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時節

有經曆、有才能,有表達的欲望;生命曆程,在這裏,寫出來分享。
正文

童年記憶 (二)

(2020-09-05 07:20:53) 下一個

童年記憶 (二)

 

四世同堂、我的優待

我出生在60年代末,那年曾奶奶七十三歲。

曾奶奶帶領4個爺爺、姑奶,努力持家,在1949年解放前3年,勤勞奮發、家景好轉,置購八十畝地產。曾奶奶是小腳、拄個拐棍,那可是一大家十幾口人的領導,很權威的。

那時大家庭十八口、四家人在一起生活,我出生前分家了;我們一家和曾奶奶過著。

我是長曾孫,和曾奶奶、姑奶奶同屬相猴。夏天,在老屋院子裏,天井的蔭涼處,曾奶奶用細小的小鐵錘,給我砸西瓜子吃。油香的、一個個小小、白白的瓜子仁放到我手心裏。曾奶奶當時七十六、七十八歲高齡,走路拄著拐棍,眼神好,能給我砸小巧的瓜子吃。

三爺家的三爸在外麵工作,紅衛兵串過聯。當兵回家時,帶著超大的蘋果---那時蘋果很少見,是高級的副食之一,象那時候的雞蛋糕。那是三爸從城市帶回來的,孝敬他的奶奶。我整天坐在曾奶奶的炕頭;當然有優待,三爸當兵帶回來的大蘋果,我吃。

那真是幸福的時候啊。坐在曾奶奶的炕頭,她老人家年紀大了,還愛吃有味道的“咯鋥菜”。就是大白菜,切成細碎的小塊,調和拌好,嚼在嘴裏咯鋥、咯鋥作響,曾奶奶和我,叫“咯鋥菜”,形象、好記。家裏人都這麽叫。這可是小灶,用金貴的菜油做的。我早、晚坐在曾奶奶的炕上,和她老人家一起享受這待遇---家裏人伺候曾奶奶吃飯、小灶好吃的。

我們家四世同堂,一直到1975年8月,曾奶奶田王氏去世,享年八十。我和弟弟帶了紅色的孝帶,那時妹妹還沒出生。

人們就是這樣的迎來送往、一代一代;我們將來也是這樣。

 

說書

童年的文藝,星星點點,是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鎮上的戲園子外麵,是一條東西街,麵南的高牆下 太陽暖暖的,有時會有一堆人圍著,聽說書。周圍叫賣著各種小吃、誘人的味道;我買不起就從不想了。地上風吹卷著著垃圾碎屑,裏圈的人圍坐著、外圍的人站著。聽著武俠、忠良的故事。開場引人入勝,到關鍵時總是“且聽下回分解”。

記得冬天冷的時候,盡管風吹,人們還是癡情地、緊緊圍著個圈子,仔細地聽著說書,被裏麵的情節牽引著。時有小孩從人縫中鑽進去、或從大人腋下腿下鑽進去。有時甚至下雪,人們還是緊緊圍成裏三層外三層的,入迷地聽。在那時簡單的日子裏,說書者,把人們帶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裏去。

有說包拯故事的,講包拯小時候醜陋,麵黑如鍋底,背有駝背,裏麵藏著神仙,關鍵時候有真仙出來用神器救他….. 他師父王延齡會起死回生……

在村裏,有“七伯”說書。他身體胖,讀過很多書。在村裏人多的地方,有時給大家夥說書,很好聽的。而且他象棋下的很好。村裏可能有人覺得他沒大能耐,然而他逍遙在書裏的世界,說書,下棋,灑脫倜儻。有感覺有名士風度,風流瀟灑、不拘禮節。

說書的這兩場景,記憶深刻。我就是偶爾聽,隻是聽一會兒,未敢耽誤學業。整天耽於此間、那不就成壞孩子了。

到今天,那寒天、雪地裏聽書的情景,隻能在夢裏、畫裏看見了。

城裏和鄉下,聽書都很稀少、難得見到了。有次參加校慶活動,大廳裏有許多畫掛著展示,其中一幅是:大雪天,人們癡情的圍著聽書、雪在飄著、周圍是白雪天地,人們身上落滿了雪。

