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題圖) 蘭利號輕型航母(美軍第一艘航母):14000噸(滿載),36架艦載機
一百年前,古老的海軍和高新的航空之間的結合成就了海軍航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1910年,飛機就首次從軍艦上騰空而起。十年不到,第一艘有全通甲板的真正航母問世。但早期的海航飛機動力不足,性能不穩,僅限於觀測和偵察任務,在海戰中要挑起殲敵重擔很少有人看好。在一戰和二戰之間的20年間,海航的躍進可謂波瀾壯闊,艦載機開始肩負起保衛艦隊和攻擊敵方的重任,航母高效集中的打擊能力開始嶄露頭角。本篇簡介這些發展,為太平洋戰爭 (太戰) 時美,日航母之間的六場對決打下基礎。
航母和海航在兩戰之間能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時期,取決於(1)華盛頓海軍會議後各國主力艦建造受到限製,將注意力轉向航母;(2)航母和航空技術經曆了日新月異的發展。
一戰以後,各勝利國馬不停蹄地開始海軍競賽。這種勞民傷財的軍備競賽在1921-1922年舉行的華盛頓海軍會議上開始刹車。1922年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Washington Naval Treaty)》將英,美,日,法,意各國主力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總噸位限製在5 : 5 : 3 : 1.75 : 1.75,而且規定有十年的造艦假期(不造新艦)。條約對嶄露頭角的航母也有限製:按上述比例,航母總噸位被限製在135000 : 135000 : 81000 : 60000 : 60000噸。單艘航母排水不能超過27000噸,但每個國家有兩艘例外(主要是允許將戰列巡洋艦未完工的艦體改建成航母,不然這些艦體將被拆毀,浪費太大)。從製度的角度看,《華盛頓海軍條約》(簡稱《條約》)為航母的發展規範了遊戲規則。
當時英軍已有一艘1918年入役的由遠洋客輪改建的百眼巨人號(Argus)航母。這艘滿載16000噸,有15架艦載機的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有全通甲板的航母。在英,美,日三強的海軍競賽中,英航母的發展領先一步。但美,日航母建設很快超過英,而且英在二戰中沒有參加任何一場航母對決,出於篇幅考慮,本篇(也是本係列)隻專注美,日航母的發展。
1 美,日第一批航母
1922年3月20日,美國迎來了第一艘航母:蘭利號(Langley)。根據《條約》,這艘在1921年11月華盛頓海軍會議前完工的航母是“試驗艦”,不計入總噸位。這艘滿載14000噸(本係列所有噸位都用滿載), 有全通甲板的航母的前身是一艘又髒又慢的運煤船,最高時速僅16節(海裏/時,29公裏/時,18英裏/時)。最別開生麵的是屬“高新技術”的蘭利號帶了一群信鴿出海。當時通訊技術原始,信鴿是可靠的通訊手段。蘭利號的36架沃特(Vought)VE-7雙翼機取得了無數美海航零的突破,例如首次從航母上起降。
我們從小看著高大上的美航母長大,很難想象美航母的起步像“醜小鴨”一樣。蘭利號一開頭隻能跟在戰列艦部隊裏“打雜”,幹點偵察觀測這類輔助任務,最大的貢獻是為射程越來越遠的戰列艦主炮提供校射服務。但出身低下,帶著信鴿啟航的蘭利號逐步為美海航發展壯大摸索出一條寶貴的道路,二戰前悄然成為一支勁旅。2022年美國海軍隆重慶祝百年航母,就是慶祝蘭利號入役100周年(見《航母對決係列:前言》圖3)。
1922年12月27日,日本迎來了第一艘航母:鳳翔號(Hosho)。這艘滿載9700噸的有全通甲板的航母是全世界第一艘正宗航母:鳳翔號不是從其他艦種改建的,它一開始就是作為航母設計的。所以1922年是航母發展史上特別有意義的一年:美,日海軍都迎來了第一艘航母,而且日軍迎來的是一艘根正苗紅,出生就是航母的航母。另外讀者要注意:鳳翔號不是在第一場航母對決中(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第一艘被美軍擊沉的航母翔鳳號(Shoho)(見本係列《航母對決一》)。“鳳” 和“翔”這兩個漢字實在太優美,被日軍反複使用。和鳳翔號相比,翔鳳號出生晚(1941年11月才入役),死的早(壽命才六個月)。太戰時,鳳翔號因為高齡,很少上前線,主要任務是在後方訓練新手,結果命大福大,是1941年太戰開打時日軍全部十艘航母中堅持到終戰唯一沒沉到海底的一艘。
