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略

全球軍事,曆史,戰略
個人資料
正文

蘇德戰爭戰役簡史 1942

(2020-06-09 13:42:32) 下一個

1942年:蘇軍冬季攻勢(莫斯科戰役[下],迭米揚斯克戰役,伊久姆戰役,亞速海戰役),刻赤戰役,哈爾科夫戰役,塞瓦斯托波爾戰役,德軍夏季攻勢(進軍頓河戰役,進軍高加索戰役,頓河河曲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

 

蘇軍冬季攻勢(莫斯科戰役[下],迭米揚斯克戰役,伊久姆戰役,亞速海戰役)

 

莫斯科戰役[下]

 

蘇軍冬季攻勢始於1941年12月5日。最初意圖僅僅是為挽救莫斯科而進行的逆襲。蘇軍很快發現德軍防線十分脆弱,於是蘇最高統帥部決心在莫斯科西麵向德中央集團軍群發起強大的鉗形攻勢,試圖合圍殲滅德軍。科涅夫的加裏寧方麵軍,朱可夫的西方方麵軍和切維列欽科的新組建的布良斯克方麵軍由北,中,南三路推進,共投入16個軍,120個師,720輛坦克,1170架飛機,共100萬人之眾。而其當麵的德中央集團軍群(12月底包克被解職後由克魯格接替)戰線綿長,缺兵少將,毫無預備隊可言。希特勒又下令禁止後撤,必須殊死抵抗。結果,麵對蘇軍強大的攻勢,各部隊不得不違令後撤。蘇軍多處突破,戰線犬牙交錯,戰鬥異常激烈。元首大為震怒,將包括古德裏安和赫普納在內的多名高級將領解職。

 

 

蘇軍繼續猛攻,兩翼取得重大進展。德莫德爾第9集團軍和魯奧夫第4裝甲集團軍深陷爾熱夫突出部就要被圍。蘇軍投入了空降部隊,從1942年1月18日起陸續在維亞茲馬地區降落,前後共投入了第4空降軍1萬餘人,試圖封閉口袋。此時德軍危在旦夕。然而在2月中旬蘇最高統帥部過早地從西方方麵軍抽調了2個集團軍去支援北方和南方蘇軍,導致西進勢頭減弱。結果德軍得以騰出手來對付空降部隊,蘇軍反遭局部包圍。包圍圈內的德軍撤至斯摩棱斯克和維切布斯克。蘇軍運輸線過長,到3-4月間又由於春季道路泥濘,不得不停止攻勢。

 

德軍在1941-1942年莫斯科戰役中傷亡38萬人,但加上凍傷,傷寒使減員總數增大到60萬人。德軍的後備兵源是無法補充這樣巨大的損失的,而新補充人員的作戰經驗更是無法與陣亡的精銳官兵的高超戰鬥素質相比。對蘇軍來說攻勢雖使莫斯科免受威脅,但未獲全勝。冬季攻勢由局部反擊倉促投入全線反攻,準備不足。空降部隊添油般逐次投入力量分散,無法形成優勢反而被殲。

 

迭米揚斯克戰役

 

1941年底蘇沃耳霍夫和西北方麵軍為配合莫斯科保衛戰向德北方集團軍群發動進攻。1942年1月7日,沃耳霍夫方麵軍的第2突擊集團軍由諾夫哥羅德向北推進,試圖北上為列寧格勒解圍。但孤軍深入被德第18集團軍在後方合圍,導致失敗,3萬人被俘。司令弗拉索夫被俘後變節。

 

在伊耳緬湖以南,蘇西北方麵軍徐徐推進,德北方集團軍群司令李勃請求撤退,被元首解職,由屈希勒爾繼任。2月8日,蘇第11集團軍和第3突擊集團軍第一次順利完成對德軍的合圍,在迭米揚斯克附近將德第2,第10軍9萬餘人包圍。元首下令對迭米揚斯克實施空中補給。盡管德空軍缺乏戰鬥機護航,容克52運輸機以20-30架組成“團建製”機群集體防衛,成功地使被圍部隊持續戰鬥,4月21日德軍突圍成功。迭米揚斯克戰役德軍在戰術上是成功的,但使元首錯誤地相信空運部隊的力量。空軍損失了260架寶貴的運輸機,使1942年底斯大林格勒被圍時運力不足。從戰略上看扼守迭米揚斯克突出部並無必要,李勃建議撤退是對的。

