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動的心

本來隻是給國內親友寫點東西,不想屢屢被封,既然已寫了,找個地方與同好同賞。
個人資料
正文

兒時瑣憶--小孩子眼中的文革:知青故事

(2021-03-03 11:57:19) 下一個

正好泉班講到其下鄉經曆,我也正好就此將一些我當時對下鄉知青的所見所聞講出來。我自然是沒趕上上山下鄉了,不過我大哥趕上了下鄉的尾巴,另外我們院裏也有幾個大哥哥趕上了下鄉,再加上當時也有不少下鄉知青的傳聞,所以我還是有很多寫作素材的。

當年老毛利用完紅衛兵造反後,就麵臨怎麽處理這麽多無業流民的問題。當時學校都關門了,社會根本就沒有能力解決如此之多的適齡青年的就業。想想今天美國大城市裏麵某些社區裏充滿了無所事事的荷爾蒙過剩的年輕人的情景,就可以理解當時高層的擔心了。尤其是這群年輕人還充滿了造反精神。所以老毛就發布了一條最高指示:讓知識青年到廣闊天地去,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於是一代人的青春就埋葬在黃土之下。

其實知青的回憶錄挺多,不過多數都是記載的在類似兵團或者農場這樣的知青集中之地。這樣的地方知青與當地農民接觸較少,直接發生衝突的機會就少多了。雲南那邊還有不少知青越境到緬甸參加緬共遊擊隊的。我所知道的多數知青就是下放到附近農村,一般是有一個知青點,讓下鄉知青居住在一起。至於我大哥去的鄉下全村就隻有他一個知青,基本上完全與農民打成一片了,是個特例了。

據我所知,農民普遍對下鄉知青不歡迎。應該有以下原因:農民普遍耕地就少,來了知青還要分給知青一部分;還有就是城鄉之間的文化鴻溝導致的衝突;另外就是知青到了鄉下普遍有一種失落感及幻滅感,不管怎樣,沒有人願意心甘情願呆在農村一輩子。所以,一般而言,知青和當地農民的關係都很緊張。當然農村的幹部也許是例外,可以從這些知青手裏收受賄賂,因為知青想離開農村去上大學,或者招工都需要當地幹部的同意。好多女知青還要以身體為代價才能離開農村。這個好多知青文學都有講到,我就不多說了。

我們院裏有幾個下鄉知青。我記得我鄰居老先生,就是在《宅家日記》裏麵回憶到的老先生,他家的大哥大姐下鄉後就從來沒回來過,那時他們家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特別淡,也可能是他們感到自身難保所以跟子女斷絕關係?我就不知詳情了。但後來其實看起來他們的家庭關係也算正常,不知道當時為何如此。但另外的知青會不時回家呆幾天,就會給院裏的小孩講講鄉下的經曆。

這些知青在鄉下最愛幹的事就是偷雞摸狗。就像前麵說過的,這些下鄉知青普遍對前途感到失望,所以在鄉下基本上就是混一天算一天。再加上大家同是天涯淪落人,普遍比較心齊,能夠有事情時一起上。當地農民雖然人多,但都是有家有口的,不會大家一心,所以一般有衝突的時候知青都能占上風。

有一次一位大哥從鄉下回來講了一段故事。當時大家生活都不好,難得有肉吃,所以很多知青就學水滸裏麵的時遷晚上去幹偷雞摸狗的勾當,就是偷農民家的雞或者狗殺來吃。如果抓不住把柄,農民也沒有什麽辦法。但有一次偷雞後被發現,當地農民都急了,全村上陣將知青點圍了起來,將知青們很很地揍了一頓,差點放火燒了知青點。知青吃虧後自然不肯善罷甘休,第二天去周圍聯絡了多個知青點的知青一起再殺回村裏,看見知青人多勢眾,村民們認慫了。從此之後,當地村民都不敢惹知青了,隻能盡量將自己家的雞鴨藏好,不讓知青偷到。

從前述故事就可以看到,知青普遍在當地是不受歡迎的。我們附近來自重慶的知青很多。重慶是產業工人集聚之地,工人子弟普遍脾氣比較火爆,一言不合就能動刀子,所以一聽說重慶知青,大家都不願招惹。重慶知青在當地的名聲就有點像《三國演義》張遼威震逍遙津之後,東吳小兒聽到張遼大名就不敢夜啼。反正我們附近的村鎮都害怕重慶知青鬧事。我們也聽說了不少重慶知青的傳說。據說我們市的刑警隊長在郊外被重慶知青搶劫了好幾次,每次都被捅了一刀,並被搶走了手槍。這哪是刑警隊長,整個一個運輸大隊長。

