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大公子真言實語

文學無疆界,思想難困城。人格須獨立,下筆方有神。
正文

你對被汙名化的傳奇人物麥卡錫知多少

(2025-08-05 17:36:53) 下一個

 

你對汙名化的反共傳奇人物麥卡錫知多少?

 

為麥卡錫正名:一個被汙名化的先驅者

 

作者:蔣大公子

 

拜讀了阿妞的博文【曆史學家為什麽不可能為麥卡錫翻案】

深有同感,而且感覺意猶未盡,覺得應該寫一篇來進一步表達自己對這位遠見卓識的政治家麥卡錫的敬意。

   提起“麥卡錫主義”,幾十年來,左派主導的曆史敘述已將這個名字與“屠殺”、“極端”、“反民主”劃上了等號。

1,在美國國內,他被斥為“獵巫者”;

2,在共產主義國家,他是“美帝國主義的醜陋象征”;

3,在自由派學界,他幾乎獲得了不容翻案的禁忌人物。

但如今,在冷戰塵埃落定三十年、共產主義遺禍猶在的今天,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武裝麥卡錫?他真的是一個【反自由、反民主的“暴徒”】嗎?還是一個在曆史早期就認識到共產主義滲透危險的先知?

我們試圖在曆史迷霧中撥開真相,還原一個更接近的麥卡錫事實。

 

一、【麥卡錫其人:冷戰開局中的“吹哨人”】

約瑟夫·麥卡錫(Joseph McCarthy),威斯康星州的慶祝活動,1950年代初在國會揭露美國政府內部存在親共分子而聲名鵲起。他的一幕幕,是在1950年發表的演講中,聲稱掌握“205名國務院中的共產黨同情者名單”,引發了美國政和社會的巨大震撼。

 雖然這個數字後來被反複質疑,但【事實證明,麥卡錫的總體判斷並非空穴來風】。

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政府解密了由國家安全局主導的“維諾娜計劃”(Venona Project),該項目自1943年起監聽並破譯了蘇聯特工與美國境內間諜的通訊。結果令人震驚:【超過350名蘇聯間諜被識別,其中包括美國政府、國防部、情報機構、學術界和媒體的關鍵人物。】

具體如:

1、阿爾傑·希斯(Alger Hiss):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曾參與召開籌建會議。被蘇聯間諜惠特克·錢伯斯指控為克格勃線人,後被以偽證罪定罪。

2,朱利葉斯與埃瑟爾·羅森堡夫婦:向蘇聯提供核武器機密,於1953年被執行死刑。事實表明,他們確實是蘇聯間諜網的核心成員之一。

這些案例說明,麥卡錫所擔心的【“體製內敵人”】確實存在,而且注定必然。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二、【麥卡錫主義:被政治操弄的“反麵標簽”】

 麥卡錫最廣為人知的“罪名”,是他所謂的“屠殺知識分子與文化界”。而自由派最愛舉的例子,就是好萊塢十君子(Hollywood Ten)——包括著名編劇道爾頓·川博(Dalton Trumbo)。

  但事實是,這些人並沒有被關進監獄終身,更沒有被剝奪財產或被“消失”,而是短期內受到“行業走向”,隨後便以化名創立創作界。川博本人就憑借《羅馬假日》和《勇士》的天際獲得奧斯卡獎,並在1975年被恢複名譽。晚年,他還被好萊塢雕像雕像,成為【美國土地上唯一有雕像的共產黨人。】

  這和蘇聯、中國的政治整肅不在一個量級。毛澤東的反右運動完全導致55人被打成“右派”,其中文人學者尤多;文革十年更造成至少170人死亡。斯大林的大清洗和古拉格係統,則造成超過1000人死亡與勞改苦役。

 再看看麥卡錫主義的“受害者”人數,據主流研究,如愛德華·施雷克(Edward Shrecker)的著作,《Many Are the Crimes》中估計,受影響的直接對象不超過5000人,【無任何死亡案例,甚至終身失蹤者都極少見。】

 

三、【如果沒有麥卡錫:冷戰很可能在開始時輸了】

  麥卡錫雖然最終因風格奮戰、作風粗暴而被天主教嚴厲譴責(1954年),但他的憂慮現象消失,反而促使美國政界對共產主義的預警得出結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啟動了更係統的反恐怖主義計劃,加強了外交與文化領域的安全審查。

  這些努力成為冷戰勝利的基礎工程。裏根總統時期推動“星球大戰”計劃,打擊蘇聯經濟與軍備活動,而公眾對蘇聯“專製邪惡帝國”的基本判斷,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麥卡錫時代。

而如果沒有麥卡錫,美國將麵臨什麽局麵?