那會兒體會到,畫作意會傳神、通達記憶中、向往甚至理想的地方。

印象最深的,是聽大哥給我們幾個孩子講書;他是從街上學來的吧。

《童林傳》是他給我們講的。記得的情節;童林小時候在山裏,山裏有高高、密密麻麻的鬆樹,走了很長的山路。在密林深處,忽然看見兩位老者下棋;悠然平靜。石頭做的棋盤。童林呆看了半天;然後其中一人指點他、這就是他後來的師父。童林跟隨師父在深山練功,後來他練習成奇妙過人的功夫,水上飄走,飛簷走壁,終成器於江湖。

 

學習 生活

《童年記憶》,上學的一段要說,這才完整。

記得上小學時,學校旁邊有個馬場。清早有位爺爺拿著長長的鞭子,趕著一群馬跑操、鍛煉。在通往學校的路上,兩旁長著高大的楊樹。冬天雪很大很沉重,路兩旁的樹,被大雪壓彎了腰,上學路搭成一個密實的篷子,成了一條雪洞,溫暖嚴實。

上學的路旁有個澇池,裏麵是高高的大樹;是用來積水的,夏天常聚著水。以後多年夢中、清冷的夢裏,夢見走過那個澇池旁,冷風吹著,那個大水溝、裂開著,難跨過去。那應該是在作夢時,受涼著、沒蓋好吧?

在小學放學回家後,下午4-5點吧,那時爸媽還在地裏勞作。我一個人坐在窗戶邊上寫作業,隔著窗框,外麵的天光慢慢暗下來。特別記得,有一塊彩色的橡皮,帶著香味水果糖的味道,用著 就把我帶進了五顏六色的世界、感覺到了現代、不知道什麽樣子的味道。五彩的城市的味道?

過年,才能吃上幾塊水果糖。那塊散發香氣的橡皮,水果糖味。是新穎、時新的感覺,才記得這麽深刻。

當年中國物資和信息都不發達;生活簡樸,條件有限。生活上菜蔬、副食很少,吃的簡單。有走村串鄉賣菜、豆腐、小吃的,一塊豆腐,鹵水的,家裏人買或者用糧食換。蔬菜、油都很緊俏,要用緊張的糧食換的。一般是奶奶,買回來,我要摳一小塊,那是很香的、特殊的味道。到今天我也喜歡鹵水豆腐。

在冬天裏,村小學用玉米秸稈紮成捆,一排排密實地放在窗戶上擋風。玻璃當時沒有的,花錢吧。最好的是,釘上一層厚實的塑料紙,透亮些。但塑料紙容易壞、要花錢,每年要換。用玉米秸稈實實在在的擋住,白天都看不見光亮了。教室裏幹冷,小夥伴同學們在課間,在外邊找個旮旯,擠成一團,使勁擠壓,大家就熱起來了,就這樣取暖。冬天裏小夥伴們的手經常凍腫了,有的生了凍瘡,回家熱水一泡、暖和倒是暖,癢癢得難受,卻沒法抓撓,痛苦不堪 ---那是凍僵的血液開始流通。幸好我的手還不是最厲害的,有的同學都潰爛了。偶爾一年保護的好,是帶著“桶袖”,就沒發腫。“桶袖”是用棉花絮做的、圓筒狀,套在袖子前頭護著手。但我覺得那是女孩兒帶的。

小學,我學習突出,常是第一名。記得在5年級,老師給我和另兩名同學出特別的題,如雞兔同籠、相向而行等,是課本上沒有的。我積極地在課間攻克這些難題;很有使命感,成就感。偶爾看到了一本《高斯算學》,很欣喜知道了秘訣,能便捷地速算。那優越、快樂,很讓我自豪的。