最有名的還有個李十三的傳說。李十三是重慶知青,我早忘了是什麽原因或者是一開始就不知道原因,反正就是這個李十三因為某種原因鑽進大巴山落草為寇了。由於他經常搶劫當地幹部家,當地政府調動軍隊及警察多次抓捕也抓不到。後來某日一女知青上山幹活偶遇李十三,二人居然一見鍾情。但不久之後被當地幹部知曉,就打算利用女知青設一個美人計來誘捕李十三。提前將軍隊埋伏在四周,然後女知青在山上唱起山歌引誘李十三入網。果然李十三循聲而來,但並沒有落網,而是用槍聲調動了圍捕的軍人。當大批軍人追尋槍聲而去時,李十三從後麵出來帶著女友揚長而去。這就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李十三後來還活躍了一段時間。在70年代末的時候,據說李十三計劃在長江三峽狹窄之處劫持客輪,要造成全國性大事件。結果消息被內部人出賣,船上預先埋伏了軍人,所以劫持失敗。李十三從此就生死不知,消聲匿跡了。不知道是當時槍戰中中槍掉進了長江,屍骨無存,還是從此之後放下屠刀,改名換姓歸隱了,那就沒有人知道了。

上述這些都是傳說,但我確實親眼見過就在我家門口不遠之處過重慶知青和當地人的大規模鬥毆。我家大院出門一,兩分鍾就有一棟樓,我們稱之為海員俱樂部。就是遠洋公司船員在家休息期間聚會的地方。當時說起遠洋公司的船員,大家都充滿了羨慕。有一天突然有大隊人馬(上百人)來到海員俱樂部門口,看門的當場就被一刀放倒,然後這群重慶知青就衝進裏麵,見人就打。因為事出倉促,裏麵本來人就不多,又沒有組織,馬上就做鳥獸散,跑得快跑掉了,跑得慢的就被爆揍一頓,躺在地上呻吟。裏麵沒人可揍之後,這群知青又去全城繞了一圈,到處找尋海員。後來聽說事情的起因是前幾天有重慶知青與海員在附近的小鎮集市裏發生了衝突,大概是知青吃了虧,所以糾結了大隊人馬報仇來了。

當然這些海員也不是善茬,聽說了海員俱樂部的事情後,在家的海員都集聚到了海員俱樂部。大概也集結了近百號人馬。當他們正準備出去尋找重慶知青時,重慶知青又殺回來了。當然這次雙方都是有備而來,還用上了馬刀和軍刺,不過最主要的武器還是板磚,因為旁邊正好是建築工地。當時我們就站在樓上,看著不遠處對陣雙方互扔板磚,不時有人頭破血流。海員俱樂部對麵正好是醫院,受傷的直接就抬到醫院。雙方混戰一場之後,沒有一方取得決定性勝利,最後是雙方都在醫院留下一些傷員之後停戰了。重慶知青回去了,海員們也元氣大傷。而最為有趣的是,這群重慶知青在整個城市裏折騰了好幾個小時,沒有任何政府機關出來幹涉,就任憑雙方打來打去。直到雙方都走了之後半個多小時後,才有兩輛公安摩托車來到現場,隨便看了幾眼便不了了之。

我大哥下鄉的情況又不一樣。當時已經是上山下鄉運動的尾聲了,不過當時的人又不會未卜先知。早知道肯定就不下鄉了,熬一段時間就過去了。當時考慮為了以後回城方便,就專門找了比較偏遠的山區,下鄉知青很少。我大哥去的地方隻有他一個知青,自然與當地人不會有太多的衝突。我從來沒有聽他說過與當地人發生衝突的事,當然彼此之間一些誤解肯定是有的。我哥這樣的知青應該算和當地農民結合得比較好的。

大哥回來期間,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饑餓。雖說當時饑餓感是非常普遍的,像我們小時候很少能有吃飽飯的時候,飯量都不小。但是我大哥回來時的飯量還是令人詫異,可以吃下兩斤掛麵。在農村基本上就是辛苦幹一年尚不足以維持溫飽。一年的收成交完公糧之後的剩餘大概可以維持10個月的生計,多數還是土豆,玉米等雜糧。其餘的就得自己想辦法。

