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有劇透。還沒讀大結局的請慎入。
讀完長篇連載《穀雨立夏間》(作者:可能成功的P),情節安排上給我感覺最強烈的是一種宿命感。故事是從“中間”開始寫的,順帶提一句,這種寫法是目前西方文學界較為推崇的一種形式。不同於傳統的“從前有一天”,或者“在很久、很久以前”,這種開篇方式是在故事發展的中間(當然通常還是比較偏前,比如三分之一處吧),突然把讀者空降到一列疾馳的火車上。火車從哪裏開來的,到哪裏去,你身邊坐的都有誰?這些不知道,咱們也不急,隨著火車的前行一點一點慢慢回顧和揭露。等你快到終點站的時候,你才明白你是從哪裏來的,你才完全看清身邊那些旅伴們的真實麵目。
宿命,說的就是這輛火車。作者的故事疾速開在一道長長的鐵軌上,還是在充滿迷霧的夜間行車。先是男女主的原生家庭之謎。比如立夏的父母怎麽橫死的?都能猜到和她那位詭異的小姨有關,但謎底一直到大結局前才全部揭開。男主從小就缺席的父親呢?也是不斷有一鱗片爪出現,最後才完全明了。由於故事的多線程,不可能以女主本人第一人稱來敘事,所以讀者知道的其實要比故事裏的每個人多一些。想象一下,如果敘事是以立夏的第一人稱來寫,那更加迷糊,更要急人。所謂當局者迷,被空降到火車上的讀者你們其實知道的不少了。
整本書裏,小姨初霜無疑是布局者,是知情最多的那位。關於這個人物,還有Mike,後麵再仔細深挖吧,現在還是以情節為主。初霜是個清晰冷靜的人,但她也有其近乎blind的地方,那就是對“宿命”這輛火車的錯判。我們所有人都在同一輛火車上,這叫“共業”,但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小火車。初霜雖然聰明卻沒有能夠早早地看清楚她自己那輛火車的走向。或者說,她太迷戀掌控了,她以為無論何時何地自己都能準確操縱火車的走向,順便讓身邊人的火車也按照她的意誌來行駛。而現實是,她自己的那輛火車早就在朝著懸崖的盡頭極速奔去,她卻沒有察覺。
長長的軌道,但並非直線一條。開頭時立夏的母親死於微波爐爆炸造成的火災,立夏被穀雨救走。結尾處初霜命終於微波爐爆炸造成的火災,立夏被穀雨救走。Felipe和初戀女友在一起了。有點像圓形,但又並非完全回到起點。除了主角配角幾對情侶功成圓滿的之外,每個人在能力和性格上都比故事開篇得到了成長。以為自己會一直單身的那位,意外地遇上了伴侶。女漢子慢慢多了女人味。家庭主婦則在政客丈夫垮掉之後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女強人。幾乎每個活下來的人都比原先更堅強,更智慧了。
當然,還有好多中途脫軌、沒能挺到最後的。女的有洛雪、芒果、李小滿、阿琪等。男人有Patrick、David、Jeff、阿強,更多的次要小人物就不舉例了。老病離世或者退出舞台的另算(陸一鴻、鄧安達、葉叔)。當中大部分人的結局其實不意外,因為早早地就埋下了種子,雖然宿命並不見得都是他們自己一手寫成的,有前麵提到的“共業”成分。然而每個人的身影都塗上了濃濃的宿命色調——深黃。
這裏麵尤其能讀出作者對個別身世卑微可憐的年輕女性的憐憫。洛雪和芒果二人不完全是弱者,她們也掙紮過,都有過壯舉。她們也向往過美好的事物和人。但即便到了今天,社會的任何動蕩和黑暗較量裏最先被犧牲掉的都是女性,都是年輕女性,這是作者曾親口對我說過的一句話。她們倆看似和其他人活在同一時代,都是自由人,要想改寫宿命其實是非常難的。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芒果尤其難。
這裏其實是上一條的分支。宿命起源於性格,也有行事作風和運氣的塑造。這裏咱們單說人物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最明顯的不是初霜,是鄧安達。
安達可以說是美籍華人群體少有的從政人物,但又是這些華人政客中相當有代表性的人設。最典型的特征是其東西方文化的矛盾體。安達是受過西方高等學府教育的名校生,對西方曆史、文化、社會的方方麵麵不是門外漢。他的很多觀念是文明又超前的。他與妻子和子女的相處之道、教育方式基本上是白人化的。撇開膚色,他在西方政客裏代表的是相當先進的一股力量,且正義滿滿。有理想,他從政的初衷確實是為了建設並帶領更好的社會團體。
但與此同時,他身上的傳統華人尤其是傳統“華男”的特色也是相當突出的。首先是光宗耀祖,尤其是不讓父親失望這條。我個人認識的華男中,真有這樣的,相處久了讓人感覺不可思議。明明是社會地位不低的精英中年人了,獨立支配幾千萬的資金,所做的每一個主要決策還是首先滿足他遠在家鄉的父親的期盼。基本上這一生都是他父親親手捏出來的。而安達作為一個身份顯赫的政客,這種家族使命感讓他在自覺抵製誘惑的同時(比如對洛雪),又讓他成為一個掙脫不了壓力和責任的糾結者,極少能按照自己的心意乘興而活。他在穀雨和民眾麵前是強者,背過身去又比誰都可憐。
