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略

全球軍事,曆史,戰略
個人資料
正文

蘇德戰爭戰役簡史 1944

(2020-06-09 15:02:22) 下一個

1944年: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烏克蘭戰役(赫爾鬆戰役),克裏米亞戰役,白俄羅斯戰役,波蘭東部戰役,卡累利阿-芬蘭戰役,羅馬尼亞戰役(雅西-基希涅夫戰役),巴爾幹-匈牙利戰役(布達佩斯戰役),波羅的海戰役

 

1943年底,德軍被迫在南方大踏步後撤。1944年冬春兩季,蘇軍以強大攻勢粉碎了德軍沿第聶伯河一線穩定東線的企圖,迅猛地推進到了蘇波,蘇捷邊界並踏上羅馬尼亞國土轉入境外作戰,並光複克裏米亞。同時,北方蘇軍在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城下大量殲敵並向前推進,使德中央集團軍群駐守的防線成為一個大突出部。夏秋兩季,中路蘇軍擊潰當麵德中央集團軍群,同時對卡累利阿,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波羅的海沿岸各路德軍進行了新的打擊,使戰局發生根本性變化。

 

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

 

1月14日,長期沉寂無重大戰事的北方戰線風雲驟變。蘇列寧格勒和沃爾霍夫兩個方麵軍集結了37萬人的重兵,1200輛坦克,自行火炮在大量空軍掩護下撲向因屢屢增援其他戰場此時已全無裝甲部隊的德北方集團軍群。北麵蘇軍越過涅瓦河猛攻,德軍被迫後撤。西麵蘇軍冒著嚴寒越過冰封的伊耳緬湖,鉗形包圍了諾夫哥羅德。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屈希勒爾屢屢請命撤退均遭拒絕以後,為免於全軍被殲自作主張後撤。1月29日被元首解職,由莫德爾接替。德軍盡管從中央集團軍群防線調來少量坦克部隊但仍無法挽回頹勢。元首被迫下令撤至1940年以前原蘇聯和波羅的海諸國舊邊境上的“美洲豹”防線。而進攻蘇軍由於長期防禦缺少鍛煉也很快失去銳氣。3月1日雙方又轉入防禦。總體來說,這場戰役蘇軍完成的很不徹底,但列寧格勒從1月起成功解圍,共被圍900天,是蘇德戰爭和整個二戰曆史上被圍時間最長的城市。

 

烏克蘭戰役(赫爾鬆戰役)

 

在烏克蘭,1月初蘇第1,2,3,4烏克蘭方麵軍自北向南相繼投入對曼施坦因所率德南方集團軍群的攻勢。蘇德兵力對比是177個師對65個師。雖然德軍一個滿員師的兵力大於蘇軍一個滿員師,但德軍由於三年來連續戰鬥減員在總兵力上根本無法與力量龐大的蘇軍對抗。1月28日蘇軍經苦戰後完成對赫爾鬆的包圍,第1,第2烏克蘭方麵軍包圍了德第11,第42軍共6萬人。德軍調兵馳援但胃口過大,結果損失慘重。空運補給給被圍部隊,最後少數突圍但大部(5萬人馬)被殲。

 

在第聶伯河河曲部,蘇第3,4烏克蘭方麵軍相繼拿下了尼科波爾,克裏沃羅格等鐵礦產地,然後繼續推進,迫使駐守的克裏米亞的A集團軍群回頭抵抗,主力撤至尼古拉耶夫。

 

 

蘇軍接著又采取了重大行動。朱可夫(接替了戰死的瓦杜丁)率領強大的第1烏克蘭方麵軍全軍左轉,突破德第4裝甲集團軍防線。科涅夫率領第2烏克蘭方麵軍由烏曼(3月10日攻克)向西直插,實施突貫。蘇軍發揮了高度機械化能力,行進間連續渡過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和普魯特河。4月1日科涅夫部進入羅馬尼亞境內,抵達帕希卡尼,一舉包圍了德第1裝甲集團軍同時迫使其左側的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後撤。

 