 

伊久姆戰役

 

在烏克蘭,南方集團軍群司令賴歇瑙病逝,包克病愈複出擔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蘇鐵木辛哥率領的西南戰區各方麵軍奉命繼北方,中部戰區反攻後在南方反攻。1月18日攻擊開始,蘇軍全線挺進,但未集中重兵實行包抄,主要原因是此時最高統帥部無力在南方組織大規模戰役。因此蘇軍徐徐推進,在哈爾科夫,庫爾斯克方向取得一些進展,更重要的成果是在伊久姆渡過了頓涅茨河,奪取了一個廣闊的橋頭堡,威脅德軍戰線的後方。

 

亞速海戰役

 

在克裏米亞,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於1941年10月28日突破彼列科樸地峽後攻入半島,但未能攻克塞瓦斯托波爾。他成功地將刻赤半島蘇軍逐出。但蘇軍不肯輕易放棄。外高加索方麵軍出動2個集團軍從12月26日起渡過刻赤海峽湧入,外高加索方麵軍主力進入克裏米亞後改稱克裏米亞方麵軍。到4月19日,蘇軍一係列收效甚微的進攻後無力再攻。

 

至此,蘇軍1941-1942年冬季攻勢全部結束。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之濱,除了朱可夫在莫斯科城下大量殲滅德有生力量以外其他攻勢均戰果不大。但蘇軍這一係列的出擊已使“戰無不勝”的德軍不得不由凶猛的攻勢轉入頹落的守勢,再也無力全麵進攻了。

 

刻赤戰役

 

1942年,希特勒決定對南方高加索-頓河一線發起重點進攻。但首先必須肅清克裏米亞半島和伊久姆突出部的蘇軍。5月8日,曼施坦因以9個師(含3個羅馬尼亞師)的兵力在強大的空中支援下向數倍於己的蘇克裏米亞方麵軍發起閃擊戰。5月15日刻赤城被克。德軍以傷亡7500人代價擊潰了擁有3個集團軍的克裏米亞方麵軍,俘敵17萬。而塞瓦斯托波爾守軍失去支援變得岌岌可危。

 

哈爾科夫戰役

 

針對伊久姆突出部的蘇軍,德軍集結兵力準備攻擊。但攻擊前幾天,5月12日,鐵木辛哥率領的西南戰區各方麵軍為防止德軍進攻,搶先一步發動攻勢,向哈爾科夫方向猛攻。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投入所有預備隊苦戰。正在危急時刻,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團軍於5月17日如期發動預先製定的“腓特烈一世”行動,次日攻占伊久姆。保盧斯回師反戈,兩軍於5月22日會合,到5月29日,全殲蘇西南方麵軍,俘敵21萬人。德軍乘勝出擊,蘇軍倉惶東撤。

 

至此,西南戰區蘇軍已喪失了自取得伊久姆突出部以來的一點點主動權。兵敗的西南戰區編製被撤銷,所屬布良斯克,西南,南方方麵軍,和克裏米亞方麵軍被殲後新建的北高加索方麵軍歸最高統帥部直接指揮。這些部隊不久將承受德軍夏季攻勢的無情壓力。

 

塞瓦斯托波爾戰役

 

現在德軍離展開夏季攻勢還差一步:征服塞瓦斯托波爾。6月7日,曼施坦因率第11集團軍對孤立無援的守軍發起猛攻。德軍不惜代價,6月28日攻占了全城。最後的守軍蘇獨立濱海集團軍殘部在赫爾鬆涅斯角被殲,9萬人被俘。曼施坦因在刻赤戰役中以少勝多後,這次克服易守難攻的險峻地形出色完成了攻堅戰役。元首大喜,將曼施坦因從中將破格直升元帥。曼施坦因後來成為東線最卓越的名將(戰後有很多粉絲)。

