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月,春意正濃。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走進這詩意的江南,便踏入了南國四月的溫潤與靈動。
池塘水暖,漣漪輕漾;堤柳垂絲,野梅悄謝。桃杏花瓣隨風輕落,鋪陳於青石小徑之上。渡口邊,新雨初歇,楊柳初綠,白蘋乍生,乳燕呢喃於晴沙之間,空氣中氤氳著若有若無的花香。
傍晚時分,青山腳下,水鄉人家燈火初上。或祭水神,或泛舟歸,一江春色,在暮靄中愈顯柔美而悠遠。
李約有詩雲:“池塘春暖水紋開,堤柳垂絲間野梅。”白居易亦歎:“春來江水綠如藍。”四月的江南,是水與花的交融,是詩與夢的延續。它是花開的詩,是水流的歌,是畫船聽雨的夢。從正月梅柳爭春,到二月桃杏飄香,再至三月蝶舞鶯啼,每一刻,都在低聲細語地訴說著春天的故事。
而這故事的盡頭,或許藏著這樣一層哲理:人生如春,明豔易逝。若不珍惜眼前的溫柔歲月,終將辜負這江南一夢。
隻是川老頭,他不懂。他依舊穿著破夾襖,在橋頭擺著攤,吆喝聲打斷了一場夢。—— 夢裏的花事深,夢外的炊煙冷。
(圖片來自網絡,林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