此時德軍已被完全逐出烏克蘭。而僅一天前(3月31日),元首才將南方(曼施坦因)和A(克萊斯特)兩個集團軍群的番號改為北烏克蘭和南烏克蘭集團軍群,意在打回烏克蘭。曼施坦因和克萊斯特均因作戰不力被解職,由莫德爾和舒埃納爾接替。德軍出動了容克52運輸機和亨克爾111轟炸機飛入被圍空域空投,從法國調來一支兩個裝甲師組成的黨衛軍趕來解圍,終於突破重圍,丟棄了重型裝備後終於在4月9日與第4裝甲集團軍會合。未能全殲被圍德軍給朱可夫的戰功蒙上陰影。但要看到他所率的部隊是各路烏克蘭方麵軍中進軍路線最長,也是戰鬥最激烈,損失最嚴重的一支部隊。部隊進軍太猛,後勤,支援都有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從第聶伯河畔一舉打到喀爾巴纖山麓,行程320公裏,不能不說是巨大的成功。

 

克裏米亞戰役

 

在南方黑海沿岸,到4月10日,尼古拉耶夫, 奧德薩兩港已被蘇軍重光,南烏克蘭(不久前是A)集團軍群駐守克裏米亞部隊已陷於空前孤立,應第17集團軍司令耶內克要求,新任集團軍群司令舒埃納爾請命撤退,一如既往地遭到元首拒絕。4月10日,50萬蘇軍在560輛坦克,自行火炮和1200架飛機支援下撲向耶內克的23萬人(6個德軍師,6個羅軍師)。托爾布辛的第4烏克蘭方麵軍從彼列科樸地峽向南,葉廖緬科的獨立濱海集團軍(後歸托爾布辛指揮)從占據的刻赤橋頭堡向西分別進攻。軸心國軍狼狽後撤,損失慘重。到4月16日,雅爾塔等地被蘇軍收複。敵軍縮到塞瓦斯托波爾。德,羅海軍拚死撤走了13萬人,空軍接走了2萬人。剩下的8萬人大都在抵抗中被擊斃。3萬德軍和7千羅軍被俘。從此蘇軍在黑海沿岸又奪回了主動權。

 

白俄羅斯戰役

 

1944年冬春之際德軍在烏克蘭的重創使布施所率的德中央集團軍群駐守的放線成為一個巨大的綿延1050公裏的突出部。靠布施手下38個兵力不滿員的師,如何守得住這樣寬大的正麵?形勢岌岌可危。而希特勒誤判蘇軍將在烏克蘭前出羅馬尼亞進而奪取巴爾幹,因此將重心擺在南方:將18個裝甲師組成強大的機動部隊部署在南方。而蘇軍在烏克蘭戰役勝利結束之後已製定了新的“巴格拉季昂”計劃,準備撲向白俄羅斯一舉吃掉德中央集團軍群。蘇軍進行了大量準備,又新建調整了部隊,兵力達120萬人,坦克,自行火炮5200輛,飛機6000架,占絕對優勢。

 

6月22日(戰爭爆發三周年,6月6日諾曼底第二戰場已經開辟),由北向南,第1波羅的海,第3,2,1白俄羅斯方麵軍同時在寬大的正麵展開突擊,炮火和轟炸空前猛烈。打到第三天,賴因哈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旗下的第53軍就在維切布斯克被圍。元首又禁止突圍和後撤,又打了五天,第53軍全軍覆沒(1萬人被俘)。在博勃魯伊斯克又一個軍被圍。各路蘇軍進展神速,象不久以前曼施坦因和克萊斯特被解職一樣,布施也被解職,由莫德爾兼任。

 

 

莫德爾利用身兼中央和北烏克蘭兩個集團軍群司令的便利,將南麵原屬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幾個裝甲師調往中央防線。但沒起作用而白白消耗了寶貴的裝甲力量。此後不久蘇軍攻打北烏克蘭集團軍群時德軍更陷於困境。德軍撤過別列津納河時在渡口慘遭炮擊,轟炸,損失慘重。蘇軍隨後追擊。7月4日,明斯克被羅斯米斯特羅夫所率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收複。同時10萬德軍在明斯克以西大“口袋”中被圍,四天後投降,6萬人被俘。至此,德中央集團軍群已潰不成軍,傷亡總數達30萬人。寬達400公裏的防線被突破,蘇軍直接威脅到波羅的海和東普魯士。

 

蘇最高統帥部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不等德軍補缺就肅清白俄羅斯殘敵,爾後前出波羅的海進入波蘭。巴格拉米楊的第1波羅的海方麵軍兵鋒直指德維納河重要渡口道加夫皮爾斯,德北方,中央集團軍群有被分割的危險。德軍抵抗愈來愈烈,試圖死保一條聯係走廊。但最終不敵,7月13日羅斯米斯特羅夫部占領維爾紐斯,將德軍趕至東普魯士邊境。蘇軍在7月底成功地前出到裏加灣。這樣在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出現的缺口徹底切斷了德兩個集團軍群之間的聯係。

