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剛看一則新聞,父親輔導女兒寫作業,因為太過激動導致下巴脫臼!笑得我眼淚橫流啊!
這父親教誨女兒得有多激情,這女兒學習得有多難輔導!
真像有人說:“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不久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了《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報告》,報告通過問卷調查法收集了3228名中國高中生、1519名美國高中生、1705名日本高中生和2015名韓國高中生的調查數據,得出了一些數據實在耐人尋味——
中國高中生從父母那裏獲得的情感支持在四國中最低,隻有8分,而韓國、美國、日本高中生分別比中國高中生高11分、5分、2分。
為什麽啊!
環顧今日之天下,還有比中國父母點燈熬油陪孩子做作業、給兒女花功夫下本錢更多的嗎?
想起文革當中父親單位一件事。
我們叫鄭叔叔的有一個10歲左右的兒子,淘氣鬼,非同一般地到處惹是生非,經常在家裏受到訓斥和大巴掌。有一次這兒子不知又闖了什麽禍,惹得鄭叔叔怒火萬丈,坐不住金鑾殿。兒子不敢公然對抗,但是不服,嘴裏嘟嘟囔囔:“你就像奴隸主對待奴隸一樣對待我。。。。。。”
當時正值批林批孔運動,兒子知道了奴隸主這檔子事,就用來比喻父親。鄭叔叔一聽,更生氣了:居然敢罵老子是奴隸主?
一腳踹了過去!
不料兒子機靈,一閃身躲開了,鄭叔叔隻穿著拖鞋的光腳丫踢在桌子腿上,大腳指頭立刻青紅腫脹,像根小紅蘿卜!上班都是一瘸一拐的。同事們問清受傷根由,笑了好幾天。
為了輔導女兒學習,下巴都脫臼了;為了教育兒子,腳都受傷了;怎麽中國兒女還不知恩,給分這麽低啊?
笑過之後再仔細檢驗調查內容,原來這張表不是問父母為兒女付出多少金錢精力汗水血水,而是對子女的“情感支持”。
啥叫“情感支持”呢?
本老太也說不出科學準確的定義,上網查都查不到!但是,可以查到“情感忽視”,反麵就該是情感支持吧?哈哈,小老太太還挺聰明
童年期情感忽視,簡稱CEN(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是由臨床心理學家Dr. Jonice Webb提出的一個概念。“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情形。”
CEN有多種形態,心理學家把情感忽視分為5個類型,照抄如下——
1、自戀型的父母
世界都是圍繞著我旋轉的—這是擁有自戀型人格特質或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父母的典型特征。因此,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更關注滿足自己而不是孩子的需求。在這種養育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可能無法很好的看清出自己的情感需求,無法明確自己的需要,甚至覺得自己的需求是過分的,不合適的。
2、權威型父母
權威型父母強製孩子按照自己的“規矩”辦事,而不傾向於傾聽和關注孩子的感受與需求。最終,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反抗權威,或者懦弱順從。
3、完美主義型的父母
這一類的父母們認為,孩子可以一直做的很好,或做到更好。即使孩子考試拿了全年級第一,卻因為某單科沒考到第一而受到責罵。成人後,孩子也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為自己設置不切實際的期望與目標,導致焦慮等種種問題。
4、放縱型的父母
這一類的父母對孩子采取自由放任的教養方式,但卻過多的“不管不顧”,任由孩子“生長”。這一類的孩子在成年後,可能會在設置邊界的問題上遇到困難。
5、父母缺席
對於一些人而言,童年中是沒有父母存在的。這包括死亡、離婚、疾病、長期工作而忽視孩子,名存實亡的婚姻等等。
請對號入座。
上述種種不堪當父母的多多少少都存在。你能反其道而行之,就是給了孩子情感支持。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童年的孩子,成年人也需要情感支持。夫妻如此,同事如此。
別小看有些貓啊狗啊的,他們也是堂堂正正地從事情感支持的工作。大名“ESA”:情感支持動物。
情感支持動物是支持人類心理方麵的動物。一種服務於心理不安定,沒有動物就不能安定精神的人們。情感支持動物和導盲犬不同,和那些高興了玩一玩、不高興就扔掉的那些人對待動物的心態也不同。
動物都能幹的活兒,爹媽不能幹嗎?當然應該能!
有人可能說,別在這裏誇誇其談。你做得如何呢?
說老實話。我做的就不好。
1978年春天剛剛生完孩子,十月份就成了78級大學生。自己的願望實現了,可正在哺乳期的孩子扔給母親了,就算有充分正當的理由,還是錯失了陪伴孩子一起長大的時光。
記得有一次我對兒子說,常常夢見你四五歲淘氣的樣子。兒子說,就是那個時候我們才在一起啊!
說得我淚水漣漣:“兒子,對不起。”
兒子拍拍我:“那有啥?你上學是對的。”
為這個大度沒有怨恨的兒子,我很感恩:兒子謝謝你。
兒子五歲照——
教育狀況是受社會影響的,要改變教育得先改變就業用人方法。現在要在大學當個辦事員都必須要碩士以上學曆,完全是浪費。中學教員都要博士畢業了,所以家長逼孩子。東北有句老話“管子不成材”,很有道理的。
好可愛啊,看兒子這樣,媽媽一定是個大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