圖2 鳳翔號輕型航母(日軍第一艘航母):9700噸(滿載),15架艦載機
和蘭利號一樣,鳳翔號的15架三菱十式單座雙翼機(英國人設計的)也取得了無數日海航零的突破。當時日本能造航母和艦載機,但無人能駕機上艦。拜師心切,不恥下問的日本請當時的盟友英國(英日自1902年起結盟)幫忙。
1921年9月,當時航母技術領先的英國派出一個27名專家組成的顧問團,在山彼爾(W. Sempill)上校率領下來對日海航進行啟蒙教育。1923年2月飛機首次在鳳翔號起降時都是顧問團的英國專家駕駛的,但不久善於學習的日本飛行員開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不是說著玩的:1941年12月太戰一開打,日海航將兩艘英軍認為不可能被飛機擊沉的巨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擊沉。因日海航是英軍手把手教的,戰勝“於藍”的一位飛行員有點犯罪感,事後駕機來到英艦沉沒海域向“於藍”獻花)。當時日,美矛盾已加劇,美對英這種“貓教老虎”的短視行為暗中施加壓力。1921-1922年華盛頓海軍會議的外交成果之一是廢除了英日同盟(代之以《四國條約 Four-Power Treaty》,美,英,日,法同意不改變太平洋地區現狀)。這樣英國被迫撤出了顧問團,但18個月的勤學苦練已讓日海航打下了可以問鼎天下的堅實基礎。
圖3 貓教老虎:山彼爾上校向東鄉平八郎元帥(日俄戰爭時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展示英軍現役的麻雀隼(Sparrowhawk)戰鬥機, 1921年12月
2 美,日第二批航母
從1922年到1941年這20年間,美,日海軍在第一批航母入役以後先後將三批航母加入部隊(表1)。雙方相互影響,相互競賽,極大地推動了兩戰之間航母的發展。
表1 美,日航母服役時間表(1922–1941)
|
1922 |
1923 |
1924 |
1925 |
1926 |
1927 |
1928 |
1929 |
1930 |
1931 |
美 |
蘭利 |
|
|
|
|
列克星頓,薩拉托加 |
|
|
|
|
日 |
鳳翔 |
|
|
|
|
赤誠 |
加賀 |
|
|
|
|
1932 |
1933 |
1934 |
1935 |
1936 |
1937 |
1938 |
1939 |
1940 |
1941 |
美 |
|
突擊 隊員 |
|
|
|
約克 城 |
企業 |
|
黃蜂 |
大黃蜂 |
日 |
|
龍驤 |
|
|
|
蒼龍 |
|
飛龍 |
瑞鳳 |
翔鶴 瑞鶴 翔鳳 |
1927-1928年,美,日海軍迎來了第二批航母。這些航母在設計上吸取了蘭利號和鳳翔號的經驗教訓,在噸位上和第一批可以算為輕型航母的蘭利號和鳳翔號相比是鳥槍換炮。1927年,列克星頓號(Lexington)和薩拉托加號(Saratoga)入役。這兩艘根據《條約》規定由戰列巡洋艦未完成的艦體改建的航母是當時(直至二戰中期)噸位最大的航母:滿載時列克星頓號有48000噸,薩拉托加號44000噸。艦載機達到了驚人的78架,航速可飆到33節,是蘭利號的兩倍。高航速可提高甲板風速,讓更重更大(可攜帶更多彈藥,更多燃油,航程更遠)的艦載機起降。
圖4 薩拉托加號大型航母:44000噸(滿載),78架艦載機
[注] 薩拉托加號保留了四座八門203毫米/8英寸艦炮,準備和巡洋艦級別的敵艦一拚。
