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向東

蘇向東教授號清慧居士離群索居精進修行
個人資料
正文

胡塞爾現象學語錄摘自中譯本《觀念3》

(2023-10-14 07:40:17) 下一個
胡塞爾語錄
 
---中譯本《觀念3》要句摘選
 
李幼蒸選編
 
編譯者注:以下諸胡塞爾語段,為中譯者在譯畢《觀念3》後從正文中摘錄所得,以有助於讀者把握中期胡塞爾現象學思想。各語段的確義,自然須參照全書和相關胡塞爾他著解之。今日世界胡塞爾學研究,尚處於精細把握胡塞爾思想脈絡本身階段,此種工作主要有賴於西方專家完成。至於對於胡塞爾學術思想的評價,由於百年來學術變遷迅速、乏於係統批評和整合,故不必求之過速。學者更不必為囿於學術職業化規範而急於求成的專家們之判斷所蔽。讀解原義為一事,評價原義為一事,運用原義為另一事,三者的意義、功能和完成條件均截然不同。能於一者未必長於另一。此所謂“專家”者亦僅一偏之專也!讀者於此深悟之。
 
李幼蒸注於《觀念3》校樣改後,2013年8月7日
 
李幼蒸,1936年生,旅美學人,中國社科院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國際符號學學會(IASS)副會長、國際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學會(ISCWP)顧問。
 
 
蘇向東關於胡塞爾現象學的兩期視頻
第一期No.1
【胡塞爾現象學快速入門-嗶哩嗶哩】 https://douc.cc/1YTipA
第二期No.2
【談談胡塞爾現象學的實事本身【第一集】實體(上))#現象學-嗶哩嗶哩】 https://douc.cc/0pMlph
 

 

以下句段係列由中譯者選摘。各引用句段開頭括弧內的詞語為中譯者所加的相關主題簡示。所引語句均選錄自本書正文,以方便讀者對所選重要思想片段的進一步思考。句段末尾如有括號數字,表示引錄頁碼。
 
 ~(科學實踐中主體的不同態度)
 
然而存在著兩種基本上不同的態度:一方麵,如是體驗對物質物的整體統握,連同一切本質上屬於它的構成性統握成分,其中包括對軀體物-心靈物的統握, 以使得 理論的經驗目光固定地、確定地朝向物質性存在本身;另一方麵,在理論上朝向軀 體和心靈,並因此進行生理學的和心理學的研究…人們就必須注意此基於複合統握本質的主題目光之具有不同“態度”的可能性,此目光,作為理論的目光,規定著理論的主題。(3)
 
~(經驗實在體現在因果關係中)
 
一切關於實在物的科學都是具因果層次上的說明性的,如果它們(實際上以及在客觀有效性的意義上)要決定什麽是實在物的話。…實在隻存在於因果關係中。實在是一種本質上的相對者,它要求著其對應成員〔Gegenglied〕〔的存在〕,而且隻有在此成員和對應成員的聯結中才存在著關於實在特性的每一“實體”。科學的研究要求,如我們最初所見的,永遠不斷地重新深入實在因果關聯域。(4)
 
~(身體學的作用)
 
因為此特殊的身體學現象不是一種分離的實在,而是一種建基於物質實在上的較高存在層次,於是身體學存在的理論經驗和知識也要求著物質性經驗和相應的物質性知識…這是每個經驗研究者隻能在自己軀體上形成的,而且其後才是身體性的“解釋性把握”〔Eindeutung〕,這是它在對所知覺的他人軀體本身的解釋性統握中所完成的。
 
~(心理學的性質)
 
心理學一般必須與什麽有關,屬於它的是什麽,而且在什麽意義上屬於它,再者,此一“什麽”〔Was〕之意義為其規定了什麽樣的方法原則。
 
~(本質先於事實)
 
方法論技術不是哲學家的興趣和任務所在,而是獨斷論研究者、獨斷論科學家的興趣和任務所在;我們知道情況正相反,有關範疇類型的每一科學的基本本質、觀念;而且作為每一科學之“意義”的科學方法之觀念,都先於科學本身而存在,並都能夠並必須根據其對象觀念的特殊意義之本質(此本質規定著其教條)加以探討。(13)
 
