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僧毀少林!(笨小孩的世界之267篇。)
當“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再次被舉報私生活混亂、侵占寺產”的新聞霸占熱搜,我們並不驚訝,隻是疲憊。
因為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唯一一次。我們早已熟悉這個模式:一個穿著袈裟的人,被揭露生活糜爛;一座廟宇的鍾聲,響在商業KPI的表格下;而千百年傳承的宗教清規,變成了直播打賞和招財IP的背景音。
但這一次,不一樣的是,“少林”兩個字的分量。少林,不是普通的寺廟!
它是中國人集體文化記憶的一部分,是我們對“武”、“禪”、“義”與“修行”的想象寄托。千年少林,曾被戰火焚毀三次,卻未亡;曾遭文革湮滅十年,卻複興。它不是沒有經曆過風雨,卻從未像今天這樣,在光天化日下,被一位“住持”以權謀私、以僧謀財地不斷“消費”。
我們不隻是對釋永信憤怒,我們是在哀悼那個時代留下的信仰殘跡。
一個方丈,可以腐敗。但一座少林寺不該被汙名成“佛教權貴俱樂部”;一個人能墮落,但佛門本不應變成資本與權色交易的包裝紙。
當一個“淫僧”堂而皇之地走上各種國際場合、代表中國佛教與功夫文化,我們難免要問:是誰讓他站到了這個高度?
是誰默認甚至縱容了他把“禪門清規”變成了“產業布局”?
又是誰,讓“信仰”變成了“操作係統”?
淫僧不可怕,可怕的是群眾的冷漠與體製的沉默
釋永信的爭議持續近十年,每一次舉報都轟動一時,最終不了了之。他未被褫奪僧籍,反而在“文化走出去”的名片下變得更有權力,更難碰觸。
這才是真正可悲的地方——宗教本應反腐在先、自治自清,如今卻在權力與金錢的護持中失去淨土。人們看破不說破,製度看見也視而不見。
這些年的少林,成為了“不能碰”的文化資產,而非可以問責的清修之地。
而大眾呢?
一方麵痛罵“淫僧”,另一方麵又轉身刷著功夫短視頻,圍觀武僧直播帶貨,打卡少林寺景區“網紅門檻”。人們的憤怒如煙花,一時熾熱,卻無法持續;他們的信仰如潮水,一波波退去,再也不回。
真正的毀滅,不在火中,而在心裏
1928年軍閥燒少林,毀的是屋瓦經閣;如今“淫僧毀少林”,毀的卻是信任,是信仰體係最後的一絲莊嚴。
從某種意義上說,少林寺並未因釋永信而隕落,它隻是完成了向徹底商品化的轉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一個漠視、縱容、轉發、消費它的人,都是推手。
我們痛斥的是釋永信,但真正讓人心寒的,是這個時代——它可以讓一個“修行人”變成“CEO”,讓一座寺廟變成“景區股份製”,讓千年的鍾聲變成“係統提示音”。
最後的鍾聲,為誰而響?
也許,真正的少林早已隱退,隱於山林之中,不做宣傳,不求出圈,靜守一爐香火。
而被毀的少林,不過是掛著“佛”的名,行著“俗”的事,在紅塵滾滾中自甘沉淪的空殼。
如果我們還想留住一點點文化之根,就必須重新問一遍:
修行的終點,是權位嗎?
佛門的本意,是收益嗎?
而我們,還信嗎?
釋永信——是現實社會信仰崩塌的時代注腳!
希望新繼任的主持可以把這座千年古刹拉回正軌,回複原來最初的模樣!
作者簡介:張允遐,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合作作家,【滾滾紅塵美利堅】作者。該書被中國各地圖書館和美國公共圖書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