1、大量左派學者可能在大學係統中主導反對共產主義的“洗白”;

2,媒體將持續模糊,把“反共”繪畫界限為“反自由”;

3,蘇聯科研可在重點科研與國防項目中深耕多年;

4、共產主義思想將在西方自由製度內部生根發芽,最終反噬體製本身。

簡單一句話:【麥卡錫無法完美,但沒有他,美國無法贏得冷戰。】

 

四、【麥卡錫的曆史價值:吹哨者,而不是屠夫】

我們不能因為麥卡錫在方法上有失分寸,便全盤否定了他的洞察與價值。曆史不是童話,時代每一個“守門人”往往都不是溫文爾雅的使者,而是直言不諱、孤身迎敵的勇者。

 麥卡錫是“吹哨者”,不是“屠夫”。他警惕美國社會:在自由的同時,也必須清醒極權主義的偽裝。今天我們看到的“文化馬克思主義”、極端身份政治、“覺醒主義”泛濫,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欣賞麥卡錫時代所懼怕那股暗潮的肖像,隻是換了麵具和語境。

【曆史不應該隻由勝者來書寫,更應該由事實來闡明】

是的,麥卡錫不是聖人。他性格堅強逼人,風格衝撞粗野,甚至有政治投機的嫌疑。但問題是:他說的對不對?

 ,當我們中共在西方的滲透與文化戰時,才逐漸體會到麥卡錫式直覺的可貴。我們也許可以對他在手段上的偏見保留今天的批評,但不能否認他在本質判斷上的前瞻與正確。

 因此,對於麥卡錫的正名來說,不是要回到1950年代的激進模式,而是要承認他在時代的十字路口,做出那句話最關鍵的呐喊:

【“共產黨不是另一種政治觀點,它是對自由的係統性敵人。”】

到了曆史了,應該還是他:麥克錫一個公道的時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阿妞不牛的博文

 萬維轉載了一篇好文章:《曆史學家為何不願為麥卡錫“翻案”》

 麥卡錫恐怕是中國與前蘇聯了吧,是所有東歐共產黨國家民眾最熟悉的美國人:是美國瘋狂屠殺共產主義者的代表,是共產黨要反抗並竭力阻止美帝滲透入侵,阻止反共勢力複辟造成千百萬人頭湧來的最有力的反麵教材。

 

而真實的曆史事實,正如網友麻辣擱筆評論的:【相比起共產黨國家的共產主義狂潮,麥卡錫主義簡直是輕風拂塵。】上報這篇很好地了這樣的事實。麥卡錫幾乎有人掀起了美國反共風暴,但風暴另外激起了美國人全體對共產主義所屬的認知,包括認識到古巴等共產主義國家真正的遠超麥卡錫的政治迫害,但是維護了風暴騷動的塵埃,落到了最倒黴的幾個人頭上,比如著名的共產主義作家知名作家郭美共共產黨人川博,也不是砸得粉身碎骨的大山,而隻是有些灰頭土臉而已。麥卡錫逼得川博自由自動遷居到墨西哥,川博照樣讓好萊塢拍攝他的大作,並一起賺大出大名,甚至獲得奧斯卡大獎。甚至川博還成為了在美國土地上被樹立雕像的唯一共產黨人。不知道加拿大的白求恩有沒有這樣的福氣。至少中國大地上國民黨軍隊抗日烈士的墓碑墓地幾乎全部被砸掉挖掘了。

  麥卡錫主義沒有導致斯大林毛澤東以及幾乎所有共產黨國家迫害政敵,波及全民甚至死鬼那樣的全國整肅和古拉格夾邊溝?甚至沒有弗朗哥那麽蔣介石反共的“白色恐怖”?為什麽艾森豪威爾這樣的戰爭英雄這就是美國民主製度製衡機製的張力,不是任性,而是把美國區別於法西斯和共產黨極權獨裁專製的根本。麥卡錫的崛起與消亡,也為後來的蘇美冷戰美國贏得了勝利基礎:反共成為美國意識形態,同時美國反共不是共產黨法西斯的鏡像,而是真正民主自由公民權利的公民意識的實踐。美國式民主製度,不但是戰爭前主導勝利的力量和旗幟,也是戰後冷戰過程中美國左右互抗鬥爭避免避免的這個模式如果能夠繼續保留,美國既不會再出麥卡錫,也不會出現文革,個把極左極右人士當了紐約或者新奧爾良市長,都為不足奇也不足慮。

 如果去年美國沒有出現麥卡錫,今天可能的美國共產黨員至少會有幾個當上大學校長。如果麥卡錫真的把千百萬美國左傾分子都送進了夾邊溝,或者全部被拖到了加拿大墨西哥,最大的可能是柏林牆不會是東柏林人單向翻牆逃亡西柏林,然而東西逃亡,雙方都不是東西。

 所以,麥卡錫本來就是好同誌。不需要什麽平反。他是蘇聯共產黨特別欣賞的“反麵教員”,但他實實在在站在共產黨反麵。他也是美國的反麵教員,美國人通過他的說教,既認識了共產主義,也認識了共產主義的反麵,這並不是美國式民主自由共和。

他也是美國的反麵教員,美國人通過他的說教,不僅認識了共產主義,也認識了共產主義的反麵,這根本不是美國式的民主自由共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