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戴高樂訪加

(2021-12-05 10:15:53) 下一個

1967年7月15日,法國巡洋艦Colbert號從法國港口起航,方向北美大陸,時任法國總統,二戰時因領導法國抵抗運動而成名,已經76歲高齡的戴高樂在指揮艙遙望前方的海平線,躊躇滿誌,開始了他的短暫卻又充滿戲劇性的加拿大、確切地說魁北克訪問之旅。二戰後魁北克法裔民族自決意識日益高漲,而戴高樂決定在這個關鍵時刻給他遠方的法裔同胞送去他們所期待的支持。這也是為什麽他選擇軍艦而不是飛機前往加拿大,因為如果是從空中抵達,按照國際慣例和禮儀,他必須在渥太華降落,而他對加拿大的英語地區毫無興趣,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魁北克,而從海上進入加拿大必然首先經過魁北克,於情於理他都無可指責。

一切似乎都在戴高樂的算計之中。但他的這些小九九怎麽會瞞得過老奸巨猾的英國人。當戴高樂的軍艦停靠進魁北克城的港口,在旋梯下等待他的是代表英國皇室統治的加拿大總督,迎接他的儀仗隊也是英國女王衛隊,演奏的是「上帝保佑女王」,一切的細節都在提醒戴高樂他踏上的是牢牢控製在英國(裔)人手中的土地,好讓他死了心不要做非分之想。

戴高樂豈是輕易認輸之人,在歡迎儀式發表致演說時,他把代表女王的總督當成空氣而完全忽視,直接對時任魁北克省長發表致辭。同時他拒絕了渥太華的訪問路線,決定沿著沿聖勞倫斯河的小路138公路前往蒙特利爾,因為這條公路最早建於法國統治魁北克的路易十五時期,被稱為「國王大道(Le Chemin du Roy )」,戴高樂此舉的用意不言而喻。

當戴高樂一行浩浩蕩蕩抵達蒙特利爾市政府大樓,廣場上已經聚集了大批歡迎的民眾,以及大批的魁北克獨立運動的支持者,群眾的情緒達到了高潮。「法國萬歲」,「戴高樂萬歲」的口號此起彼伏響徹雲霄。渥太華完全清楚戴高樂對魁北克法裔分離運動的象征意義以及其本人的煽動能力,指令絕對不能讓戴高樂有機會在公共場合對現場民眾發表演講。為做到這一點就要保證戴高樂所經和所在的場所都不能出現任何話筒。時任蒙特利爾市長Jean Drapeau(遊樂場La Ronde的那個公園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為已經做了嚴格的部署而萬無一失,但就在戴高樂即將到達時,他突然驚恐地看到在市政府陽台上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了一個話筒梗著脖子一臉不服地看著他,他馬上大叫讓現場的市府工人將該話筒移除,可是該工人不知道是偷懶還是故意隻是拔掉話筒的電線卻並未將其移走。而該話筒也不是偶然出現,是隨行的法國電視台工作人員按照法國政府人員的指示特意安裝在那個地方的。

戴高樂下車後便擠開前來迎接的加方政府官員直奔市府大樓陽台,他知道那裏已經安裝了一個話筒,這是他唯一的機會,蒙特利爾市長Jean Drapeau在後麵緊緊跟隨,戴高樂身材高大健步如飛,而市長Jean Drapeau身材矮肥跑的氣喘籲籲,但最終在戴高樂抵達陽台時搶先一步攔住了他。他擦著頭上汗滿臉堆笑地對戴高樂說,我們已經在市府大禮堂準備了剛出鍋的上海鮮肉粽,都是上好的五花肉,您大老遠剛下車趁熱先吃幾個歇歇腳,戴高樂說我想和群眾說幾句話,Jean Drapeau回答說,應該應該,但不巧我們沒有話筒啊。戴高樂指著他前麵的話筒說這不是有一個嗎?Jean Drapeau看著那個還沒有被移除的話筒掐死那個工人的心都有。他馬上說這個話筒沒電用不了。但就在這個時候那個工人不知道從哪裏又冒了出來,殷勤地說沒事沒事我馬上把插座插上去,還沒等Jean Drapeau反應過來他就已經接通了電源,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戴高樂一步跨到話筒前,對著下麵歡呼的人群喊出了那句載入史冊的「自由的魁北克萬歲」。。。

一顆重磅炸彈終於落下,第二天加拿大各大法語媒體一片歡呼,通欄大標題都是戴高樂的那句「自由的魁北克萬歲」。而英語媒體則一片痛罵,渥太華嚴辭痛批戴高樂試圖分裂加拿大聯邦,並決定終止其訪問要求其立即離境。這正中戴高樂的下懷,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來魁北克踢館的,他根本沒興趣也沒計劃去渥太華去見那些英國佬。當晚戴高樂在歡送人群「來日再見」(Ce n'est qu'un au revoir,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的法語版)歌聲中登上飛機英雄般地凱旋。

戴高樂在其短短的四十八小時的魁北克之行中完全實現了他的戰略目的,在這場與外交戰線上老奸巨猾鮮有失算的英國佬的交鋒中他獲得了完勝。200年之後,他終於在魁北克這片曾經法國的海外領土,因英法戰爭的戰敗而被迫割讓給英國的這片傷心之地,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