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2月24日至今(3月1日),基輔戰役激戰正酣。第一階段似已結束。烏軍在總統領導下,大出意外地挫敗了俄軍速戰速決,拿下基輔的企圖。在烏克蘭,貌似強大的俄軍醜態百出。準備不足(據說第一天才發射了160枚導彈,不是1600枚),後勤差勁(坦克燃油在路上耗盡,餓肚子的士兵去當地超市找吃的),閃擊烏克蘭打成這樣,成為全球笑柄。再加上全球義憤填膺的經濟製裁,不少專家已開始預測俄國的崩潰或普京的倒台。
作為長期研究蘇俄軍史的(業餘)曆史學家,筆者認為這是蘇俄軍隊開戰初期的一貫作風。我們大家常用熊來比喻蘇俄,這不光是玩笑,其實十分恰當。在動物界,熊是陸地之王,位於食物鏈頂端,沒有天敵。熊的特點是經得起打,適應性強,其耐力,韌勁,凶殘動物界無出其右。但熊動作遲緩,有點木頭木腦。相比之下,獅,虎,豹動作敏捷,爆發力強,但耐力不足。經常在漫畫裏被畫成熊的蘇俄軍隊打起仗來的表現真的和熊很像。
開戰第一天(2022年2月24日),俄米-8直升機群飛越基輔上空,載特種部隊突襲 Hostomel機場。
要預測未來,最好了解曆史。要預測2022年基輔戰役的未來,最好了解前兩次基輔戰役(1941年和1943年)的曆史。1939-1940年,史稱冬季戰爭(Winter War)的蘇芬戰爭對蘇德戰爭(蘇俄稱偉大衛國戰爭)影響極大。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弱小的芬蘭在第一階段竟將蘇軍打得滿地找牙。和今天一樣,當時全世界(尤其是對蘇磨刀霍霍的德國)都大肆宣傳蘇軍的失利,覺得俄熊是花花架子,真打起來會被揍得鼻青臉腫。如果小小的芬蘭有此能耐,戰無不勝的德軍碾壓蘇軍不在話下。
結果1941年6月一開打,蘇軍真的不堪一擊。從6月22日開始的“巴巴羅薩”計劃一聲炮響之後,德軍如猛虎下山,勢如破竹,進展猶如圖上作業一般順利。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陸上戰爭以蘇軍慘敗拉開序幕。似乎還在冬眠的熊,蘇軍一開戰被打悶,木頭木腦,屢戰屢敗。打到9月的第一次基輔戰役,在蘇聯第三大城市基輔淪陷後,紅軍100萬大軍灰飛煙滅(其中60萬人被俘!)。這是到那時為止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殲滅戰,被殲被俘人數破了記錄。
1941年9月:德軍占領下的基輔,遠方是第聶伯河(大橋正在燃燒)。
難怪打遍歐洲無敵手的德國欣喜若狂,覺得勝利在望。哪個國家能經受得起這樣的巨損?比如一年前另一所謂強國法國,還沒打成這樣就嚇尿投降了。
但是熊和公雞是不一樣的動物。別的國家經受不起這樣的巨損,蘇俄可以。蘇軍士兵的吃苦耐勞,適應性強,在德軍無法作戰的極寒環境下奮勇作戰的“熊脾氣”連他們的德國對手也敬畏。很多德國名將(如曼施坦因元帥)在回憶錄中指出蘇軍經曆飽打以後的堅韌不拔是他們被蘇軍打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見“讀書筆記: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065/202007/633.html)。德軍將他們的主戰坦克以“虎”“豹”命名,反映了他們的作戰風格和民族特征。“虎式”“豹式”坦克的確出手不凡,技壓群雄,可以一當十對抗早期的蘇軍坦克(美英軍史承認要對抗一輛“虎式”“豹式”坦克,最好出動五輛坦克。具體可見2014年的電影《Fury》:四輛美軍“謝爾曼”坦克對抗一輛“虎式”坦克被打的隻剩一輛)。但是最後,虎豹都被熊碾壓。
蘇德戰爭一場又一場的戰役請有興趣的網友欣賞愚作《蘇德戰爭戰役簡史》https://blog.wenxuecity.com/myindex/77065/ 這裏長話短說介紹一下1943年的第二次基輔戰役。這個戰役十分冷門,是夏季打的著名的庫爾斯克戰役後蘇軍秋季攻勢的一部分(基輔戰役以外還有頓涅茨-第聶伯河戰役和第聶伯河河曲戰役)。此時的蘇軍,屢敗而屢戰,知恥而後勇,已非吳下阿蒙。蘇軍秋季攻勢重點是烏克蘭,和蘇軍瓦杜丁大將對陣的是德軍中最有才華的,希特勒第一愛將曼施坦因元帥。