~(客觀統覺和主體意識)
 
所有這些統握現在都與較高階的特殊自我意識纏結在一起。但是,無論一種自我的目光是否穿越此層次,無論自我在其中是否以其自發的自我行為進行支配著,這些統握在任何情況下(也像自發的行為一樣)都不隻是一種純粹意識的事件…心靈統握一般是以軀體統握為根基的。兩種統握通過感覺的雙功能纏結在一起,此雙功能不僅是一種事實上的雙功能,而且也是一種基本性質上的雙功能,而且二者雖然纏結在一起,但彼此互不進入對方之內。(15)
 
~(統握與身體學)
 
於是感性再產生過程,一般再產生過程,統握生命節奏的全部樣式,以及進而依存於其思想和情緒的生命,都顯示為依存於軀體的物質性組織…身體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但身體學的感性學部分〔Aesthesiologie〕是非獨立的,而人類學(即被充分理解的動物學)又是獨立的。
 
~(心靈和自我體驗)
 
心靈並不是一種「意識體驗“束”」,而是顯示在其中的實在之統一體。…
 
我們以前的思考似乎是不完全的,因為它沒有特別考慮純粹的和心靈的自我,因此沒有進一步思考規定心理學的任務和因果研究關聯域的方式。
 
~(科學經驗和現象學分析)
 
本章全部的分析其本身都屬於現象學領域,甚至於在與實際經驗有聯係的方麵,因此不可被錯誤地解釋為經驗科學式的研究。…現象學分析一方麵在直觀本質分析片段上舉例說明所研究的結果的方法和種類;但是同時它們也用於從元根源處汲取互為根基的物質、軀體、心靈及心靈自我等實在範疇之本質,並用於把握相應科學由之被決定的原始意義。
 
~(經驗與直觀)
 
一切科學基礎最終均基於經驗行為(原初地給與自然對象的行為)。…在一切科學中基礎作用必然最終超出思想區域而達到直觀,並最終達到原始所與的直觀;此直觀可能不是經驗,如果它相關於經驗對象(自然區域的實在)以外的其他對象的話。
 
~(理性心理學)
 
我們在此提及它隻是為了論證一門理性心理學的合法性以及絕對無條件的必要性。正是在認知現象學的研究中(在《邏輯研究》內)我們首次意識到必定存在有這樣的學科,而且它肯定是一廣闊領域,但不是由空洞“概念”(模糊的詞語意義)自上加以解釋的,如老式的形上學心理學所做的那樣,而是一種由純粹直觀中獲得的本質學說。(24)
 
~(物觀念的本質和經驗物一般)
 
物一般而言不是存在者,而是在因果依存關係組合中的同一者。它隻能存在於因果法則的環境內。但是這對於構成感性圖式來說則要求著一定規則性的組織。…
 
物觀念完全不同於其他基於經驗的一種“一般項”〔Allgemeinen〕觀念。當然,礦物觀念、植物觀念等也為其經驗進程規定規則。但是其意義完全不同於物觀念。我們不應該混淆以下二者:「一般概念」所規定者和作為一種經驗基本類的「一般知覺之本質」所規定者。…這樣我們就從某一確定聲音的本質(此聲音與其他聲音的本質形成一個係列)中獲得了聲音本質一般,聲學物一般,感性性質一般,諸如此類。但是,它的一切質實性內容在我們的實在領域內都是一“偶然物”,後者與一“必然物”、一必然形式相結合,這正是物觀念所表達的形式。…物的 “什 麽”,其質實性內容,不管是可預見地或不可預見地改變著,物一詞所意指的一般性(它意指著極其眾多量),都是不可改變的,它是一個一切變化在其中發生的框架。(34-35)
 
~(艾多斯本質和事實存在)
 
如果我們把心靈不當作事實而當作艾多斯本質,那麽此狀態也被理解為艾多斯本質及具有狀態性的艾多斯形式。…對於知覺,不是隻能將其作為事實性意識統一體關聯域中的事實性存在狀態(此狀態屬於事實世界中事實性心理物理個體)加以研究,而無關於它們究竟存在於個別性單一事件內還是存在於經驗科學的一般性中;反之,我們能夠實行一種“艾多斯還原”,排除一切有關實在存在、有關實在存在之判斷設定的問題,並采行一種純艾多斯研究的態度。我們於是關心的是艾多斯、知覺本質,以及關心屬於一種“知覺本身”的東西,屬於(可以說)「可能知覺一般」的永遠同一的意義。
 
