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飲食習慣的養成很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在國內 一提到寶寶的用餐習慣,不少媽媽會皺起眉頭,無奈地倒苦水:“寶寶看到要吃飯,就把嘴巴閉得嚴嚴實實的,死活不肯吃; 要麽剛吃兩口,就跑到別處去玩玩,再回來吃一口,又去玩: 要麽總把飯含在口中。實在拿孩子沒辦法,讓他好好吃上一頓飯真是太難了!”媽媽們碰到的難題,不僅是寶寶“拒吃”,還要打“持久戰”,或飯菜滿地灑。也許你家也有這樣的煩惱吧!
可看看美國1-2歲的寶寶坐在餐桌前,胸前係著圍兜,手裏握著勺子,張大嘴巴,美滋滋地自己吃飯,你一定羨慕不已吧。
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反差?也許你能從下麵中美寶寶吃飯大對比中找到答案。
美國寶寶在家如何吃飯
喂飯VS抓飯━培養進餐樂趣
在國內,自古至今,父母給孩子喂飯天經地義。 許多父母會竭力糾正”抓飯”這種“沒規矩”的動作。
而在美國,差不多每個寶寶都是從抓飯開始培養“吃飯”的興趣。寶寶學“吃飯”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這和看書、玩耍沒有什麽兩樣。他們用手抓食物,比如米糊、蔬菜、土豆等。通過撫摸、接觸,慢慢熟悉食物;探索食品的顏色,口味和質地。1歲左右的孩子甚至可以“玩”食物,讓進餐成為樂趣!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好奇心。 其實,根本就沒有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隻是在於接觸的次數頻繁與否,隻有反複接觸,才會對食物越來越熟悉,越來越愛食物,將來就不太可能挑食。
小傑六個月以後更願意自己動手,我就在他的小餐桌板上放些小塊的雞肉、香蕉、蛋黃、麵包…,讓寶寶自己抓著吃,寶寶會很“滿足”。美國孩子從能夠拿動勺子的時候起,就開始自己吃飯,弄得滿臉、滿身、滿地,也無所謂。 讓寶寶自己進食,把吃飯看成是一種“玩耍”,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寶寶吃飯的興致與胃口。
到處跑VS坐著吃━培養吃飯規矩
在國內孩子前麵跑,媽媽端著飯碗後麵追,連哄帶騙好不容易喂上一口,樂得媽媽喜笑顏開。再跑、再追 ,這種“持久戰”場麵並不罕見。
在美國家家都為寶寶買了一個專用的吃飯高椅子,座位的的高度和靠背的傾斜度可自由調節,椅子上有一個大飯台,可以很靈活地拆卸,還有安全帶。這專用椅子放在大餐桌旁固定位置。小傑開始添輔食時,我就把他放在這高椅子上綁上安全帶,在飯台上放些嬰兒小麥片圈、香蕉片等讓他抓著吃。除了吃奶,他每次都是坐在這椅子上吃飯。從六個月開始,每天這樣訓練4-5次, 在餐桌前專用椅上吃飯的規矩深深地紮入到寶寶的潛意識裏。稍大些,小傑能走會爬時,一聽我叫:“小傑!吃飯了!”,他就會自覺自願地爬上高椅子坐好,等我給他綁安全帶、進食。美國媽媽差不多都是這樣,用吃飯專用椅子,從六個月開始,就注意培養寶寶好習慣。習慣成自然。所以,在美國當然就看不到《寶寶到處跑,媽媽追著喂》的場麵。這大概就是美國寶寶規規矩矩地坐在餐桌前進食的竅門。
包辦代替VS自由挑選━培養 獨立意誌
民以食為天。中國家長愛孩子頭一條,就是讓孩子多吃,使勁塞。即使孩子說:吃飽了,也要連哄帶騙,硬逼孩子多吃幾口才許離桌。孩子們不喜歡吃青菜,那不對,大人必須逼著他們吃。 中國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不知道自己是饑是飽,沒有能力做出選擇,所以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為他們安排好一切,他們隻要聽話就行了。
美國家庭吃飯,孩子要吃那樣,就吃那樣,不愛吃,就不吃。幾乎所有美國孩子都不喜歡吃青菜,美國父母也絕對不會強迫孩子吃。美國孩子吃飯,一說吃飽了,就可以放下刀叉,甚至離桌。美國家長把孩子看成和自己平等的人。孩子必須自己決定:喜歡吃什麽,不喜歡吃什麽;是饑,還是飽。美國家長對孩子吃飯的所作所為,在於訓練和培養孩子的獨立判斷能力,培養他們的獨立思維和獨立意誌,自信和自尊,以盡早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咂嘴吸湯VS不許出聲━培養紳士風度
中國家長講實惠,注重孩子吃什麽,吃多少,一般對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熱熱鬧鬧,咂嘴吸湯,剔牙打嗝,盡情盡興。