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名將難打無兵力無坦克之仗。曼施坦因和瓦杜丁部隊人數是1:4,坦克,大炮,飛機是1:6(蘇軍裝備含海量的美英援助)。蘇軍盡管得勝,但是真正的“慘勝”。不是俗稱“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由於單兵素質低於德軍,蘇軍殺敵2,600,自損(陣亡)28,000。也就是說德軍打出了超過了一比十的交換比。加上負傷失蹤人數,在第二次基輔戰役中德軍傷亡20,000人,蘇軍傷亡120,000人。
苦戰之後,11月6日瓦杜丁率軍重光基輔。他打的是典型的“熊式”進攻,從正麵像壓路機一樣死打猛撲,以人海,坦克海,飛機海壓服對手。蘇軍死傷無數,連主帥瓦杜丁本人也於1944年2月殉國。從戰略上看,蘇軍戰役目的達到:基輔被收複,德軍被逐出烏克蘭全境。1944年3月,曼施坦因被趕到波蘭東部利沃夫(就是現在烏克蘭西部重鎮利沃夫,去波蘭的難民必經之路。利沃夫如何從屬於波蘭變成屬於烏克蘭,1991年以前屬於蘇聯,說來話長,此處略過)。失望至極的元首將戰敗的愛將解職。
1943年11月:蘇軍重光基輔。
1941年和1943年兩次基輔戰役蘇軍的不同表現是俄熊打仗的一貫風格。蘇德戰爭中,蘇軍傷亡人數即使在蘇軍打勝的戰役(如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柏林等)都超過德軍傷亡人數。1941-1945年總計德軍陣亡約500萬人,而1千萬以上蘇軍陣亡。盡管蘇軍傷亡始終超過德軍,但最後勝利的是蘇聯。
有趣的是俄政府從不認可熊是俄官方動物,和美,德,波,印尼等國一樣,俄官方動物是鷹。今年的俄烏戰爭一開打,也許普京希望來個“鷹式”打法。尤其是基輔戰役,開戰第一天(2月24日),氣勢洶洶的俄直升機群載特種部隊突擊郊外的Hostomel機場(這是我認為俄烏戰爭到目前為止最經典的畫麵)。不幸的是鷹著陸後,攻擊受挫。但熊對戰爭初期的損失從不畏懼。現在俄大軍正撲向基輔。從昨晚起大家都看到了空中拍攝的綿延十來英裏的俄地麵進攻車隊,場麵震撼,這是真正的“熊式”推進。
打仗最好知己知彼。和熊打仗最好了解熊。受傷的熊是危險的熊。狗急了都會跳牆,熊急了會不會按核按鈕這需要另外討論,但熊在基輔受挫急了一定會變本加厲,使出渾身解數再攻。所以這兩天大家對烏總統保衛基輔領導有方拍手叫好之餘,別忘了這隻是第一階段,還會有第二階段,第三階段 。。。俄軍想通過軍事現代化,將部隊轉變成“鷹”,精準打擊而(盡量)避免平民傷亡,看來不成功。當鷹不成,熊永遠是熊。所以我估計下一步俄軍會利用強大火力,不惜代價,不顧平民傷亡和城區破壞,以蘇俄軍隊一貫的“熊式”作風完成21世紀的第一次基輔戰役。
【補記】基輔可能是20世紀最倒黴的城市。100年間(其實是25年間)打了五次基輔戰役。上述1941年和1943年兩次以外,1918-1919年間紅軍和白軍在內戰中打了三次基輔戰役。
重複曆史和創造未來是完全不一樣的。什麽等你寫台海吧,我也同時寫一個未來版本的。
最後,從你這裏學到一句金句:“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說的到位,精彩!我不是曆史科班出身。八十年代高中畢業時倒是想過去主修曆史。但當時改革開放,現代新潮洶湧澎拜。當一名曆史學家當時想起來就覺得老朽白胡狀態,與積極上進的現代青年形象不符。所以高考沒報曆史專業,讀了一個在當時極其時髦的“現代”專業。三十多年過去,對曆史的愛好一如往昔,偶爾在文城寫寫豐富廣大華僑的業餘文化生活。但一直以為戰史是“小眾市場”,沒多少relevance。沒想到一直生活在蘇俄曆史中無法自拔的普京不光為西方團結作了貢獻,為小眾市場的戰史“大眾化”也作了巨大的貢獻。History is a most relevant discipline!