除了光宗耀祖這條,安達也像舊式華人大家庭裏的男主人,認為什麽事都該自己扛,不該讓妻子擔憂。也是具備這種大男子主義的人更容易被洛雪那種崇拜他的女孩子下意識吸引。就像很多古代或舊社會的大男人喜歡紅袖添香,又如新時代的精英弄潮兒們動不動“我好累好鬱悶,”“太太不了解我,沒有共同語言”。安達沒有那麽極端吧,但這些特質他都有點。所以最後他的老年失智幾乎是他自己的潛意識為了保護他的安全與平和而特意製造的,因為他的良知與正直使得他無法抗衡那些不擇手段、毫無廉恥的敵人,他的家族使命感讓他做私人決策時也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所以倒不如崩塌,讓他得以安全又體麵地退出曆史的舞台。讓他幹脆不得不完全依賴於妻子,也就再也不用勉力負擔大男人的角色。
再說Mike,他的黑化是我很早就預料到的,因為他具備了我稱之為最容易黑化的兩個要素。其一,這種人的社會關係很少。如果他有好多父母親戚,哪怕關係很糟的,一般來說也不容易走上極端,這是比較奇怪的地方。社會就像一張網,每個人是其中一個節點。如果你被好多線拉扯著,哪怕是你想要掙脫的那些線,都能在某種程度上阻止你的極端化脫軌化。除了其他人,能拉住你的還有事業,正當職業。如果Mike在一家合法律師事務所裏做律師,或者其他能讓他感覺到價值回報的事業,也不至於走偏。
其二就是他最想要的那條線,通常是異性,他認為一世醜惡中唯一一樣美好的事物,一個終於了解他的人。當這種線在慢慢斷掉的時候,對缺愛的邊緣人來說可以是致命的。每一個生了女兒的母親都能明白我說的意思,目前最擔心的,就是女兒遇上這種人。他們可以對愛的人很好,甚至都有可能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對方,如果對方也同樣愛他們的話。他們的要求其實不多,不貪得無厭也不花心,就是想和那麽一個人廝守一生。這種人如果幸運的話,也能找到真愛並越過越好。但萬一陷入Mike的境地,幾乎必然是悲劇收場,並讓他的愛人或情敵跟著倒大黴。能說,命運不給某些人活路嗎?其實就是沒有給啊。同樣是毀滅,初霜掉落懸崖,Mike去的是地獄。當你火車的既定軌道奔向地獄的時候,需要強大的浩然正氣才能與之抗衡,Mike並不具備。
現在說初霜,她可以算是栽在了雙胞胎姐妹的人設上。哪怕隻是姐妹,不是雙胞胎,她都未必會走到今天的境地。憑什麽呢?我倆背景一樣、外貌那麽相似,你還比我弱,得到的關注與愛卻天差地別。如果不是一家人,大可以拍屁股走開,海闊天空不再糾纏。但這種親人的身份讓姐姐的幸福成了她的終身徒刑,酷刑。姐姐死後,初霜甚至把這種怨恨擴散到Mary身上。如果Mary也是和她一樣的女強人,初霜可能也沒這麽恨。還是那句“憑什麽”?你屁能力沒有,就會依賴老公,遇到事就垮了,憑什麽老天爺卻給你這麽好的男人、子女和家庭?可以說Mary在婚姻中的成功就等於是對自強自立的初霜存在價值的否定。
這之後就是惡性循環了。因為缺失和自卑導致變態的控製欲。又因為過度控製,被她真誠善待的親人也在想辦法逃離她的生活。因為insecurity讓她無法敞開心扉,接受愛她的男人。而孤家寡人的現狀讓她像Mike那樣成為異類,逃離正常社會體係的同時死死拉住唯一那條網線與她一同落水。
讓人心痛的是,除了上述致命傷,初霜女士在其他各個方麵都是能力無可挑剔的女強人啊!然而誰能救她呢?沒有人。想要擺脫悲劇的宿命隻有她自己看開、放下,我想這一條大概就是作者塑造這個人物最想闡明的道理了吧?如果不是過分執著,曾有過好多機會能讓她全身而退,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實現自己的夢想生活。
二者在民主國家裏密不可分。不是我為中國的一黨專治站台啊,咱們就事論事地來說,正因為中國沒有可以公開拿來debate的不同政治理念,反而讓法律的製定與實施簡單劃一、黑白分明(能否公平執行是另一回事,按下不表。)
這部連載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法律在民主國家是如何能被政治和民意等法外事來左右的。本來,把這些因素包含進來(比如陪審員製度和律師的超強話語權)是為了更好、更公正、更人性地執法,但當這些被惡意扭曲和利用的時候,很容易產生好人獲罪、惡人逍遙法外的狀況。不光是對疑犯,這其實也很大程度上把執法人員,比如破案警官,都給拉下水。當執法人員遇上罪惡時的第一反應成了如何自保(穀雨槍擊未成年Bobby),那隻會置法律與民眾於一種非常可怕的境地,希望能敲響那些聖母情結的警鍾啊!
