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眾多的退休同事裏,繼續練琴的寥寥無幾。很多人為了堅決除去碰樂器的念頭,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樂器賣了。上次與同事聚會得知,連最愛琴如命的前首席都把琴賣了。
從事樂器演奏職業,隨著年紀的增長,會積累越來越多的經驗,也對自己有越來越高的要求,而身體到了一定的時候,卻毫不留情地開始往下坡路滑去。有一天你就突然感到力不從心,無論如何都找不回年輕時的狀態,拉出的琴聲怎麽聽都不滿意,失落無比。這是很殘酷,但又必須去麵對的現實。
當你無法接受自己老去的狀態,又無勇氣去繼續拚鬥,選擇放棄肯定最容易,也是合情合理無可非議的。誰也不會去譏笑一個老去的音樂家不練琴。
但我不甘心,我知道,一旦放棄就意味著永遠失去,我不想這麽早就放棄我拉了大半輩子的琴,失去我苦練了幾十年的琴技。
退休前我給自己定下了兩大願望:趁腳能走抓緊旅遊,趁手還行抓緊拉琴。
今年外出旅遊了幾個月後,我便靜心宅家練琴了。
說來大概沒人信,因為連我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我這退休人士,居然會異常起勁地練琴。每天一吃完早飯,工老師還沒洗漱完畢,我就已經開練,一直練到必須去做飯的最後一刻,把琴往桌上一放,就趕緊衝去廚房,一副爭分奪秒的架勢。
因為現在我終於能徹底自由自在地為自己而拉琴了。
從童年開始學琴到退休,每每拿起琴,總負有使命感,每個階段都有必須完成的任務, 不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是樂團的工作曲目,要不就是室內樂四重奏的音樂會作品。退休以後,有生以來再也沒任務要完成,拉琴成為了純粹的樂趣。
但我很清楚,保持這種樂趣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激發動力。於是我為自己製定出了一個宏大目標。
我選擇去完成全部的莫紮特小提琴鋼琴奏鳴曲,因為我最喜歡莫紮特。他的協奏曲我已經全部練過,交響曲絕大部分都演奏過,弦樂四重奏五重奏的作品也全部演出過了。隻剩他的奏鳴曲我還沒拉過。
從古至今,好作曲家千千萬萬,但於我來說,無一有著莫紮特那般的靈氣。莫紮特短短一生所寫的作品,無論從範圍到數量,都無人能及。他的音樂聽似簡單,但會直觸心靈。我認為他創作音樂有神靈的旨意。
奏鳴曲有三十二首,我從中聽到了莫紮特一生的情感。他寫第一首奏鳴曲時,隻有八歲。雖然作品簡單幼稚,但展示了一個八歲神童的內心。莫紮特很早就不再寫小提琴協奏曲了,但卻沒有中斷寫奏鳴曲,這三十二首奏鳴曲濃縮了莫紮特所有的音樂靈感,這些奏鳴曲中的許多元素,後來都被莫紮特發展到他其它的作品中去了。
這些奏鳴曲看似容易,但演奏好太難了,既要成熟又要純真,要具備爐火純青的技巧功底,但不能有炫技輕浮的做派。總之,非常具有挑戰性。世上各地音樂廳,巴赫,貝多芬,帕格尼尼,伊薩伊專場的獨奏會不少,但敢拉莫紮特小提琴奏鳴曲專場的極少。
我選擇拉莫紮特奏鳴曲,不為上台演出,隻想在我的雙手徹底衰退之前,盡情體驗沉浸在莫紮特音樂中的愉悅。
決定要拉奏鳴曲後,就一直在尋找一個能與我長期合作的鋼琴家,周圍的鋼琴家看似不少,但真要找到合適的人選,就突然一個也不見了,稍有水平的鋼琴家,他們都很忙,忙自己的演出,忙教學,找他們合作,一定要有已經定好的音樂會。並且排練時間都不會很多,與我想純粹為享受音樂的出發點有偏移,水平勉強的鋼琴家又勝任不了。付費請人陪我玩奏鳴曲,都要看人家是否有閑情,因為合作前需要練譜,很耗時。唯一一位接受付費陪我玩的年輕鋼琴家,也隻能到暑假以後才有空。
有天一個老同事發信息告訴我她要搬家了,突然想起她曾經抱怨樓上的鄰居每天練鋼琴,讓她心煩。便抱著僥幸,請她在搬家前幫我問樓上的鄰居,是否有興趣與一個退休大媽合作莫紮特奏鳴曲。
幾天後答複來了,她鄰居說願意。沒想到,踏破鐵鞋無處覓,得來全不費功夫。
聽同事說,她鄰居是一位音樂學院鋼琴本科畢業生,同時又是數學博士生,如今雖當數學老師,但對鋼琴仍癡迷,每天雷打不動練三小時琴。每周隻去上兩天班,除了采購生活必需品,很少外出。也很少有人上門。聽著有點社恐,還有點自閉。反正要與一個從未謀麵,又不知水平如何的人合作者,全看運氣了。
第一次去合奏,第一段前奏下來,我就在心裏暗暗叫好,我知道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合作者。
為了不給他增加負擔,不打擾他原有的生活節奏,我把選擇日期的權力交給他。結果不到兩天,他就發信息定出了下一次的合奏日子。
之後每周他會定出一次合奏日期,每次他都把作品完成得非常好,一個半月的時間,我們就練好了十首奏鳴曲。
我原本的目的是以玩音樂為主,隨意性更多,而數學博士認真精準的工作態度,加上對音樂的執著愛心,逼著我上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一個不從事鋼琴專業的數學家,卻有著專業鋼琴的水平,太難得了,並且不計得失,純粹隻為沉迷於音樂的人,更稀有。
我把這千載難逢的機遇,看成是上帝成全我不放棄小提琴的獎賞。在餘下有限的人生,我唯有抓緊享受這天賜的禮物。
現在很多交響樂團都喜歡搞電影配樂音樂會,因為這類音樂會涉及的觀眾麵非常廣。
好老師非常重要,尤其是教莫紮特,如果老師自己都沒理解莫紮特,學生也一定拉不出莫紮特的正宗風格。
對了,莫紮特的協奏曲我還喜歡Wolfgang Schneiderhan 的演繹。我猜他是一個衣食無憂,不是太熱衷功名的人。
去年去看了Portland (Oregon)交響樂團為電影Wolfgang現場配樂的音樂會。
最近好像美國不少樂團在嚐試這種模式。
當初看這個片子是在大學裏看的盜版錄像。音像效果很差,自己又少不更事。
我喜歡Annie-Sophie Mutter在13歲時候和卡拉揚合作的莫3,莫5協奏曲。那時候她的演繹很純。
我兒子當初跟一位上海樂團的方老師學過莫5的第一,第三樂章。方老師是我兒子的啟蒙老師介紹過去的。兩個寒假,每個寒假大概各上了3次課。每次1小時。3次下來,我兒子拉得就有莫紮特的味道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4C-VuqubFM&list=RDT4C-VuqubFM&start_radio=1
每次都把音來的故事講給苗聽,使她還能自己堅持彈彈拉拉……你一定要堅持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