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亥俄州議會大廈(The Ohio Statehouse)
建築設計競賽在美國有著很長的曆史。從1792 年美國國會大廈的建築設計競賽, 到1838年,俄亥俄州議會大廈建築設計競賽。都是同出一轍。1838年俄亥俄州議會的組委會從大約50個參賽作品中,選出了前三名:一等獎: 辛辛那提的亨利沃爾特,第二獎: 紐約的馬丁湯普森,第三獎: 紐約的畫家托馬斯科爾。然而縱然評出前三,但組委會內部始終對最終議會大廈設計有分歧,以至於在1839年7月4日奠基時,組委會仍然沒有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我不知道這是萬事開頭難, 還是預示這是一個 ‘難產’的建築。。。
之初,由紐約建築師亞曆山大•傑克遜•戴維斯(Alexander Jackson Davis)揉合了三個獲獎作品的元素,形成一個複合的設計方案。但卻因太昂貴而被迫放棄。之後設計競賽的第一名亨利•沃爾特被選中,讓他開始研究另一種複合設計方案,其主要中心是基於第三名托馬斯•科爾的方案進行擴展。其間政府內部的各個派別都在爭論要將新議會大廈遷往去另一個城市,因而工程設計暫停。原址也成為牲畜的開放牧場。哈哈, 美麗的草原。。。
直到1848年2月威廉•拉塞爾•韋斯特和索耶被任命為該項目的建築師和總監。同年5月,工程恢複。不幸的是,哥倫布又開始出現霍亂疫情,使工程設計再次中斷。疫情之後重啟,建築師West和Sawyer加入,並更改了大廈的圓形圓頂,成為低圓錐形屋頂。
1852年,大火燒掉了舊的國會大廈,議員們 “到處流浪” 。這下,沒人去爭遷址不遷址。因此此項目建設又一次迫在眉捷。
1854年哥倫布建築師Nathan Kelley被聘請為建築內部的供暖和通風係統作設計,Kelley建造了一個全新的蒸汽加熱係統,據說是用磚砌成管道,連接不同的房間和樓層。該係統非常有效,而當時集中供暖是一種稀有且昂貴的奢侈品。 1857年1月7日,除圓形大廳外,大部分建築均已完工。
在建築最後設計和施工階段,Isaiah Rogers當時辛辛那提的知名建築師也被聘請加入。最終Rogers決定不使用圓頂, 實際上又回到West和Sawyer的設計方案------低圓錐形屋頂。之後一些評論家稱其為 “中國的帽子” (a Chinese hat) 。
大廈耗時22年,共有7名建築師參與。從開工建設到完工,設計被多次修改,是地道的邊設計,邊施工。此間政府機構和建築師之間矛盾重重, 打的不可開交。但無論如何大廈還是在1861年完工。
1.俄亥俄州議會大廈
2.俄亥俄州議會大廈的立柱
3。室內穹頂空間
4. 穹頂
5.議會廳 (上)
6. 議會廳 (中)
7. 議會廳 (下)地毯
8. 室內柱,源於古希臘的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9. 橡木的門?
10. 花崗岩內牆
11. 壁畫頂
12. 兩套照明係統
13. “書記”磚車
14. 地下室
15. 地下室
16. 戶外小品景觀
17. 室外柱, 源於古希臘的多利亞柱式(Doric Order)
18. 哇, 這個東東厲害
19. 大廈綠地
工作人員介紹,室內用材豪華,全是貨真價實。耗資巨大,加上當時剛有電力,也曾懷疑電力是否能長久,因而幾乎每個電燈下均有煤氣孔,以便棄電而返用煤氣照明,當然如今大廈仍然保存著這兩套照明係統 。問及為何如此耗費,講解員上身微向後傾,下巴一抬,一句 "因為我們是俄亥俄人…"。當時我就在想, 何時我也能成為俄亥俄人, 而不用像城裏“ week ”小姐姐講的,靠近金屋,腦子裏蒸出一鍋黃粱。。。
拜拜, "難產”的大廈。下一站,將要去另一個城市----辛辛納提 (Cincinnati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