雖然美國家長不管孩子吃什麽,飽不飽,卻管孩子怎麽個吃法,孩子從小自己吃飯,拿刀叉就得訓練。美國人吃飯,不許端起盤子,放在嘴邊,也絕對不允許進了嘴的東西,再吐出來。不允許張著嘴咀嚼,雙唇作響。也不允許離嘴一寸遠,大聲吸麵條、稀飯、雞湯、更不許可含著滿嘴飯菜,邊咀嚼邊講話,那是美國人飯桌上的大忌。美國孩子從懂事那天起,就會記得嘴裏有物不準講話。他們見到大人有誰犯規,一定要指出,大人也隻好認錯。對所謂吃相,管得真特別嚴格。
看看小哥倆在飯店和在親友家吃飯的相片,你不得不信服:這些美國小寶寶抓飯,滿臉滿嘴,飯菜滿地灑,搞得又亂又髒。但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卻長成了彬彬有禮的小紳士。寶寶們往往不會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卻樂意仿效我們的行為。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
美國寶寶在幼兒園如何吃`飯
自己進食
小傑10個月大進幼兒園小小班,一個半圓形的幼兒餐桌,開了六個洞(見相片 43,48 ,50)。吃飯時,阿姨將這些還坐不穩的小寶寶一個個放到洞裏坐位上。在大餐桌上放一些小蛋糕,由寶寶們自己拿小手抓著吃。幾個小寶寶邊吃邊玩,弄成個大花臉,將蛋糕擠碎,撒了一桌。寶寶卻吃得很開心,還互相拉手戲耍。雖然浪費不少,阿姨在旁看了也不管不問,但卻換來了寶寶獨立進食的好開端。
自帶午餐 美國幼兒園安排孩子吃一頓中飯,上下午各加餐一次,加餐由幼兒園免費提供。午飯有的幼兒園免費提供,有的要家長自備,有的需要交錢參加午餐計劃。小哥倆每天早上都自己提一個午飯盒進蒙特所利幼兒園。美國孩子一般都吃冷食,沒國內那麽講究。11:30寶寶們隨意坐在小飯桌旁,打開自己的飯盒,各吃各的。飯菜五花八門,但大多不過一片三明治,一塊甜點,外加一些水果。牛奶和果汁由幼兒園供應。孩子怎麽吃,丟掉多少,家長一無所知,也根本不問。
自我服務
在蒙台梭利幼兒園0-3歲的小班,一到9:30, 老師在餐桌上放些牛奶、果汁、餅幹、水果…。老師讓每個寶寶自己從低矮的碗櫥取出紙盤子和杯子,拿到餐桌上,愛吃那樣,就拿那樣。果汁也隨便喝,由寶寶自己倒,這是一項很有趣的生活遊戲,又可鍛煉小寶寶控製能力。如果倒灑了,老師則教寶寶如何用紙(美國幼兒園都用一次性紙當抹布)打掃幹淨。太小的寶寶由老師幫忙。吃完了,由各個寶寶將盤子,杯子扔到垃圾箱。
在蒙台梭利幼兒園3-6歲的大班,加餐的牛奶、果汁、餅幹、水果…一次性盤子,杯子等均放在教室的生活區,敞開供應。沒有集中的加餐按排,孩子什麽時候想吃,也不用通過任何人,自己去拿,做在小桌子旁一人慢慢享受。
刀叉訓練
在蒙台梭利幼兒園很重視寶寶日常生活教育。在教室的生活區有一張小方桌,桌上有一大畫板,上麵畫了一個紅色園盤,左邊是蘭色叉子和餐巾, 右邊是刀和湯匙。在兩個白色塑料盒內有很多塑料刀、叉。小傑和許多寶寶都很愛拿著刀、叉、盤子,玩餐具擺放和使用的遊戲。通過這讓三歲不到的寶寶根深蒂固地記住如何正確使用刀叉。
後果: 好孩子VS獨往獨來
在這樣兩種不同的生活環境中長大,中國孩子吃什麽,如何吃,自己不必煩神,一切由父母決定,吃得“肚皮鼓鼓,麵色紅潤”。所以中國孩子從小懂得,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隻要時時處處聽大人話就行。
美國孩子不想吃就說不想吃,吃飽了就說吃飽了,吃得“半饑半飽,營養不良。”所以美國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有能力知道自己要什麽,不要什麽,他們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也知道父母對他們有充分的信任。
結果美國孩子長大,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知道,我會。”中國孩子長大,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聽話,我是好孩子。”美國孩子目中無人,獨往獨來,橫衝直撞,自己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中國孩子則尊老愛幼,服從領導,兢兢業業,人家愛聽什麽就說什麽。最後能發明出新玩意,開大公司,當大老板的到底是誰呢?
吃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求生手段,人間享受,或者民族文化標誌等等之外,吃飯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兒童教育。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父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