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一回合(6月19日):日軍進攻(第一部分)
作為“高端”海戰,第五場航母對決規模宏大,但過程簡單,線條清晰。和以前複雜的中途島和聖克魯斯海戰(各五個回合)相比,菲律賓海海戰可總結為隻打了兩個回合:第一天日軍攻擊,第二天美軍攻擊(圖15)。
圖15 菲律賓海海戰示意圖:6月19–20日
6月15日,美軍發動“獵食者行動”(Operation Forager),首先在塞班登陸。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向正在奔赴馬裏亞納群島的第一機動艦隊下令:“阿號作戰(Operation A-Go)發動。”阿號作戰是日軍決戰的代號,原來判斷將在新幾內亞方向的比亞克打響,所以第一航空艦隊向該方向轉場(見第3節)。現在決戰目標明確,下一份電報豐田向小澤發來著名的1905年東鄉平八郎元帥在日俄戰爭海上決戰前的訓令:“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各員一層,奮勵努力。”此時引用這份著名的訓令真是恰到好處。其實在1905年日本帝國並沒有到生死存亡的關頭。但如今,美軍大軍壓境,一心剿滅日本帝國。馬裏亞納群島一旦丟失,東京—關東地區會慘遭轟炸,國將不國不是危言聳聽。小澤將東鄉訓令傳達全軍後,在旗艦大鳳號上升起了Z字旗。1905年東鄉在決戰前首次升Z字旗。1941年南雲在放飛珍珠港攻擊隊時同樣升Z字旗。這次是日海軍曆史上第三次升Z字旗,其象征意義十分明確:日軍太渴望一場決戰的勝利了。
曆史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聯合艦隊雖傾巢而出,但第一機動艦隊水麵戰艦的兵力隻有第58特混艦隊的一半(表4)。其中決戰利器航母的對比日,美是9 : 15。日航空兵力也僅有美軍的一半(表5)。具體來說,航母艦載機日,美對比是430 : 891,加上戰列艦和巡洋艦攜帶的水機,日,美對比是473 : 956。但小澤認為要是總兵力達到1400架的第一航空艦隊在馬裏亞納方向能出動400架的話,雙方航空兵力就會基本持平。他不知道的是第一航空艦隊在馬裏亞納方向隻有在關島的70來架殘存飛機。在機場被炸爛的情況下,這些飛機自身難保,不可能在決戰中有所作為。但這一切小澤都被蒙在鼓裏。
表4 菲律賓海航母對決中美,日參戰水麵戰艦
| 大型 航母 | 輕型 航母 | 戰列 艦 | 重巡 洋艦 | 輕巡 洋艦 | 驅逐 艦 | 總計 |
美 | 7 | 8 | 7 | 8 | 13 | 66 | 109 |
日 | 5 | 4 | 5 | 11 | 2 | 28 | 55 |
【資料來源】S. E. Morison, 1953, New Guinea and the Marianas, March 1944–August 1944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vol. VIII), p. 233,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注] 表中美軍兵力僅限於直接參加航母對決的第58特混艦隊。另外美軍聯合遠征部隊有535艘艦艇參加馬裏亞納群島登陸戰役(包括7艘護航航母,170架艦載機),但沒有參加航母對決。表中日軍兵力來自第一機動艦隊,是日海軍參加馬裏亞納群島戰役的全部水麵兵力(日海軍另有潛艇,岸基海航,和海軍陸戰兵力參戰)。
表5 菲律賓海航母對決中美,日艦載海航兵力
| 戰鬥 機 | 俯衝 轟炸機 | 魚雷 轟炸機 | 航母艦載機 總數 | 水上 偵察機 | 總計 |
美 | 475 | 232 | 184 | 891 | 65 | 956 |
日 | 222 | 113 | 95 | 430 | 43 | 473 |
【資料來源】S. E. Morison, 1953, New Guinea and the Marianas, March 1944–August 1944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vol. VIII), p. 233,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注] 表中美軍兵力僅限於直接參加航母對決的第58特混艦隊。另外美聯合遠征部隊7艘護航航母有 170架艦載機。表中日軍兵力僅限於直接參加航母對決的第一機動艦隊。另外日第一航空艦隊在關島有70架左右岸基海航飛機參戰。
在聯合艦隊中以“戰術大師”著稱的小澤認為巧用奇兵,可以獲勝。日機攻擊半徑達到了300海裏(555公裏,345英裏),而美機攻擊半徑僅200海裏。所以日軍在美機航程外放飛攻擊隊,可沉重打擊美軍。而且當地風向是東風,對日軍有利:航母可高速向東航行,放飛攻擊隊,縮短航母和美艦以及航母和關島的距離。而美航母要放飛攻擊隊高速向東航行會增大美航母和日航母的距離,本已“腿短”的美機更夠不著目標。而且這樣會減少美航母和關島的距離,會更方便岸基航空兵力打擊美航母。可以說這場決戰,日軍占有天時,地利的優勢。