赤誠號(Akagi)和加賀號(Kaga)大型航母分別於1927年和1928年入役。兩艦組成第1航空戰隊(現代軍語:航母打擊群),成為太戰時機動部隊(日軍對航母特混艦隊的稱呼)的核心。和列克星頓號和薩拉托加號類似,這兩艘日本航母由戰列巡洋艦未完成的艦體改建而成。赤誠號滿載42000噸,加賀號滿載39000噸,入役時可攜60架艦載機。這兩艘航母落成時最大的特征是有三層飛行甲板。由於當時全通甲板無法同時進行起降作業(這個老大難問題在二戰後英軍發明斜角甲板後才解決),三層甲板的設計思路是讓飛機從最上層甲板降落,從中層和下層甲板起飛。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變”在上海爆發。1月29日,加賀號和鳳翔號奔赴淞滬戰場,這是現代航母首次參戰。日軍航空攻擊兵力主要來自雙航母編隊的三菱B1M轟炸機(被國軍擊落一架)。來自加賀號的一架中島A1N2戰鬥機擊落了一架中方由美國誌願飛行員操縱的波音P-12戰鬥機,取得日海航第一個空對空戰果。5月停戰後雙航母返回日本。
戰火考驗加上日常訓練發現三層甲板作為一種創新,用心良苦,但極不實用。1933-1935年,加賀號入塢改建,拆掉了結構複雜而無用的三層甲板,鋪上一直延伸到艦首的全通甲板。改建後加賀號的艦載機數量增至72架。1935-1938年,赤誠號也完成類似改建。
圖5 1938年改建後的赤誠號大型航母:42000噸(滿載),72架艦載機
[注] 赤誠號在1941-1942年是機動部隊旗艦,參加了珍珠港,印度洋,中途島這三大戰役。
3 美,日第三批航母
1933-1934年,雙方各自迎來一艘輕型航母。1933年,滿載僅10000噸,可載48架艦載機的龍驤號(Ryujo)入列(見本係列《航母對決三》圖5)。它是由一艘輕巡洋艦改建的。日本從鳳翔號開始已掌握了正宗航母的設計技術,為什麽還要從輕巡改建呢?從製度角度,此舉鑽了《條約》的空子。《條約》規定滿載未超過10000噸的航母不計入航母總噸位的配額。
1934年,滿載17000噸,可載76架艦載機的突擊隊員號(Ranger)入列。這是美軍第一艘從頭開始就作為航母設計的正宗航母,根據《條約》必須計入航母總噸位的配額。在美航母總噸位135000噸,列克星頓號和薩拉托加號已占用92000噸的情況下,這艘輕型航母若能控製在17000噸,將還可能再建一艘25000噸的大一點的航母。
這兩艘輕型航母都需螺絲殼裏做道場,小小的艦體要塞進大量飛機(1930年代的飛機在尺寸上和1920年代的飛機不能同日而語),捉襟見肘,調度困難,難以達到大型航母艦載機的出勤率。另外,龍驤號有頭重腳輕的毛病,在高海況下航行會很危險。突擊隊員號航速較慢,二戰期間一直被派到無敵航母壓力的大西洋作戰,沒有參加太戰中“高端”的六場航母對決中的任何一場。總之,雙方對這兩艘輕型航母都覺得不理想,沒有續建。
1922年建立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製度通過在1930年簽署的《倫敦海軍條約(London Naval Treaty)》得到加強(同樣由英,美,日,法,意簽署)。一個明顯的漏洞被堵住:像蘭利號,龍驤號這樣以前不計入總噸位的航母現在都要計入。但日本從一開始對這一限製它的海軍發展的製度心懷不滿。1934年12月,日本宣布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到了1936年條約期滿時其餘四方也沒胃口續約。另外1936年英,美,法簽署了《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Second London Naval Treaty)》,由於日,意懶得奉陪,《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等於西方盟國做繭自縛,等到1939年二戰開打以後自然作廢。總之在1930年代中期,從華盛頓會議開始以來的限製海軍軍備競賽的製度徹底崩潰。航母和海航得到了自由發展的空間,但二戰的腳步更近了。
4 美,日第四批航母
在1937年12月,滿載19000噸,載機57架的蒼龍號(Hiryu)入役。稍作修改後,1939年7月,滿載20000噸,載機58架的飛龍號(Soryu)入役。“雙龍”吸取了鳳翔,赤誠,加賀,和龍驤四艦的經驗教訓,被稱為日本“第一型現代航母”。“雙龍”最大航速達 35節,創下了日航母記錄。與赤城號和加賀號相比,“雙龍”緊湊的設計在排水量約為前者一半的情況下仍能達到與前者相近的性能,但內部操作沒有龍驤號這麽局促。總之,“雙龍”大小適中,設計先進。