烏總統可能還不如蔣介石吧。老蔣還知道把有生力量盡量的逃出東北,來個劃江而治,最不濟逃到台灣。老蔣要是和中共在大陸死扛,中國的大城市都保不住,都變成斯大林格勒。
可憐烏國,我還去過一次,就幾個大一點的城市,巷戰都沒有了。年青男子,傷亡太大,人口比例都有問題。將來怎麽結婚,生小孩? 沒有年青人口,經濟上是沒有希望的。
看來,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要是,烏或俄有一個林彪或是彭德懷級別的將領,就可以贏定。
俄烏戰爭,戰略水平還不如70年前的國共內戰。戰術水平不如30年前的海灣戰爭。
台海未來,可能不是這種戰爭形式了,中共實力還在上升,遠遠沒有到狗急跳牆程度。要是今天台海有變,中共打的可能就是2022的最新戰爭。機器人,無人機,輕輕鬆鬆的造個幾百萬個。電視公開報道,解放軍在西藏巡邏隊是帶機器人的,戰士是有機械骨骼幫助負重的。一個什麽地方的武警都知道把95式步槍裝在買來的無人機上,還研究怎麽打的準。所以現在全民巷戰就是個笑話。
"你對此戰會否升級為核戰,有什麽見解?" 不會。要是希特勒有核彈,自殺前肯定會扔。不管普是否“普特勒”,關鍵是不能把他逼急。熊被打得鼻青臉腫,不叼塊肉回去不會善罷甘休。所以烏總統要顧全大局,我建議是沿第聶伯河東西分治。美,歐表麵喊打,背後會作工作。烏很窮(人均$3000),打疫苗%很低,現在這些不戴口罩的難民將病毒傳遍全歐,兩年抗疫工作可能毀於一旦。所以歐叫苦不迭,最希望烏割肉停戰。美也不可能為捍衛基輔讓紐約吃核蛋,也會讓烏總適可而止。熊有肉吃就不會升級。
“另,對台海局勢有什麽見解?撰文分析一下?我一定過來看。難得一見的文章,讚思考。”這課題太大,一文難盡,文城就這個課題的高手如林。台海要真打,一定會有航母大戰。航母到底如何戰鬥?為鼓勵大家多學戰史,我發揮我的“戰役學”專長,正在創作一個新的係列,在此可以透露:《航母對決》,將人類曆史上全部六場航母之間的大戰(全部是太平洋戰爭中的美日海航之間)一一道來:最有名的是中途島,其他五場相對冷門。我計劃在5月(首場航母對決珊瑚海海戰80周年之際)隆重推出,屆時歡迎捧場!
另,對台海局勢有什麽見解?
