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會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正在悄然蔓延:部分基督徒崇尚神跡奇事,卻輕視甚至排斥科學、知識與理性。他們渴慕屬靈體驗,卻忽略了上帝賜給人的思辨能力;期待超自然介入,卻不願意麵對自然規律中所顯明的神智慧。這種傾向在曆史上並非全新,但在現代社會中,它容易導致信仰與現實脫節,甚至對信仰本身造成誤解。因此,討論“從反智回歸理性”,並非削弱屬靈,而是重建平衡,使信仰更符合聖經與上帝的心意。
一、基督徒中存在的反智現象:崇尚神跡、輕視理性
在一些教會中,我們能觀察到幾類常見的傾向:
1. 把神跡奇事視為信仰核心或必要標誌
有些基督徒將“看見神跡”視為信心強弱的衡量標準。如果禱告未得醫治、未見異象、未經曆超自然,他們便懷疑自己的信心或懷疑上帝是否同在。
然而聖經從未教導神跡是常態,也不是信仰的全部。耶穌對多馬說:
“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 20:29)
強調的是信心,而非不斷追逐新的神跡體驗。
2. 用“屬靈”取代思考,用“信心”排斥知識
例如:
這種態度往往源自誤解,以為科學與信仰天然對立。但事實上,真正的信心並非反智,而是超越理性卻不敵對理性。
3. 誤解“屬靈”,導致人本該承擔的責任無人承擔
例如:
聖經教導信徒應當**“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 12:2),更新意味著思考、反省、判斷,而不是停止理性活動。
二、基督徒當然應該相信神跡,但不應排斥科學與理性
1. 神跡是真實的,是上帝權能的彰顯
新舊約聖經裏的神跡明確表明:神能也會超越自然介入人類曆史。耶穌行醫治、趕鬼、使死人複活;使徒們也行許多奇事,都是為了見證福音。
基督徒當然應該相信神跡,這屬於信仰的一部分。否認神跡,就是否認創造世界、主宰曆史的上帝。
2. 但神跡不是常態,而是特殊介入
聖經中真正的神跡都在特定時刻發生,通常具有明確目的,例如:
並不是每天、人人都經曆超自然神跡。在信仰生活中大多數時候,上帝透過自然規律、智慧、知識引導人。
3. 信心不等於頭腦空白,屬靈不等於反理性
耶穌吩咐人要:
“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馬可福音 12:30)
其中的“盡意”(mind)明確包含理性、思考、判斷。
信心是建立在真理之上的,而不是排斥知識;信心不是拒絕學習,而是以上帝為知識與智慧的起點。
三、大自然是上帝創造的,相信科學與理性是另一種相信神
1. 聖經明確指出:自然界本身就是神的啟示和創造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篇 19:1)
宇宙的秩序、生命的精妙、物理與生物的規律,都是上帝智慧的彰顯。
科學不是與神對立,而是探索神所設立的法則。
因此,當基督徒尊重科學、接納醫學、學習知識時,不是信心軟弱,而是承認:
上帝通過“自然法則”治理世界。
2. 理性是神賜給人的禮物
《箴言》多次強調智慧的重要: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言 9:10)
“智慧人為家積蓄寶物。”(箴言 21:20)
智慧包括思考、判斷、分析、學習、求知。拒絕理性、拒絕知識,等於拒絕神所賜的智慧。
3. 禱告與科學並不衝突,而是互補
基督徒當然可以求神跡、禱告醫治、尋求神的超自然介入。但在大多數情況下:
拒絕這些,卻隻求“即時神跡”,其實並非真正的敬虔。
基督徒不是要在“信心”與“理性”之間二選一,而是要在兩者之間保持聖經式的平衡:
真正成熟的信仰,是能夠說:
“上帝若行神跡,我感恩;若不行,我依然憑智慧與理性去麵對人生,因為這是祂賜給我的責任。”
從反智回歸理性,是讓信仰更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