1938年4月,蒼龍號赴中國支援華中作戰,將部份艦載機部署到南京,武漢,和安慶,有一架戰鬥機被擊落。同年12月蒼龍號支援了廣東作戰。飛龍號服役後“雙龍”組成第 2 航空戰隊,於1941年7月南下支援對法屬印度支那的進攻。除了噸位嫌小防護不夠(設計時還受《條約》約束)以外,日軍對“雙龍”比較滿意,以此為基礎發展了下一級航母:“兩鶴”。
圖6 飛龍號大型航母:20000噸(滿載),58架艦載機(正在起飛的是零式戰鬥機)
[注] 注意飛龍號(和圖5的赤誠號)有日本(和世界各國)航母中僅有的設置在左側的艦橋。所有其他航母艦橋都在右側。
為準備太戰,日軍於1941年8月和9月緊鑼密鼓地將兩艘滿載32000噸,載機72架的大型航母祥鶴號(Shokaku)和瑞鶴號(Zuikaku)入役(見本係列《航母對決一》圖3和圖4)。在“無《條約》時代”,日軍放手大幹,設計出一型最理想,最先進的航母,融高航速,大航程,重保護,和大量艦載機(最多80架)於一身。“兩鶴”是“雙龍”的放大版,比“雙龍“重了10000噸,彌補了”雙龍”防護的不足。“兩鶴”比赤誠號和加賀號輕了7000-10000噸,操艦更加靈活,這在戰時為躲避來襲炸彈或魚雷緊急轉舵至關重要。同時“兩鶴”的艦載機聯隊(簡稱翔鶴隊和瑞鶴隊)達到了赤誠隊和加賀隊的數量(72架),雖和美列克星敦級的78架有一點小差距和美約克城級的90架有更大的距離,但日海航在飛機性能和人員素質上有質量優勢,可彌補這一數量劣勢。“兩鶴”入列後組成第5航空戰隊,馬不停蹄地投入高強度訓練,幾個月後就加入機動部隊奔赴珍珠港。
在“兩鶴”服役前的1940年12月,走上全力擴軍道路的日本將一艘水機母艦改建為一艘滿載13000噸,載機30架的輕型航母瑞鳳號(Zuiho)。在“兩鶴”服役後的1941年11月,日本又將一艘潛艇母艦改建為一艘滿載13000噸,載機21架的輕型航母翔鳳號(Shoho)(見本係列《航母對決一》圖9)。
這樣到1941年12月太戰開打時,日軍航母總數達到了十艘(六艘大型,四艘輕型):(以服役年代為序)鳳翔,赤誠,加賀,龍驤,蒼龍,飛龍,瑞鳳,翔鶴,瑞鶴,翔鳳(表1)。總噸位達到了212000噸,世界第二(英軍12艘航母總噸位240000噸,世界第一),超過了美軍八艘航母的177000噸。日軍航母全部集中在太平洋,而美軍要兩洋作戰,所以日軍在太戰初期有巨大的航母優勢(英軍在太平洋無一艘航母,所以不在本係列範疇內)。
在美國方麵,在1937年9月和1938年5月,兩艘滿載26000噸,載機90架的大型航母約克城號(Yorktown)和企業號(Enterprise)入役。這兩艘約克城級航母的設計是在吸取蘭利,列克星頓,薩拉托加,和突擊隊員四艦的經驗教訓後的成果。這級航母被稱為美國“第一型現代航母”(在美軍中的地位類似於蒼龍級在日軍中的地位)。比較蘭利和突擊隊員兩艘輕型航母和列克星頓和薩拉托加兩艘大型航母的表現,美軍得出結論:要致力發展大型,高速的航母來支持大型艦載機聯隊作戰。約克城號和企業號這兩艘航母是在《條約》時代設計的,還要顧及總噸位配額,所以盡管是“大型”航母,噸位比列克星頓號和薩拉托加號低20000噸左右,這樣操艦更加靈活。然而由於卓越的設計,約克城號和企業號的艦載機數量比列克星頓號和薩拉托加號的還要大(90架 : 72架)。同時約克城號和企業號比蘭利號大12000噸,比突擊隊員號大9000噸,艦載機作業能夠施展開來。總之,約克城號和企業號這兩艘大小適中,設計先進的新銳航母深受美軍青睞。所以在《條約》失效後,美軍追加了一艘約克城級:大黃蜂號(Hornet),在1941年10月入役。約克城級三艘航母是前四場航母對決中(也是最集中的四場,發生在1942年5月到10月的五個月之間)美方的絕對主力,每一場都上陣。有兩艘被擊沉:約克城號在中途島 (見本係列《航母對決係列二》圖5),大黃蜂號在聖克魯斯 (見本係列《航母對決係列四》圖1)。
圖7 企業號大型航母:26000噸(滿載),90架艦載機
