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略

全球軍事,曆史,戰略
個人資料
正文

超級大國的劍拔弩張 (二)

(2023-10-31 20:56:16) 下一個

美國海軍行動】

長期以來,地中海是北約的內湖。1973年10月6日十月戰爭打響時,常駐地中海的美第六艦隊有48艘戰艦。四艘潛艇以外,獨立號(Independence)航母打擊群正好在希臘附近活動,馬上就近部署到地中海東部希臘克裏特島北側機動(圖4)。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Franklin D. Roosevelt)航母打擊群剛離開西班牙,遊弋到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西西裏島南側待命。約翰·F·肯尼迪號(John F. Kennedy)航母打擊群從蘇格蘭趕來,部署在直布羅陀西側大西洋上(艦載機可輻射地中海西部)。另外,載2000名海軍陸戰隊員的瓜達卡納爾號(Guadalcanal)兩棲攻擊艦(簡稱“兩攻“)及護衛群在克裏特島北側機動。

4  獨立號(Independence)航空母艦

[注] 這是佛雷斯特級(Forrestal)航母的第五艘,1959年入役,滿載81,000噸,艦載機90架。

大宗貨物和平時期靠海運,但在戰時速度太慢。從美東岸到以色列要兩個星期,抵達時戰爭可能已經結束。所以從10月13日起,美空軍龐大的運輸機隊(主要是C-5A銀河式 [Galaxy],C-141A運輸星式  [Starlifter],和C-130大力神式 [Hercules])開始川流不息,平均一天20架次將高達1000噸的軍火和物資運往以色列。美海軍三個航母戰鬥群要派出戰鬥機在地中海上空為空軍運輸機護航(不然,沿地中海的阿拉伯國家埃及,利比亞,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都有攔截的衝動和能力;蘇海軍的艦對空導彈也可能威脅美運輸機)。很快,美軍運補的規模超過了蘇聯對埃,敘的運補。

戰鬥機隻能直飛中東,長途跋涉必須多次空中加油,美海,空軍需密切合作,但主要靠海軍。以色列空軍主力是(1)F-4鬼怪式戰鬥機和(2)A-4天隼式(Skyhawk)對地攻擊機。因這兩型戰機都在美一線部隊服役,美軍根本沒有庫存,緊急增產也來不及。因以空軍對阿拉伯軍隊新裝備的蘇SA-6型地對空導彈(圖1)一開始手足無措,大量戰機被擊落,所以急需補充。美軍隻能從自己部隊裏緊急抽調現役戰機。因中途需在航母降落,援以的鬼怪式和天隼式隻能從美海航機隊中補充(空軍的戰機無法在航母起降)。

美海航KA-3D天空武士式(Skywarrior)空中加油機在地中海上空為從本土直接飛來的海航F-4 鬼怪式戰鬥機加油

具體方法是戰機從美東岸起飛後,在大西洋中部由空軍加油機加油一次,再飛到直布羅陀西側大西洋上肯尼迪號航母附近,由肯尼迪號起飛的海軍加油機再次加油,然後再接再厲飛到地中海中部在羅斯福號航母降落。第二天從羅斯福號彈射起飛,一路向東,飛到地中海東部由獨立號航母起飛的海軍加油機最後一次加油後(圖5),飛抵以色列。這樣一天可將六到八架鬼怪式戰機和類似數量的天隼式戰機不遠萬裏為以軍補血。到終戰時,200架美機被緊急投送到以色列(占開戰時以軍實力的一半左右)。這樣持續不斷的長距離,大規模的投送航空兵力迄今為止隻有美海軍能如此大顯神威,對以色列是雪中送炭(圖6)。

美軍緊急增援的F-4鬼怪式戰機塗上以軍軍徽後在幾小時內就升空作戰

蘇聯海軍行動】

1967年蘇聯海軍組建了第五分艦隊插手地中海(地位僅次於北方,波羅的海,黑海,和太平洋四大艦隊)。這一方麵是通過和美常駐地中海的第六艦隊分庭抗禮,來給在六天戰爭中慘敗的埃,敘等國撐腰;另一方麵是針對能威脅到蘇聯南部的攜帶北極星(Polaris)核導彈的美核動力潛艇加強反潛。在自身開展反潛演練以外,蘇艦,蘇機經常盯梢監視美艦(當然美艦,美機也經常盯梢監視蘇艦)。