~(本質直觀和經驗直觀)
 
個別直觀(其本身就是一本質可能性)轉向本質直觀,或者轉向這樣的思維態度,後者基於直觀,在純本質概念中,把握著和表達著本質狀態〔Wesensverhalte〕。體驗的本質理論必須涉及含有全部內容的體驗,此體驗連同其內容呈現於艾多斯直觀〔Intuition〕中。…被經驗物正像幾何學家所經驗者一樣,他把空間物的通常經驗直觀變成了艾多斯物,不論它是黑板上的圖形還是取自模型櫥櫃的模型。他的興趣朝向於空間形態,但不是朝向被經驗的或在其想像中被準經驗的形態,而是朝向“純粹”空間形態,即根據經驗性統握在本質態度中所應被把握的形態本質。(40-41)
 
~(理性心理學和經驗科學)
 
對於心理學也是一樣。而且,如果一個實在區域原初地被分離,並必然為經驗科學和艾多斯科學這兩種科學提供著基礎,那麽情況也一樣。經驗科學研究具體存在者,艾多斯科學研究本質,而且此同一本質構成著具體存在者的“內容”和「可能具體存在者一般」的內容。…現象學或一種理性心理學觀念中包含的體驗之本質理論,展現了一個無限的真理領域,此真理領域作為先天地相關於心理狀態者,無限地豐富了心理學的認知:而且在一種類似的意義上, 這正像力學的或運動學 的以及 一般數學的知識先天地豐富了經驗的自然科學一樣。…於是我們不必對此類比較加以誇張。理性心理學並不是數學,而且體驗現象學尤其不是有關體驗的數學。二者相同的是,它們都是本質理論,而且是與區域先天性相聯係的本質理論。但是,並非每一本質理論都具有一種數學類型。寧可說,這是一種完全確定的科學理論類型,其形式應該是另一種本體論加以係統闡明的任務:(與形式邏輯一致的)形式的普遍科學。一種區域艾多斯學具有的那種科學理論形態(“理論形式”,如我在《邏輯研究》中說的),依存於區域的先天性。…而且心理學家們有一天會認識到,本質現象學理論“工具”比起其力學工具來,其重要性不會更小,反而肯定會更大。(43-44)
 
~(經驗心理學的局限)
 
較年輕一代的心理學家們,被顯著膨脹的實驗心理學文獻以及構造和控製技術性手段所麵臨的困難所壓迫,必然失去了這種感受,他們自然不可能通過偶爾勤奮閱讀哲學書籍而獲得此種感受。他們屈從於一種不明晰的和表麵化的、自然科學家卻感到如此適意的自然主義,並顯示出一種勝任於哲學講壇的能力,其方法是製作著違反一種科學哲學觀念的文獻。對此判斷我絕無加以改變之意,但是此判斷無關於心理學,因此也無關於一般心理學家本身,而正是相關於那些輕慢哲學的心理學家們。
 
~(本質科學和經驗科學)
 
排除經驗作為認知基礎並不意味著排除經驗作為該本質之直觀概念的基底。自然科學家需要經驗,因為他所探求的是事實真理,本質科學家所需要的不是經驗,因為他探求的是本質真理:對於他,經驗並非為其真理提供基礎。…但是他所需要的是直觀,他需要清晰地把握有待直觀的真理之個別因素,他通過例示性直觀進行運作。現在原則上,直觀的想像當然起到知覺那樣的作用,而且在事物的性質中含蘊著:在極其廣闊的規模上其本質思想是受想像所引導的。隻有想像,連同其形成行為的自由,賦予他(正像賦予一切其他本質科學家)以這樣的能力,即自由地和全麵地穿越無限的可能性複多體,在此即體驗可能性複多體(按照本質法則,明見一般性著手處理一般實在物構成這樣的問題)。(51-52)
 
