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的媽媽,送來幾個她親手包的肉包子。
現代社會的肉包子,肉餡常常是剁碎的肉糜,跟蔬菜和調料攪在一起。吃的時候,包子餡,就是一團肉丸。
而好友媽媽包的包子,裏麵的肉,是切成細細的小丁,各自獨立,個性鮮明。一口咬下去,一塊亮個晶晶、白個瑩瑩的肥肉丁,在陽光下閃著光芒。。。一下子晃了神,仿佛悠閑午後的樹蔭斑駁裏,邂逅了一位許久未見的好朋友。TA盈盈一笑,青春的麵孔,在陽光下閃著光亮。。。
(網絡“借”用的圖片,非朋友媽媽包的包子)
童年,在北方的一個小城市度過。那個年代,大家的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
北方,以吃麵為主。而在我們家,因為爸爸是南方人的緣故,一日三餐,則是以吃米飯為主。小孩子,有著特別的、奇怪的虛榮心。有時,會享受自己與小夥伴們的“不同”,享受小夥伴們的好奇詢問:“天天吃米飯怎麽能吃得飽呀?”“吃米飯怎麽能長高呢?”享受每次探親回來,小夥伴們圍在身邊,詢問“南方”的事情,分享“南方”帶來的小物件兒,小玩意兒。
而最輕易就可以將這單薄的“優越感”擊敗的,是小夥伴們家裏做的一些特別鄉土的食物,比如,新鮮瓜幹,蒸槐花餅,做得像花朵一般的饅頭,肉丁包子,等等等等。。。
雙職工的家庭,做這些吃食倒也並不常見。通常,都是他們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從鄉下帶來的。而這些,都是我們家沒有的:外公外婆在比我們居住地更繁華的大都市,他們,自然不會做這些鄉土氣息的吃食;爺爺奶奶在南方。雖然那裏有酒釀圓子、桂花鬆糕、灌湯小籠、筍幹燒肉,等等好吃的美食,可那些都是在幾百公裏以外的地方,是每年隻能在探親,和探親後短暫的時段才能吃到的。
每當這個時候,就非常羨慕那些祖輩就在不遠處鄉下的小夥伴們 - 他們可以常常去探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每次回來,都會帶來那些我家沒有的“稀罕物”。
好在,爸爸媽媽為人友善,在這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異鄉”的城市,結交了不少朋友。所以,時不時的,我家餐桌上,也會出現新鮮紅薯幹,蒸槐花餅,花朵一般漂亮的饅頭,和肉丁包子等等。
那時,如果哪天看到家裏的餐桌上多了這些“新奇”的食物,那種興奮,真的是可以用“幸福”來形容。或許,因為不常見,所以,格外更珍惜。
那時,能夠吃到這樣的肉丁包子,真的特別開心。一口咬下去,皮的暄軟,肉的鹹香,仿佛完全滿足味蕾的每個層麵的需求。那是還沒有開始擔心膽固醇的年代,那是還沒有擔心“減肥”二字的年紀。包子裏的肥肉丁,絲毫影響不到我的好胃口,反而覺得很香、很過癮、很滿足。
有時,我在想,爸爸媽媽看著我大口大口吃包子的樣子,會不會擔心,某一天,我的臉,我的身體,也會變得像我手中的包子那麽圓潤?
時光,在不經意之間,將當下放入時光膠囊變成曾經,將故鄉裝入泛黃記憶變成異鄉。到了現在這個年紀,走過一些路,看過一些人,也改變了最初的模樣。
已經不記得,第一次是在什麽時候,看到有女生,見到菜裏的肥肉,像見到蟑螂一般跳起來,很委屈地說“我不吃肥肉的”;看到有女生,翹著蘭花指,一點一點將包子裏的肥肉丁挑出,一臉不屑地說“這麽多的肥肉,怎麽吃得下”?!
後來,學會了,看到喜歡吃的東西也要小口吃,細細嚼;學會了,要對那些大家“鄙視”的食物說“不”,譬如,肥肉;學會了,要淺淺地笑,認真地聽,慢慢地說。。。
日子,久了,仿佛,這樣,就是自己真實的樣子。
咬一口好友媽媽給的肉丁包子,肉餡裏的肥肉丁,居然閃得我眼中出了淚光 - 那些曾經做出記憶中美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應該都已經仙逝了吧。他們可曾知道,他們做的家常美食,曾經點亮一個小女孩的童年美食記憶;那些毫不吝嗇地分享給我們鄉土吃食的叔叔阿姨們,也有許多已駕鶴西去。他們是否了解,他們不經意的善意,圓了一個小女孩對美食的美夢和向往。那些童年的小夥伴們,各自分散不同的地方,你們可否知道,有一個不常聯係的小夥伴,在遠方,常常懷念著曾經共度的舊時光。。。
在家上班的日子,誰也看不到誰。且讓我甩開腮幫,像童年的自己那樣,大口吃,大口咽。去他的什麽“淑女”模樣,裝給誰看?!
卻原來,我還是我,一個包子就可以打回原形的,裝也裝不成的“假淑女”!
汙蔑黨和國家領導人!
好文,點讚。:)
長大了才知道,那是錯的,淑女的一項標配是寬容,比如真的不好,也笑著說,很棒,有創意。
後來,學會了,看到喜歡吃的東西也要小口吃,細細嚼;學會了,要對那些大家“鄙視”的食物說“不”,譬如,肥肉;學會了,要淺淺地笑,認真地聽,慢慢地說。。。“”
------------
哈哈哈! 這段寫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