進了導演馮小剛自己的故事。馮導高中畢業就進了北京軍區文工團,是個舞美設計,他在訪談節目裏提過,自己曾經就是終日畫大字報。同樣的,《芳華》的原著嚴歌苓的出身也是文工團的軍人,他們的親身經曆,具體而真切。
電影開場就是一段超有曆史感的紅色舞蹈,一幫大長腿美女在排練廳裏展現完美舞蹈身段,即便是再嚴酷的時代依然有青春的美麗光輝。
有人說一個年代感那麽重的題材,卻拍的幀幀美如畫,甚至讓一個深知那個年代苦楚的觀眾都為那種青春和美好而動容。
但是《芳華》美好的後麵更多的是悲涼,有政治的因素,那是時代的悲哀。也有青春終將逝去,結局難免蕭瑟的必然,那是誰也逃不過的結局。
女主人公何小萍從第一幕出現的時候,就帶著一種燦爛卻悲哀的生命力,她在火車站第一次跟劉峰敬禮的那一幕,就透漏出一種特別難以言喻的悲傷。——“不完整的家庭,政治上不“光彩”的背景,被所有人恥笑欺辱的存在,喜歡的人從來不敢去靠近,父親沒有等到平反就去世了,唯一親近的人被“集體主義”無情的湮滅了,何小萍因為看透了這個時代的人心,心涼了,失望了,但是小萍對所有人失望換來的是更加失望的發配前線。她反抗不了任何人,反抗不了父母的離異,反抗不了紅衛兵抓了她爸,反抗不了其他女兵的欺負,反抗不了文工團對劉峰和她的不公。
絕望了,遠離深愛的舞蹈,看清生死的重量,但是後麵卻承受不起過於巨大的褒獎,精神崩潰了…….她能做的,隻有在月光下獨舞,來紀念她死去的淒慘的青春。
另一個倒黴蛋就是劉峰,劉峰是公認的活雷鋒,後來慢慢成了殘酷生活的犧牲品,善良/謙讓被看成理所當然,經常被濫用,被所有人把善意透支。劉峰喜歡林丁丁,不過衝動的一抱,換在今天不值一提的舉動卻成了思想問題和作風問題,一個優秀青年一夜之間打趴了,從此再也抬不起頭,黯然離開那個他付出太多太多的集體。甚至在戰場上他希望通過犧牲來獲得肯定,能成為英雄,獲得集體的肯定,也讓心上人哪怕有一分鍾的惦念和肯定。
可惜他沒有如願,他沒有犧牲,戰場上下來他殘疾了,生活艱難,在海南謀生還被城管欺負。(所以後麵《芳華》成了半禁止的了,因為越戰,政治上敏感,官方都沒有公開紀念活動,因為打的一場今天不能多提的仗,以至於在越戰中受傷的中國軍人撫恤本來就不多,政治榮譽也就沒有了,退伍軍人後麵生活並不如意,很容易出現群體性事件,馮小剛的片子客觀上成了挑事的。)
《芳華》一麵是緬懷,緬懷的同時,對時代的控訴也是溢於言表。
細究起來,那個被今天的史家稱之為“艱難探索”的年代實際上成了每個人悲慘命運的始作俑者。時代的衝擊,讓普通人物的命運如大海中的一葉孤舟一樣,無法掌握。無論是文工團匯演,解散,上戰場。時代/集體極其粗暴,似乎有一隻大手,在將人物的命運反複進行搓揉。在強大的時代背景下,誰都躲不過。不僅僅是何小萍,劉峰,就連那個貌似能左右一切的政委也沒料到,有一天文工團會解散,當然,有一天,偉大領袖一樣也會隕落。
真正的強者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再怎麽翻來倒去地琢磨對一段曆史的重新敘述,也改變不了曆史本身留在人們心中的印記,而更有意義的事情應該是想想如何從曆史中汲取應有的教訓。
馮褲子隻適合拍王朔的流氓痞子下三濫故事的電影,他本質上心理上就是個流氓小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