記得有一次,過六一讓我們表演一段快板,裏麵有個詞“心潮澎湃”;“澎湃”兩個字,我不認識,準備了好幾天,擔心在大眾麵前表演,害羞、怯場,做了好幾天的思想鬥爭。不知什麽原因,最後這節目沒有演出。

一般學生喜歡寒暑假,高興,輕鬆。在那個年月 --- 沒有作業和競爭壓力。我卻覺得寒暑假太長,想很快上學。一本寒、暑假作業本,幾天就做完了。幫著家裏幹農活、拔豬草等。欣幸的是,偶然鄰居家裏發現,借來來本小說,《月亮寶石》、後來還有儒勒.凡爾納的《海底世界》。一個人長時間的坐在那兒看,靜靜的沉入到異國他鄉虔誠的信徒和傳奇故事裏麵。那時的享受啊。

那會有時想;是否跟大多數的孩子有點不一樣?

沒有跟大家夥那樣的玩,會不會有點不好?

三、四年級吧,一個人空閑了或者雨天,在家裏的旮旯裏,堆著雜七雜八的雜物間翻著,踩著東西,在高高的書架上翻書。翻著一本本爸爸、二爸、三爸讀過的書來看,主要是語文、數學書。那時看了《群英會蔣幹中計》,很高興,記住了裏麵的周瑜酒後唱的;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雖然那時有些字認不出來,知道大概意思的。周瑜少年英雄、胸懷天下、意氣風發的樣子;那可正好習得少年誌氣?多年後,母親去世;對母親出自肺腑的懷念,我寫了祭奠的楹聯,貼在家裏的大門上。楹聯裏有“足慰平生”:

      英傲一生榮光門第 似天雷滾動何歎久遠

                       春秋永駐

      精神一世感化兒孫 如細雨微風足慰平生

  (因母親56歲走了,著急了點;悲痛以英豪氣概化之)

記得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那一段;“… 雪地裏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我蜷縮在家裏安靜的一角,外麵院子裏下著雨或者飛著雪,正心馳神往:在那遠方荒涼的草料場,蕭索寒冷,林教頭要去將哪裏?

家裏生活簡單、清貧。媽媽平常用縫紉機為人縫製新衣,貼補家用。新年臨近,活計就特別多,更加忙碌了。在冬天的夜晚,我淩晨起來撒尿,看見媽在地上,腳踩手牽縫紉機,噠噠噠的幹活。這樣的情形,體會到家裏的艱辛,主動幫助家裏幹家務、做地裏力所能及的活計。

快樂的童年,轉眼40年過去了,偶爾夢裏還會回到那些場景裏。有的記憶,像聽書,隻在回憶裏尋找了;那時的記憶和感覺是多麽美好呀。像一顆種子,我經曆了發芽、培育、長大,這就是我的童年。這段時期承載著我,幾十年以後,今天,那是美好、堅實的基礎。

我看著孩子,他靜靜地專注地把玩自己的汽車、飛機,好半天。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是快樂的。他將來也會有美好的回憶。

 

更多精彩文章,可以關注公眾號;風吹時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東坡隱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uchengongwu'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鼓勵啊。冬天的都很結實,記得牢吧。曾奶奶帶領我的幾位爺爺,日子過的平安,我的記憶裏。在文革期間,家裏被查抄。三爺爺被吊在梁上,審查拷問、追查家裏鴉片等財物、四舊。當時爺爺年齡大(爺爺行大,還有三位爺爺。三爺爺曾經掌管大家庭的錢財),沒被吊去。那時家裏有一小包鴉片,曾奶讓扔到窨井裏。媽媽抱著剛出生的我說,這孩子以後可怎麽辦呢?
yuchengongwu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思的用白描手法記錄的童年。看來你記憶裏的很多事情都跟"雪"或"冷"有關。很想知道你曾奶奶帶領幾個爺爺經營的那80畝田後來的命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