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點出發

每個人或許隻有一個故鄉,家卻可以無處不在。親人在的地方是家,心安定的地方也是家。。。。。。
個人資料
正文

《非暴力溝通》

(2021-02-03 22:18:37) 下一個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書名是《非暴力溝通》。 

看到書名大家可能有些疑惑,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平時的溝通不都是非暴力式的嗎?這有什麽好講的呢? 

如果我們將暴力理解為武力衝突,那麽在生活中,這類極端的惡性事件的確不是常態。多數情況下,人和人之間的溝通都是通過語言完成的。但是我們的語言溝通往往不夠順暢,有時候溝通之後不但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還使情況變得更糟。 

比如一對夫妻鬧矛盾,冷戰了幾個小時後,其中一方嚐試著與另一方溝通。可是兩個人剛說了幾句話就又開始爭吵,結果不歡而散。 

再比如,好久沒和某個朋友聯係了,微信上發個消息過去,才發現對方已經刪除了自己。你詫異,什麽時候怎麽就把對方給得罪了? 

同樣,在公司裏,你拒絕了一次上級的要求。此後他或者她一直給你穿小鞋,令你痛苦不堪,卻又不知如何抗爭。 

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形呢?這些衝突中可能都沒有武力發生,但卻深深地刺傷了你的心靈。 

那麽為什麽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時候會失敗呢?如何溝通才能與周圍的人建立起和諧的關係呢? 

答案就在今天我們要讀的這本《非暴力溝通》一書裏。 

本書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的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五十多年來,盧森堡博士奔走於世界各地,不僅僅幫助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非暴力溝通解決日常問題,而且多次有效地調停了種族之間,以及國家之間的衝突。 

《非暴力溝通》一書寫於2003年,該書一出版就引起了轟動。書中盧森堡博士分享了他親身經曆的一個個案例,讓我們看到了非暴力溝通的巨大魔力。不僅如此,非暴力溝通還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讓我們走出迷茫和困惑,重新擁抱生活,擁抱幸福。 

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吧。

1

首先我們來回答上麵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麽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經常失敗?   

答案是,因為在溝通中我們沒能體會到自己的感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 

這個答案可能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反駁的人認為,一個人感受到什麽和想要什麽是本能,他怎麽可能連這點都不知道。 

很遺憾,事實上的確有很多人在爭論的時候,既不能體會自己的感受,也不清楚自己內心的需要。 

回想一下,當我們麵對批評或者願望得不到滿足時,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反擊或者指責對方。我們急於為自己辯護,對他人做出道德評判,卻完全不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我們做錯了,我們就不自覺地推卸責任;即便我們清楚自己的需要,也常常用威脅的方式來表達。毫無疑問,這些情緒化的反應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更加激化矛盾。 

盧森堡博士稱上麵的做法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接下來,我們回答第二個問題,如何溝通才有效? 

盧森堡博士主張使用非暴力溝通,這種溝通方式包括四個要素,它們分別為:1. 觀察 2. 感受 3. 需要 4. 請求 

2

下麵我們舉例來分別講解這四個要素: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你下班後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中,看到的是伴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你心中十分不滿,於是你想和她或者他聊一聊。你會如何開始呢?讓我們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嚐試一下。 

1 觀察,指不帶任何有色眼鏡,客觀地說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區別觀察和評價。如你斥責伴侶看電視的行為“自私”,就是評價;如果你說,“我看見你下班後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而沒有做晚飯”,這個時候你說出的就是你的觀察。 

2 感受,指關注自己的心靈感受並且表達出來。此時你體會著自己的心情,然後明確地表達出來,告訴伴侶你很失望和傷心。 

3 需要,問自己哪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因為這就是你失望和傷心的原因。你又累又餓,你需要休息,你期待伴侶做好了晚飯滿足你的胃口,並且體諒你工作的辛苦。 

4 請求,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的具體要求,避免使用抽象籠統的詞匯,直接告訴伴侶你希望她/他做什麽。 

這樣,當你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時,你借助這四個要素就誠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並提出了請求。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之前,我們往往需要先傾聽對方,了解對方此時此刻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當對方發現自己的感覺和需要得到關注後,一般情況下都會放鬆,情緒也隨之變得平穩。這時我們再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對方就比較容易接受我們的要求。 

說起來很簡單,但大家肯定覺得別扭,這是因為非暴力溝通的思維方式與傳統大相徑庭。那就讓我們來看看,當盧森堡博士聽到不中聽的話時,他是如何使用非暴力溝通方式與對方達到相互理解的。 

有一天一大早,盧森堡博士從機場乘出租車前往市區。突然,車內的喇叭傳來出租車調度中心的聲音:“請到猶太教堂門口接費希曼先生。“接著,坐在盧森堡博士身邊的一位先生嘀咕一句:”這些該死的猶太人起得這麽早,把別人口袋的錢都掏光了。 