 

德軍夏季攻勢(進軍頓河戰役,進軍高加索戰役,頓河河曲戰役)

 

進軍頓河戰役

 

為發動代號為“藍色”的夏季攻勢,南方集團軍群沿南北兩路被拆分為A,B集團軍群,分別由利斯特和包克率領。此時德軍在南方有52個師,兵力不足。而北方,中央集團軍群的96個師既不滿員又要扼守長達2100公裏的戰線無力分兵。元首又不願從西歐抽調部隊。德隻能向其盟國施壓,羅,匈,意為這次攻勢提供了28個師的兵力。

 

6月28日,“藍色”打響。北路的B集團軍群首先展開,將蘇軍驅至頓河上遊的沃羅涅日,殲滅蘇2個集團軍。德裝甲部隊隨即沿頓河左岸南下。南路的A集團軍群7月7日才姍姍動身,但為時已晚,頓河以西的蘇西南,南方方麵軍及時渡過了頓河,逃過一劫。德軍油料不足,機動能力差,無力追趕。希特勒責怪包克延誤戰機,一怒之下在7月15日將這員老將在從1941年12月底至今半年多的時間裏第二次解職,由魏克斯繼任指揮B集團軍群。包克退休後不再出山。

 

 

德軍企圖通過進軍頓河在運動中殲滅蘇軍的計劃雖然落空,但蘇軍此時仍岌岌可危。由於布良斯克,西南方麵軍之間出現一個危險的缺口,7月7日組建了沃羅涅日方麵軍予以填補。7月12日鐵木辛哥的西南方麵軍改稱斯大林格勒方麵軍。不久鐵木辛哥因戰績不佳交出了指揮權。

 

進軍高加索戰役

 

7月23日A集團軍群攻陷有“高加索門戶”之稱的羅斯托夫,全軍右轉撲向高加索。征途十分困難,地形複雜,河流大多東西向無法繞開。蘇南方方麵軍的後撤迫使德軍不得不進行強行軍追擊。但因油料缺乏無力全殲蘇軍。盡管如此仍有相當進展:拿下了高加索三大油田之一邁科普(另兩個為巴庫和格羅茲尼)。第49山地軍開始沿高加索山脈運動,8月22日登上了海拔5600米的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但被元首大罵不務正業)。克萊斯特率第1裝甲集團軍向奧爾忠尼啟則-格羅茲尼方向猛攻,離格羅茲尼隻剩最後100公裏。蘇軍抵抗愈加激烈,寸土不讓。

 

元首對戰況極為不滿,7月將反對將南方集團軍群分拆成A,B兩個集團軍群的老將哈爾德解職,提拔了一位較年輕,較聽話的少將蔡茨勒擔任中將參謀總長。9月9日元首不但將利斯特解職,更為荒唐的是親自擔任A集團軍群司令!這位奧地利下士對戰場的直接幹預登峰造極。盡管有元首親自指揮,德軍仍不得不在11月2日受阻於奧爾忠尼啟則城下,成為此次戰役和整個蘇德戰爭中德軍進軍最東端的強弩之末。直到11月下旬希特勒才任命克萊斯特為A集團軍群司令,結束了元首在千裏之外指揮前線作戰的奇觀。

 

 

頓河河曲戰役

 

7月初,B集團軍群麾下的保盧斯第6集團軍和赫特第4裝甲集團軍開始從西麵和西南麵向斯大林格勒進軍。赫特渡過頓河下遊後折向東北,但由於油料奇缺進展緩慢。保盧斯的18個師挺進頓河河曲,殺向蘇頓河以西部隊。7月28日斯大林下令“決不後退一步”。結果蘇軍大量被殲,5萬人被俘。頓河河曲戰役德軍取得了勝利,但未能肅清頓河以西全部蘇軍。在克列緬斯克和耶蘭斯克的蘇軍橋頭堡後來成為反攻的跳板。而保盧斯不得不分兵看守這些橋頭堡以免腹背受敵。

