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學生找實習(internship)工作是進入職場的關鍵一步。要找到理想的實習,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一、明確目標
想清楚你感興趣的行業(如金融、科技、傳媒、醫療等)和崗位類型(如數據分析、市場營銷、軟件開發等)。
根據自己的興趣、技能和職業發展規劃,列出你想申請的公司名單(比如Google、Amazon、小型初創公司或非營利機構等)。
二、準備材料
簡潔有力,突出相關經驗和技能。美國簡曆一般一頁為主,避免無關信息。
每一份申請最好附帶個性化的求職信,展示你對該公司的興趣和匹配度。
建立並優化LinkedIn個人資料,方便被HR或招聘人員發現。
三、尋找實習途徑
想去的大公司官網上通常有“Careers”或“Internship”板塊,直接申請。
四、建立人脈(Networking)
搜索校友(按學校+公司名),主動發消息請教經驗或尋求內推。
多和公司代表聊天、了解公司文化和崗位需求。
很多學校有校友數據庫或校友指導計劃。
五、麵試準備
準備常見的Behavioral Questions,比如:
LeetCode、HackerRank 等平台刷題。
可以和朋友練習,或者使用學校Career Center提供的模擬麵試服務。
六、提升競爭力
能夠補充簡曆經驗,展示你的主動性和能力。
尤其適合CS等技術類專業。
尤其是在申請大型公司的實習時,GPA還是一個重要的篩選標準。
老大大三,明年畢業。早早就鎖定了華爾街某基金的投資工程師的實習。老二剛大一,剛剛拿到了M7 software engineering 的實習。我的感覺是他們在刷題上下大功夫。刷題、刷題、還是刷題。因為隻有過了考試。才會有麵試。有了麵試才有機會發揮自己的communication skills 和情商。加上名校加持。offer 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