 

7月28日,南部的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將德軍包圍並殲滅在布勒斯特-科勃林地區。整個白俄羅斯戰役的成功實施,使德軍慘敗不亞於斯大林格勒之戰。中部戰線的戰略態勢對蘇軍來說異常可喜,德軍已基本被逐出白俄羅斯,大片國土重光。蘇軍尖兵已踏上波蘭作戰,向挺進德國近了一步。

 

波蘭東部戰役

 

7月14日,蘇軍將攻擊重點指向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由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和科涅夫的第1烏克蘭方麵軍擔任主攻,共84萬人,1600輛坦克,自行火炮,14000門火炮,2800架飛機。在絕對空中優勢掩護下,科涅夫包圍並殲滅了駐守博羅得的德第13軍(4萬人中近2萬被俘)。羅科索夫斯基在7月23日占領了波蘭東部重鎮盧布林,後來在此成立共黨領導的傀儡政府。

 

7月20日德軍叛將謀刺希特勒未遂。大規模的調查追殺使貝克,卡納裏斯,赫普納,隆美爾,克魯格,哈爾德等高級將領或被殺,或入獄,或自殺。古德裏安接替了受懷疑的蔡茨勒出任參謀總長。德軍指揮係統群龍無首,陷於混亂。

 

此時蘇軍已進發到維斯杜拉河畔,兵鋒直指華沙。但兵力不足,麵對德軍不斷逆襲損失慘重,戰線過長後勤補給無法跟上。8月1日波蘭在倫敦的流亡政府下令留守華沙的地下部隊 (Home Army) 起義,希望能在蘇軍抵達前搶先占領華沙,以便戰後談判時能在英,美支持下對蘇挺直腰板,贏得尊重。沒想到蘇軍在華沙城下按兵不動,聽任黨衛軍殘酷鎮壓了起義。波蘭流亡政府和英美政府對蘇苦諫懇求斯大林高抬貴手派兵相助,都被以軍事原因(如兵力,後勤)為借口婉拒。蘇閉口不宣的是政治原因:斯大林借刀殺人,讓希特勒幫他除掉流亡政府在波蘭的勢力,以便受蘇操縱的共黨領導的傀儡政府(又稱盧布林政府)能戰後上台。華沙在半年後的1945年1月才被蘇軍占領。但從軍事上來講,從1944年7月底起,蘇軍在維斯杜拉河一線的地位已無可撼動。

 

卡累利阿-芬蘭戰役

 

 

1944年蘇軍力量已十分強大。除了在正麵臨蘇聯重要地區的戰線上投入重兵擊潰德北方,中央,北烏克蘭和南烏克蘭集團軍群以外,還調集大量人馬力圖改變北部蘇芬邊界地區的態勢。1941年開戰時,德第20山地集團軍在北部,芬卡累利阿和東南集團軍在南部越過邊境全線進攻。德軍在北部作戰不利,雪地叢林戰技藝不精,未能得手。摩爾曼斯克始終未克,其南下的鐵路暢通無阻。南部芬軍饒勇善戰,很快收複了1940年蘇芬戰爭中的失地。東南集團軍打到離列寧格勒50公裏,卡累利阿集團軍進占拉多加-奧涅加湖地峽斯維爾河一線,打到1942年戰線停滯。芬蘭不想也無力再戰。蘇最高統帥部曾一度縮減麵對芬軍的部隊以投入其他危急的戰場。而現在,蘇軍決心在這一戰場也徹底改變戰局,出動50萬人,800輛坦克,自行火炮,1500架飛機投入進攻。6月9日蘇列寧格勒方麵軍向拉多加湖西麵的維堡發起進攻。35萬芬軍雖頑強抵抗,投入了唯一的裝甲師,但仍被迫後撤,6月20日維堡失陷。6月21日蘇卡累利阿方麵軍在兩湖地峽發起進攻,六周以後芬蘭在1941年開戰後奪取的地方又丟失了。

 

