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北美華人教會中,普遍采用小組教會的運行模式。筆者看到這樣一個調查報告。沒有小組的教會隻占22.37%,其中超過半數是麵對資源的缺乏(特別是人手);其餘的則已在計 劃開始;也有少數是因人數少而暫時不需要分小組。 在問卷末,提出負麵看法的有28.95%;許多牧 者都有類似的隱憂:小組演變成小圈子或“山頭主 義”,不理會“母會”和其他人,導致關係疏離,甚至教會分裂…… 縱然如此,大多數牧者還是對小 組提出正麵的評價(56.58%),認為它是現代教會 一個有效的工具或策略,可以協助牧者更全麵地關 顧和牧養各年齡層的信徒,又可栽培更多教會領袖等等,利多於弊。最令牧者關注的是小組長的素質, 因為小組能否成功,或會否變質,組長是關鍵人物! 所以,對組長的栽培、關顧和監督,是非常重要的。
這次有機會係統地閱讀了《細胞小組教會組長手冊》一書,對小組教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也對過去多年來小組教會實踐(帶領小組)進行總結和思考。在這裏和牧者及弟兄姐妹分享:
I.小組教會的本質、功能和特色
小組教會的本質是親近神和傳福音。親近神 這是根據太 22:37–40 的大誡命。親近神的文化, 把讀經、祈禱的靈修生活,落實在每個組員身上。 傳福音 這是根據太 28:19–20 的大使命。小組教會各自 發展出一套有效的傳福音方式。
小組教會的小組有四大功能:彼此建立、裝備事奉、領人歸主和栽培領袖。“彼此建立”就是信徒有責任去“彼此聯絡”,建立一個健全的肢體 生活關係。當眾信徒都同心合意時,就會帶來極大 的果效。 “裝備事奉” 就是基督徒的人生意義和價值,就是為神所用;教會存 在的目的和功用,就是事奉神。但是,沒有裝備的軍隊不能打仗,沒有裝備的工人不能做工;同樣, 一群沒有裝備的信徒,也無法做有效的事奉。 “領人歸主”就是小組有很強的包容性與適應性,隨時都能夠接納新朋友參加。在小組聚會中,不須急於直接傳講福音 信息,而是要以無形的見證來感染未信者。 “栽培領袖”就是使門徒在不自覺中接受 訓練,預備成為教會未來的領袖。教會最大的危機是嚴重缺乏領袖。耶穌基督在兩千年前已指出教會的最大問題:莊稼多,工人少(太 9: 37)。
不是有小組的教會就是小組教會。根據李樂夫的 定義,“細胞小組教會的特色是以小組為教會最 基本的構成單位,正如細胞是身體的基本構成單 位一樣,發揮了教會基本的見證、牧養、訓練和 敬拜功能。在細胞小組教會中,細胞小組是一切 活動的中心,一切教會的活動設施、資源和計劃皆為小組服務。”
小組成為教會服侍及活動的核心,但是屬於群體性的主日聚會,是以慶典來見證他們共同的肢體生活…… 不是儀式,是盛事。相對於傳統教會的 1 李樂夫 (Ralph W. Neighbour)、王利民著,許揚怡譯:《細 胞小組教會組長手冊》(香港:高接觸,1995),頁 3。 儀式型禮拜,小組教會的“慶典”充滿了大量的 敬拜讚美。
傳統教會的組織體製,大概可歸納為:教牧製、 長老製、會眾製、混合製(混合了教牧製和會眾 製),甚至有強調無組織的。但是,小組教會的 組織明顯不同於傳統教會。小組教會雖有主任牧師,但是沒有主教或主教團的高層領導組織。
基本上,細胞小組教會並不鼓勵在教會中建立太過繁複的事工架構,因她認定『人』 才是教會發展與服事的最主要考慮,而非事工。其基本組織架構如下:
註:
1. 每個細胞小組平均 6-12 人,由一位小組長及一位實習小組長帶領。
2. 每 3-5 個小組則成一區,分別由一位區長及一位實習區長所督導。
3. 每 3-5 個區則成一個牧區,由一位區牧及一位實習區牧作牧養及帶領。
4. 教會整體的異象與方向,由主任牧師所帶領,透過與各區區牧,(例如: 長青牧區,夫婦牧區,壯年牧區,婦女牧區,青年牧區,青少年牧區, 兒童牧區,詩班牧區等)緊密同工,成為一個牧養團隊。
II.小組長至關重要
小組能否成功,或會否變質,組長是關鍵人物!小組教會是否成功,取決於教會是否建立了一支成功的小組長隊伍。教會的增長取決於小組的俄增長,小組的增長則取決於小組長的增長。
小組長要以生命影響組員的生命
小組長是靠著主的能力得勝
小組長要努力成為好牧人
小組長要注重事奉的裝備
所以,作為教會的主任牧師(教牧團)要把對小組長的栽培、關顧和監督做為教會事工的首要工作來做。
III.小組教會實踐(帶領小組)的總結和思考