~(意識與純粹直觀)
 
人們正是不能事先看到,在此需要有多麽大量的艱難而絕對基本的研究有待完成,而且我們迄今為止關於意識及其直觀結構了解的還多麽貧乏。隻有當我們對此有所了解了,而且隻要我們對此了解了,即通過純粹直觀了解了,我們才具有了對概念、對科學上嚴格的及有價值的心理學的概念進行描述的基礎。
 
~(自由想像和理性心理學)
 
自由想像為一種科學心理學提供了多麽大量的可能知識,如果此自由想像成為現象學本質研究的基礎的話。實際上正如古代唯理主義者所相信的那樣:一種無限可能性先於現實性。...於是,由本質必然性和徹底的本質必然性予以規則化的可能意識形態和諾耶瑪形態的無限性,先於心理學的現實和心理學。對此視而不見是無意義的:理性心理學是一門偉大的科學,而且它界定著一種確真性法則的可能性,與此可能性的絕對固定範圍相聯係的就是心理學現實。
 
~(現象學前驅者們的局限性)
 
關於觀念和命題的純粹邏輯學本身的廣泛發展,絕對沒有被鮑爾紮諾所識認,它們屬於(在我的柏拉圖化意義上的)真理直觀的觀念性本質,這些發展為我提供了反思的堅實基礎;與此相連的、以及與全部形式科學相連的問題,迫使我從心理學進展到現象學。…就陸宰而言,盡管他對於具體問題進行了傑出的研究,卻不了解根本原則研究的意義所在。他的研究方式完全沒有反歸最終的根源,而且在排除了一切理論的前在概念思考之後並未不畏辛勞地沿著諸具體問題分支上升到清晰的、具有徹底根基性的真理。他在其每一步驟上永遠固守自己的體係,他永遠生活在對調節智性和情緒的關懷中。…布倫塔諾距離我們所說的現象學還很遙遠。…他為新時代提供了意向性觀念,此觀念是在內在性描述此意識本身中獲得的;雖然他往往違背(如我想指出的)純粹描述路線,至少他的許多概念形成都根源於現實直觀。於是它們對於一般直觀都能夠並必定產生教益,而且因此也是按照在本質直觀中完成的轉變而產生教益的。不過,他畢竟沒有領悟到意向性分析之本質。(58-59)
 
~(感性材料和意向性)
 
現象學的重大問題和研究,並不存在於感性材料領域(如陸宰指出的顏色秩序和聲音秩序的先天性),而是存在於充分的和完整的意識流以及首先是存在於帶有其意向性及其意向性的意念者的意識內。正是這些領域特別對於心理學和此外對於理性批評具有著基礎性意義。誰在此認為,在相關於具體充分的、帶有純自我本身的純粹自我體驗流的現象學內,問題隻在於顏色秩序和聲音秩序這類現象本身,他就自然不會發現現象學之路,並自然不會理解為什麽這些問題對於心理學和哲學如此重要了。
 
~(經驗心理學的局限)
 
心理學,有時有意識地,有時無意識地,模仿著物理學的方法,於是也同樣地勇於前進;他對待自然關聯域內的人及其心靈生活,就像物理學家對待物質物那樣:在不進行本質分析和本質描述的情況下,他直接進入因果分析;他進行著實驗,改變著環境,並研究著實在的依屬關係;不管好壞,他首先滿足於先已存在的概念,並隻按照導致其進行因果研究的動機來改變這些概念,以使其與已按此動機改變了的其他概念結合起來。
 
~(科學主體和社會環境)
 
由於介入物理學的主體及其直觀周圍世界,一個由與其具有交流關係的其他主體(他們具有著自己的周圍環境)組成的固定圈子被設定了,也就是不僅是相關於偶然的、事實上進行著經驗的主體,而且是相關於一般可能的主體。主體,我們還可以說,有其周圍世界,後者通過其構成的經驗直觀內容被設定為無限的,這是一個在可能經驗進程中的無限世界。因此,眾多其他主體的軀體都作為可經驗者而被無限地包括進此世界中來,而且因此再次為無限多的彼此相互理解的主體規定了確定的框架,此框架雖然包含著無限多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卻是受製約的。此一在理念上無限的交流群體的本質中含蘊著:每一主體在此群體中都代表著每一其他主體,每一主體都能夠退出群體而永遠又有新主體能夠進入;…自然客體本質上相關於此 觀念的、無限的、然而仍然由於其個別性存在而具有事實性的諸主體。(64)
 
