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點出發

每個人或許隻有一個故鄉,家卻可以無處不在。親人在的地方是家,心安定的地方也是家。。。。。。
個人資料
正文

都這把年紀了,還鬧離婚?

(2021-05-26 22:48:06) 下一個

http://canzler.photography/

前段時間比爾蓋茨鬧離婚,搞得沸沸揚揚。各路人馬出來八卦,連某國秘密情人都扒拉了出來。更有甚者還在微信公眾號上麵信誓旦旦地聲稱,蓋茨離婚後,肯定不久就會與其某國情人結婚。

有一天,一位老朋友打電話來也提到此事。我以為她又發現了什麽更八卦的東東,結果隻聽她語氣凝重地說到,要是按我們的傳統標準來看,這都什麽年紀了,還鬧離婚?

蓋茨出生於1955年,天蠍座,今年年底即將滿66周歲,他的太太梅琳達出生於1964年,今年56歲。

說起來兩個人都不算年輕了,一個奔六十,一個奔七十,不過我還是沒太明白這和他們決定離婚有多大關係?

六七十歲的人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應該安分守己,給自己的婚姻和人生都畫上完美的句號?

或者,這個年紀的人經不起折騰,最好能順應命運的安排,安度晚年?

有一位澳洲護士,多年來一直護理臨終病人,在與這些人的交流中她發現,有十件事情是人們在告別生命的時候最為後悔的,排在第一的就是,此生大多時候都是在滿足其他人的願望,而不是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生命能重來一次,他們都將毫不猶豫地選擇按自己的意願生活。

比爾蓋茨離婚是不是婚外情所致,無從得知。但是他們夫妻的對外聲明清楚地表明,分手是雙方共同的願望。("no longer believe we can grow together as a couple in this next phase of our lives")。正是因為已經步入了人生的下半場,餘生不多,才更要按自己的願望好好生活。

無疑,這麽做需要勇氣。

而多數人是沒有這個勇氣的,於是人們製造出年齡這個障礙,阻止自己邁出新的一步。

為什麽會這樣呢?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對此做了解釋。

我們選擇保持現狀,因為我們憑過去的經驗就能夠對付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而如果我們選擇新的生活方式,那就即不知道新的自己會遇到什麽問題,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眼前的事情,未來更難預測,生活也將充滿不安,甚至更為痛苦。所以即使我們對現狀有所不滿,但還是認為保持現狀更加輕鬆。

都這把年紀了,還離婚?就為我們不改變自己找到了很好的借口。

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很多,比如《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就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位年輕朋友,雖然夢想著成為小說家,但卻總是寫不出作品。他說是因為工作太忙、寫小說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才寫不出來作品,也從未參加過任何比賽。

但真是如此嗎?實際上,他是想通過不去比賽這一方式來保留一種“如果做的話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願出去被人評價,更不願去麵對因作品拙劣而落選的現實。他隻想活在“隻要有時間我也可以、隻要環境具備我也能寫、自己有這種才能”之類的可能性中。或許再過5年或者10年,他又會開始使用“已經不再年輕”或者“也已經有了家庭”之類的借口。”

如果對自己不滿意,卻又沒有勇氣改變自己,各種借口自然就會應運而生。

人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是顧及他人的言論或者為了滿足別人的願望?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都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比爾蓋茨夫婦也為自己的後半生做了選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