 

8月23日,第6集團軍開始由卡拉奇等處渡過頓河向伏爾加河挺進。第4裝甲集團軍在廷古塔與蘇軍進行激烈的坦克戰後北進。9月3日兩軍會師,將斯大林格勒包圍起來而完成了攻擊準備。

 

斯大林格勒戰役

 

9月13日,保盧斯率第6集團軍首次對斯大林格勒發起攻擊。經曆了空前規模的轟炸和炮擊之後,500輛坦克開道,17萬大軍開始突入。守城的崔可夫第62集團軍頑強抵抗,與德軍展開巷戰。空前殘酷的戰鬥是德軍從未經曆過的,每個街區,每棟樓房都反複易手。第二天德軍占領察裏津老城,中央火車站,伏爾加河碼頭。但蘇軍並不屈服,在德軍後方頻頻反擊。夜間渡過伏爾加河的部隊也不斷增援守城部隊。崔可夫部隊英勇抵抗,組織突擊群設置“捕殺場”殲滅大量德軍。9月26日,保盧斯投入新的有生力量8個師試圖占領已成為一片廢墟瓦礫的城市,但仍無法奏效,兵力急劇下降。蘇軍情況也類似,各師打到隻剩百十人,陣地上屍橫遍野。持續到10月底仍陷於殘酷的廝殺中。11月11日,德軍發動了最後一次攻擊。5個受過特種巷戰攻堅訓練的工兵營投入絞肉機,結果仍陷於無法控製的肉搏混戰。

 

 

崔可夫部隊的奮戰不僅保衛了城市,而且牽製了德軍。蘇最高統帥部開始籌劃一場大反攻,代號為“天王星”計劃。蘇軍開始在頓河河曲以北,頓河-伏爾加河路橋,和伏爾加河東岸集結重兵。瓦杜丁的西南,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和葉廖緬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將分別從這三個地域出擊,兵力超過100萬,坦克1200輛,火炮17000門,飛機1500架。龐大的部隊在無遮蔽的草原上蓄勢待發。而德軍此時已無戰略預備隊。情況空前明朗,德軍長期以來掌握的主動權即將易手。

 

在斯大林格勒西北,11月19日,西南,頓河方麵軍首先開始“天王星”攻勢。突破口選在德軍左翼擔任掩護的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羅軍本來不強,加上蘇軍壓倒一切的優勢,很快土崩瓦解。擔任主攻的西南方麵軍鐵騎突貫,直指卡拉奇。11月22日菲利波夫中校率摩托化特遣隊奇襲頓河大橋成功,次日蘇軍收複卡拉奇。在斯大林格勒以南,11月20日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向編入德第4裝甲集團軍的羅馬尼亞第6,7軍進攻。羅軍一觸即潰,猶如烏合之眾。蘇軍如水銀泄地,直指德軍後方。11月23日蘇維埃斯基被重光,蘇軍完成對德第6集團軍的包圍。

 

德軍防線混亂不堪。保盧斯向元首請命突圍被嚴令禁止。元首下令向被圍部隊實施空中補給,隨即宣布斯大林格勒為要塞。保盧斯隻得從命。被圍之初德軍士氣尚高,信仰堅定。但是28萬人(20師德軍,2師羅軍)隻靠戈林的空軍來運補遠遠不夠。德空運力量在1942年初的迭米揚斯克戰役中已被打得七零八落。在斯大林格勒拚上老命將轟炸機當運輸機使用,每天平均僅運進90噸物資,遠低於500噸的最低需要。

 