這一大部分還包括警員們的私人生活。每個人的私人生活都會被工作影響,這個沒有疑問。有墮落的(好幾個呢),有最終選擇逃避退隱的,有的因為工作而變得無法擁有正常家庭生活,當然更多的還是像穀雨這樣無時無刻為家人安危提心吊膽的。
這部分最讓人敬佩的一是作者的硬核調研精神,二是“不怕因長篇大論於枯燥細節而丟掉隻想吃瓜看熱鬧的讀者”的勇氣。
沒有多少糖啊!尤其是男女主,雖然二人在同一章裏出現的次數非常多,但他倆真正在一起的日子,無論是否確立戀愛關係,可以說少得可憐。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尋找和思念。然而,這恰恰說明了作者對他倆的愛護。一望無際的分離會讓感情的那條線越拉越粗。在一起時還要有故事,不就隻能吵架了?保護。
比起糖,更多的是鎮定劑,是作者基本上對所有人賞罰分明的結局吧?好人大多數還是有了好報,壞人的墳墓也都是他們親手掘的,怨不得別人。讀作者的任何連載基本上都能抱著這個期望,這讓人在艱難章節的時候也能穩住心態,是作者慣常的一種善意。
附,《穀雨立夏間》全書鏈接: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930/130573.html
還有些上不來台麵的話,隻能放在這裏說了。我其實挺吃驚你能寫出初霜、Mike和祝總這三個壞蛋的。他們壞得各有不同。初霜是高估了自己的聰明和掌控力,Mike的行為總是帶著一股悲劇的絕望,而祝總就是沒啥心裏鬥爭的職業壞蛋。我讀到他們的時候就忍不住想,這是可可認識的原型?純虛構?還是從靈魂裏麵抽離出來的一部分。畢竟,曾有人這麽說過:“Whether we are describing a king, an assassin, a thief, an honest man, a prostitute, a nun, a young girl, or a stallholder in a market, it is always ourselves that we are describing. ”~ Guy De Maupassant
所以每次看你的壞蛋,和我自己寫的壞蛋,都有點細思極恐啊,哈哈哈:)
其實,你不妨寫個後記,就簡單說說你是怎麽創造出來的這些異類人物的。像男女主啊,姥姥啊,Steve這些,都是自然流淌出來的,我不奇怪。
關於宿命,那火車的比喻太讚了。記得高妹一直討厭我寫倒敘。這次算是進步了一點點哈。不然,跳上火車往回開,的確有一點讓人暈眩的感覺LOL 宿命和“共業”,非常冷靜透徹的分析,軌道的比喻特別貼切。那些並軌的、脫軌的,那些上車的、下車的,還有窗外的風景、變換的地勢……人生起伏,誰也難以預計,更不要說去掌控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聽著再嘹亮,也不真實。
而宿命的源頭,恐怕就是與生俱來的性格吧?高妹對立初霜、鄧安達和Mike的分析絲絲入扣,非常富於邏輯。的確是“旁觀者清”,但高妹這個旁觀者很有水平。好比是我畫了一眾人物的白描,自己都不是很明白為何用那樣的色調和筆觸,高妹一分析,反倒是有理論依據了呢。
關於法律和政治,好多一言難盡的地方,開心高妹看到了我沒有完全挑明的東西。這個議題太繁複了,我覺得不敢自不量力地深入,隻能從具體人物的職業道路和日常生活著手。開心高妹體會到了我想表達的東西。
這次大家都說糖少了,甜度不夠。看來是真的。記得你說過,兩人一旦甜蜜陷落,就沒的可寫了。所以啊,穀雨立夏老見不到麵,高妹你有責任的LOL
再次感謝高妹的優秀書評!有你的文字背書,好比一幅一般般的畫,有了大師印章之後身價倍增的感覺。
我偷著樂去……
咦,我光顧著“專業”去了,都沒好好誇一誇可可的文筆,自扇耳光!
外人總是能看到自己看不到的東西,不稀奇,嘿嘿。希望可可喜歡。
在此也佩服一下可可,故事寫得好,節奏把握得好,眾多人物塑造得也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唯一一點小遺憾,感覺收尾倉促了一點,不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