身為猶太人的盧森堡博士聽到這些話非常生氣,20秒的時間裏他十分惱火。他坦承,在他年輕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話,他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揍這位先生一頓。此時,他深呼吸了幾次,讓自己的情緒平穩下來,然後默默地體會自己的痛苦,恐懼和憤怒。他意識到自己的痛苦由來已久,而不是因為旁邊這位先生的一句話,雖然這句話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火山(作為猶太人一直被世界釘上貪婪自私的標簽)。意識到這點後,他漸漸平靜了下來,並開始去體會那位先生的感受和需求。他主動和那位先生攀談,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盧森堡博士就靜靜地聽著那位先生的抱怨和牢騷,慢慢體會到對方的擔心和想保護自己的需要。十分鍾後,那位先生停了下來,因為他感到自己得到了理解。接下來盧森堡博士就告訴了他自己的感受,並請求他聽到自己的痛苦。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當我們拋開對對方的不滿,不再糾纏對方和我們相左的意見時,我們就能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用體會取代指責。當我們能夠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時,我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與他人有著同樣的感受和需要,而我們之所以持有不同的意見隻是因為我們的認知角度不同而已。如此,人與人之間就消除了對彼此的敵意。當對方注意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被接納時,也就放鬆下來,並且願意留意我們的感受和需要。至此雙方原本敵對的情緒不見了,取而代之是相互的理解和包容。 

3

說到這裏,我們已經介紹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以及如何在實踐當中去運用它們。具體而言就是麵對外界的批評或者內心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時,我們應該如何與他人溝通。但是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會做錯事,於是我們便對自己感到失望。這個時候非暴力溝通還有用嗎? 

答案是,這或許是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 – 愛護自己。 

許多人在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後,會痛罵自己,如:“傻瓜!”“你怎麽淨幹些蠢事!”或者“你有病!”“你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如果說對他人的指責反映我們遇到了挫折 – 他人的言行沒能滿足我們的願望,那麽當我們指責自己時,同樣反映了我們的願望沒能得到滿足。不同的是,這一次是我們自己沒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此時,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體會自己的感受,一旦我們意識到自責反映出了哪些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我們就不再內疚和慚愧,而是將關注點放在如何滿足我們自身的需要上。 

盧森堡博士舉辦的研討班中有一個學員,因為一直無法戒掉煙癮,他總是感到慚愧。經過學習,這個學員發現自己始終背負著“應該”的壓力,他的頭腦中不斷回響著一個聲音,“我應該戒煙,可是我戒不掉,我真是個笨蛋!”。於是他不斷自責,這不僅令他陷入自我懲罰的痛苦中,而且也無法找到解決的辦法。他開始體會自己的感受,並思考自責反映了他的哪一個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終於,他意識到,自己感到擔心和害怕的原因是,他看重健康,而抽煙正在損害自己的健康,所以他想要戒煙是為了愛護自己,而不是出於自我憎恨,內疚或者他人的指令。明白了這些,他不再責備自己,而是感到了對自己深深的愛。 

當我們的改變不是出於羞愧和內疚或者屈從他人,而是出於對生命的熱愛時,我們就不再自責,而是從失誤中有所收獲,並督促自己成長。 

4

看到這裏,我們發現非暴力溝通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當我們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思維方式時,我們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與自己和平相處。 

每個人都是一個矛盾體,特別是當工作和生活不順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感到沮喪。我們的頭腦中總有兩個小人不停地打架,一個說,“你應該這樣做!”,另一個則說,“不,你不能那麽做,而是應該這麽做!”。這種內心的衝突意味著,我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麽。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此時我們應該首先傾聽自己的心聲,體會自己的感受,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需要上。 

一位參加非暴力溝通的女士曾經是一個職場女性,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她放棄了工作,選擇做了個全職寶媽。然而她的內心卻十分糾結,無法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於是她讓心中的那個“職業女性”和“負責任的母親”分別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來表達自己: 

職業女性:“我辭去了工作,現在留在家裏照顧兩個孩子(觀察);我的內心空落落的(感受),因為工作帶給我的成就感很重要(需要)。我想,我現在也許可以在家裏做個自由職業者(請求)。“ 

 “負責任的母親“:我經常懷念上班的時光(觀察),可是我又很害怕去上班 (感受),因為我要確保孩子們能得到很好的照顧(需要)。我想,如果我重返職場,我要給孩子們找到一個可靠的托兒所(請求)。“ 

當她站在不同的角度說出這一番話時,她的心境豁然開朗了。借助非暴力溝通她厘清了紛繁混亂的思緒,弄清楚了自己到底想要什麽。試想,如果這位女士沒有學過非暴力溝通,她很可能就會一直自責下去,從而陷入無休止的自我懲罰和糾結中。 

運用了非暴力溝通,她雖然還有具體的問題需要解決,如尋找托兒所,和伴侶溝通,但是她不再感到沮喪了,而是學會了與自己和解,並因此重獲了對生活的熱情。 

講到這裏,我們已經了解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好吧,我們來做一個總結。 

首先,我們講到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的人際關係問題,並且指出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不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所以每次出現問題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指責他人,逃避責任。 

其次,我們介紹了非暴力溝通方式,講解了它的四大要素,包括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一方麵我們借助這四大要素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另一方麵我們借助傾聽,了解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如此我們便可以達到心靈的互動,探查到彼此內心深處的需要,而不是分析自己或者他人有什麽毛病,從而達到相互理解,互通情誼的目的。 

最後,非暴力溝通不僅僅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良好和諧的關係,更重要的是,通過非暴力溝通我們學會了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願望,因此能夠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進而解決內心的衝突,走出困惑和迷茫,真正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祥和。 

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很難,而一旦做到了,我們就能收獲更多的友情,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更加美好。好了,今天的解讀就到這裏,祝大家有個美好的夜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ucky001 回複 悄悄話 《非暴力溝通》是一本值得進入課堂,讓孩子們從小就學習的書!我自己讀這本書看相關視頻覺得受益匪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