深受寵幸的曼施坦因受領了馳援重任。他的第11集團軍得到加強後升格為頓河集團軍群,駐防於A(高加索)和B(頓河-伏爾加河)集團軍群之間,主要任務是營救被圍部隊。編製內有保盧斯第6集團軍,赫特第4裝甲集團軍加上兩個羅馬尼亞集團軍,能派用場的隻有赫特的部隊。頓河集團軍群11月22日組建後馬上出動裝甲部隊猛攻葉廖緬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麵軍。12月12日曼施坦因命令赫特組織解圍突擊隊:230輛坦克和突擊炮在沒有步兵支援下攜帶大量燃料和彈藥高速突破。12月14日在庫姆斯基地區遭到蘇軍大量坦克圍堵攔截,解圍突擊隊既無步兵又無炮兵更無飛機,一路苦戰。先頭部隊打到離被圍部隊40公裏處再也無力前行,不撤退會自己被殲。

 

 

此時保盧斯劃歸曼施坦因頓河集團軍群指揮。曼施坦因下令保盧斯突圍,但被保盧斯婉拒,理由是(1)油料不足,(2)元首明令不許突圍。曼施坦因在回憶錄中說他“故意”下一道和元首的命令衝突的命令,讓保盧斯為了數十萬將士的性命選擇違背元首的命令率部突圍時心理負擔小一些。曼施坦因回憶錄還說元首其實是同意保盧斯向西南方向突圍的,但同時也命令要死守斯大林格勒。令人扼腕的是保盧斯違抗直接上級領導的命令而對元首的命令表現出愚忠。

 

外圍德軍不但不能完成解圍使命,很快自身難保。西南,沃羅涅日方麵軍不等德軍解圍部隊行動先敵發起進攻,摧枯拉朽般地殲滅了意大利第8集團軍。準備馳援的霍利德集群被迫與進攻蘇軍苦戰,根本無法執行救援任務。總之在斯大林格勒兩翼,德馳援企圖破產,各路部隊為自身免遭覆滅被迫後撤。

 

征服被圍德軍的任務由力量得到加強的頓河方麵軍肩負。此時天寒地凍,德軍忍凍挨餓,垂死掙紮。空軍已盡最大努力,損失了490架運輸機(含165架亨克爾111轟炸機)。由於德軍防區越縮越小,7個機場相繼陷落後除了無效的空投(很多投向蘇軍陣地)以外空軍已無能為力。1943年1月10日,蘇軍發起全麵進攻。德軍抵抗被徹底摧毀,末日來臨。1月31日淩晨保盧斯(1942年初以前是德軍副參謀總長,是元首的愛將之一)被希特勒升為元帥。元首希望保盧斯能舍身取義,光榮自殺,因為普魯士和德國曆史上從未有元帥被俘的恥辱。保盧斯自己完全理解,對部下說:“這樣的火線提拔是在邀請我自殺,我是不會成全那位波西米亞下士的”。保盧斯是天主教徒,最珍惜生命,也明令禁止不想活下去的將士在陣地上站起來請蘇軍擊斃他們。1月31日晚些時候保盧斯麵對衝進指揮部的蘇軍沒有抵抗,坦然被俘。到2月2日,全部德軍和羅軍投降,9萬人被俘。整個戰役中德軍10萬人被擊斃,包圍圈內另有8萬人病死,餓死,凍死。(9萬戰俘被送到西伯利亞戰俘營苦寒中勞改,大多死亡,1955年僅5000-6000人回到了德國。)

 

1942年回顧

 

1942年是蘇軍從失敗到勝利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德軍從未遭受過的沉重打擊,從此德軍開始一步一步走向失敗的深淵。縱觀1942年戰局,德軍已喪失1941年全麵進攻時的優勢,發動全力以赴的1942年夏季攻勢時不得不依賴不可靠的盟國部隊,結果羅,意諸師在斯大林格勒前線被蘇軍當成軟蛋,首當其衝,不但灰飛煙滅,而且讓德軍被圍,真是一群豬隊友。1942年戰局最重要的發展是蘇軍作戰能力的提高,從局部反擊的取勝到大規模戰略反攻的成功,顯示出將士作戰素質的進步以及裝備的改善。戰局開始改觀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