我自己曾在兩個教會的五個小組生活過。其中和太太一起帶領2個小組有7年多的時間。期間有過成功時的喜悅、失敗時的沮傷、徘徊時的迷茫和被誤解時的傷痛。總結近20 年來的教會小組生活的實踐和觀察,有以下幾個方麵可以和大家分享:
小組成員的同質性和多樣性
小組成員的同質性是指小組中成員具有相同(相似)的特質。由於這些相同(相似)特質,使得小組得活動安排合牧養相對簡單化。如許多教會都有大學生小組,young professional 小組, 老年小組等。小組成員的多樣性是指成員具有不同的特質(差異)。由於這些不同的特質(差異),使得小組成員間有更多得互補性,有利於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和相互造就。如許多教會會把住在同一地區的不同的弟兄姐妹組成一個小組。小組中的成員有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及不同的家庭景況。任何一個小組的成員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同質性和多樣性。如何根據教會成員的同質性和多樣性來建立牧區和小組,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範,需要聖靈的感動和神的帶領。我個人的感動是年輕與年長的基督徒是彼此需要的。覺得讓小組中存在年齡上的多樣性是非常有意義的。
跨代小組帶來有機的門徒訓練:門訓關係,無論是正式還是非正式,都會在已經存在友誼的前提下發展的更加自然。導師關係不一定隻存在年長的基督徒和年輕的基督徒之間,但是聖經記載了老年人如何向少年人分享他們經過時間積累的智慧(多2:1-8;申32:7)。同時,聖經也教導少年人可以作信徒的榜樣,可以充滿智慧(提前4:12;雅1:5;詩119:99-100)。
跨代小組幫助我們超越環境:跟不同年代的人團契迫使我們不再以狹窄、自我中心的視角看待世界。當年輕父母對一個3歲執拗孩童進行如廁訓練的時候,似乎焦慮和事故將永遠持續下去。年長的聖徒可能因著身體的疼痛和酸楚被持續提醒人生苦短,從而陷入自我消耗的試探。但是親密的跨代團契使我們看到每個人生階段的喜樂和挑戰。這種對上帝在其家中奇妙作為的放大視角,幫助我們以憐憫的眼光看待我們以外的事。
跨代小組帶來實際服事:上帝給了我們關心屬靈弟兄姐妹的命令(加6:10;約13:34;徒2:44)。在不同年齡層的團契中,大家能夠更加有效的滿足彼此不同的需要。年輕的信徒可以幫助年長的聖徒搬運家具或者解決電腦問題。退休人士可以利用早上的空閑時間幫助全職媽媽照看孩子,或者為繁忙工作的父母準備一頓飯菜。
小組活動的程序安排和順服聖靈的帶領
一般來說,小組聚會按 4 W 的模式進行。所謂 4 W 是指:Welcome (歡迎 / 破冰),Worship (敬拜讚美),Word (查經)和 Work (禱告)。在時間安排上也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在過去多年的實踐中,曾經在下麵兩個方麵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感覺取得了良好效果。
用寒暄、交流代替破冰遊戲。毋庸置疑破冰遊戲在小組聚會中是非常好的開始,尤其是有新朋友的時候,玩一個破冰遊戲能使小組成員和新朋友之間快速認識、和諧氣氛。但在沒有新朋友的情況下,用較長時間寒暄、交流似乎更顯得自然和舒暢,弟兄姐妹也沒有熱情來玩破冰遊戲。也就是說,如果小組內沒有冰的存在,破冰遊戲就顯得沒有那麽必要了。所以,小組長根據實踐情況,聖靈的帶領,對是否用破冰遊戲來作為Welcome 的主體做適當的調整,也是可以的。
在Worship (敬拜讚美)之後就進入Work (禱告)。在Worship (敬拜讚美)的過程中,聖靈經常澆灌下來,如果有感動要為其他的人和事禱告,小組長可以帶領大家在敬拜讚美結束後直接進入Work (禱告),如果禱告應著聖靈的帶領停不下來,沒有關係,可以把Word (查經)的時間縮短,甚至取消。因為Worship (敬拜讚美)和Work (禱告)是小組聚會的核心內容。
小組的分殖和重組
小組分殖是細胞小組教會的精髓。理想狀態下一個細胞小組應該在2-3年時間分殖,成為兩個小組。這樣的分殖也是教會發展壯大的過程。但事實往往不是總是這樣順利發展的。在下麵情況下教會應對小組做出重組,以利與教會及小組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