從6月15日到18日,雙方都在排兵布陣,積極偵察。連續三天,日第一機動艦隊在航渡時被美潛艇發現,美第五艦隊全軍上下歡騰,以前威風凜凜,現在很久不敢現身的日軍主力總算出來迎戰了,這樣殲敵機會就來了。求戰心切的米切爾一心要向西尋敵。他明白美機航程短,隻有縮短距離才能殲敵。但他的頂頭上司斯普魯恩斯考慮到以前多次海戰中日軍分兵多路,若米切爾向西前出太多,會中日軍調虎離山的詭計,而日軍沒被發現的部隊可能包抄到米切爾身後,對正在開展塞班登陸作戰,兵力較弱的聯合遠征部隊帶來浩劫。“獵食者行動”的戰役目標不光是占領塞班,還要占領關島和提尼安,所以海上有大量登陸部隊待命,第五艦隊一定要保證他們的安全,絕對不能遭到日軍突襲。中途島的教訓之一就是南雲因為要同時完成兩個任務:對地攻擊和反艦作戰,結果被鑽了空子。所以斯普魯恩斯同意米切爾在馬裏亞納群島以西展開:白天向西航行,但晚上務必要向東航行,這樣不至於離開群島太遠。
6月18日,一直分兵多處的第58特混艦隊合兵一處,在馬裏亞納群島以西約120海裏處展開(圖16,另見表2)。在24海裏 × 12海裏(288平方海裏,960平方公裏)的遼闊海域,第58特混艦隊的核心是第58.3打擊群,米切爾的旗艦列克星頓號(Lexington,紀念1942年5月在珊瑚海戰沉的同名艦,圖31)和斯普魯恩斯的旗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都在這個打擊群。北麵是第58.1打擊群,南麵是第58.2打擊群。西北麵是第58.4打擊群。這四個航母打擊群既能相互守望,又能不受幹擾地各自起降飛機。另外第58.7戰列艦打擊群在最西麵,作為戰列(battle line)離敵最近。這樣來犯日機先會被第58.7打擊群一頓飽打。從空中看,浩浩蕩蕩的第58特混艦隊的陣形像一個倒F(圖16)。
圖16 第58(高速航母)特混艦隊陣形圖:6月19–20日
【資料來源】 劉怡,2011,《聯合艦隊》,p. 328,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注] 圖中的“特混大隊”和本文中的“打擊群”,原文都是 Task Group。
6月19日淩晨,第一機動艦隊的陣形像一把長長的錘子,有一個彎的把手(圖17)。前麵的榔頭是丙部隊:主力是第3航空戰隊的三艘輕型航母(瑞鳳,千歲,千代田)和前衛部隊的四艘戰列艦(大和,武藏,金剛,榛名)加八艘重巡。這樣最充分地運用戰列艦和巡洋艦的水機作為偵察力量,也運用戰列艦和巡洋艦強大的火力,可以痛擊來犯美機,同時艦載機可攻也可守,這樣保護了跟在後麵的航母主力。榔頭後麵約100海裏處的把手是小澤親率的甲部隊:主力是第1航空戰隊的三艘大型航母(大鳳,翔鶴,瑞鶴)。把手的彎頭是乙部隊:主力是第2航空戰隊的兩艘大型航母(隼鷹,飛鷹)和一艘輕型航母(龍鳳)和一艘戰列艦(長門)(見表3)。
圖17 第一機動艦隊陣形圖:6月19日
【資料來源】E. Grove, 1993, Sea Battles in Close-Up: World War II, volume two (p. 180),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注] 甲,乙,丙部隊原文是A FORCE, B FORCE, C FORCE。
6月19日淩晨5時,甲,乙,丙三支部隊(表3)出動三波共43架水機去偵察美軍位置。日軍對偵察失利造成中途島慘敗心有餘悸,偵察工作極為細致,三波飛機的搜索路線相互重疊。有21架沒能返航,或迷航失事或被美軍擊落。但有一架偵察機在07時30分斬獲重大情報:在提尼安以西大約130海裏,日軍資料裏定位為“7 I”的位置發現兩艘美航母(圖18)。07時34分另一架偵察機在同一位置確認發現四艘美航母。消息傳來後,在08時30分,第一攻擊波69架火速從丙部隊一馬當先的瑞鳳,千歲,千代田號航母上騰空而起,第五場航母對決(也是太戰的決戰)打響了(表6)。
6月18–19日兩天,美軍積極的偵察行動未有任何實質性斬獲。唯一一次例外是在6月19日01時15分一架PBM“航海者”式(Mariner)水機通過雷達在關島西部600海裏處發現了40艘日艦,這正是小澤的主力(圖18)。用機載雷達在深夜斬獲日軍情報在當時是頂級技術。但令人扼腕的是這份寶貴的情報沒有被第58特混艦隊及時收到,斯普魯恩斯到09時才經轉發收到,此時這份情報的價值已經不大。在偵察作戰中,日軍無疑搶了先機。
圖18 雙方的偵察行動:6月19日00時—08時30分
【資料來源】E. Grove, 1993, Sea Battles in Close-Up: World War II, volume two (p. 180),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注] 標注的是01時15分美機發現日艦和07時30分日機發現美艦的位置。
從上午08時30分起,日軍放飛了四個攻擊波,總數達到了328架。加上黎明前三波偵察機和10時再一波偵察機共45架水機,一天之內(其實一個上午之內)出動了373架,如此出擊規模達到了日航母部隊的峰值(表6)。日攻擊隊不但規模龐大,而且這台航母對決大戲一切都在按照小澤精心策劃的劇本在開演:偵察機精準地將敵定位,在出擊時刻美艦隊已進入日機攻擊半徑(距離300海裏),但日艦隊還沒有進入美機攻擊半徑。隨著一波一波戰機騰空而起,撲向美軍進行先發製人的打擊,小澤和幕僚自信爆棚,覺得決戰勝利在望。而此時斯普魯恩斯和米切爾雖心急如焚,但對日軍位置無法定位,隻能以不變應萬變,嚴陣以待。
【航母對決五:菲律賓海,未完待續】
菲律賓海戰被美軍戲稱為火雞射擊The 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可想而知最後的結果。美軍的飛行員素質,飛機數和品質都比日軍高出一個級別,以相對很小的代價,給日軍艦隊造成巨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