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單人笑話一般都很難懂,也比較低級趣味,但它真的是美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跟中國的相聲一樣深入人心。最近讀Jimmy的自傳《 How to American》, 非常好笑,這家夥13 歲移民美國,在洛杉磯中國移民家庭長大,遵循老爸的願望讀大學,最後竟然跑去講笑話。他的笑話比幾年前那個學生物的博士黃西講得更美國化,也是講作為移民的文化衝突當中的笑料。挺有意思的,後來他還演了電視劇《 矽穀》 裏麵一個特別滑稽的編程員,好像現在還在繼續拍著。現在他33 歲了,這部書講的就是他成為喜劇演員的過程,他父親七十多歲了,本來對他極度失望,總是期盼他能從迷夢中醒來找一個正經工作,後來看到他終於可以通過演電影養活自己,竟然也開始跟隨兒子不斷尋求拍電影的機會,也成為演員了。
這本書就像Jimmy說的笑話,不是很清潔,有些地方還是比較“出格”, 但是非常真實,特別接地氣,不像有些演員或者名人成名後就把自己美化一番,過去的挫折也是玫瑰的刺一樣漂亮。Jimmy在大學翹課,去墨西哥被海關罰款,嗑藥差點喪命,自己的音樂作品被僅被色情網站買去當背景,作脫衣舞俱樂部DJ的險惡目的就是能有機會和舞女親熱,等等毫無遮掩的自我“揭露”, 非常真實和接地氣。
其實,對許多亞裔父母來說,Jimmy不能說是一個符合我們想象的成功人士,但是他是一個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孩子,他的自述說出了很多有相似背景的亞裔孩子的共同心聲,那就是,他們寧可辜負父母的期望,也不願意辜負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