戰敗的芬蘭對戰爭喪失了信心,與莫斯科談判媾和。但苦於倫杜利克(之前是迪特爾)所率德第20山地集團軍遲遲不撤出芬蘭。9月起德軍開始被迫撤出。因為在芬蘭德軍與芬軍相比人數上處於劣勢,無法象在羅馬尼亞彈壓羅軍那樣對付芬軍。撤退中德芬兩軍擦槍走火,10月15日開始交戰。於是芬蘭乘機解除了共同對蘇作戰的義務。蘇軍完成了既定目標,在北部蘇芬邊界結束了交戰。不過因大敵當前,蘇也適可而止,沒有強行進入芬蘭。芬蘭在1941-1944年三年戰爭中損失了20萬人(5萬餘陣亡),丟失了大片國土,還要支付巨額賠款,成了蘇德戰爭的巨大犧牲品。不過有幸保住了獨立,沒向東歐諸國一樣被蘇軍占領,戰後開創了“芬蘭化”的模式。

 

羅馬尼亞戰役(雅西-基希涅夫戰役)

 

1944年4月起蘇軍已侵入部分羅馬尼亞領土。德駐羅的南烏克蘭集團軍群旗下德,羅各兩個集團軍一字排開相間而防。具體部署從黑海沿岸由西向東,分別是羅第3,德第6,羅第4,德第8集團軍。得到支援後兵力達到了80萬人(其中36萬德軍)。但部隊裝備越來越差,炮靠馬拉,坦克僅300餘輛,機動能力極差,飛機不足300架,而需要防守的防線又很長。德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弗裏斯納撤出比薩拉比亞的建議遭到了元首的拒絕。

 

當麵的托爾布辛所率第3,馬林諾夫斯基所率第2烏克蘭方麵軍一左一右,集結了90萬人,1400輛坦克,自行火炮,和1700架飛機,於8月20日發起進攻。攻擊矛頭直指羅第3,第4集團軍。羅軍鬥誌渙散,不戰而退,大量投誠蘇軍,使軸心國防線土崩瓦解。8月24日蘇兩個方麵軍勝利會師,位於羅兩個集團軍中間的斯大林格勒戰敗後新編德第6集團軍被包圍在德涅斯特河和普魯特河之間的雅西-基希涅夫地區。

 

 

前一天8月23日布加勒斯特發生政變,親德的安東內斯庫元帥被捕。叛軍成立了新政府,宣布退出戰爭,派兵包圍了德使館,形勢一片混亂。希特勒企圖以武力壓羅就範,8月25日出動空軍空襲布加勒斯特。當天憤怒的羅新政府對德宣戰。這樣一來,弗裏斯納的處境危在旦夕,瞬間友軍成了敵軍,許多德軍派駐羅部隊的聯絡,參謀軍官被捕。後方德軍受到羅軍攻擊,內焦外困,根本無力馳援前線被圍德軍。後方德軍隻能撤往羅西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被圍德軍受命自行突圍。8月29日,在酷暑中蘇軍殲滅了被圍德軍,斃,傷15萬,生俘10萬。不參加殲滅被圍德軍的蘇裝甲部隊繼續向南,向西挺進,8月30日攻占油都普洛耶什蒂,次日突入布加勒斯特。黑海沿岸德軍狼狽逃入保加利亞。南烏克蘭集團軍群被打得狼奔豕突,徹底瓦解。

 

巴爾幹-匈牙利戰役(布達佩斯戰役)

 

托爾布辛所率蘇第3烏克蘭方麵軍一路追殺德軍,毫無阻擋地掃蕩了保加利亞。9月8日兵臨城下的保加利亞對德宣戰(保先前對英,美宣戰,出兵占領了希臘色雷斯,但從未對蘇宣戰),49萬保加利亞軍隊納入蘇軍指揮之下。蘇軍馬不停蹄向南斯拉夫進軍。德駐守希臘的E集團軍群趕緊撤至南斯拉夫境內以免被托爾布辛殲滅(10月初英軍在希臘登陸,對德軍也有很大壓力)。

 

在北麵,弗裏斯納所率德南烏克蘭集團軍群企圖扼守有喀爾巴阡山群山拱衛的特蘭西瓦尼亞突出部。盡管一些調撥給他的裝甲部隊正在冒著遊擊隊的襲擊,穿越南斯拉夫的崇山峻嶺,奮力支援前線(我們70年代末看的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就是以這些德軍裝甲部隊的調動為背景,講的是遊擊隊炸毀油罐列車的故事)。但他仍無力抵抗,蘇軍滲入山口逐步突入。在突出部北部,第4烏克蘭方麵軍(含1個師的捷克共軍)向杜克拉山口猛攻。在突出部南部,第2烏克蘭方麵軍對德軍保持了強大的壓力。結果弗裏斯納被迫一邊撤出突出部,一邊組織部隊頑強抵抗。10月29日德軍收複尼日吉哈佐,殲滅沒有步兵掩護而孤軍深入的蘇坦克部隊2萬餘人,擊毀600輛坦克,在一連串失敗中扳回一點麵子。