不過我哥也就呆了一年多就當兵離開了。所以雖然吃了些苦,總而言之還算好。當然為了當上兵也給當地幹部送了不少禮物。但實際上不久之後知青回城就完全放開了,不過當時誰也不知道後來的變化。後來某天一夜之間,數百萬知青全部放下農村的一切,盡一切可能盡快趕上任何回城的交通工具往回趕,形成一道與現在每年春運相反的洪流。由此可見這些知青當年在農村實在忍耐到了人生的極限。我曾經讀過一篇報告文學描述知青回城的決策過程,這裏簡單講一下。

華國鋒雖然在老毛屍骨未寒之時就下手逮捕了老毛遺孀,但還是繼續堅持老毛的路線。他根本就沒想要改變知青政策。但知青已經忍受不了了,尤其雲南的北京知青。他們采用各種方式抗議,到州府,省會,甚至上京抗議。北京知青有不少人可以上達天聽,所以這事引起了不少老幹部的關注。於是中央派出了一個調查團去雲南知青兵團調查。

本來派調查團的目的是為了安撫知青,可是調查團每到一處,知青成群結隊前來控訴他們所受到的迫害,讓這些老幹部勃然大怒。不管怎樣,好些北京知青還是能夠與調查團拉上某種關係的。這些兵團知青跟我前麵講到的真正到農村的不一樣,兵團是一種半軍事化的編製。領導基本上是軍人。這些當兵的利用手中權力索取賄賂,強奸女知青等罪行可以說是罄竹難書。看到這些後輩受到如此淩辱,這些老幹部於是直接跟中央通話要求嚴懲那些軍人並立即讓知青回城。當時據說槍斃了不少兵團的中層領導。經過調查團與中央多次協商後,調查團最後宣布所有知青都可以直接回城。指示一下達,所有雲南的知青幾天之內全部離開。雲南知青一帶頭,別的地方的知青雖然還沒有正式通知,也都全部回城了,隻是除了個別與當地農民結婚生了孩子沒法辦理孩子戶口的隻好留在鄉下。至此上山下鄉運動正式壽終正寢。可憐一代人的青春揮灑除了給當地農民造成傷害之外似乎沒有留下任何值得紀念的東西。

幾句題外的話,前幾年海外有些當年下過鄉的知青組織了一個知青合唱團,好像是蘇煒給他們寫的歌詞,叫什麽“歲月甘泉”,到處演出,宣傳什麽青春無悔之類的。但其實這種表態多少有點偽善,從他們當年在鄉下不願多呆一天的行為就知道悔不悔了,對於甘泉他們當年似乎並沒有飲之如飴,而是避之不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德州土老冒 回複 悄悄話 “歲月甘泉”這個合唱我聽過,沒什麽感覺。
石頭村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ngc2008' 的評論 :
整體而言如此。當時也是出於不知怎麽安排這些年輕人。整天在城市街頭晃來晃去也不行,不知會惹出多少事。
石頭村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流浪北美的螞蟻' 的評論 :
謝謝。我所看到及聽說的肯定是不好的多,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裏。如果知青好好的呆在鄉下與農民同甘共苦,自然就不會去騷擾鄉鄰了。我們在小城裏麵也就不會有這麽多故事了。還有重慶知青確實喜歡惹是生非,如果是上海知青可能就好多了。
dingc2008 回複 悄悄話 上山下鄉百害而無一利,百姓不滿意、農民不滿意、知青不滿意。這種事情希望曆史不會再重演!
流浪北美的螞蟻 回複 悄悄話 盡管道聽途說的多,倒也記錄了許多當年知青的故事,深為大哥哥,大姐姐們的遭遇痛心! 不過,凡事都要一分為二,不應該一棍子把知青下鄉的事打死呀。各地情況不一樣,還有很多地方對知青不錯的呢。比如山東,本人的下鄉經曆還算不錯,有苦澀也有香甜,我們至今仍然對那個曾經生活了幾年的地方充滿了回憶,還曾回到鄉下去看望那些給過我們許多關心的老社員及其他們的後人。
曆史就是曆史,不會是一抹黑了。
石頭村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多謝老鄉。看來重慶知青到處都有好鬥的名聲,看完你的博文有同感。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老鄉很會講故事。也寫過一篇有關重慶知青的博文,最初幾年的重大知青人見又怕又恨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974/201902/20189.html
登錄後才可評論.