~(科學主體和共同主體)
 
於是物理學的主體,即在物理學中的相關思想者,正如其社會性周圍世界中的每一主體一樣,都把其直觀物完全看作是顯象。眾多主體可能“偶然地”而非必然地具有其顯象,即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偶然的:它們在相互理解中發現它們知覺著相同的東西,而且在他們的——每人在自己的——經驗範圍內一致地經驗著相同的東西,而且每一主體都必定以相似的經驗概念描述著自己所經驗者,後者對每一主體都是相同的。如此被描述的主體間物,由於其偶然性,僅隻是“顯現物”。但是應該斷定,經驗存在,即一種實在的存在,是動機化的,而且此相互理解關係使得由不同主體所經驗的相同實在物的具體存在具有動機化。不過,此相同物不是在相對物中和偶然物中,而是在必然物中,有其真實存在的,即在這類物中:對於此物,相關觀念性群體的任何可能主體,都能在理性的經驗思想中,根據其“顯象”和相關於其“顯象”(即相關於其僅具有“第二”屬性的經驗物)的其他主體的訊息,對其加以規定和導出〔herausbestimmen〕;而且每一主體都可將此物作為具有完全同一屬性的同一基底加以規定和導出,如果其運作是理性的話(在自然科學的意義上),而且每一主體在與一切其他主體充分一致的情況下必定對其加以規定和導出。(64-65)
 
~(心靈,意識和顯象)
 
在心理學的和感性論的領域內,情況則完全不一樣。心靈並不是顯象的實體;在上述意義上的顯象的類似物並不存在,正如一般來說在此並不存在極其複雜的全部構成統一體係統一樣,其中每一統一體都是相關於較高層級的統一體之“顯象”,而其本身作為統一體則顯現於較低層級的顯象之內(感性圖式,各層階和各層次的視覺物,諸側顯)。心靈統一體直接被構成於其狀態內,而且此心靈狀態就是“意識體驗”,後者本身充分地、不經顯象中介地,在內在時間平麵內(我們的全部分析都保持於其內)被給與。
 
~(現象學和理性心理學)
 
現象學實際上包含著全部理性心理學,以至於因此而令人不可思議的結果是:部分含括了〔verschlingen〕整體。如果我們從經驗世界、經驗的人、經驗的心靈過渡到心靈的觀念,我們就把握到了全部心靈狀態的觀念,我們就像在運算幾何學時抽離空間和空間形態那樣將它們抽象地抽離出來,於是我們就確立了一種體驗的本質理論。...至為重要的是擺脫這樣的偏見:體驗,意識,本身是某種心理現象,是某種心理學的問題,不管是經驗的、理性的(如果人們承認此學科)還是艾多斯的心理學。
 
~(意識狀態本質學)
 
純粹意識具有絕對的先天性,與其相對,一切存在都是後天性的,而且在先天性和後天性之間的關係已經屬於本質領域了。於是,絕對必要的並對哲學至關重要的是認識到,在作為理性的心靈本體論一個部分的意識狀態本質學和先驗純粹化意識(或作為存在的體驗)的本質學之間,必須加以區分,後者即真正的和純粹的現象學,它既不相似於理性的自然理論,也不相似於理性的心理學。唯一正確的是,人們將心靈的「意識狀態本質學」稱之為現象學:也即前麵提到的狀態,在此狀態中帶有其全部本質的純粹體驗進入了心靈狀態,並隻經受著一種統覺,此統覺並未改變體驗本身而隻是把握著體驗的固有特點。
 
~(純粹自我)
 
奇跡中的奇跡無過於純粹自我和純粹意識:隻要現象學之光投射其上,此種奇跡即行消失。奇跡,在轉變為一門充滿艱難科學問題的完整科學之後,也就消失了。奇跡是不可理解者,具有科學問題形式的問題係列則是可理解者;不可理解者在問題解決中變為可理解者,並被加以理解。
 