[注] 企業號參加了六場航母對決中的五場(它沒趕上第一場珊瑚海海戰,因為它在為杜立特空襲東京的任務護航)。在最艱苦卓絕的頭四場航母對決中,企業號參加了三場,是主力中的主力。第四場對決(聖克魯斯海戰)結束時,遍體鱗傷的企業號是美軍在廣袤的太平洋抵抗日軍的最後一艘航母。綽號“大E”的企業號命大福大,活到終戰(開戰時美軍八艘航母另外隻有薩拉托加號和突擊隊員號幸存)。包括全球戰略在內的很多軍迷認為“Enterprise” 譯為企業號是翻譯錯誤。奮勇作戰的軍艦和 “(商業)企業”無關,最貼切的譯名應是“奮進號”。但真要改成“奮進號”很多熟悉“企業號”輝煌戰績的軍迷讀者可能一時無法接受,所以為方便讀者,本係列將錯就錯,繼續使用“企業號”。
在《條約》還有效的1935年,約克城號和企業號正在建造,蘭利號退出一線成為訓練航母,空出一艘《條約》允許的標準排水15000噸航母的名額。美海軍盡管如前所述青睞大型航母,還是設計建造了一艘不理想的航母黃蜂號(Wasp)來補缺額(1940年4月入役)。要在滿載19000噸的艦體(比約克城級小了四分之一)塞進同樣大小的艦載機聯隊(最多90架,一般攜帶70-80架以免太擁擠),設計師隻能讓黃蜂號裝上較小的動力係統,幾乎沒有裝甲,也沒有魚雷保護。在戰時這種冒險的設計將釀成大禍。
1941年12月太戰開戰時,美軍有八艘航母:(以服役年代為序)蘭利,列克星頓,薩拉托加,突擊隊員,約克城,企業,黃蜂,大黃蜂(表1)。總噸位177000噸,世界排名僅第三(英一,日二)。由於突擊隊員號和黃蜂號因丘吉爾一再墾求被部署在大西洋,在太平洋和優勢日軍十艘航母硬剛的隻有六艘航母(蘭利號1935年轉為訓練航母後於1937年被改裝為水機母艦,戰爭爆發後擔任運輸戰鬥機任務,嚴格來說已不能算是正宗航母,這樣的話美軍在太平洋隻有五艘航母)。這就是航母對決開打以前美軍麵對的嚴峻形勢。
討論一下你提的:“美國這麽多年,給軍人和各級軍官確實待遇太好了。”我不知道你是憑印象還是有數據。下麵是Wikipedia “Joint Chiefs of Staff” 這一條提供的數據:
While serving as the chairman or vice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chief of staff of the Army, commandant of the Marine Corps,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chief of staff of the Air Force, or commandant of the Coast Guard, the salary is $15,583.20 a month, regardless of cumulative years of service completed under section 205 of title 37, United States Code.
最高軍事首長年薪$20萬不到,我個人認為軍人待遇不夠高。2017年川總剛上台,他從小也是軍迷,上過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他問上述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工資,人家請他猜,他說你們官這麽大,起碼有$150萬吧,眾笑。總統覺得軍人待遇低的不可思議。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2/05/03/11533246.html 謝謝討論!
“現在美國人怕死的不得了” 80年前珊瑚海/中途島戰役前日軍對美國“少爺兵”也有同樣看法。。。
“最近有兩次中美兩方艦艇接近,都是美方退吧” 不清楚你講的具體是哪次,但我記得美艦為防止被撞,避讓過(冷戰期間美艦被蘇艦故意撞過)。另外我還記得過去一兩年有一照片,美驅逐艦艦長(翹著大腿),大副指點江山,近處中方航母正在起降作業。這是火炮射程之內!中方護航戰艦竟然能讓美艦如此單刀插入,沒有挺身而出,為母艦擋住“炮火”,反映的是極差的戰術素養。
“如果不打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讓我們共同為和平禱告,求神看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