 

盡管德軍苦戰禦敵,但大勢已去,一目了然。匈牙利人也開始動搖。有了在羅的經驗,這次弗裏斯納先下手為強,火速占領了布達佩斯,逮捕了匈軍將領。10月29日,蘇軍突破了德匈盟軍聯合防守的脆弱的蒂薩河防線,兵臨布達佩斯城下。但蘇軍的攻勢此時成了強弩之末,暫時受阻。

 

托爾布辛率第3烏克蘭方麵軍於10月下旬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1月初攻入匈牙利,並切斷了南方集團軍群(不久以前的番號是南烏克蘭)與背靠亞德利亞海的F集團軍群的聯係。

 

接下來托爾布辛率第3,馬林諾夫斯基率第2烏克蘭方麵軍合力猛攻布達佩斯,連日苦戰到12月26日在埃斯泰爾戈姆兩軍勝利會師。德第4黨衛裝甲軍和第3裝甲軍實施了反突擊。黨衛軍作戰勇猛屢出奇兵,一度打到離布達佩斯25公裏處。但元首不準守城部隊突圍。結果黨衛軍浴血奮戰仍無法擊敗優勢蘇軍,被迫後撤。蘇軍對布達佩斯的圍殲持續到1945年2月11日,最後數萬德軍被殲,5萬人被俘。弗裏斯納因戰敗被韋勒接替。

 

波羅的海戰役

 

 

1944年卡累利阿-芬蘭戰役完成以後,列寧格勒和第1,2,3波羅的海共四個方麵軍90萬人,3000輛坦克,自行火炮和2600架飛機對德北方集團軍群發起進攻,目標波羅的海沿岸三國。9月蘇軍首先猛攻愛沙尼亞德軍,迫使其撤出納爾瓦地區逃往裏加和庫爾蘭。蘇軍控製了拉脫維亞-立陶宛海岸,將整個北方集團軍群包圍在庫爾蘭,並首次攻入德國領土東普魯士。雖不久(11月)被逐出東普魯士,但蘇軍於1945年1月占領了另一片德國領土梅默爾(1919年以前是德領土,1919-1939年歸新獨立的立陶宛,1939希特勒迫使立陶宛放棄這片領土),徹底孤立了舒埃納爾所率的德北方集團軍群。但是這批德軍(第16,18集團軍共26個師)頑強抵抗一直到戰爭結束。希特勒禁止從海上後撤,白白葬送了這些精銳部隊。

 

1944年回顧

 

到1944年底,蘇軍已解放了全部被占國土,並出國作戰,戰爭局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係列由蘇軍發起的戰役,迫使德軍接受蘇軍的意誌在對蘇有利的時間和地點進行戰鬥,從而使蘇軍牢牢掌握了戰爭主動權。這些戰役通常以強大的突擊集團從幾個方麵出其不意地突破敵軍防禦,割裂德戰線,進而向縱深發展突破。還應看到蘇軍在軍事藝術和戰鬥能力上的提高,突出的範例是完成對敵重兵集團實施鉗形攻勢的圍殲戰,如赫爾鬆,雅西-基希涅夫,和布達佩斯戰役。對德軍來說,1944年是崩潰來臨的一年。它被迫兩線作戰而無暇兼顧,步步走向失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uiming1234' 的評論 : 真不好意思,半年以後才讀到你中肯的評價!30多年後來看,我同意“我總覺得主線寫得較亂,描述場景和人物的語言也顯得慘白,” 一是文筆稚嫩,二是當時高三時間有限,除了改掉錯別字以外,基本沒有修改。新放上網的《匈奴人,匈人,匈牙利人》和《突厥人,突厥種,土耳其人》是年過半百以後寫的,又有點時間修改,但願能看到進步!
huiming1234 回複 悄悄話 二戰是人類曆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戰爭。隻要戰爭還存在於人類,這場戰爭就不斷會有人提起。感謝博主了不起的工作,補上了中文蘇德戰爭簡史這一個空缺。但我總覺得主線寫得較亂,描述場景和人物的語言也顯得慘白,所以讓人感到可讀性不強。可能有人會說,這隻是高中學生的習作,何必吹毛求疵?嘿嘿,如果真想自己的作品流芳一世,那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