撰文分析一下?我一定過來看。難得一見的文章,讚思考。
俄軍從克裏米亞半島出擊,向東朝Donetsk, Luhansk擴張,眼睛盯著烏15萬在烏東前線的重兵集團。向西朝Odesa進軍,最好和Moldova的飛地聯起來。這樣,Moldova的飛地,克裏米亞半島,Donetsk, Luhansk聯起來,都活了。
現在吃Kiev可能也吃不掉,投鼠忌器。打下來,也是個包袱。還不如合圍烏15萬在烏東前線的重兵集團。消滅烏有生力量。反而可以大打出手,見好就收。彭德懷在朝鮮放棄漢城平壤大城市眼睛都不帶眨的。
相反,烏就是沒有打過架的小孩子吧。現在忙著作秀,你有15萬重兵集團,用好了,不比發槍給平民強?快點把重兵集團收回來,離俄軍遠遠的,就象國軍從東北逃回來。跑到離北約近的地方,接受北約的改編,等俄撐不下去了,再殺回來。就象中國抗日一樣,避其鋒芒。烏隻有術,沒有道吧,做了好多秀。
“這些軍援的剩餘物資,運到中國,裝備了三野四野,打敗了武器裝備落後的國民黨部隊。”
我聽說的是,林彪的四野急行軍一個多月,從延安到東北,接受日本人投降繳獲的武器裝備,一直打到了海南。
後半段我聽說過,但可補充:不是“到東北,接受日本人投降繳獲的武器裝備”,是繳獲日本武裝的蘇軍看不上這些爛貨,轉給去東北摘桃子的共軍。
當代戰爭,軍事結果決定一切,但軍事卻不是第一考慮。首先是政治,也就是戰略效應、後果,這跟軍事計劃、行動、戰果緊密相關,反過來支持,或者限製了軍事行動的可能性。
普京的問題是對局勢有一個極其錯誤的判斷,同時對俄軍軍力有一個極其錯誤的判斷,在此基礎上,計劃和組織就建立在空想之上,所以不僅僅是行動緩慢能解釋的。
現在普京和俄國基本上已經被排斥在“文明世界”之外,西方轉變速度比俄軍進展快了兩個數量級,基本上把普京置於死地,從俄國對能源的反應來看,普京還不敢,也許是還不想,跟西方決裂,這時如果把希望寄托在以對城市大規模摧毀來逼烏克蘭就範的策略,即使能實現,也不能讓西方讓步(如承認甚至是克裏米亞),最終,這一行的的政治目的反而以失敗告終。如果這是事態發展的結局,那麽普京這一決定將是曆史上最大的失誤之一。
現在烏克蘭的戰術,應該是以軍事達到經濟和政治效果。
現在的俄國沒有當年蘇聯的國力,也沒有當年的美國支持。
打到俄國經濟奔潰,士兵都吃不上飯,槍裏麵沒子彈的時候,熊未必能再鬥下去。
熊被拔了爪牙,再厲害也不過是一頭大點的豬而已。
我聽說的是,林彪的四野急行軍一個多月,從延安到東北,接受日本人投降繳獲的武器裝備,一直打到了海南。
現在輪到烏克蘭輕敵了。澤倫斯基接受CNN 采訪,暴露了指揮部在基輔,這下俄軍要猛攻了。
“後來基輔戰役兩次打不贏德國是不是因為很多烏克蘭人站在德國一邊?”肯定不是。第二次基輔戰役戰史上說蘇軍打贏了。是有不少烏克蘭人參加偽軍,但基本沒上前線,所以沒參加兩次基輔戰役。都在後方維安,唯一的戰鬥行動是清剿遊擊隊。
“這些軍援的剩餘物資,運到中國,裝備了三野四野,打敗了武器裝備落後的國民黨部隊。”這段曆史我不了解。是真的嗎?
“美國人很可愛,戰爭年代還要國共和談,為此截斷了國民黨部隊的軍火供應。”這我聽說。補充一點:共軍1949年渡江後,國民政府遷往廣州,蘇聯大使也遷往廣州。但是,可愛的美國大使留在南京企圖向共軍示好。
其實事情遠沒有那麽簡單. 俄羅斯軍隊二戰後就沒有打過真正的大規模戰役, 沒有實戰經驗, 戰役開始時有混亂很正常. 可以看到現在俄羅斯軍已經調整戰術, 求穩不求快. 穩固已經占領的地區, 建立後勤補給線. 今天 CNN 播放了一張衛星照片, 有近 60 哩長的軍需車隊駛向基輔. 這一路車隊沒有受到任何烏克蘭地麵空中的襲擊, 說明俄羅斯軍隊在它占領的區域裏有很穩固的控製, 步步為營.
開啟時兩方的調子都調得太高, 現在都已經沒有台階可下, 就隻能這麽撐下去. 這仗看樣子起碼要打幾個月(如果不是幾年的話)才會有分曉.
這些軍援的剩餘物資,運到中國,裝備了三野四野,打敗了武器裝備落後的國民黨部隊。
美國人很可愛,戰爭年代還要國共和談,為此截斷了國民黨部隊的軍火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