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常常有某種不可思議的巧合,正如馬克·吐溫早先形容的那樣,曆史不會重複,但經常押韻。
我沒說過,野史是正史的腳注,我承認自己說過,野史是正史的情侶。曆史就這麽好玩。
曆史證明:一切所謂高尚的東西,都已經被庸俗的東西打敗了。
曆史是什麽?我們為什麽需要曆史?沒有曆史,我們不是照樣也可以好好地活著嗎?
如果我們能撇開既定模式的種種束縛,用一種與現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審視世界和曆史,我們一定會斬獲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曆史上的某些事件就是那麽不可思議。那些個事件發生時所占有的時間往往很短,但是卻產生了難以想象的重大影響,尤其是從影響的時間坐標這點上來看。有些事件,雖然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卻在過後不久,很快就讓人給遺忘了。時間與影響成反比。怎麽回事?為什麽會發生這種現象?這是人性的必然呢,還是曆史的必然,誰在操縱著這一切?
有些東西,離開我們越是遙遠,就會越是讓我們覺得它的高大偉岸。曆史就是這樣,它有那麽一種說不清楚的神奇本事,能把久遠的、差不多已經被人遺忘了的東西,加工成現世的香料和受人崇拜的東西,並且還給他們加蓋上永久性的認可印章。
任何一個看似巧合的曆史現象,我們都可以找到無數種可能的解釋,但這其中隻能有一種解釋是靠譜的、可以信賴的,其餘的一切,要不是人為故意編造出來欺世盜名的,就是惡意散布出來蹭流量和熱度的。
看誰人笑到最後?這種隻從所謂的最終結果,來評判一個曆史人物或者一個曆史事件,未免有點太狹隘了。的確,最後一笑是不屬於人類的,但是我真地懷疑這最後一笑的曆史意義和價值。縱觀世界史,難道我們還沒有看到成千累萬的這類荒唐錯誤嗎?一個暴君、一個庸才可以左右他那個時期的曆史,也可以欺騙世人一段時間,但終究要露餡的、被人唾棄的。
見鬼,曆史是怎麽了,為什麽常常將該記住的名字忘掉,卻將那些本該早就忘掉的東西記掛在牆上呢?
風水輪流轉。昨天的勝者,今天的階下囚;昨天的倒黴蛋,今天的姣姣者。這就是曆史,這就是上天的那個人的安排。可問題是,我們誰人會心甘情願地服從這種沒有經過我們同意的安排呢?
沒有文采的描述讓人打瞌睡,沒有見識和獨特風格的曆史講述,更有可能成為一劑好的安眠藥。不論怎麽說,一切帶有個性的東西才讓人敬重,才會不至於像官方文件一樣被人掃進曆史的垃圾堆。
紅顏禍水,這是誰說的?這是曆史說的。
最笨的人,就是那些把自己無端地推上砧板,等待別人去對他仁慈地動刀子的人。怎麽會呢?這又怎麽可能?事實上,這種愚蠢透頂的事情,我們已經在曆史上見證過太多了。相信,今後的曆史還是會信奉那種政策:多一個不算多,少一個不算少。
2025-04-01: 摘自《雜感·隨筆總匯》 (97)
思維的文章確實是在思維層麵上的雜感匯集:)
—
曆史終結論? 不知道有這本書,但覺得這五個字像笑話一樣。
狗了一下:“曆史終結論是日裔美國人弗朗西斯·福山於1988年在其所作的“曆史的終點”講座中提出:曆史的發展隻有一條路,即西方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 —-曆史的發展就隻有一條路嗎?這書不用讀了。
我不是在大學和各種名目下的智庫研究所中坐班,拿著高額薪水,天天都在琢磨該怎麽“創造出”一些新潮時髦的詞語和所謂的高深理論,來愚弄世界,糊弄自己背後站著的金主的叫獸腐儒,我不過就是從自己野性的視角來審視世界曆史而已。基於此,我便不會簡單地拾人牙慧,一遍遍重複那些早已經被證明毫無價值,且早已過氣了的曆史觀。
你會發現,我的散落在各篇雜感和隨筆中的觀點,並不是針對某一主題的係統性長篇大論,基本上是想到哪裏就說到哪裏。如果有充裕和閑暇時間的話,我也想長篇大論和著書立說呀。
這裏所謂的用一種與現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審視世界和曆史,主要指的是不接受被當代曆史哲學思潮的洗腦和左右,而是從一種全新的獨特視角,尤其是近些年東方大國的強勢崛起,這一讓整個西方世界嚴重破防和猝不及防的廣角,來仔細透視這個不太平的世界和複雜的曆史。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發現:人們往往喜歡從當下的現狀出發,來判斷和推斷未來可能的走勢和趨勢。這一點,在股市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前蘇聯的轟然倒閉,讓美西方世界那些活在信息繭房中的腐儒,居然搞出了一套還能自圓其說的曆史終結論,自我感覺良好地輕言:未來世界的曆史不會再有什麽新意了,隻能是西方已經成型的曆史模板的簡單複製而已。這種出自學究們的曆史觀,確實影響了一大批無腦的跟屁蟲和既得利益者。可悲的是,如果這個世界真地這麽簡單就好了,隻可惜它從來就不是學究們天真地以為的那個樣子。我們的任務就是撇開這些聒噪,用自己對世界的直觀感悟,來重新認識和闡釋世界上正在發生的曆史巨變。
不知道我說得是否清晰到位?你有什麽補充和高見?願聞其詳。
多謝你的好評和鼓勵,問候方玉!
——
為什麽讀到這一段我立刻想到的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當世風敗壞的時候,良善不但被人欺,而且還要被人誣陷,被認為愚蠢。
——
感到這一段不僅一如既往的思維風格:思考多多,表達含蓄,而且很有探索性:“ 用一種與現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審視世界和曆史”,新思路新方法,先讚一個!可否請思維博展開一下這個新方法,舉一個實際例子加以說明它的實際應用就更好了,感謝先~
太絕對了,一定錯!
此文有點湊數,每周一定發一篇文章的味道。
給自己放假,休息一下嘛。
野花說: 曆史證明,你不可能經常發文章,不落入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