~(純粹現象學和本體論)
 
純粹現象學似乎包含著一切本體論〔存在論〕,無論是純粹本體論還是心理學的本體論;我們可更明確地表述如下:一切本體論的根源都是其基本概念和公理。這些概念和公理似乎應屬於現象學,它們都能夠被解釋為純粹體驗的一定本質關聯域。…現象學被理解為在直接本質直觀框架內的先驗意識科學,它是一般先驗性認知的重要機製;我是指一般而言的一切這樣的認知,它們超越直接可直觀物,表達著有關先驗意識的真理,
 
~(諾耶瑪和客體)
 
把諾耶瑪設定為存在,並不意味著要設定與諾耶瑪相對應的對象,雖然它是在諾耶瑪中被意指的對象。…在諾耶瑪中此對象是作為一種統一體因素出現的,不同的諾耶瑪可以有“同一的”對象,…在邏輯的意指中我們現在看到,被思想者本身(在諾耶瑪意義上的邏輯意義)可能是“謬誤的”,然而它在作為存在範疇的“邏輯意義”內部、以及更一般地在“諾耶瑪”範疇內部“存在著”,它具有著實際的〔wirkliches〕存在〔Sein〕,例如像作為思想意義的“圓的方形”…正如被意指者〔Bedeutete〕本身(隻有當意指是有效的時)不是意指〔Bedeutung〕一樣,被意指者的本質也是某種不同於意指的對象。
 
~(本體論和直觀)
 
訴諸本體論的自明性,為直觀研究途徑提供了一個確定的方向,但是隻有直觀才是實際上進行決定的判定根據。人們於是也看到,在前麵提出的一般論述的意義上,對於心理學正像對於現象學一樣,實行最後判定的不是本體論的直觀,而是現象學的直觀。本體論本身連同其一切存在性設定,與此判定的實行實際上毫不相幹,諸存在性設定僅隻起著諾耶瑪關聯體的指號作用,它們當然與諾耶瑪關聯體按照本質法則相互結合在一起。
 
~(科學理想和科學技術)
 
科學的理想就是在其相關的領域內獲得一有效的命題係統(而且因此也是有效的概念係統),此係統在思想的材料中,即語詞意義中,一致地規定著一切領域內的事件,一切在其中存在者,包括性質、關係和關聯域。…直觀主義具有充分理由對抗人類對於作為思想技術的科學之發展的片麵投入。重要的是終止已變為不可容忍的理性之危機狀態,此理性盡管理論的資源日益豐富,卻越來越遠離其真正的目標:理解世界,明見真理。…重要的是,使科學返回其始源,為此要求明見和嚴格的有效性,並通過闡明的、解釋的、提供最終基礎的工作而將其變為明見的知識係統,並使概念和命題返歸直觀中可把握的概念本質本身和質實所與者本身,對此它們給與了適當的表達,隻要它們實際上是真實的。(96-97)
 
~(三種科學概念係統)
 
任何相關於個別存在的科學概念都必須屬於三種類型:a)邏輯形式概念;…b)區域概念;…c)質料的特殊化…具有完全不同特性的概念是,例如:顏色、聲音、各種感官感覺和衝動等等。它們為一切規定帶來“事物內容”〔Sachgehalt〕。…對於每一科學的闡明來說,以上各類概念的闡明都是必要的,而且各類概念的順序也預示著一種等級秩序。邏輯形式概念的闡明本身必須首先確立,這是一切科學的一種共同關切。接著區域形式概念須被闡明,最後是特殊概念,它們是特殊科學的專有物。
 
~(本質屬和本體論本質)
 
任何概念都有其概念的本質,此概念本質在觀念上屬於一種本質屬〔Wesensgattung〕,此本質屬對於一種本質理論能夠起著領域的作用。在一切本體論中,在最廣義上(不隻是在形式的意義上),因此包含著一切本質;因此,對原初性概念的闡明已經通過訴諸此原初性本質而完成了。但實際上,隻有很少數本體論被構成,…很早以前,一種幾何學,一部分形式邏輯學和數學,已開始發展,但是,直至今日還欠缺著一門物質自然的本體論和一種理性心理學(直至剛剛成立的心理現象學的出現)。在此區域領域,要想獲得充分的、深入的、無含混性的直觀,仍然充滿困難,但此困難在獲得了現象學的基礎後,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直觀本質和歸納概念)
 
