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決策權正在被“溫柔剝奪”!(笨小孩的世界之258篇。)
現代人在向人工智能交出決策權的那一刻,其實我們已經放棄了人類作為地球上高級動物的高級思維。
很多年前,我們被智能手機取代了生活中很多溫馨的場麵,例如:手寫的書信,上門麵對麵的拜會等等、、、。這些都沒有什麽不好,隻是少了一些往日的情懷。所有的主動權、主觀意識都還是我們自己的,可控的。
但今天我們還以為AI隻是帶給我們更方便,是像智能手機一樣的生活工具,但,錯了!它早已悄悄成為我了們的“代理人”。它為我們挑選新聞、推送短視頻、生成圖像、預測消費、甚至建議我們該愛誰、該投票給誰。
無可否認,人工智能帶給了我們很多方便,很多超越我們預計的好處。
但與此同時,當我們享受個性化服務的便利時,是否意識到:我們的選擇權其實正在被“溫柔剝奪”。
試問,當你點擊那條推薦視頻,是你主動選擇的,還是你被算法“引導”的?
當AI推薦的診斷比醫生還準確,我們是否還願意相信人的判斷?
當一個國家用AI係統決定誰有資格領救濟、誰可能犯罪,這是否已超越“技術”本身?
AI不是中立的,它正在“偏見放大”!
很多人仍誤以為技術是“中立”的,但現實卻並不如此。
算法是人編的,它繼承了人類的偏見——甚至放大它。
研究顯示,某些AI麵部識別係統對白人男性的識別準確率高達99%以上,但對黑
人女性的識別準確率卻低於70%。
自動篩選簡曆的係統會因為“女性名字”而降低推薦概率。聊天機器人甚至會“學會
網絡上的種族主義言論。
所以,AI從來不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而是一麵會扭曲現實的鏡子。我們作為充滿智慧的人類,平時還是要多多動動腦子,把自主權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簡介:張允遐,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合作作家,【滾滾紅塵美利堅】作者。該書被中國各地圖書館和美國公共圖書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