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皮裏”的京味與千年,—果木香烤鴨!(笨小孩的世界之270篇。)
每次去北京,老朋友總會帶我去位於王府井的全聚德烤鴨店,每次去的時候,朋友都會很自豪的問我,怎麽樣?跟你們的廣東燒鴨比起來?我每次都會說都好吃,都好吃。
也許這道肥而不膩,酥而不碎的百年京城老味道,是老北京人的最愛。
如果說北京有一道菜,能代表它的門麵,那就是這果木香烤鴨了。
如果說京城的烤鴨裏有一個名字,能讓中外食客都點頭,那必然是——全聚德。
這家百年老店全聚德的果木香烤鴨源自明清禦膳,沿襲了掛爐明火的技藝,這掛爐烤出的是“宮廷味道”。
他們正宗的製作很講究,會用棗木、梨木、桃木做燃料,火候溫潤,帶著果木香。
鴨子經醃製、風幹、灌水、烘烤等二十餘道工序,皮色棗紅、油亮如鏡。
師傅片鴨的刀功更是一絕,據說合格的師傅一隻鴨子要片出108片,每片皮薄肉嫩,肥瘦相間,堆疊如花瓣。但相信這種講究的正宗製作,現在的普通客人是很能吃到了。
我知道烤鴨,是北京人的“麵子”,以前老北京人待客,若真要隆重,十有八九會帶你去吃烤鴨。
那不僅是因為有曆史的味道,那地方更有一種吃的儀式感:
當客人坐下,會先上一壺熱茶;服務員用很長嘴的銅茶壺淩空,精準的把茶倒到每個客人的茶杯裏,這個完美的動作通常會讓第一次去的客人看得目瞪口呆。
進入主餐的時候,師傅推著烤鴨上桌,現場片製,那又是一番視覺享受 。
薄餅、蔥絲、黃瓜條、甜麵醬,這些配餐一應俱全。
那一刻,你的感覺不隻是吃飯,而是款待與被尊重。
吃全聚德烤鴨,講究自己動手——卷起的是北京的性格,細膩與豪邁交替,但沒有落差。
取一片餅,抹點醬,放上鴨片和蔥絲,輕輕一卷,一口下去,那一刻是酥脆的皮、香嫩的肉、微甜的醬、辛辣的蔥在口中碰撞。
這道百年名菜是從京城到世界的味覺名片,全聚德不僅是北京人的餐桌記憶,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出口名片”。可惜的是隨著百年老店的沒落,聽說全聚德的生意近年來也一落千丈。
想起多年前我去北京的時候,也遇到很多海外遊客慕名而來,同時國內食客也願意為它排隊一個多小時等位置。
因為它承載的,不隻是味道,還有京城百年的榮光與故事。
我至今都回味在北京時,那一片皮裏的時光。
全聚德烤鴨,吃的是口感,回味的是文化。
那片油亮的鴨皮,映照過老北京的胡同燈火,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開放與變遷。
在北京,一頓烤鴨,不隻是飽腹,更是一段關於禮數、風味與人情的故事。
作者簡介:張允遐,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合作作家,【滾滾紅塵美利堅】作者。該書被中國各地圖書館和美國公共圖書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