為了說明此一用於「一切科學之諾耶思完全化〔noetischen Vervollkommnung〕的闡明本身」之本質,我們通過舉例來考慮所要求的運作之意義:例如問題相關於闡明物體概念時,“真正意指的”是什麽:“物”看起來如何。…問題並不在於通過歸納法去發現各處呈現的共同物,而是去觀察在直觀所與物中由所謂語詞概念所產生、發現和通過概念意指的是什麽和不是什麽,其中“所謂的”真正者〔eigentlich〕是什麽,或者,在直觀所與物中的什麽樣的本質因素使該事物〔Sache〕正好如此被“稱呼”。無論如何,主要問題即相當於蘇格拉底方法。當然,問題並不在於確定一種語言的用法,而是通過這樣的相符作用考察以便在直觀所與物中突顯一種諾耶思的本質,並通過語詞意義所意指者將其加以如是固定化。(100)
 
~(說明和闡明)
 
對一個概念,即以語詞所指者本身,進行說明,乃是這樣一種僅隻出現在思想領域內的程序。…對於闡明,我們超出了單純語詞意指和意指思想的領域;我們使意指與直觀的諾耶瑪因素相符合,使前者的諾耶瑪對象和後者的諾耶瑪對象相符合。符合必須如此完全,以使得每一通過說明獲得的部分概念相符於直觀的諾耶瑪的一個被說明的因素。…於是現在闡明也有著賦予舊語詞以新構成的意義的作用。附著於舊語詞的若幹語詞傾向中有一些可以說被刪除,而唯一的根據被直觀者所闡明的傾向被強調為永遠的有效者並被深刻在記憶中。…語詞說明(語言意義分析)對於真正應實行的直觀說明具有一種予備性作用。
 
~(科學說明和現象學闡明)
 
闡明的目的在已經論述的意義上也可理解為似乎是在重新產生前所與的概念,從概念有效性的源泉即直觀中為概念提供滋養,並在直觀內部賦予概念以屬於其原初本質的部分概念。因此,如果人們能夠為前所與的概念——但此概念首先應加證實並應重新確立基礎——發現一種“適當的”直觀,一種相應的直觀諾耶瑪,那麽就必須在後者中(通過界定一種概念內容,因此通過全部諾耶瑪分析)確定屬於此概念的本質究竟應該是什麽:“表達”是為被直觀的本質所創造的,而且所強調的是與其相關的語詞傾向。闡明必須準確研究相關例示性直觀客體的構成階段。一物不是被給與的,如果一物簡單地被看見,一物的概念並未達至實際的闡明。…闡明過程因此意味著兩件事:通過返歸充實的直觀闡明概念,但第二是指一個在直觀領域本身內實現的闡明過程:所意指的對象(直觀也進行“意指”,它也有一諾耶瑪,後者或許是諾耶瑪複多體的組成項,在此複多體中諾耶瑪對象不斷地呈現得更完全)必須不斷增加清晰性,必須不斷更準確,必須在闡明過程中達到完全的自所與性。(102-103)
 
~(現象學和本體論基礎)
 
隻是由於現象學的徹底反思工作——此工作另一方麵係統地分析著必然被實行者,確定著一切存在於該現象中的動機並探討著其動機化作用——,隻是因此之故,以本體論為基礎的研究才能展開其充分的效力和保持其充分的確定性。隻有現象學有能力對建立在係統構成層次上的本質性實行最深入的闡明,並因此準備著為本體論奠定基礎,這是我們所最欠缺的。
 
~~~~
蘇向東關於胡塞爾現象學的兩期視頻 第一期No.1
【胡塞爾現象學快速入門-嗶哩嗶哩】 https://douc.cc/1YTipA
第二期No.2
【談談胡塞爾現象學的實事本身【第一集】實體(上))#現象學-嗶哩嗶哩】 https://douc.cc/0pMlph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