古巴導彈危機後蘇軍像“下餃子”一樣造艦,質量和數量都突飛猛進。但蘇軍有一致命弱點:無空中力量。在地中海,第五分艦隊無航母提供空中保護(蘇第一艘航母基輔號 [Kiev] 要1976年才入役)。黑海艦隊岸基海航無法飛越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和希臘的領空。原可提供有限空中支援的駐紮在埃及的蘇空軍力量在1972年被埃及趕走。從二戰起,各國海軍心知肚明:再強大的水麵戰艦(比如日超級戰列艦大和號)也難敵強悍的空中力量。而美海軍最大的強項就是艦載海航。蘇軍的對策是:開發反艦導彈,苦練殺手鐧,靠一次齊射,首戰殲敵(首要目標是美航母)(圖7)。

7  蘇聯海軍特長:反艦導彈器大活好

[注] 這是參加東地中海海上對峙的肯達級(Kynda)巡洋艦首艦格羅茲尼號(Groznyy),滿載5500噸,主要武備是16枚SS-N-3反艦導彈(前後各有一個四聯裝發射器,另外還能裝填一次)。每一枚重達5噸(比美,以當時現役的A-4天隼式攻擊機還重),射程300公裏。1960年入役的肯達級不但是蘇聯第一級導彈巡洋艦,而且是世界上第一種具備超地平線(超視距)作戰能力的戰艦。從此蘇聯海軍建立了用重型遠程反艦導彈來對抗美航母的作戰體係,目前還在俄海軍服役的基洛夫級和光榮級巡洋艦在繼續遵循這一作戰體係。

10月6日,蘇第五分艦隊共有52艘戰艦,含11艘潛艇,兩艘巡洋艦,七艘驅逐艦,九艘護衛艦,和兩艘登陸艦。戰爭爆發後,大量蘇艦從黑海艦隊和北方艦隊增援地中海加入第五分艦隊。到10月25日,88艘蘇艦雲集地中海。到10月底,蘇艦增加到了前所未有的97艘。

8  硫磺島號(Iwo Jima)兩棲攻擊艦

[注] 這是硫磺島級兩攻首艦,1961年入役,滿載18000噸,25架直升機。另外一艘參加東地中海對峙的瓜達卡納爾號是硫磺島級的第三艘,1963年入役。

麵對蘇艦雲集地中海的威脅,10月13日,硫磺島號(Iwo Jima)兩棲攻擊艦(載2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和護航戰艦進入地中海(圖8)。這樣美軍有兩艘航母(獨立號和羅斯福號)和兩艘兩攻(瓜達卡納爾號和硫磺島號)這四艘主力艦在地中海遊弋,再加上一艘航母(肯尼迪號)在直布羅陀外海,隨時可以增援地中海。蘇軍雖缺乏美航母或兩攻級別的主力艦,但有不容忽視的數量優勢和首次齊射的導彈優勢。一時間,雙方大量戰艦劍拔弩張,場麵壯觀。

【超級大國的劍拔弩張: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ce' 的評論 : 謝點評討論!的確,沙俄海軍除了碾壓土耳其以外,沒啥戰果。1904日俄戰爭被日海軍痛擊後,殘存戰列艦隊高舉白旗投降(國之重器,如此丟臉,舉世無雙)。一戰中俄海軍外戰不行,內戰內行:高光時刻是“阿”號一聲炮響,發動內戰。二戰中紅海軍最大戰果是用潛艇擊沉德撤僑船,殺死數千平民。1970年代迎來了大發展,氣吞萬裏如虎,做了幾年大洋決戰美夢(下麵一集會講到“大洋1970”全球演習)。我1980上初一,班裏最流行的一本書是日本人寫的《明斯克號出擊》。但不久以後,就無法持續發展,開始走上自廢武功的下坡路。
sc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老毛子海軍在5大軍種中一直是最弱的,好像除了對土耳其,就沒打過勝仗?感覺老毛子海軍在全盛期的奮鬥目標就是能和美國海軍在大洋決戰,這不知道能不能算發展戰略。老毛子現在全麵萎縮,如果非要砍,那首先肯定是海軍莫屬。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謝矽穀居士!缺錢,缺技術以外,缺戰略頭腦。1950年代,赫魯曉夫認為,在(核)導彈麵前,航母是“移動的棺材”(他的名言)。所以在蘇海軍大辯論中,“導彈派”大獲全勝。由於日本戰敗,日本的航母理論和創新(比如在奇襲珍珠港時出動六艘,以前世界各國最多出動兩艘)被扔在一邊。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鹿蔥!“下餃子造艦”一詞的出處就是最近的中國海軍。回顧一下百年海軍史,1900-1910年代的德國,1920-1930年代的日本,再加上1960-1970年代的蘇聯,都曾如此造艦。結果大家都知道。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蘇聯和俄羅斯都不重視航母,總想劍走偏鋒,不知為何原因?缺錢,還是缺技術?連後起之秀日本在二戰前都搞出一大堆航母了。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古巴導彈危機後蘇軍像“下餃子”一樣造艦,質量和數量都突飛猛進”。中國這些年也是這個速度造艦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